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讲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5%~10%,本型患者以 青壮年男性多见,约50%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 1/3患者起病时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持续肾病综 合征的患者,5~10年内50%以上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非IgA 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本型是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病理类型,约 占 20%~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本病好发于青年, 多数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 患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血尿。
视。
• 2.血栓栓塞合并症 由于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及 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另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肝代偿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 失衡;加之肾病综合征时血小板过度激活、应用利尿剂 和糖皮质激素等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因此,肾病综合 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为常 见,发生率约10%~50%,其中3/4病例因慢性形成,临床 无症状;此外,其他部位血栓也不少见。血栓、栓塞并 发症是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原因。
IgA 肾病: 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 5%~10%。有些患者可 同时合并微小病变性肾病,这部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 治疗后,疗效同微小病变性肾病。若患者持续存在大量 蛋白尿,则提示预后不良。
膜性肾病 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0%~30%,且近年来有 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 为2∶1。患者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 他病理类型,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约为10%~40 %)。MN 的自然病程差异较大,约1/3 患者出现自然 缓解,1/3 患者持续蛋白尿但肾功能稳定,1/3患者5~ 10 年进展至ESRD。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 现 •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并发症 • 了解肾病综合征最新进展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 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小球基底 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 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胆固醇 血症。
• ④某些肾内因子改变了肾小管管周体液平衡机 制,使近曲小管Na吸收增加
• 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促使肝脏合成 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减少,其中 的大分子脂蛋白难以从肾排除而蓄积 于体内,导致了血脂增高。病情缓解 时可恢复正常。
• 其它: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高凝状态; 钙磷代谢紊乱;微量元素降低等。
分类
诊断包括三个方面: ①明确是否为肾
病综合征;②确认病因:必须首先除 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 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好能进行 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③判定有无 并发症。
需进行鉴别诊断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病因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水肿:与以下因素有关:
• ①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管 腔进入组织间隙;
•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血容量减少,肾灌注 不足,刺激渗透压和容量感受器,使ADH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心钠素减少,最终使 远端肾小管钠水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③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近 端肾小管Na吸收增加;
儿童
青少年
老年
原发 性
继发 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过敏性紫癜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 性肾小球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微小病变型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 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 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或实体 肿瘤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本型在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少见,好发于青壮年。 50%~70%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常呈持续进行性进 展。本病治疗较为困难,50%患者在10 年左右进展至ESRD。
狼疮肾炎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和严重的靶器官损害,也是 我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首要病因(约占15%~20%)[5]。 根据 2003 年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 分型,LN 分为I~VI 型。
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 及电荷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 含量增多,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近曲小 管回吸收量,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 基础上,凡是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 致高关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 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 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 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由尿中大量丢 失和从肾小球滤出后被肾小管吸收分 解增加是造成NS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 因。蛋白丢失超过肝脏合成的速度也 致使血浆蛋白降低。胃肠道粘膜水肿 导致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 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 症的原因。
[主要病理类型及概述]
微小病变型肾病
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0%~25%。本型患者男性 多于女性,儿童高发,成人发病率较儿童降低,但60 岁后发病率又出现小高峰。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较为 多见。大多数患者(约80%~90%)对糖皮质激素治疗 敏感,一般治疗10~14天后开始出现利尿效应,蛋白 尿可在数周内转阴,人血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但易 复发。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 1.感染 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
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常见感 染部位顺序为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等。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由于 应用糖皮质激素,其感染的临床征象常 不明显,尽管目前有多种抗生素可供选 择,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感染仍是 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 原因之一,甚至造成死亡,应予高度重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 • 1、尿蛋白>3.5g/d; •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 3、水肿; • 4、血脂升高。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渐及四肢全 身。水肿为可凹性,尚可出现浆膜腔 积液如胸水、腹水,男性常有显著阴 囊水肿。体重可增30%~50%。水肿 的同时常有尿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