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
摘要:在弗洛姆众多著名思想当中,他的人的人性理论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认得生存矛盾和人性格分类。“生存的两歧”阐释了在人类生存本性中无法消除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生命潜能无限和生命有限的矛盾、个体化和孤独感之间的矛盾;“历史的两歧”阐释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可解决矛盾。“创发性性格”是一种健全的、成熟的性格;“非创发性性格”的几种类型不是单一的个体性格,人们往往是几种综合一起而言。
关键词:生存的两歧历史的两歧创发性性格非创发性性格
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伦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研究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弗洛姆的人性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整个西方人学研究的贡献不容忽视。弗洛姆一生致力于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关注人、关注人的本性、人的异化以及人的解放。他的人性理论主要是在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吸收了犹太基督教、佛教禅宗等优秀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他的整个社会哲学理论的核心与基石。文章主要是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人的生存矛盾与人性格分类两大方面。
弗洛姆学说的核心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出路,其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存状况。他认为,人类与动物区别是人类有的本性是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人类将自身相对缺乏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以一种崭新的特质出现,即人类发展出独具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的能力。自我意识能使人回忆过去、预想未来以及认识事物和指导行为,理性能使人设想和理解世界,想象能使人超感觉,因此人类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问题。认的生存处在永恒的、不可避免的分歧、矛盾状态中,主要是指“生存的两歧”与“历史的两歧”。
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两歧性”是人的本质,它是指人类生存的本性中存在的人类无法解决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与死之间的两歧性,这是人的存在最基本的两歧性,生与死是截然对立的,虽然你渴望永存但你永远战胜不了死亡,这种矛盾植根于人的存在本身,是无法消除的。人与动物一样,生与死都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是自然法则使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人们仍然摆脱不了对生的渴望与对死亡的恐惧。在这样的拉锯战下,便出现了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生与死两歧性的否定,如:基督教不朽的灵魂,佛教“生死轮回”。第二,生命的有限与潜能的无限之间的两歧性,这是由生与死之间的两歧性导致的,它是指每一个人都蕴含着全部人得潜能,但由于生命的有限不可能使全部潜能实现。这种矛盾与生死的矛盾是一样的,不可消除、不可解决,面对这一矛盾,人们仍然会用意识形态来调和。还有一种观点用来化解这对矛盾,那便是将个体力量融化于整体力量之中,从而实现个人的永生。第三,个体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性,这对矛盾是与人的本性直接相关的矛盾,这一矛盾具有内向与外向双重指向:人一方面与自然界和谐;另一方面人的理性又超越自然,变得越来越个体化,失去与自然和同类的联系,产生孤独感。在弗洛姆的理论当中,第三对矛盾在认得发展中表现的尤为关键和突出。认得个体化过程,就是人在逐渐脱离自然状态,是人的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必然要面对生与死,生命有限与潜能无限的矛盾,也必然要忍受孤独感的折磨。人的生存的两歧性是人存在的必然组成部分,根植于人存在本身,对人来说是与生俱来不能消解的。弗洛姆的思想具有悲观的色彩,但他却不是悲观主义者,他鼓励人发挥人特有的理性以及爱和创造性的工作能
力,用行动克服这些矛盾。
在我们个人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历史的分歧”,如: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矛盾、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等,可它们不是人生存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是人为造成的,可以解决的,即使在当时不能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总能提出解决的办法。
面对人的生存困境,弗洛姆还系统的提出了人生存的出路。所谓的“出路”就是满足人类生存状况的需要,即关联的需要——爱与恋;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寻根的需要——友爱与乱伦;认同感的需要——个体与群体;定向与献身的需要——理性与非理性。
弗洛姆著名的思想还有关于人性格的分类,有“创发性性格”、“非创发性性格”两种,或是“生产性取向”与“非生产性取向”。
“创发性性格”就是指人发挥自己的力量并实现其固有的各种潜力的能力,是具有正常的、成熟的、健康的人格的人的性格。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人的存在的事实特征:人是孤独的存在,与世界是分离的,可是它又在被迫的寻找与他人的关系,并与他人结为一体,为了维护它的唯一性和他还有具体性和特殊性,那就必须是创造性来调和这一矛盾。理性和爱是创发性性格的特性,人们通过爱和理性,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理解世界。
生产性的爱虽与我们平常混淆不清的情爱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所共同的要素就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关心和责任意味着爱是一种能动性,而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不是一种“感动”人的影响力。母爱是生产性爱中最通常、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母爱的本质就是关心与责任;在两个人的爱中,坠入情网只是爱的开始,在长久的日子里对你所爱之人的成长付出劳动、加以关心、负有责任才是生产性爱的真正意义。在有了关心和责任后,还必须有尊重和认识,假如没有尊重和认识,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尊重不是惧怕和敬畏,而是指按其原来的面目去了解一个人,从而认识到他的个性和唯一性。
理性,生产性思维的具体方式,与我们在通常意义上的理性不同,平常所讲的理性与激情、感性无关的,在弗洛姆那里被称为理智或是“智力”,是“达到实际目标的工具”,目的是发现事物某些方面的知识,只与大脑相关。智力的独特性在于,目标本身或行动前提是否合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在前提之上的思想本身是否有合乎逻辑的力量,它只与实践的目的与工具性有关。一个有智力的人,未必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弗洛姆认为,理性包括第三尺度,即达到事物及过程本质的深度,它与心相关,激情、感觉、无意识也可以是理性。它不脱离实践的目的,但也不是纯粹的工具。理性的功能是认识、理解、把握事物,使人与事物联系起来。理性的深度可以穿透事物表面达到本质,看到其中“隐藏的关系和更深刻的意义”以及道理,把握整体的结构。
生产性理性思维的特点之一是主体与客体相关联。思维主体受思维客体影响,并引起对后者的关注,二者具有相关性。主体越是受客体的影响,越关注客体,主客体关系就越密切,思维也就越有独特性与创造性。主客体关系或者说是主体对客体的兴趣直接刺激了人的思维,这里说到的主客体并非相互隔绝的,客体只是主体的人暂时的思考对象。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主观性与客观性并存。主体的思维是由对客体的兴趣引发的,并因此而关心客体,作出反应。同时,创造性思维又是具有客观性的。它尊重客体,按照客体本来的样子或叫本性去描写客体,而非按照主体的主观愿望去规定客体,能够让人看到所观察的事物的独特性及相互联系即整体性;同时也尊重主体自身,按照主体本来的样子或叫本性对待主体,尊重是实现客观性的前提。
爱的力量使人能摆脱孤独感、冲破与他人的分离之墙去理解他人。理性的力量,使人通过与对象的积极联系而透过事物的表面把握本质。爱和理性只是人理解世界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缺一不可。
弗洛姆人的性格理论是在对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学说的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他继承了弗洛伊德重视个人心理结构的特点,同时又实现了对他力比多动力学说的超越。同时,弗洛姆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