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评课稿(共9篇)

篇一: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

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达到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可以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接着,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曾经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阳谷第二实验小学武亚博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

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

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重视方法指导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

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罗老师的《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难得的好课。

篇二: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决赛活动评课稿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大奖赛课堂

教学评课稿朝阳小学苏雷

首先,感谢进修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几位上课的老师献上这么精彩的七节展示课。我们知道语文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质量”不是能够量化的语文考试,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目标是“轻松阅读,流利表达”。听了今天的七节课,我看到我们的语文老师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下同就我听的这几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张老师抓住了语句训练为重点这一契机,让学生充分在语言文字中畅游一番,学生深深地领悟作者的语言魅力,这时才会产生写作的动机,进行仿写,才会产生“笔下生花”的效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仿写效果更好,具体表现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集思广益,择优组段,才会出现佳句连连的态势,同时对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也进行了训练,真是一举多得。课堂上,张老师在推波助澜中点燃了学生的感情之火,合理地发挥了语言魅力,用充满激情的、生动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了语文素养。

文化的贾忠楠老师《童年的问号》让我的印象最深刻,她的导入新颖,能够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在学习汉字时贾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再理解文中的词语让学生熟悉课文,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或激情或深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激情,读出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让人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应该注重学生的多读来感知课文。

铁一的邢军老师讲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十分打动人。邢老师在选择这篇课文时,肯定是被文本打动了。在她讲课的过程中,情绪饱满,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一直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很容易进入课文,感知其中的情感。

邢老师对这篇课文的备课也十分充分,能抓住本课的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并且,突破了本课的的难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知人物人心、理解课文。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她不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学生的回答中,她能够随时抓住学生理解到的重点句和字词,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母亲的爱。从而让学生体会母爱对史铁生的影响。同时,邢师能够做到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有效引导。

德顺郑铁刚老师讲授的是《诉衷情》一课教学重点突出:在授课的过程中郑老师将重点放在“哪些字词句最能表现陆游的壮志难酬”这一环节。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品读文章。这其中老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就是我听完课后的真实感受,真的是受益非浅,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要以此为契机,为动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成长,我也真诚的希望进修学校真的能多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学习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最后用一句话来做结束语吧: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

篇三:《识字三》评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评课稿

一年级教师:鲁琼芳

这是一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谭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三》,课文是以对子歌的形式展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景,整堂课在谭老师有效组织下,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有幸听了这堂课,现谈谈看法:

1、教学结构严谨,教学秩序有条无紊,时间的把握刚刚合适。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清新、亲切,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全场。许多老师也说了心里话,真想当谭老师的学生,我也深有同感。板书漂亮,通过叶子上的生字词的摆放,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清新、爽目。

2、教学效果好,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谭老师这堂课只需从孩子们识字的效果和紧张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便可感知。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谭老师这堂课的亮点:

1、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谭老师整节课有效运用了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特别是学生难以分辨的“霜”“雾”“朝霞”“夕阳”,孩子们一看课件便能理解,不需教师用太多的语言,这就是“无声胜有声”。读也贯穿着整个课堂,读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品读、赛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交给了孩子识字的方法

我们一年级下册识字量大,我会认得字有550个,我会写的字有250个。这些识字任务是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课前课后谈论的焦点,真的让我们愁眉紧锁,今天听得谭老师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还由此想到了许多。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她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有课件直观的认记生字词,有结合学生生活环境来认记,比如:认识“杨、李”两个生字时,教师先介绍它们也可充当姓氏,让学生从我们班里或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当中找出姓杨或李的人,很明显学生的反映自然很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很轻松、愉快,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两个生字,还有体用了形近字识字的方法,谭老师还将“雾、霜、霞”带有“雨”字头字一块让孩子们观察,还利用了“减一减”的方法加深记忆。谭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就像涓涓细流流入了孩子们干涸的心田。这体现了谭老师的教学理念,不仅是让孩子们学会,更是让孩子们会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相信在以后的识字中,孩子们会想出更多的办法。

3、教书的宗旨是育人,谭老师做到了。

在欣赏“山清水秀”的画面时,谭老师引导孩子们保护环境,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相信她的孩子们从老师的身上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要和善待人,就像谭老师对他们一样,这是人格魅力的力量。

说到不足,谭老师这堂课已经比较完美,我想提两点来共同探讨一下:

1、识字方法可多样化

由谭老师课堂上体现的比较识字法,我想到了可以编编顺口溜、猜字谜等方法识字,如“碧”王子和白雪公主同坐在石头上;“朝”十月十日等,也许无准备可能难以想到更多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利用预习时间,调动孩子家人的智慧,当然也得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课堂纪律可采用比赛的激励方法。

谭老师上堂公开课对课堂纪律这块儿做得很好,本来整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孩子始终是孩子,自制能力差,这就会让极少数不自觉的孩子不能跟上老师的步伐。

总之,谭老师这堂课实用、高效。我们要谢谢谭老师精心的准备与付出,更要感谢谭老师的传金送宝,我定会充分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实施在我那群孩子的身上。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篇四:小学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

周四、周五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小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收获满满。而本次活动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出现,更让我们感受到各位执教老师的智慧和魅力。现就谈谈我的学习所得:

一、课前谈话,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在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老师们都是借班上课,为了能更快更好地与孩子们合作配合好,使课堂更加得精彩。他们或是与孩子们聊名字,与孩子们拉近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是让学生观察自己今天与第一次见面有什么不一样,与孩子们交流,又或是观看建湖水乡视频,并为教学内容作铺垫。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在活动中,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启发着说“学贵有疑”,启发学生要学会疑问;有“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的鼓励,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方法引导,显示教师智慧的魅力

在这12节课上,老师们都在教孩子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二小的王老师,让学生将“瞻仰、繁衍后代”带入到句子中理解,将“瞻仰”带入到图片中运用说

话。再如毓小的成老师等老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写下感受。三小的徐老师,先教学生用“读、注、品”的方法学习,再让学生自己用“读、注、品”的方法学习课文等等。教给孩子们有用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无不显示教师的智慧和魅力。

在这一天半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同时要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五: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明德小学吴玉琴

望江县沿江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在华阳中心学校拉开序幕。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

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

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

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

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

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

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篇六:小学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

老师们:

上午好!我校2007年秋季集体备课暨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如期举行了,圆满结束了。今天上午由我代表评委们对语文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只能说是对这次活动一个小结。因为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许多的学习,所以,在老师们面前说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斧。在这里,我把我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来研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评委们的感受是:感动和希望。各备课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中产生的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美国著教育家哈佛大学的兰本达教授说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的思想体系。”今天的课程改革就是使教育教学与时倶进的重大举措,它为我们提供了在广阔的视野中重新认识教学的机遇和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认真思索一下:过去的教学是怎样确定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和社会发展一致;所教学生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课程改革涉及到的几个变化给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目标的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基本程序是:铺垫——导入——讲授——巩固——小结。这种教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用极其有效的速度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技能,技巧。它强调的是如何教学生,如何训练学生,有很多的教师中心色彩,是教师在教教材。而课程改革中的新课堂教学程序是探究——实践——自主;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这次拿出来展示的课在这方面都有体现。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虽然是一节识字课,但谢老师不光教孩子们学会了生字,认识了很多词语,还让孩子们学习了这些生词后,在超市里买东西时能分辨出哪些物品是食品,哪些是生活用品哪些是学习用品。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可惜在这里我要说一个不足的地方,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文本。在生字的后面有一篇小短文,这篇小短文,不光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了后明白“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二年级的《识字七》,让同学们懂得了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三年级《秋天的雨》通

过学生欣赏,感悟秋天的美景,懂得了要热爱大自然。四年级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五年级的《鲸》,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还有六年级的《学弈》它是一篇文言文,殷老师不仅详细地指导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学了这一课后明白了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因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美德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这些大多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学习它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弈》这篇文章就让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新课程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之主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去体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使之拥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在一年级谢

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上体现得比较好。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开篇就让学生说说平时喜欢逛超市吗?在超市里买东西怎样方便。让学生在没有附加条件的基础上自由地、大胆地说,学生非常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还有在学生认读生字时,谢老师问学生你以前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有的学生说在报纸上看到过,有的说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有的说在吃的食品袋上见过,而且都是爸爸,妈妈教的。这样让学生知道了识字的方法很多,不光从课本上可以学到汉字,还可以在生活中识字,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在生活中存在。四年级谭丛军老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在这方面也体现得较好。在展示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时,选用的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谈谈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了概

念。

二、育人模式的改变。新教材的改头换面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为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了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传统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在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单纯的训练题撤了,配套的教参没了,但几乎每一课都有“议一议”栏目,一方面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条理化、系统化,运用或重组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成份。每一课后都有拓展延伸。所以教师除了拓展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才能上好课。这次展示活动中,程红老师的《鲸》这一课,在讲到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须鲸、齿鲸的吃食情况;舒素晴老师在教学生读儿歌时,让学生边读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这样就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知识,使课堂生动有趣。不过,语文课虽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本色。弱化了“双基”就使语文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是落实双基的关键。“知识与技能”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与衬托。舍去“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能过多地安排活动,为了“秀”出精彩的语文课,体现学科渗透,有的教师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有时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时会过分依赖辅助教学工具。像熊容老师在让学生配乐、配着画面朗读课文时,学生是在迎合课件,这样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开放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

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味道,立足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指向。殷丽志老师的《学弈》这一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她的这一节课一定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实”,是新课标下的真实课堂,真正做到了在新理念新课标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落到了实处,既注重了双基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特别是很好地做到了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殷老师运用了大量的文言句子。而且这些文言句子都是学生以前积累、运用里学过的名言警句,并不陌生。比如开头导入,引用孟子的警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她又用了“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还有她的

板书设计也很巧妙,也是用的文言形式。“专心致志者,则学有所成;心不在焉者,一事无成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殷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说明她在备课时很花了一番心思。这样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应该是师生平等地交流。要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其实,不止课文,我们教师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目光、微笑、举手投足,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会心的目光,经常看到老师和蔼的微笑,经常看到教师得体的动作手势,教师对学生亲切的关怀就蕴含在里面,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融为一体的。在这次的展示课中,我在这六位老师身上都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像谢俊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熊容老师那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语言,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始终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舒素晴老师整节课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

生,正是她的激情飞扬,所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热情高涨。而这种活跃不是教师预设的,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引领下真实生成的,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长出来的。在学生编儿歌时,因为舒老师指导他们读得好。把儿歌读通了,所以编起儿歌来都能学着课文那样编得很好。这样也让学生各尽所能,有了一种成就感。语文课就是要这样读得呱呱叫,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的“语”字。殷丽志老师在课堂上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构建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更让我感动了。课前的谈话,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过渡的语言都恰到好处。例如,当学生在对照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遇到困难时她是这样说的“就让我们当回打虎英雄,齐心协力来干掉这两只拦路虎吧!成功的路总是艰难而曲折的。”,“看,拦路虎虽然被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她又说“第一只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乘胜追击第二只吧!”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她是请学生当当小侦探,当当小福尔摩斯,当问题解决了后,她又说:“咱们共同度过了难关,终于就要迎来胜利的曙光啦!谁愿意做光明使者,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从殷老师这些丰富的言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蔼、睿智、风趣的殷老师。在这点上,谭丛军老师、程红老师相对来说就做得比较弱一点。教师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提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有价值。谢俊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口头语多了一点,像“愿不愿意”“好吗”“想知道吗”这一类的语言频频出现。在教给学生几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时,殷老师并不是生硬地将几种学习方法直接写在黑板上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来的,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的。在指导诵读文言文时,殷老师一遍又一遍有层次地读,注意捕捉合适的时机激励评价学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助学生,使学生由不会到会。这样动态、生成的过程才是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课程改革理念让我们教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彻底地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泛泛讲解,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可忽视。在学生理解肤浅处,思维矛盾处,理解偏差处应给予恰当地点拨引导。例如:熊蓉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一项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相辅相成,新课程要求恰当处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概排斥接受性学习。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掌握和接受,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调的记忆,遏制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就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性学习,更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次的展示课中,虽然都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学生的主体性,但仍有走过堂的现象。如: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在学生刚开始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时,没有一分钟,这么多生字学生就会认了,这可能吗?程红老师的《鲸》一课,开始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也是没有一分钟学生就看完了,而且还非常准

确地找出了答案。在提示学法后,分组选学课文余下的内容,学生选学时间也太短,学生也没有互相讨论的时间,就匆忙汇报学习情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受到鞭策、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大脑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插上了翅膀,独具个性的理解就会层出不穷。

以上这些是我结合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谈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初浅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

篇七: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因为课文表现了德高望众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而真情像一轮暖阳能温暖你潮湿的心;也像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三位年轻教师也带着这样的真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研了《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他们的教态、教法,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讨论、交流。这些精彩的发言也深深地启发着我,想对执教这一堂课的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体会。

罗正莉:能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者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特别抓住了老教授平静的神态的有关句子,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小黑板上出示了三个句子:

1、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教者独具匠心,抓神态──“平静”一词。“平静地望着我”──这在问题中有三次出现。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句子,体会到了在“平静”中,包含着老教授对青年人的真诚帮助、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后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手。

因为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几个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反复朗读,对引领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板书过于简单,提的问题却比较琐碎。教者如果能指导学生抓住青年心理和行动上发生的变化(从灰心到恢复自信)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师生再进行一些互动,这样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年级的教师应该共同来认识,探讨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习,真正做到“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学语文等教学问题。

程丹丹:在开课以后,教者出示的“青年由?自卑?到?自信?”这条线非常清晰。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组织学生多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到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带领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抓住“有一次……像深深的潭水……”是本课堂的一大特色。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这种阅读教学的延伸不仅能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把师生们从语言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明白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是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要抓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老师抓住了“老教授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这个比喻句。在课堂上,教者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深情的眼神包含着期望、关爱、鼓励、称赞、喜悦、提醒、更高的要求。学生将已学之词来理解眼神像潭水,说明他们的情感态度已经得到了升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除了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还应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做到三维目标的真正统一。

2、“为什么忘记是聋子?”可以通过找有关的句子来读,随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可是,教者除了自己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以后,又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这个教学环节就显得有些重复了,这部分教学时间,可以训练学生在这个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练笔机会。

徐洪凯:板书及漂亮的钢笔字是课堂的闪光之处。放手让学生去学,留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值得赞赏的地方。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老妇人的语言,应该带着角色去读。说明老师已经发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尽管老师示范读了一遍,但收效还是不明显。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

1、徐老师虽然抓住了老妇人是教授、首席、聋子这三个词语并板书在黑板上,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通过记事来写人的写作技巧。这篇文章的两条主线非常鲜明:一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2、指导学生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文章中,老妇人的一句话,是统领全篇,深化主题的一个句子:“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句话应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谈感受。

其一、“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这是老教授对小伙子的鼓励。

其二、“可惜我耳朵聋了。”这善意的谎言,让人感受到真情的美好,也减少了小伙子的心理压力。

其三、假设她不是聋子,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在林中独享的幽静。两条主线合二为一了。假设她不是聋子,小伙子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的琴声,早就没有勇气在老妇人面前献丑,也许离开了树林。

正因为她是所谓的聋子,小伙子才没有离开树林,不介意老妇人的在场,继续练琴,直至由自卑到自信。

也因为有这位老妇人的“请继续吧”,小伙子才有自信心,越拉越好,最后才有机会面对

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因而才有最后的点题,“在众多的听众中,他始终会想起?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小伙子唯一的听众。”这样,可以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认知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我认为,文章的重点句子虽然很多,但在繁琐的分析与提问中,学生的思维是禁锢的,收效也不明显。但有时抓住一、二个关键的句子,就能触动整篇课文,对其他句子的理解也会触类旁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老师也能充分利用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总之,“同研一堂课”,分别上出了三位年轻人的风采,特色。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涵的老教授和青年的真情,以及青年在拉小提琴中由自卑到自信的全过程。共同的教学目标均以“人本教育”为理念,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穿始终,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真正落实到了实处。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却给新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最终达到了同学校、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教研目的。

今天上午听了吴老师的《唯一的听众》,吴老师把我和同学们带进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世界。课堂中吴老师抓住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教师鼓励、赞赏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涓涓细水潺潺而流;学生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在这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中,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切的体会:老教授的爱护年青人成才,“我”的缺乏自信心。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写话,浑然一体,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认识。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听课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吴老师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

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吴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篇八:小学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

老师们:

上午好!我校2007年秋季集体备课暨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如期举行了,圆满结束了。今天上午由我代表评委们对语文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只能说是对这次活动一个小结。因为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许多的学习,所以,在老师们面前说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斧。在这里,我把我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来研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评委们的感受是:感动和希望。各备课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中产生的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美国著教育家哈佛大学的兰本达教授说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的思想体系。”今天的课程改革就是使教育教学与时倶进的重大举措,它为我们提供了在广阔的视野中重新认识教学的机遇和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认真思索一下:过去的教学是怎样确定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和社会发展一致;所教学生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课程改革涉及到的几个变化给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目标的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基本程序是:铺垫——导入——讲授——巩固——小结。这种教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用极其有效的速度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技能,技巧。它强调的是如何教学生,如何训练学生,有很多的教师中心色彩,是教师在教教材。而课程改革中的新课堂教学程序是探究——实践——自主;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来教;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这次拿出来展示的课在这方面都有体现。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虽然是一节识字课,但谢老师不光教孩子们学会了生字,认识了很多词语,还让孩子们学习了这些生词后,在超市里买东西时能分辨出哪些物品是食品,哪些是生活用品哪些是学习用品。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可惜在这里我要说一个不足的地方,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文本。在生字的后面有一篇小短文,这篇小短文,不光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了后明白“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二年级的《识字七》,让同学们懂得了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三年级《秋天的雨》通过学生欣赏,感悟秋天的美景,懂得了要热爱大自然。四年级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五年级的《鲸》,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还有六年级的《学弈》它是一篇文言文,殷老师不仅详细地指导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学了这一课后明白了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因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美德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这些大多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学习它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弈》这篇文章就让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新课程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之主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要求教师的教

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去体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使之拥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在一年级谢老师的《自选商场》这一课上体现得比较好。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开篇就让学生说说平时喜欢逛超市吗?在超市里买东西怎样方便。让学生在没有附加条件的基础上自由地、大胆地说,学生非常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还有在学生认读生字时,谢老师问学生你以前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有的学生说在报纸上看到过,有的说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有的说在吃的食品袋上见过,而且都是爸爸,妈妈教的。这样让学生知道了识字的方法很多,不光从课本上可以学到汉字,还可以在生活中识字,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在生活中存在。四年级谭丛军老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在这方面也体现得较好。在展示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时,选用的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谈谈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了概念。

二、育人模式的改变。新教材的改头换面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为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了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传统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在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单纯的训练题撤了,配套的教参没了,但几乎每一课都有“议一议”栏目,一方面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条理化、系统化,运用或重组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成份。每一课后都有拓展延伸。所以教师除了拓展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才能上好课。这次展示活动中,程红老师的《鲸》这一课,在讲到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须鲸、齿鲸的吃食情况;舒素晴老师在教学生读儿歌时,让学生边读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这样就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知识,使课堂生动有趣。不过,语文课虽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本色。弱化了“双基”就使语文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是落实双基的关键。“知识与技能”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与衬托。舍去“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能过多地安排活动,为了“秀”出精彩的语文课,体现学科渗透,有的教师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有时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时会过分依赖辅助教学工具。像熊容老师在让学生配乐、配着画面朗读课文时,学生是在迎合课件,这样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开放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味道,立足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指向。殷丽志老师的《学弈》这一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她的这一节课一定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实”,是新课标下的真实课堂,真正做到了在新理念新课标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落到了实处,既注重了双基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特别是很好地做到了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殷老师运用了大量的文言句子。而且这些文言句子

都是学生以前积累、运用里学过的名言警句,并不陌生。比如开头导入,引用孟子的警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她又用了“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还有她的板书设计也很巧妙,也是用的文言形式。“专心致志者,则学有所成;心不在焉者,一事无成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殷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说明她在备课时很花了一番心思。这样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应该是师生平等地交流。要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其实,不止课文,我们教师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目光、微笑、举手投足,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会心的目光,经常看到老师和蔼的微笑,经常看到教师得体的动作手势,教师对学生亲切的关怀就蕴含在里面,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融为一体的。在这次的展示课中,我在这六位老师身上都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像谢俊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熊容老师那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语言,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始终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情况。舒素晴老师整节课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正是她的激情飞扬,所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热情高涨。而这种活跃不是教师预设的,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引领下真实生成的,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长出来的。在学生编儿歌时,因为舒老师指导他们读得好。把儿歌读通了,所以编起儿歌来都能学着课文那样编得很好。这样也让学生各尽所能,有了一种成就感。语文课就是要这样读得呱呱叫,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的“语”字。殷丽志老师在课堂上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构建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更让我感动了。课前的谈话,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过渡的语言都恰到好处。例如,当学生在对照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遇到困难时她是这样说的“就让我们当回打虎英雄,齐心协力来干掉这两只拦路虎吧!成功的路总是艰难而曲折的。”,“看,拦路虎虽然被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她又说“第一只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乘胜追击第二只吧!”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她是请学生当当小侦探,当当小福尔摩斯,当问题解决了后,她又说:“咱们共同度过了难关,终于就要迎来胜利的曙光啦!谁愿意做光明使者,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从殷老师这些丰富的言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蔼、睿智、风趣的殷老师。在这点上,谭丛

军老师、程红老师相对来说就做得比较弱一点。教师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提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有价值。谢俊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口头语多了一点,像“愿不愿意”“好吗”“想知道吗”这一类的语言频频出现。在教给学生几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时,殷老师并不是生硬地将几种学习方法直接写在黑板上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总结出来的,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的。在指导诵读文言文时,殷老师一遍又一遍有层次地读,注意捕捉合适的时机激励评价学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助学生,使学生由不会到会。这样动态、生成的过程才是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一项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相辅相成,新课程要求恰当处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概排斥接受性学习。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掌握和接受,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调的记忆,遏制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性学习,更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次的展示课中,虽然都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学生的主体性,但仍有走过堂的现象。如:谢老师的《自选

商场》这一课,在学生刚开始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时,没有一分钟,这么多生字学生就会认了,这可能吗?程红老师的《鲸》一课,开始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也是没有一分钟学生就看完了,而且还非常准确地找出了答案。在提示学法后,分组选学课文余下的内容,学生选学时间也太短,学生也没有互相讨论的时间,就匆忙汇报学习情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受到鞭策、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大脑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插上了翅膀,独具个性的理解就会层出不穷。

以上这些是我结合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谈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初浅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

篇九: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

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 一年级学生进入校园,在教室中学习才两个多月,但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孩子随意说话、随意搞闹,从头至尾,每一个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学习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陈老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投入的状态,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毫无浮华粉饰的扎实的教学过程,是“趣”字贯穿了整个课堂始终,才使得孩子们学得如此投入。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陈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她们喜欢影子的情感。然后老师通过范读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让她们更快的走进课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点,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陈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1、对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认识“影”的时候,她是通过编故事的:一轮红日照着京京,旁边就有一片影子;认识“黑”的时候,陈老师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谁有办法记住。学生则描述:“黑”的四点底就像黑色的墨水,里就像瓶子。这样趣味性的描述,将字形和字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 2、以游戏形式识字。学习“跟着”时,陈老师请学生当她的影子来演一演。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3、归类识字。当学习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时,陈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类字的特点,并举一些这类的字。 三、以“趣”学文,提纲挈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陈老师在教课文时,以“影子有趣在哪?”这个主问题做为切入口,以“趣”字引领学生学习文句,将“趣”字贯穿对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读。陈老师的这种提纲挈领的教学,让孩子们的思维有了连贯性、整体性,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课堂的时间分配。那么最后的写字环节学生会学得更加扎实一点。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2 听《和时间赛跑》: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写字词让学生分析比划笔顺,找出段落词语,分析课文,从原因、怎么、意义和几个写法角度分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11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11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潜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贴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就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潜力。 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 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 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思考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优秀10篇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优秀10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篇一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的一节片断作文指导课《桔子》,我感受很深。这 节课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纵观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构思新颖,符合小学生写作的思维规律,有效调动学 生的习作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 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的: 一、故事导入,激情激趣 导入时,课件播放家乡桔子系列图片,伴着老师声情并茂解说学生们 津津有味地观看,后来又以此来引出贪吃的猪八戒,这样利用孩子们熟悉 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导入教学,吸引了孩子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 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老师又设计了猪八戒为了不想被孙悟空捉回 天宫,想请四(3)班同学们帮他推荐一种水果来打动孙悟空好留下来, 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采用帮八戒忙的形式激励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在 愉悦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写作,还能从中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当听 到他们一个个洪亮地回答老师愿意帮助猪八戒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 的技巧与艺术。这次片断作文指导课之所以成功,我想得益于陈老师在课 堂第二个环节设计的范文引路。陈老师利用范文让学生把习作前方法“积累”,这样做为下一环节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整堂课,老师将指导方法 “积累”与实物“尝试”环节有机融合,为了达到指导学生定向观察,积 累素材的目的,设计了环节,观察桔子,摸桔子,闻桔子,剥桔子,最后

品尝桔子,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运用了快乐教学法,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亲身体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种感官去用心体验,并说说自 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 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我觉得观察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引导学生细致观 察表达对象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过程。教师随着教学环节的步步 深入,对观察方法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把“观察要有顺序,要抓住 事物的特点”这一习作要求不露痕迹地落实在具体的观察指导活动中,为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评价多元、步步实效 高效的。习作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合作。陈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 理念。是一堂耐人寻味的好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感谢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池塘》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语句优美,富 有诗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影在池塘 里的美景,我随机展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直观形象,小朋友不仅美美地 朗读了,而且还能当堂背诵了。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小朋友,请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还有其他什么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是怎样一幅美景呢?请小朋友先画一画,再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倒映在池塘里,像()。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通用2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通用2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篇1 已有两年多没有教过语文,很少走进语文老师的课堂听课,也许是自己的懒惰心里,也许是没有全面发展的意识,也许…… 听说今天上午第一节孙主任讲公开课,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睹这位专家型教师的课堂风采。今天她授课的课题是《钓鱼的启示》,这节课我比较熟悉,它原来是苏教版四年级的一节课,我教过,因此听课时更是留心,想感受孙主任是如何带领孩子们学习这节课。 简短的三言两语就导入课题,从“钓”和“钩”两个字入手,既让孩子们能区分开这两个字,又从字面上感受它们的异同,这一个片段处理的恰到好处。孙主任以“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孩子们经过认真地默读、概括,用自己的话讲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引导孩子们学会总结课文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道理?”、“为什么非要放回湖里?”、“哪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不愿意?”这一个个问题的设置,激起了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欲望,孩子们很用心的默读课文,捕捉和问题相关的信息,力求合理的解释问题,孩子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了。最有趣的是让孩子们表演儿子和父亲的对话,孩子们说的有模有样,真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讲述身边发生的与道德有关的事件,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孩子们表演或是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有的孩子很诚实,有的孩子很机智,师生互动十分默契。 简单的钓鱼事件却映射出很大的道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真是如此,讲起大道理谁都很在行,可是真正落实于行动中却很难,如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贪污事件屡见不止等等。做为教师的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的教育好班级内、校园内的每一个孩子,尽可能的去改变身边的亲戚、朋友,但毕竟单靠我们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希望更多的人提高觉悟,共同携手把道德行为贯穿到学习、生活当中。人人都发挥主人翁意识,人人都多付出自己的一

小学语文名师评课稿(共9篇)

篇一: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

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1 今天有幸听了黄志娇老师上的《守株待兔》。走出课堂,我一直反思,黄老师的课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我想,应该有这样的三点值得我去学习。即这节课她努力做到了“三实”:扎实、丰实、真实。 第一,扎实:这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即: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这一深刻的道理。更让学生经历了阅读体验的过程。即本课贯穿始末的朗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我觉得这节课就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1、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例如:学生欣赏了动画里野兔撞死的经过,顺势鼓励学生通过“窜”读出野兔因为惊慌而撞死在树桩上,增强了感染力。 2、以读动情,坚持渗透性。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老师在教学“种田人白捡了又肥又大的一只野兔”这段时,让学生抓住种田人当时的想法反复读,在逐层渗透中,为后面理解种田人错在哪里做出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丰实: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节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

小学语文评课稿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具体纪录如下: 1.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 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20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6.“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7.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8.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 评课稿评课稿小学语文篇二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评课稿9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评课稿1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经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黄主任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神清气爽。 下头我就这节课,代表我们四年级组,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黄教师和大家多多指正。 我们认为,黄教师根据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经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趣味。大家一致认为黄主任这节课努力做到了“五实”:教学功底扎实、课堂知识充实、情感体验丰实、课堂语言平实和教学效果真实。

1、黄教师十分重视了语言积累和训练,在让学生给每一幅画取一下小标题,不做甩手掌柜,泛泛而谈,而是传授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用“地点+动词+景物”的格式来为每一幅画取个小标题。这样十分便于学生上手操作。在单位时间内的,黄教师亩产丰收,获取了比别人更大教学效益,凸显质校创优的先进理念,为我们供给了一个向课堂要效益的生动实践。也体现了一个老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2、在教学过程中黄教师至始至终都十分关注我们大勘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情,所以十分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比如在指导学生自学自我喜欢的画面时,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就很有层次性: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划一划圈一圈想一想。 3、黄教师善于用平实的课堂语言智慧,来营造和谐的氛围、美的意境,诱导学生跟教师一道参与文本对话,进行丰实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简便、和谐的环境地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黄教师的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有的只是教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如黄教师的“同一个句子,你也能够有不一样的`感受”一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正是由于黄教师的鼓励,在后面几幅画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们也是个个兴趣盎然,收效很好。 在本课教学中,黄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也做得十分巧妙、老到、不露声色。他没有直要求学生“兴奋”起来,虚假地热烈起来,也没有借助小红花之类的物质诱惑;而是回归文本,借助文本对话的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范文(优秀9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范文(优秀9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钱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领入充满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学生在简单、活泼的气氛中,直接“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把学生的认识欲、用心性完全激活了,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首先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山谷图,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仿佛随着那美丽的蝴蝶来到了台湾迷人的蝴蝶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中。 在讲到黄蝶谷和彩蝶谷时,又透过动画演示,展现出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五彩缤纷的彩蝶谷的景象,为了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彩蝶谷的美,钱老师把实物花瓣撒向空中,当五颜六钯带着香气的花瓣缓缓飘落的时候,再多的语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在课文中徜徉、留连,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景,体会了课文。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 钱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透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圈出描述动作的词,然后讨论为什么用“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能变换位置使用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三个词不仅仅具体准确地描绘了蝴蝶的动作,而且又避免了单词的重复。此时钱老师提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在用词上下功夫,不能总是用那几个词,由于是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 钱老师十分善于挖掘课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演示完蝴蝶谷的图象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来说一说,学生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二 感谢郑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郑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 赵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赵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 ,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郑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划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 《“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环保”。这是一首融合了深深的情、浓浓的趣,韵味十足,充满意境的儿童诗。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z老师执教此课,学习目标还是挺明确的,就是熟悉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过程比较清晰,一开始让学生们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明白谁就是“红领巾”,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想象的木牌上的宣传标语,直接引入第三小节的课文,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木牌上还可以写些什么?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说话,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然后,我要学生互相讨论:为什么红领巾们呀去保护小鸟?让学生从文章找出答案,并和同桌互相讨论,得出结论,红领巾们是因为小鸟可爱、快乐、机灵、活跃才去保护小鸟,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了第一,第二节的课文学习。 不足之处是朗读的训练时间安排还不够。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语文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安排充分的朗读,也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引领孩子在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体验中理解课文,体味情感。教师的课件制作很精美,但有时出示不够及时,学生贴近文本时间较少,过多地依赖课件,应把课件和教材的位置摆正。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教师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激趣。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这一点教师做了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建议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理想的。可是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希望谭老师在此方面注意训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二

有关于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10篇)

有关于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10篇) 稿件是指出版社、报刊编辑部等称作者交来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于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1 《小草的生命》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叙述了小草顽强的生长过程,歌颂了小草不畏艰难困苦,蓬勃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XXX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利用课文这个“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此刻以下几个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胡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小草的形象与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 胡教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本事和提高语文素养来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现年段和教材训练重点(举例略)。课时目标具体实在,准确、科学、实用。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胡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举例略),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生命的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通用10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通用10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篇1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精选15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精选15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精选15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篇1 四堂《小露珠》风格各异。真是,“文如其人,课如其人”。吴慧媛老师优雅动听,周小丽老师快人快语。叶春红老师质朴实在,吴玮娜老师温文婉转。在对四堂课进行比较欣赏之后,我决定从几个教学细节入手,来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是教学细节?我认为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教学细节形成于教学中,从某一种程度上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魅力的一种展现。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现在,针对这四堂课中我关注到的几个细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细节一:初读有必要 吴玮娜老师在教学中直接就进行生字新词教学,没有让学生初读课文。我想她这么做可能有三个目的。一是想打破常规,尝试新教法;二是认为学生课前做过预习,不必再在课上读;三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很满,所以省略了初读这个环节。我们知道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步,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有效地时进行识字,从而把课文读通读顺。其最终目地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文读通读顺。初读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复习生字,还能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发展语言,训练学生整体思维,为学生更好的品析词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在整体感知和熟悉课文上,初读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我也认为在一般的家常课上,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当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已经相当熟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省略在课内初读这个环节,因为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吴玮娜老师在教学中直接就进行生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共8篇)

篇一: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 《小露珠》评课稿 四堂《小露珠》风格各异。真是,“文如其人,课如其人”。吴慧媛老师优雅动听,周小丽老师快人快语。叶春红老师质朴实在,吴玮娜老师温文婉转。在对四堂课进行比较欣赏之后,我决定从几个教学细节入手,来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是教学细节?我认为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教学细节形成于教学中,从某一种程度上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魅力的一种展现。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现在,针对这四堂课中我关注到的几个细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细节一:初读有必要 吴玮娜老师在教学中直接就进行生字新词教学,没有让学生初读课文。我想她这么做可能有三个目的。一是想打破常规,尝试新教法;二是认为学生课前做过预习,不必再在课上读;三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很满,所以省略了初读这个环节。我们知道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步,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有效地时进行识字,从而把课文读通读顺。其最终目地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文读通读顺。初读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复习生字,还能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发展语言,训练学生整体思维,为学生更好的品析词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在整体感知和熟悉课文上,初读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我也认为在一般的家常课上,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当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已经相当熟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省略在课内初读这个环节,因为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吴玮娜老师在教学中直接就进行生 字教学,没有让学生初读。但这里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象这类比赛课,学生不可能过早的接触课文,所以还是应该先进行初读。而且从学生课堂上表现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读的充分了,后面出现学生句子读不通顺、不流利的情况会更少一些。 我最近也在反思,我们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竟然连课文还读不通,归根结底就是读的不够。特别是公开课,往往是在自读整体感知及针对一部分字词学习之后,就进行品词析句,而有的为了课文的完整呈现,几乎就学完了整篇课文。那留给学生的初读时间就很少了,甚至只是走了这个过场。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有其意义所在。我们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既然此处是需要的,我们就必须这么做。 我非常认同江苏省一位语文教研员孙景华老师的说法,他在一次新课程讲座中说道初读课文的流程,分为:自读感知、扫除障碍、反复练读、试读反馈。当然这个流程是他总结众老师教学特色后得出的,是灵活可变的。 1、自读感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解决课文简单的生字词。 2、扫除障碍,是学生对自读感知过程中遇见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词、句、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学习。 3、反复练读,使学生在扫除障碍后,一步步读通、读准、读熟课文。有能力同学能理解课文。 4、试读反馈,能反映出学生读的怎么样,好让老师对症下药,使学生有新的提高。 细节二:适时才见效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品读、品味。从品字、词、句中入文,入味,出感受。在品读小动物们说的话时,四位老师都抓住了“闪亮,透明,圆润”这三个词,层层深入,读出了味道。其中两位老师还抓住了“蹦,爬,落”三个动词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吴慧媛老师在这里安排了老师当小露珠,找到小动物对话的情境,吴玮娜老师在这里采用了让学生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共9篇)

篇一:语文评课稿范例 《秋天的雨》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本课教学中,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姚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姚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第四段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 姚老师结合课文特点,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姚老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飘呀飘呀”这二个动态词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一部分时,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像??”的句式,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级刚开始习作,本篇课文在每一段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渗透写法的指导。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二: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 阐述。 一、说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按_____顺序,围绕____,向我们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_____的感情。(歌颂了_____)。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13篇)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优秀13篇)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一 最近一段时间学校没有暖气,除了上课,我也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备课。听了几节书法课,感觉孩子们的能量很大。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几个笔划的写法,而且还要写二十几个字。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太多了,但课后我看看了孩子们的作业,还都完成地很好。 再一次听书法课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书法老师的讲解没有提高八度,与平时说话的声音无异,孩子们反到听得很认真;没有太多地组织教学,只是的`布置任务后,简单的班内巡视,孩子们都认真地在写;…… 与自己的课堂比较一下,为了怕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用很高的声音来吸引他们,并且总是要说三、四次。这样久了,事得其反,孩子们反到是不注意听了,第一次听不清楚老师还会说第二次,还会有第三次……就算是在那儿玩一会儿,老师的高音教学顺便听一下就行了。 很多时候,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们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限制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对孩子们也是无异的啊!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二 《快乐的泉水》缘起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许多人都想得到它,可是始终没有人找到过它。——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没有找

到“快乐的泉水”。 有一个名叫顾自家(顾名思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财主,他从来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没有一个朋友,日子过得很不快乐。他想得到快乐,决心去找“快乐的泉水”。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顾自家真的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但是,“快乐的泉水”并没有给顾自家带来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仍然没有得到快乐,是因为“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许多人没有找到“快乐的泉水”,得不到快乐。 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也没有得到快乐。 那么,快乐真的必须“快乐的泉水”吗?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教学《快乐的泉水》这篇课文时,我们除了应该引导学生反思顾自家的命运悲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做些思考。不需要学生谈大道理,只需要他们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切感受。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篇三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6节,先回忆了雷锋冒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的事,回忆了他背送大娘的事,最后写了雷锋精神在今天儿童身上的具体体现。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知识上没有什么难理解的。但由于雷锋精神距离今天的孩子年代久远,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雷锋,不知道雷锋的事迹,只是从老师和大人的嘴里听过雷锋的名字。因此,我把搜集资料做为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去搜集雷锋的资料,在资料中了解雷锋,以便于他们更深入地认识雷锋。

小学语文评课稿13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1 语文课,上出该有的语文味,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今天的教研组开课活动中,马学飞老师用《夸父追日》一课的教学,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整堂课,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学习。 注重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在课堂上夯实基础,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好根基是我们的责任。在今天的课堂上,马老师注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分别让学生练习读准字音,分类了解词意,读好句子,不加字漏字,有感情读句等,有效地巩固了语文基础,避免了一些语文错误的产生。 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课堂应是思维品质训练的重要场所。今天的.课堂上,马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往深处推进。如上课伊始从神话故事神奇入手,让学生从题目《夸父追日》中找找能体现神奇的词语。学生找到了“追日”一词,却没能说明原因。马老师然后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追日”一词能看出神奇呢?之后,学生联想到了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这么远的路去追日本身就

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让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顿时对课文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又在后面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中,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写神奇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品味句子的神奇之处。另外,在训练学生如何把语言说精炼上,马老师也做了一些提示和点拨。这些安排,都说明马老师在平时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就在这样的长时间的训练中得以成长。 听了本节课,觉得马老师教学重点突出,主要让学生学会了说主要内容,品读了课文中神奇的语言;教学难点也很好地突破了,马老师通过对“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这个句子的反复引读,让学生明白了夸父是一个追求光明、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巨人,从而把上课一开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夸父的偏见自然得到扭转。 今天的课,马老师准备充分,教态自然亲切,带给学生收获多多,也给听课的老师许多启示!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2 大家好!我是跃升里小学的x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