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训练二(读点无用的书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训练二

(一)读点“无用之书”(陈鲁民)

①什么是有用的书呢?譬如《如何炒股》、《职场36计》、《计算机入门》、《营销108招》、《公文写作概要》等,都是有用的书,学了就能立竿见影,换成银子

..。

..或纱帽反之,不讲授基本技能的书,对挣钱升职应聘没有直接帮助的书,都属于无用的书,如莎士比亚、尼采、萨特、李白、杜甫、孔孟、老庄、鲁迅、巴金等等。

②人要生存,自然要学一技之长,以做到术业有专攻。所以,一定要读那些有用的书,做到学以致用,或“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最次也能弄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读那些无用的书,如果只读有用的书,钻进去出不来,弄不好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挣钱机器、职场狂人,缺智少识,无情无趣,思维怪诞,面目可憎。

④一是可以养心。身体需要滋养,心也是需要滋养的,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来涵养,而这些大都来自那些无用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即是此意。学者易中天说:“读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谋生的书你去看它,可以获得利益,是有用的,谋心的书是无用的,但可养心。现在很多很时髦的书是养生书,但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心态不好不可能健康长寿。”诚哉斯言,信哉斯言!

⑤二是可以怡情。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无用的书,可以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丰富精神生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痴情感天动地;关羽灯下读《春秋》,持书捋髯,真情传为美谈……他们读的都是无用的书,但却读出喜怒哀乐,读出春风秋雨,读得情深意切。

⑥三是可以增趣。人贵有趣,有趣的人潇洒脱俗,人与其交,则如沐春风。趣从何来,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从妙趣横生的闲书中来。不读《红楼梦》,怎能领略爱情悲剧的凄美,怎能知晓木石之盟与金玉之缘的魅力之所在;不读《阿Q正传》,又如何知道“精神胜利法”的绝妙超群,理解鲁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良苦用心?不读《围城》,怎么领会“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的隽语妙论?

⑦四是可以益智。《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博大精深,意宏旨远;《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能“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考证确切,这些都是标准的“无用的书”,虽无益于升职、聚敛,但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人类文明的结晶,多读多思多悟,定会让我们变得睿智、聪慧,眼光如炬,胸怀似海。

⑧如今,世间那些“有用的书”出得太多、太滥、太俗,且供需两旺,再加上日渐弥漫的浮躁、浅薄、低俗的社会风气,使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因而,很多学者和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多读一些“无用之书”,虽然这对于矫正不良风气未必能起药到病除之效,至少可以使我们变得安静祥和,谈吐文雅。最后再说一句,“无用”之书其实是可有大用的,此即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16.第①段加点的词“银子”“纱帽”在文中的含义

是、(4分)

17.与题目《读点“无用之书”》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

B.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C.又如何知道“精神胜利法”的绝妙超群

D.世间那些“有用的书”出得太多、太滥、太俗

18.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二题:(6分)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③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句子是

19.请你为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2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疑问句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B.第②段先肯定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后强调了“只读有用的书”导致的后果,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C.文章可分三层:第①②段为第一层,第③—⑦段为第二层,第⑧段为第三层。

D.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

(二)读书的境界

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悔人不倦,这.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的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这是他的读书境界;一个学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泡在书店里流连忘返,这是他能达到的读书境界;而一位老人,会在冬日温煦阳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静静的阅读有如他一生记录的书籍,他会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种读书境界。故有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年龄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喜爱书、崇拜书。

③常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抡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读书的境界》阅读答案】《读书的境界》阅读答案。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④读书要有一定的境界,还要会读书。一本书并非皆是精华,满世界的书也并非都是精品,这就要求读书的人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一种已经被升华了的读书境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⑤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也说出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两种不同的境界。“古之学者为已”,是说读书人要把看作提升自己修养与心志的途径,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闻而强志,胸襟宽广,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廓大胸怀为他人造福,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也批评“今之学者为人”的浮躁与虚妄,他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是说读书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鲁迅先生也曾讽刺过那种“为人”而读书的所谓“文人”,他说,他们其中的一个特征是,必有个雅致的书斋,背后有几大排漂亮的书橱,橱中摆满了精装的典籍等。可是,他们真的认真读书了么?真的认真思考了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