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成果深化运用管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审计成果深化运用管理
审计署五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之一。也就是说,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推广应用。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什么问题,提出什么建议,更重要的还在于审计处理的问题是不是得到整改、审计建议是不是被采纳、是否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是否能引起重视最终促进企业规范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本文拟通过分析当前审计成果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抛砖引玉,以共同寻求提升审计管理水平、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之路。
1.现阶段审计成果管理的存在问题
(1)审计成果整改落实机制不够健全,不够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缺乏后续跟踪落实机制,未真正整改存在问题。
(2)审计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描述过于简单或含糊不清,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整改措施、时间节点、举一反三等不具体或不到位,未能清晰反映实施的整改进度和整改效果。
(3)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审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力度不够,审计成果运用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审计成果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审计成果管理的全过程停留在手工流转,无法实时动态掌握最新信息。
(5)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未进一步
加工转化,未形成整体性综合分析,仅仅停留在审计成果的被动运用上,未能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审计成果深化运用体系。
(6)审计成果共享度不高,降低审计成果运用范围。由于部分审计成果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机密等因素影响,往往未能实现审计成果的全面共享。
2.全面推进审计成果深化运用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四推”深化运用管理体系,刚性保证流程运转通畅
细化审计成果运用实施细则,严格规定审计数据收集、审计意见整改落实、审计信息加工转化、审计成果推广应用的实施细节,固化审计成果“四推”(即推行标准化模板固化收集模式、推动跟踪落实审计成果整改、推进审计成果增值增效、推广营销审计成果”)管理流程,确保深化运用审计成果。
2.1.1以审计成果“五分类”管理为抓手,推行标准化模板固化收集模式
采取固化审计成果收集、反馈模式,推行审计成果分类管理,加强审计基础管理工作,为下阶段做好数据支撑。
2.1.2以“四推行”为抓手,推动跟踪落实审计成果整改
(1)推行销账式分类管理审计成果,确保整改问题全面落实:滚动汇总审计成果登记表,采取销账式方法管理审计成果,按季度收集、反馈整改进度,确保每一个审计发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整改、有力推进。
(2)推行审计工作联系单,专人跟踪“老大难”整改:
针对检查发现的“老大难”问题,推行分类审计工作联系单,实行编号管理,要求限时整改,指定专人指导督促落实整改,并针对存在问题形成操作性强、可量化、时间节点及部门责任清晰的整改方案、整改进度表,引起各责任单位重视,确保被审计单位按时高质量整改落实。
(3)推行不定期邀请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切实解决审计整改难点:
针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中屡教不改的“老大难”问题,组织邀请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整改难点及工作重点,切实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营造齐抓共管、共同落实氛围,极大地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推行后续审计、交叉验收,确保“多问题”单位整改到位: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采取后续审计、交叉验收等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分析未整改的原因,并形成后续审计报告,客观评价审计整改完成情况,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促进依法经营、规范管理。
2.1.3以“深加工、精包装”为抓手,推进审计成果增值增效
扭转以前对审计出的问题仅限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按下葫芦浮起瓢”等被动状态,定期对一个时期的审计成果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等“深加工、精包装”,从中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开发审计成果深层次的价值,实现审计成果的二次提升及转化。主要是
突出对典型问题的分析研究,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分析,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在审计成果的通俗化上下功夫,要克服习惯于在审计中找数据、在报告中堆数据的工作模式,在强调语言规范、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切实改进审计成果的文字表述,增强审计成果的可读性和通俗性,扩大对审计报告理解的对象面,实现审计成果的不断增值、增效,全面推进审计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2.1.4以强化宣传教育为抓手,推广营销审计成果
(1)定期召开风险会等会议,做好审计成果“营销”:
定期召开会议,向各级领导汇报提升和转化后的审计成果,反映深层次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解决意见,供领导加强管理做决策,真正发挥审计成果的效用,使审计结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得到运用,从而维护审计监督权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定期培训,重点做好对高级、中层管理干部业务培训: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典型经验,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增进沟通,互学、互带、互帮,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切实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
(3)定期编辑案例精读等,做好风险预警:
定期梳理审计发现问题及其整改落实情况,并通过收集分析来源于系统内外、单位内外的风险信息,定期编辑《案例精读》等,对口发送督办通知、安全提示卡,对经济安全提出风险预警提示。
2.2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做好成果运用的人才支撑
审计队伍职业道德和执业素养是审计工作质量的生命线,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开展审计人员的业务和理念培训,建立适应现代化审计管理的人才团队。
一是由“一揽子培训”向分层次培训转变,分别制定审计骨干和审计从业人员两个层面的培训规划,加强各层次审计管理人员的培养,推进审计人员从业资格、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等取证学习;二是鼓励参与各类审计项目促进“审培结合”,通过“师带徒、新带旧”,提升审计人员“实战”水平,促进跨专业审计业务横向交流;四是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公派后续学历培训、计算机等方面培训,为今后开展审计信息化工作作好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
2.3建立审计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管理审计成果
根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最新指导思想——“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全面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是从纵向上,向被审计单位、职能部门、高层管理层推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意见下达及反馈、跟踪落实整改、审计信息加工转化、审计成果等推广应用各阶段管理的信息化;二是从横向上,将审计成果与财务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时发邮件提醒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将绩效考核量化到绩效管理系统,引起责任单位充分重视,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2.4将审计成果运用纳入绩效考核,加重违约成本
出台《审计成果运用考核细则》量化绩效考核,明确将审计成果运用情况纳入绩效评价,特别要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