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源性猝死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猝死概述
概念: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 的急 速、意外的死亡。 男性多于女性,其原因: (1)、与体内性激素有关; (2)、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躁 ; ( 3)、男性体力负荷重、户外活动多、社会交往 广、精神和生理应激较为复杂。 猝死的两个高峰期:1、出生后至6个月;2、30 -50岁。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特点:①年龄以出生后7天至2岁者为 多; ②死于睡眠中, ③多数身体健康,发 育良好,无前驱症状,有时可有轻微上呼 吸道感染及胃肠道症状。 ④死亡迅速, ⑤ 尸体剖验无特殊的改变,仅见内脏淤血, 肺被膜及心外膜点状出血。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1.冠状动脉异常:冠心病( ACS、心绞痛、心肌 梗死、心脏破裂、冠脉起源异常、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 常见的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 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 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 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 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3.先天性心脏病 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 为6%。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 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Q-T间 期延长者为猝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 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 死。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4.原因不明的猝死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特点:①死于睡眠中; ②多为青壮年,主 要在20-49岁; ③绝大多数为男性,男女比例 13.3:1; ④死者生前多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 好,死前多无明显诱因; ⑤死亡迅速,多为即时 死; ⑥尸体解剖多无明显致命性病变,共同性改 变为急性心功能衰竭。 死亡机制学说: ① 心脏性猝死学说;②呼吸性猝死学说;③ 机械性猝死学说;④噩梦学说;⑤内分泌因素。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猝死的特点




(1)、死亡急促 从症状的发生或恶化到死亡之间的 时间短暂,24小时内。 (2)、死亡发生出乎意料 指死亡发生是其家属、甚至经治医 生都未预料到的。 (3)、死亡是自然疾病(排除人为因素)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猝死的原因


猝死的根本原因是潜在的、能致死的自然 疾病。 1.成年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 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次之。 新生儿 和婴幼儿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2.据统计: 心血管疾病猝死 呼吸系统疾病猝死 神经系统疾病猝死 消化系统疾病猝死 泌尿生殖疾病猝死 其他疾病猝死
40-50% 16-22% 15-18% 8-10% 5-10% 5- 8%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3.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主动脉瘤、原发性心肌病 、心内膜炎、心瓣膜病、 肺动脉栓塞、心包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暴发型脑膜炎、癫痫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 性肠炎、急性大块肝坏死、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穿孔性腹膜炎、急性 胰腺炎。 生殖系统疾病: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 子宫破裂 其他:外伤、药物中毒或药物反应、暴发性感染(包括流行性脑膜炎 菌血症)、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性变、白 血病、内分泌腺功能障碍。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2.心肌异常: 心肌病变(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 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右室心肌病、围产期心肌 病、克山病、心肌炎) 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 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 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 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 过速和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导致心肌间质增生,水肿 及充血。临床表现轻重变异很大,可完全没有症状, 也可以猝死。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





定义 猝死(sudden death):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 预期的突然死亡(WHO定义)。 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 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 止,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 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是猝死的最常见的 病因。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 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






抑制死 指身体的某部位受到轻微刺激,通过反射性反应,迅速发生心跳停止而死亡,尸体剖验又查 不出致死性病变和损伤。 A.抑制死的特点: ①即时死; ②多有明确案情,有目击者; ③刺激或外伤多发生于神经较丰富部位; ④刺激或外伤作用后即时死亡; ⑤解剖未发现能够解释死亡的疾病、外伤或中毒存在 B.抑制死的死亡机制: ①急性心脏性死亡: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对心脏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抑制,反射性引 起心跳停止。 ②急性原发性脑死亡:由于情绪冲动引起心跳及呼吸抑制,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甚至缺血缺氧而 引发死亡。 ③ 睡眠无呼吸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 有些人睡眠中呼吸会短时间停止,过长时 可能导致死亡。 ④ 反射性血压下降或心跳停止:刺激或外伤作用后引起血压反射性下降,休克;或颈动脉窦受 刺激反射性心跳骤停。 C.抑制死的法医学鉴定 ①全面、系统、详细、客观地解剖,未见可解释死亡的器质性病变,或中毒及外伤; ②严 格掌握不明原因死亡的各种征象及诊断标准,必要时做各种临床检验; ③ 结合案情、现场、 有无目击者等情况,综合分析; ④ 若有轻微外伤,说明轻微外伤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