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

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书,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机构、权力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宪法通常由国家的立法机构通过,经过公民投票或其他形式予以确定。

以下是关于宪法的一些基本知识:

1. 宪法的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它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规范了国家的各项政治活动,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 宪法的内容: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机构、权力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宪法通常规定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立法程序、司法权力行使、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利等问题。

3. 宪法的修正:宪法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法律文书,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宪法也需要进行修正和补充。一般来说,宪法的修正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条件,比如经过国家的立法机构通过,并且可能需要公民的公投或其他形式的参与确认。

4. 宪法的保护机制:为了保护宪法的权威和地位,很多国家设立了宪法保护机构或宪法法院,负责解释宪法、审查法律和政府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

5. 宪法的适用范围:宪法通常适用于整个国家的领土范围,而不局限于特定地区或特定群体。宪法的适用是普遍的,所有的

公民和机构都要遵守和执行宪法的规定。

总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公民来说,了解和尊重宪法是履行公民义务、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前提。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

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一、宪法的概述 1.1 宪法定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国家政治、组织、制度和权利的基本法律。 1.2 宪法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神圣性。宪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社会组织、公民权利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3 宪法的特点:宪法是一部法律,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2)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3)宪法涉及的合用对象是全体公民、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和司法机关等相关机构。 (4)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5)宪法的修改程序和内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和严谨。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2.1 宪法的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总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2 宪法的基本原则: (1)权力机关应当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3)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受到宪法保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实现和维护应当依靠法律和法律机关。

三、宪法具体内容 3.1 宪法的基本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8章,共138条。 3.2 宪法的主要内容: (1)国体篇。 (2)公民权利和义务篇。 (3)经济制度篇。 (4)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篇。 (5)基本原则篇。 (6)国家机构篇。 (7)地方组织和地方制度篇。 (8)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篇。 四、宪法的修改与补充

宪法重点知识总结

一、宪法的概念:(1)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指国家机构组织法;(2)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即实质意义上的宪法,指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法;(3)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指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以及其他宪法渊源;(4)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指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典。 二、宪法:宪法是授予并约束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 三、规范性宪法:具有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且在政治实践中发生实际效力的宪法。 四、近代宪法:是指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的宪法体现了自由主义原则,公民权利主要是自由权,国家的职能比较简单,以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宪法为代表。 五、现代宪法: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宪法,宪法宣告的公民权利从自由权扩大到社会权,国家职能得到加强。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转型的标志是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和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六、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征:主要是指宪法典狱普通法律的区别(一)宪法在内容方面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普通法律也规定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内容,但它只规定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二)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在制定方面,1制定主体不同2批准条件不同。在修改方面1有权提出修改的主题范围不同2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严格3宪法修改的内容有特殊限制(三)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普通法是宪法派生出来的,普通法在制定时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普通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七、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个人自由原则,近代宪法上的个人自由是指个人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而不受国家干涉的权利(二)形式平等原则,指同样情况同样对待,以实现相同的结果。(三)主权在民原则,指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具体是指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宪法授予国家机关的权力应当对人民负责。(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是指将国家权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分配,使其相互监督、制约,避免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 八、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一)民主原则,(二)人权原则,人全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三)社会利益原则,是指个人利益之外的、又不特定的多数人所共同享有的利益。 九、公民权利的含义:宪法上的公民权利,意谓人的先天既存的和后天能够实现的价值在宪法上的一般承认,是宪法为保障公民的充分发展而宣告的公民在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十、公民权利与人权的区别与联系:所谓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照其人格尊严应该享有的权利。区别(1)权利性质不同(2)权利主体不同(3)权力范围不同联系:从其存在形态上看,人权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般认为人权有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三种存在形态,其中,法定权利即为公民权利。 十一、公民权利的特征1公民权利对人的不可或缺性2公民权利的不可取代性3公民权利的不可转让性4公民权利的稳定性5公民权利的母体性6公民权利在当代各国具有共似性 十二、未列举权利:即宪法文本没有明确列举出来的基本权利。在得到权威认定前,未列举权利具体体现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应当得到宪法保护但在宪法文本中找不到明确的保障依据的权利需求。 十三、良心自由:是指公民在道德上对一定行为有义务为之的意识或信念。同思想自由一样,是公民的一项绝对权,不应受任何限制。 十四、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形体语言的形式公开显示或传递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主张而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 十五、公正审判权: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待判定状态或者受到刑事指控时,公民依法享有的接受法庭的公正审判及享受其他程序性保障的权利。 十六、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的性质:就其性质来说,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首先是一种自由权。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创造性工作,不能对其强求一律,所以,科学文化艺术活动从性质上

宪法基本知识点

宪法基本知识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2、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3、宪政的主要特征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①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②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4.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是指一国的“政体”,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所以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 ①群众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②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社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7、国籍的概念 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8、政治自由的涵义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 9、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个人的身体不受非法侵害和限制的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与狭义人身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与公民个人私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10.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而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有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具体包括:(1)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2)患疾病公民的物质帮助权;(3)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等等。

宪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并正确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重点: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的基本特征。 3.国体与政体的概念。 4.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概念。 5.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6.我国国家机构体系。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应如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学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 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2. 宪法的基本特征 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都必须服从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 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节国家制度 一、国家性质 1. 国家性质的概念 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有机结合。 二、政权组织形式

宪法知识点大全

宪法 1.宪法和普法实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都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2.宪法与普法的内容,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宪法与普法的不同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宪法是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制化的基本形式; 反映着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 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法律效力不同;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解释和监督有特别规定。 5.宪法内容包括: 国家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形态和基础的根本制度层面; 国家生活的基本体制和原则的体制层面; 公民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力范围的操作层面。 6.宪法的法律效力是由其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决定的。 7.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修宪、制宪权。 8.宪法的解释包括: 立法机构解释; 普通司法机构解释; 特设机构解释。 9.世界上第一部不成文宪法——英国; 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年法国,以《人权宣言》做序。 10.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1954、1975、1978、1982 11.1982年宪法为现行宪法,经过四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 1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利制衡原则、法制原则、基本人权原则。

1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指导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 14.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表现在: 领导力量相同; 阶级基础相同; 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16.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 17.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18.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 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安全。 19.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21.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途径和方式。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含义: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选举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 其他国家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 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23.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便于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民主性; 便于实行“议行合一”,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能; 既能保证实现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权的普遍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实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宪法内容基础知识

宪法内容基础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的基础,也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了解宪法的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应当了解的内容,下面将按照类别进 行介绍。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其中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 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等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 通过各种形式行使权力,实行代表制、民主制度等方式,保障人民的 权利。 共产党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 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二、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人民权利、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国家机构是指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人民权利是指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出版、宗教信仰、 结婚、教育、劳动、财产等方面的权利。 基本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原则,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和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 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依法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等,包括宪法、 刑法、民法、劳动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宪法的修订 宪法的修订是指对宪法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 宪法的修订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根 本利益。 宪法的修订必须尊重人民的意志和权利,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 建议。

宪法基础知识

宪法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它规定了国家的 组织形式、权力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是保障国 家稳定和整体利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二、宪法的历史背景 宪法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 逐渐认识到需要一部法律来规范国家和公民的行为,确保社会的秩序 和公平。同时,随着国家政权的更迭和社会进步,对政治权力进行规 范和约束的需求日益增长,宪法应运而生。 三、宪法的主要功能 宪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 权力约束:宪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职责,对政府行使权力 进行约束,避免滥用和侵犯公民权益。 2. 公民权利保障:宪法确保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包括 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 3. 国家机构设置: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4. 保障社会稳定:宪法通过规范政府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 会的稳定和秩序,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5. 价值观规范:宪法传达了国家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四、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议会制定:宪法的起草和修订一般由国家立法机构负责,如国民议会、国会等。 2. 公众参与:在制定或修改宪法的过程中,通常会有公众参与,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3. 各方审议:经过起草后,宪法草案会由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进行审议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审议通过:经过多次审议和修改后,宪法草案会提交给国家立法机构进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正式成为法律。 5. 宪法生效:一般情况下,宪法的生效需要经过国家元首或其他特定机构的批准,并在特定日期开始生效。 五、宪法的保障和实施 宪法只有在具体实施中才能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需要: 1. 宪法监督:建立宪法监督机制,确保政府和公民遵守宪法,在违反宪法的行为出现时及时进行纠正。

最新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 一: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 2.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四.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 国家结构形式 ①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③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①历史传统:竖持集中统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 ③现实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④国际因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与国籍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表现为:内容最根本、法律效力最高、制修程序最严, 2.宪法效力最高的表现:派生普通法律、任何法不得与其相违背、是最高行为准则。 3.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价值: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4.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5.宪法的本质在于其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6.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 7.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9.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10.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当中的分权制衡。 11.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没有附则。 12.宪法正文包含: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国家,但无成文法典。 14.美国1787 年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以《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为基础。 15.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1908 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6.新中国先后颁布了1个宪法性文件和4 部宪法(54、75、78、82) 17.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18.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我国现行宪法是八二宪法。 20.现行宪法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 21.我国将每年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2.我国的制宪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是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宪法的基本知识

宪法的基本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它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公民权利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宪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定义、特点、起源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一个国家正式采用的、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法律文件,它规 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对国家的发展 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宪法的特点 1. 最高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 法的规定。只有通过宪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才能修改宪法。 2. 一部总章程:宪法是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 行统一规划的总章程,它对国家治理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3. 权力制约: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限制了 权力的滥用,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 公民权利保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 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5. 法治原则:宪法强调依法治国的原则,要求国家治理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三、宪法的起源 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邦制度,城邦宪法 是最早的宪法形式。近代国家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具有里茨自由宪章和1689年《权利法案》等重要法律文件。18世纪的 美国,通过《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制度和基本权利保障。法国 大革命后,1789年颁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则为宪法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范本。 四、宪法的作用 1. 维护国家稳定: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力分配,为国家 的政治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公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3. 规范政府行为:宪法规定了政府权力的运行方式和限制,约束了 政府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 4. 促进社会发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方向,为社会的发 展提供了指导,推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 5. 维护公平正义:宪法强调法治原则,要求国家治理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关于宪法的小知识20条

关于宪法的小知识20条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4、《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等重要内容,涉及 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5、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通过的,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 2004年四次修改。 6、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的机关。7、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 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8、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享有解释 宪法的职权。 9、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保障人权。 10、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保障公民权力。 11、宪法的手段主要是设置与限定国家权力,国家机关

不得行使宪法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12、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出发点。 13、所谓人权,就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 享有的所有权利,核心是使每个人的个性、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获得充分发展。 14、人权是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的基础和 源泉。 15、历年来,国家宪法日主题与时俱进,具有无可比拟 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16、2014年,国家首个宪法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17、2015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添了新时代内容: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发展。 18、2016年,国家统筹全局发展,提出了“大力弘扬 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 主题。 19、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 全民法制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确定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主 题。 20、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宪法知识点100条

宪法中的部分知识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 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 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5.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居住自由、通信自由、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婚姻自由等。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祖国的安全、统一和领土完整;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团结;劳动、纳税、保卫祖国等。

6.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构和政权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国家主席的职权和任期;国务院的地位和职权;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和职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等。 7.宪法还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8.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居住自由、通信自由、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婚姻自由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祖国的安全、统一和领土完整;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团结;劳动、纳税、保卫祖国等。 9.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范围。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是国家的象征性领导人,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关等。 10.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举为各级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的权力,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举为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资格。 11.宪法还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以及村民委员 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等。 12.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基本 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行使这些权利的限制和条件。

宪法基础知识

1、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之所以就是国家的根本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更严格。 2、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与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3、宪政的主要特征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①宪法实施就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②建立有限政府就是宪政的基本精神;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就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4、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就是指一国的“政体”,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所以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形式就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 ①群众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就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就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②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就是国家机关,也不就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她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社区,所从事的工作都就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就是国家鼓励、支持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与管理。 7、国籍的概念 国籍,在宪法上就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与继有国籍。 8、政治自由的涵义 政治自由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 9、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就是指公民个人的身体不受非法侵害与限制的自由,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实际享受其她权利的前提,也就是保持与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宪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标准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根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根底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根本人权的国家根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标准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根底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

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终究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根底的根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根本权利的根底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标准,也是一种限权标准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标准性、普适性、公共性等根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根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介绍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其中,宪法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宪法的基本概念、内容、作用以及宪法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行介绍。 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宪法是指规范一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及其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问题的最高法律文件。它是国家立法的根据和基础,也是最高的司法准则。 宪法的内容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宪法序言:宪法序言是一篇简短而庄重的文段,旨在说明宪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2. 国家的基本制度:宪法界定国家的政体、国体和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常见的政体包括总统制和议会制,国体则有共和制和君主制等。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通常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利等。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等。 4. 宪法的修正和解释:宪法通常包含修正和解释的规定,以确保宪法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二、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 宪法的权威性: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宪法的内容对全体公民和国家机关都具备约束力。 2.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宪法的存在和实施,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有 效保护。 3. 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宪法规范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 的职责,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宪法的存在和贯彻,有助于遏制 腐败、权力滥用等社会问题产生。 4. 保障法治国家的建设:宪法作为国家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促进 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法治制度的建设。宪法规范了国家治理和法律体系 的基本原则,推动了法治的发展。 三、中国宪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中国的宪法起源于20世纪初,中国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 1912年颁布。自此以后,中国历经多次宪法的修改和发展。其中,中国所遵循 的宪法体系被称为“社会主义法治宪法体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宪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成为宪法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