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辛亥革命研究及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 及现状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一、特点(发源早、研究人员多、成果丰盛) 二、原因(中日两国文字相通,日本学术界历来重视
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日本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 地之一,对革命起过领导作用的团体、革命领袖多依 托日本组织国内的革命运动;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许 多人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辛亥革命) 三、文献的收集、整理丰富(学术著作、回忆录、传 记、资料集、文献集;论文、评论等;山根幸夫编 《辛亥革命文献目录》、山口一郎编《日本有关孙文 著作论文目录》)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辛亥革命热潮阶段(60~70年代,涉及到这场革命的各方面) 主要成果如下: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著作: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 源》;韦慕庭《孙中山:受挫的爱国者》;薛君度《黄兴与 中国革命》刘吉祥《为民主而斗争:宋教仁与辛亥革命》霍 吉斯《锡良与辛亥革命》
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题的有高慕轲《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 命: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产生》
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
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在俄国的关注 1897年,自由主义民粹派刊物《俄国财富》发表孙中
山文章《中国现在与未来》和《咄咄怪事:中国医生孙 逸仙伦敦蒙难自述》《革命军》刊发在俄国的《亚洲通 讯》上,《外交部公报》登载了辛亥革命事件的详细报 告; 列宁著文关注辛亥革命并对孙和中国革命给予高度评价; 《红档》杂志18卷刊发数量可观的辛亥革命档案; 早期研究争论激烈,主要影响到苏联政府如何对待中国 革命并决定对华外交方针问题,认为孙文主义是小资产 阶级思想体系,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大资本的痛恨。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70、80年代美国辛亥革命的研究既有以往研究承续, 更主要是拓展、拓深。
主要代表著作有: 史扶邻著《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者》;史蒂芬马
克隆《帝国晚期的权利与政治:袁世凯在京津 1901~1908》;玛丽兰钦《精英行动主义与中国政治 变迁,浙江省,1865~1911》;史景生《天安门:中 国人和他们的革命,1895~1980》 90年代后,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专家逐渐转向革命后 的民国史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70~80年代特点:政治学、政治思想学、国际 关系学等新方法、新角度的引进,突破以往的 幼稚与片面,走向较为成熟和系统化
在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上也有理论的突破:资 产阶级革命论(以菊池贵晴、野泽丰、狭间直 树为代表)和乡绅革命论(以市古宇三为代表)
代表人物:狭间直树、初濑龙平、横山宏章、 野泽丰等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2、中日战争时期辛亥革命研究的特点: 一则是亲历或参与过辛亥革命的团体成员,有关人物
的亲属或友人的研究,更多则是出于学术、政治目的 或个人兴趣对辛亥革命进行研究;二则由于中日关系 的空前对立、激化,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强烈,著述具 有明显政治倾向,热点问题在于“孙文主义”和“大 亚洲主义” 此期著作有:铃江言一―《孙文传》;山本秀夫 ― 《关于三民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黑龙会 ―《东 亚先觉志士纪传》;《对支回顾录》、 《续对支回 顾录》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一、重要特点是作为现代中国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出现的(从资料 收藏、课程设置、基金申请或专题研究均涵盖在晚清到新中国成 立这样一个大的范围中)
二、阶段划分
二战前:以观察、记述和报道为主,作者多为传教士、记者或曾 在中国供职的人士(主要报道辛亥革命前后史事的有:古德里奇 的《正在降临的新中国》;布朗的《中国革命》;丁格尔的《中 国革命:1911~1912》麦考马克的《昙花一现的共和》等;价值: 多为第一手资料或亲身经历、观感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战后:从研究机构、人才培养到成果问世都有极大突破。哈佛 学派,费正清主持中国现代史研究,培养了大批费氏门生,形成 中国研究热(如孔复礼、史华慈、霍弗汉斯)哥伦比亚大学也是 研究中国的重镇,韦慕庭是研究孙中山的专家,主持中国口述历 史计划,通过个人记忆保存历史史料;斯坦福大学有中国史研究 专家芮玛丽、范力沛、斯诺等,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有魏斐德等 被称为少壮派。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四、研究阶段划分(以二战为参照系划分为三个阶段) 1、二战前 报刊杂志对辛亥革命的介绍或评论;宫崎滔天、萱野长知
创办的《革命评论》,宣传中国革命的理想和主张,成为 《民报》的同盟军;报告会、演讲会的内容,如川岛浪速 的《对支那管见》 著述中代表作:宫崎滔天― 《三十三年之梦》;池亨吉― 《支那革命实见记》;萱野长知 ―《中华民国革命秘笈》; 吉田作造 ―《支那革命小史》 北一辉―《支那革命外史》(对孙中山比较刻薄) 以上著作缺乏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历史客观和严肃的分 析,因而史料价值大于学术研究。
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
30年代~60年代,辛亥革命的研究学者较少,代表性 的著作有别洛夫的《1911~1913年中国革命》和叶菲 莫夫的《1911年中国革命》,这一时期的著作大多强 调了1905年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十月革命 对孙中山的影响。
60年代后,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有了扩展并取得相应 的成果(主要从社会层面上认识,如革命派与改良派、 资产阶级与会党,军阀的产生等)出版了辛亥革命50 周年纪念论文集,孙中山选集,齐赫文斯基的《孙中 山—苏联的友人,诞辰百周年纪念》
从改良到革命详细阐述了辛亥革命; 巴斯蒂:《中国的政治改革》、《清末中国社
会的演变1874~1911》
70年代,辛亥革命研究步入歧途,借题发挥,直言不 讳地为本国政府对华政策服务。如对辛亥革命性质的 反满歪曲和大汉族霸权主义等。
法国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特点;人数不多,成果引人瞩目 代表人物:白吉尔、巴斯蒂 论述辛亥革命的著作有:谢诺《中国史·从中
法战争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卷 白吉尔、毕仰高《二十世纪的中国》中第3章
以革命团体和政党为研究对象的有:《辛亥革命的基石:同 盟会小史》爱德华•费里德曼《回归革命:中华革命党》
辛亥革命的区域研究有:爱德•华罗兹《中国的共和革命: 广东个案》、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辛亥时期研究立宪人物的有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萧公权《近代化的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改革家与乌托邦》 陈志让的《袁世凯》、厄恩斯特•扬《袁世凯政权:自由主 义与独裁》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3、二战后 战后到60年代的特点是日本学者开始将辛亥革命放在
整个中国革命史、整个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发展脉络 中考察; 代表性著作:臼井胜美―《日本外交史研究―大正时 代》小野川秀美―《清末政治思想研究》桑原武夫― 《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研究》岛田虔次―《中国革命 的先驱者们》藤井升三―《孙文研究》 资料书籍:外务省编写的《清国事变(辛亥革命)》 有许多官方文件与辛亥革命关联,极具参考价值。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一、特点(发源早、研究人员多、成果丰盛) 二、原因(中日两国文字相通,日本学术界历来重视
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日本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 地之一,对革命起过领导作用的团体、革命领袖多依 托日本组织国内的革命运动;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许 多人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辛亥革命) 三、文献的收集、整理丰富(学术著作、回忆录、传 记、资料集、文献集;论文、评论等;山根幸夫编 《辛亥革命文献目录》、山口一郎编《日本有关孙文 著作论文目录》)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辛亥革命热潮阶段(60~70年代,涉及到这场革命的各方面) 主要成果如下: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著作: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 源》;韦慕庭《孙中山:受挫的爱国者》;薛君度《黄兴与 中国革命》刘吉祥《为民主而斗争:宋教仁与辛亥革命》霍 吉斯《锡良与辛亥革命》
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题的有高慕轲《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 命: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产生》
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
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在俄国的关注 1897年,自由主义民粹派刊物《俄国财富》发表孙中
山文章《中国现在与未来》和《咄咄怪事:中国医生孙 逸仙伦敦蒙难自述》《革命军》刊发在俄国的《亚洲通 讯》上,《外交部公报》登载了辛亥革命事件的详细报 告; 列宁著文关注辛亥革命并对孙和中国革命给予高度评价; 《红档》杂志18卷刊发数量可观的辛亥革命档案; 早期研究争论激烈,主要影响到苏联政府如何对待中国 革命并决定对华外交方针问题,认为孙文主义是小资产 阶级思想体系,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大资本的痛恨。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70、80年代美国辛亥革命的研究既有以往研究承续, 更主要是拓展、拓深。
主要代表著作有: 史扶邻著《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者》;史蒂芬马
克隆《帝国晚期的权利与政治:袁世凯在京津 1901~1908》;玛丽兰钦《精英行动主义与中国政治 变迁,浙江省,1865~1911》;史景生《天安门:中 国人和他们的革命,1895~1980》 90年代后,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专家逐渐转向革命后 的民国史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70~80年代特点:政治学、政治思想学、国际 关系学等新方法、新角度的引进,突破以往的 幼稚与片面,走向较为成熟和系统化
在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上也有理论的突破:资 产阶级革命论(以菊池贵晴、野泽丰、狭间直 树为代表)和乡绅革命论(以市古宇三为代表)
代表人物:狭间直树、初濑龙平、横山宏章、 野泽丰等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2、中日战争时期辛亥革命研究的特点: 一则是亲历或参与过辛亥革命的团体成员,有关人物
的亲属或友人的研究,更多则是出于学术、政治目的 或个人兴趣对辛亥革命进行研究;二则由于中日关系 的空前对立、激化,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强烈,著述具 有明显政治倾向,热点问题在于“孙文主义”和“大 亚洲主义” 此期著作有:铃江言一―《孙文传》;山本秀夫 ― 《关于三民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黑龙会 ―《东 亚先觉志士纪传》;《对支回顾录》、 《续对支回 顾录》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一、重要特点是作为现代中国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出现的(从资料 收藏、课程设置、基金申请或专题研究均涵盖在晚清到新中国成 立这样一个大的范围中)
二、阶段划分
二战前:以观察、记述和报道为主,作者多为传教士、记者或曾 在中国供职的人士(主要报道辛亥革命前后史事的有:古德里奇 的《正在降临的新中国》;布朗的《中国革命》;丁格尔的《中 国革命:1911~1912》麦考马克的《昙花一现的共和》等;价值: 多为第一手资料或亲身经历、观感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战后:从研究机构、人才培养到成果问世都有极大突破。哈佛 学派,费正清主持中国现代史研究,培养了大批费氏门生,形成 中国研究热(如孔复礼、史华慈、霍弗汉斯)哥伦比亚大学也是 研究中国的重镇,韦慕庭是研究孙中山的专家,主持中国口述历 史计划,通过个人记忆保存历史史料;斯坦福大学有中国史研究 专家芮玛丽、范力沛、斯诺等,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有魏斐德等 被称为少壮派。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四、研究阶段划分(以二战为参照系划分为三个阶段) 1、二战前 报刊杂志对辛亥革命的介绍或评论;宫崎滔天、萱野长知
创办的《革命评论》,宣传中国革命的理想和主张,成为 《民报》的同盟军;报告会、演讲会的内容,如川岛浪速 的《对支那管见》 著述中代表作:宫崎滔天― 《三十三年之梦》;池亨吉― 《支那革命实见记》;萱野长知 ―《中华民国革命秘笈》; 吉田作造 ―《支那革命小史》 北一辉―《支那革命外史》(对孙中山比较刻薄) 以上著作缺乏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历史客观和严肃的分 析,因而史料价值大于学术研究。
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
30年代~60年代,辛亥革命的研究学者较少,代表性 的著作有别洛夫的《1911~1913年中国革命》和叶菲 莫夫的《1911年中国革命》,这一时期的著作大多强 调了1905年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十月革命 对孙中山的影响。
60年代后,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有了扩展并取得相应 的成果(主要从社会层面上认识,如革命派与改良派、 资产阶级与会党,军阀的产生等)出版了辛亥革命50 周年纪念论文集,孙中山选集,齐赫文斯基的《孙中 山—苏联的友人,诞辰百周年纪念》
从改良到革命详细阐述了辛亥革命; 巴斯蒂:《中国的政治改革》、《清末中国社
会的演变1874~1911》
70年代,辛亥革命研究步入歧途,借题发挥,直言不 讳地为本国政府对华政策服务。如对辛亥革命性质的 反满歪曲和大汉族霸权主义等。
法国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特点;人数不多,成果引人瞩目 代表人物:白吉尔、巴斯蒂 论述辛亥革命的著作有:谢诺《中国史·从中
法战争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卷 白吉尔、毕仰高《二十世纪的中国》中第3章
以革命团体和政党为研究对象的有:《辛亥革命的基石:同 盟会小史》爱德华•费里德曼《回归革命:中华革命党》
辛亥革命的区域研究有:爱德•华罗兹《中国的共和革命: 广东个案》、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辛亥时期研究立宪人物的有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萧公权《近代化的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改革家与乌托邦》 陈志让的《袁世凯》、厄恩斯特•扬《袁世凯政权:自由主 义与独裁》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3、二战后 战后到60年代的特点是日本学者开始将辛亥革命放在
整个中国革命史、整个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发展脉络 中考察; 代表性著作:臼井胜美―《日本外交史研究―大正时 代》小野川秀美―《清末政治思想研究》桑原武夫― 《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研究》岛田虔次―《中国革命 的先驱者们》藤井升三―《孙文研究》 资料书籍:外务省编写的《清国事变(辛亥革命)》 有许多官方文件与辛亥革命关联,极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