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时间真题答案和解析
2005年11.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3分)
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不能去掉(1分)。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
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分)。(意
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每改对一处错误得1分,共4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用词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
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
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
2、【常见题型】:①、选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题型分析】:本题应该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基本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真实准确(或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或事理)。
②、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1)不可以。(2)解释原词在文中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③、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题型分析】:这一类题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往往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境进行分析。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中考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知识要点】①、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
【答题格式】:(1)首先表态,删还是不删(一般情况下都不能删去)。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加点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④、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题型分析】:此类题应该从文中找出起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即可。
【答题格式】:(1)在文中找出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修饰性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的词语,“多”“有余”等表数量的词语。
(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含义,如果没有这些词语文章内容会有哪些变
②、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A: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B: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化,进而总结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⑤、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题型分析】:如果这些加点的词语位于这句话的句首,一般指代的内容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006年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3分)
答:
【答案】13.(3分) 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
【解析】要根据原文第5段“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加以概括。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3.“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
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清冽反响。请你
回答以下问题。(共5分)
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1分)
答:
【答案】①示例:革命英烈的业绩、精神及其英名永存。
词语含义一是词句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
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观点和看法。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理解词句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有些文章是在一定背景下写的,它的内容与背景有密切关系。背景通常分为社会背景和自然背景两种。理解这种文章中的句子就要联系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词句深层含义,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
有时,作者为了造成特殊的效果,常常在文章中有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于这样的句子,如果仅从语法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就不能真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理解以上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修辞的规律来理解,(修辞规律详见《第三章修辞》)才能正确地掌握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理解词句的含义,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在分析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之前,先概括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评析其中的人物性格,有利于我们理解句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词句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2007年12、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
..”,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
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
答:
【答案】12、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雨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说明文就其语言特点来说,有两种类型:(1)语言表十分奢华”。对于副词而言,往往只起某种作用,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它融进了具体语境,才能把含义说出来。例如:房屋的檐头几乎贴在了围墙上。这里的“几乎”,在语境中无法表达自身的含义,要结合其他词的含义才能具体解释:檐头差一点就贴在墙上,但没有真正贴在一起。
(3)要研究它的作用。在本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主要起描摹作用,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4)要研究这个词的表义倾向——即这个词的存在强调或突出了什么。任何一个副词或一个形容词,都有其自身的表义倾向。如上面的“几乎”强调的就是檐头和墙的距离非常近。再如“他大约15岁”中,“大约”本义是“上下”、“左右”、“大概”,语境义是:年龄比15岁略高或略低一点,它强调的是这个年龄是主观猜测的结果,不是档案调查的结果。
(5)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形容词,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