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教案及学案

写作指导:“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教案及学案
写作指导:“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教案及学案

写作指导:“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教案及学案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并做好摘录。

2.借助联想和想象训练,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3.结合推荐文章,学习写作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2.结合推荐文章,理解运用的联想和想象方法,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猜谜,激活思维

1.江边一只鸟——打一汉字。

淋浴——打一成语。

2.猜谜的方法有很多,但始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板书:联想和想象)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关:读文章,集体探究写作的方法。

二.结合文章,探究归纳

1.这些文章中哪些事物引起了作者的联想?让作者想到了些什么?

①《天上的街市》: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女郎织女的传说。

②《“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给我的启示》:一句名言——一个观点——范仲淹苦学成才的事例

和齐白石在大白菜图上的题字。

③《不朽的失眠》:一首诗——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的创作过程(诗人的经历)。

2.这些文章分别运用了哪些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板书:①横向:相似、相关、相反、相通、同类、对比……

②纵向:过去——现在——未来

③超越时空

3.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开拓思路,丰富内容,增强感染力,深化主题。

4.运用联想和想象该注意些什么?

板书:①符合特征,做到合理,不能不切实际,允许合情合理的虚构

②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缺乏联想和想象,再精彩的文字也只能是白纸黑字,无法形成一幅幅缤纷多彩的画面;缺少联想和想象,斑驳陆离的古墙也只能是一段残垣,璀璨的文化长廊中就会失去一个传奇的故事;没有联想和想象,人类也许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文明没有进步,社会没有发展。同学们,你们就是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鸟,知识是你们飞翔的空气,联想和想象就是你们飞翔的翅膀。

三.联想想象,学以致用

1.单数小组自选一种事物,双数小组自选一首诗,集思广益:

由这种事物或这首诗,你们联想到了哪些材料?是如何进行构思的?列出写作提纲,待会儿各找一名同学代表自己小组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出自己独到的想法。

前面的环节展示的是我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个人展示”环节。2.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以后,山河变色,草木同悲;紧接着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指挥救援,全

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传统,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建设。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你将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构思成一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课下练笔:完成创作,展现自我

以“玉树不倒,生者坚强”为话题,利用自己联想到的材料,认真构思,写一篇作文。看谁联想想象丰富,构思巧妙,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交流,以展示同学们丰富的联想想象和精妙的构思与文笔。

《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导学提要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并做好摘录。

2、借助联想和想象训练,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3、结合经典文章,学习写作想象作文。

预习要求:

1、熟读推荐的经典文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结合推荐文章内容,理解对联想和想象知识的应用。

课堂交流:

1、联想和想象的知识交流。

2、知识运用

(1)使用→→→→考验。(前一个词的后一个字是后一个词的前一个字)

(2)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字。

(3)物品联想:一枚纽扣。

(4)一句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一首古诗:《鸟鸣涧》。

3、佳作欣赏

阅读推荐的文章,探究:

(1)这些文章分别运用了哪些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2)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是什么?

(3)运用联想和想象该注意些什么?

4、课堂表达

发挥联想和想象,任选一种,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

如一枚纽扣,一段残垣,一张老照片,一条曲线,一颗星球,一首古诗词,一位天外来客;XX年后的母校,XX年后的东营,XX年后的中国,XX年后的地球……

课后创作:

按照自己的写作思路,利用下节课的时间创作一篇想象作文。看谁写得棒!

附录一:

琥珀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哎呀!这个小姑娘并不大,除去翅膀和腿,剩下的就很少了,不过少归少,千万不能让她那双大眼睛发现了,否则,他一飞走,我的美餐就要落空了,说不定要饿上一整天呢?”蜘蛛想。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附录二: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给我的启示

——读《名人名言》有感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教育他的子女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句深含哲理的话,给我许多启示。不是吗?从古到今,凡嚼过菜根的人,既能成其大事,又能享受到生活真正的深厚和甘甜。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出身贫困,两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无法生活,带他盖了嫁。后来范仲淹得知自己是随母亲到朱家的,决心自立,便来到醴泉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这时他才十多岁。

他在寺里苦读三年,生活异常艰苦,每天熬一锅稀粥,待稀粥冷凝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一块,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

范仲淹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远千里又进了南都学舍。在这里,他就像过去一样吃粥苦学。有个同学见他生活如此艰苦,便带些好的饭菜给范仲淹吃。可范仲淹连忙谢绝,他说:“我很感激你。但我吃粥已经吃惯了,今天我若吃这样好的食物,以后还吃得惯粥吗?”就这样,经过多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范仲淹考中了进士,并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范仲淹青少年时的经历,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做了大官后能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兴亡,至于富贵、赞誉等身外之物,都不能动摇他的志向。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至今仍激励着有识之士。

难怪国画大师齐白石在自画大白菜图上题:“先人作过三代农夫,方知得此根有真味。”

嚼菜根,得其味,这种苦味,包含智慧和勇敢,也包含着人生的哲理。它能苦出“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和“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英雄本色,也能苦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境界。

附录三: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

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