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探析
人類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合作问题日益突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已成为大国能源合作的重要课题。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
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而且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增添了新途径。
标签:21世纪;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
自1994年至今,中俄能源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从1994年开启中俄石油合作,到进入21世纪后,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并且开始调整俄罗斯的能源政策,中俄能源合作经历了初步发展到达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能源问题对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其完成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必要的物质条件。
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实现能源进口线路以及输出途径的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国迅速发展的能源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扩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可以有效促进俄罗斯能源出口地区的多元化和降低对欧洲能源市场的过分依赖。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周边油气管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使沿途的能源供应国和能源消费国之间构成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合作机制,为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互利共赢的环境,中俄能源合作更上一个台阶。
1 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俄能源合作二十多年的历程中,两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但是也遭遇重重困难,在一些方面仍存在问题。
新时期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中俄两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定位不同
“能源发展战略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能源发展方针、原则、目标规划以及带根本性的重大措施。
”它建立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两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两国的能源合作。
俄罗斯全球能源战略的重心在欧洲,尽管近年来其战略开始逐渐向远东和亚太地区倾斜,但俄罗斯主要油气田都位于西西伯利亚,与中国相比距离欧洲更近,而且俄罗斯强调在稳定欧洲市场的前提下開辟亚太市场,由此俄罗斯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对象仍然是欧洲方面的许多国家。
对于中国,中东是中国进口能源稳定的主要通道,而俄罗斯是潜在但没有保证的近地选择。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也再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出现多种能源紧缺现象。
中国希望俄罗斯能开放上游和下游产业以便于中俄可以在整个能源产业链中进行合作,但俄国并不赞同,中俄两国对此产生分歧,直到2011年才达成一致协议并建立了石油合资公司。
国家的能源安全利益不同,则能源战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进行长期交流。
1.2 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不强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令俄罗斯感到一定的担忧。
“‘中国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等使中俄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时缺乏信任”。
俄认为中国在能源合作的进程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内需问题,并促进了经济发展,随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差距也会增加,中国的对外政策将会对俄罗斯产生不利。
中俄两国缺乏信任阻碍了两国能源关系的发展,尽管两国领导人公开表明能源领域交往的意义与重要性,但合作向前推进的速度还是非常慢。
由于双方始终无法放下彼此之间的防范和猜疑,致使许多有前景的合作项目无法实现,也发生了多起毁约或者拖延执行已签订的协议等事件。
例如双方在对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建设上,俄罗斯方面担心会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料的附庸,而中国则担心莫斯科利用新的管道作为其对外政策的工具以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1.3 其他国家对中俄能源合作设阻较大
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要驱动力,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其国内石油资源的蕴藏量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如此一来,便与同是能源进口国的中国形成市场竞争。
目前,美国正在施行它的全球能源计划,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严重影响并阻碍了这一计划的实施。
因此,美国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期望加强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目的是和中国形成竞争以限制中国能源进口,进而牵制中国。
日本是中国寻求能源合作伙伴的另外一个重要并且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因其资源紧缺,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能源供应地为其提供帮助。
能源丰富又距日本较近的俄罗斯成为其合作的理想目标。
日本担心中俄两国合作,对自身造成威胁,于是想方设法的阻碍中俄两国的合作。
2 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的调整对策
针对中俄两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能源发展状况,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2.1 中俄制定能源合作的整体规划,加大合作力度
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上来说,中国要确保自身能源安全利益,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全面系统的对俄能源战略。
首先,中国应利用自身雄厚的外汇储备加大对俄投资。
两国的能源合作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中国加大对俄的投资支持。
其次,俄罗斯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国内的市场化程度,完善法律法规等。
最后,双方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参与中俄能源合作的主体多元化。
多种主体的参加可以增加合作的活力,增强能源合作的可靠性,从而推动中国经济既稳又快发展。
2.2 中俄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政治互信
中俄两国加强沟通交流是增进政治互信、消除民族心理排斥等的关键。
从政府层面来说,两国应该重视双方的能源合作,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活动,促进相关合作的沟通交流,成立能源合作专门负责机构;从企业层面来说,促进企业间彼此认知的不断接近及文化观念的融合,形成建立在能源共同安全利益和市场准则基础上的市场协调机制,促进有关法律机制问题的完善;从民间层面来说,两国人民频繁交往,多多开展民间交流活动,有益于两国促进了解、减少疑虑。
在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引导下,两国合作方会顺利进行。
2.3 我国应注重两国合作的重要性,开展多边能源合作
“中俄两国存在地缘政治和能源互补的两大优势,使得中国成为俄罗斯主要的能源合作搭档”,对俄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而俄罗斯是中国保障能源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伙伴,是中国发展,走向亚太的战略重点。
为应对美日等国的阻碍,中国可以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与中亚国家的联系,加强一体化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以便更加安全的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利益。
3 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剖析
当前,中俄能源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中俄积极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合作深度、广度。
总体来说,中俄能源合作未来会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在合作规模和质量上等方面仍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1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迎来新格局
2013年,中俄两国分别推出了“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国际经济新格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构加强合作,增进互信。
新时期,“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其对接不仅促进了市场各种要素的流动,而且为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等发展創造了更多的机会,也为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互利共赢的环境,同时有利于亚洲区域能源新格局的形成。
3.2 全球能源新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地位的提升,油气的贸易及流向开始呈现东移的趋势,涵盖欧亚大陆东部的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中心,欧亚地区的能源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亚太是现在和未来全球油气需求及消费的关键地区。
欧亚大陆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周边的东亚、中亚和东南亚为次地区的能源合作格局。
“俄罗斯处于东线传统的油气带,而中国处于油气消费中心的亚太地区,全球能源新格局为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同时,我
们应该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能源合作机制的作用,利用地区能源合作平台,来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空间。
3.3 中俄能源合作未来面临的挑战
随著经济、科技的发展变化,两国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上一致认为新能源将会逐渐取代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这会对两国的能源合作造成一定的冲击。
另外,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每个国家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必然会相应的减少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如果不能互相协调实现互惠互利设置双赢目标,任何合作都不会长久存在。
所以如果不考虑双方共赢,只注重短暂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那么未来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会面临窘境、难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跃进.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03,(8):1619.
[2]顾佳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中俄能源合作研究——以石油天然气合作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3:34.
[3]V ASICHENKOKRISTINA.中俄能源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2015,(6):98100.
[4]张金萍,袁嘉奕.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接的基础与利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5140.
[5]孙龙德,钱兴坤,姜学峰,陈蕊,苏新亮.中俄油气合作20年[J].国际石油经济,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