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e122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f.png)
患者认知度提高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指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诊治过程,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脑卒中复发 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降 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 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及药物使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龄、家族史、肥胖等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和重型卒中等不同类 型。其中,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重型卒中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溶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溶栓药物,如rt-PA、尿
激酶等。
溶栓治疗时间窗
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
溶栓禁忌证
了解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近 期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等, 确保患者安全。
溶栓后护理
加强溶栓后护理和监测,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Hale Waihona Puke 症。介入手术时机与适应证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ffff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5.png)
03
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患者筛选与评估
快速识别
通过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生 物标志物等手段,快速识别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评估病情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 积和侧支循环等指标,全面评估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筛选适合治疗的患
者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因、发病时 间窗和禁忌症等因素,筛选适合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治疗时间窗
指南强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重要性,建议在发病后尽快进行血管内治疗,最好在发病6小时内 开始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
指南指出,在进行血管内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像学检查结 果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血管内治疗。
实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团队,包括神
围手术期管理要点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术后管理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04
指南推荐意见及实践 建议
推荐意见概述
血管内治疗适应人群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指南推荐使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血栓切除术和颅内血管成形术等,适用于大血管闭 塞引起的脑卒中。
推动技术发展
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血管内治疗技术 的发展和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指南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包括症状出现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 方面的限定。
医疗机构要求
指南对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医疗机构提 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设备设施、专 业人员等方面的规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3e9f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e.png)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异常的血管系统或其他因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继发于大面积脑梗死的脑水肿和脑坏死。
对于这种疾病,中国神经内科学会专门编写并发布了一份指南,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此病。
首先,这份指南明确的是,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案需要尽早施行。
从病情发生到就诊的时间非常重要,越早发现进行治疗,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也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其次,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区别。
对于非洲裔、亚裔和高龄患者,这份指南建议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小心,因为某些治疗方案针对这类人群可能存在风险。
另外,对于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要在治疗方案上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接下来,这份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缺血性中风的各种治疗方案。
从药物治疗到外科手术治疗,各种治疗方法被一一罗列并且详细解释,以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案。
同时,由于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产生的危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这份指南还介绍了急性期后的长期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外,康复锻炼等方面都被纳入其中,以期望能够帮助患者在康复期间更好的进行康复,并且减轻可能对患者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造成的影响。
总之,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的相关人口危害不容小觑。
因此,掌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这份指南的发布,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详实的指导手册,以助力医生更好更快地治疗该疾病,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和康复水平。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1591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1.png)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4063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4.png)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自《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发布以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一系列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成果的发布,静脉溶栓新药物替奈普酶(TNK)获得了非劣效性证据;血管内治疗适应证得到了有效扩展;基于替格瑞洛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获得了在携带细胞色素P450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AIS 患者中的证据。
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在静脉溶栓药物的应用和血管内治疗适应证的扩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基于此背景,我国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2023》),对AIS的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推荐意见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文将系统回顾这些关键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对《指南2023》中的重要推荐意见及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导,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
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CATIS显示,发病48 h内的患者在入院24 h后进行降压治疗虽无明显益处,但基本安全。
CATIS-2指出,与延迟至第8日进行降压治疗相比,在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48 h内立即行降压治疗并未降低其90 d 的依赖或死亡风险。
针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BP-TARGET研究发现,与标准降压(130~185 mmHg)(1 mmHg=0.133 kPa)相比,强化降压(100~129 mmHg)并未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4~36 h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ENCHANTED2/MT表明,与非强化降压组(140~180 mmHg)患者相比,术后1~72 h强化降压组(<120 mmHg)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更差,7 d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更高,且未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b9a7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8.png)
尿激酶(UK)
02
一种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
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从而溶解血栓。
替奈普酶(TNK-tPA)
03
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rt-PA,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强的纤维蛋
白特异性,可能减少出血并发症。
抗凝药物治疗
01
肝素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 栓形成和扩大。
血管再闭塞预防与处理
术中预防
术后药物治疗
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如 使用保护装置、避免血管内膜损伤等,以 降低血管再闭塞风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抗凝 等药物治疗,以减少血管再闭塞的发生。
定期复查
再次血管内治疗
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再闭塞。
对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患者,可根据情况 再次进行血管内治疗。
康复指导原则和方法
个体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康复目标、锻炼方式、频 率和持续时间等。
早期康复介入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康复锻 炼,以减少残疾程度,提 高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措施
采取多种康复措施,如物 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 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全 面恢复。
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06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患者教育内容
卒中危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并教导预防措施,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血管内治疗相关知识
介绍血管内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和家属 了解治疗过程。
药物使用指导
详细解释患者所需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遵医 嘱服药的重要性。
02
诊断与评估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dc606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1.png)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b7c9d5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3.png)
4)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A尽可能将患者 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B定期 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min1次,以后每 小时1次,直至24h;C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 恶心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h内15min1次,随后6h内 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到24h.E如收缩压 ≥180mmHg,或舒缓压≥100mmHg,应增加血压监 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F鼻饲管、导尿管及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解读(20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
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 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 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 预防再发。
I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 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三)其他疗法 1.丁基苯酞:丁基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
分均较安慰剂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2.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治疗组的功能结局较安慰剂组
明显改善并安全。 3.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RCT
证实。 (四)中医中药 1.中成药:一项系统评价共纳入191项临床试验,涉及21种
(五)血糖控制:(1)高血糖40%患者存在高血 糖,对预后不良。(2)低血糖:
推荐意见:①血糖超过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 治疗。②血糖低于2.8mmol/L时给予10%-20%葡 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六)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①正常经口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 ②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经 本人或家属同意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C)管 饲补充营养。4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46b5ad6770bf78a65295479.png)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 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症,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3h内) 1、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2、妊娠 3、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4、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外伤; 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6、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病史。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静脉溶栓的适应症(3-4.5h)
发病3-4.5h
有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的急性 脑梗死
年龄18岁或以上
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静脉溶栓-补充相对禁忌症(3-4.5h)
1、年龄>80岁
2、严重脑梗死,NIHSS>25
3、口服抗凝剂,不考虑INR值
4、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史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淄博市中医医院 胡浩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 - 指南的发布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5
涵盖了卒中的各种类型的诊断与治疗 经历了全国各省市专业分会的推广
2010年,专门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 – 新指南的发布
2015年,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新指南
指南内容提纲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
病因分型?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 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
卒中严重程度采用量表评估及早期血管检查为II级推荐, 其余为I级推荐;Door to needle <=60分钟
病因分型(TOAST)
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
小动脉 闭塞型
心源性 栓塞型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0f57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e.png)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急性期)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急性期)](https://img.taocdn.com/s3/m/ad3b1db76294dd88d1d26b40.png)
抗凝-推荐意见
◆(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 凝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2)关于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 择(IV级推荐,D级证据)
◆(3)使用溶栓治疗后又需要抗凝治疗特殊的患者,不推荐在24小时 内使用抗凝剂(I级推荐,B级证据)
rt-PA的使用方法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维持 1小时,其中10%在1分钟内静脉推注,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密 监护患者(I级推荐,A级证据)
静脉溶栓-推荐意见
◆ (2)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 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病人。使用方法:尿激酶1 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 期间严密监护患者(II级推荐,B级证据)
其他疗法
研究现状: ◆(1)丁基苯肽、人工激肽原酶是近几年国内开发的I类新药,一些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显示其有效和安全。
◆(2)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 对照证实。
谢 谢!
推荐意见(2)
◆ 应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I级推荐) ◆ 应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I级推荐,B级证据) ◆ 建议用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II级推荐,C级证据) ◆ 建议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I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期治疗
◆ 一般处理(如吸氧、心脏、体温、血压、血糖等处理) ◆ 特异性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其他等) ◆ 中医中药(中成药、针灸) ◆ 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22904f8762caaedc33d476.png)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
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
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
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内容提纲
前言 I 院前处理:尽量减少时间延误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尽快做CT,溶栓准备 Ⅲ 卒中单元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住院期间)
(一)评估和诊断 (二)一般处理 (三)特异性治疗 (四)并发症处理 (五)早期康复 (六)早期开始二级预防
4
.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Ⅱ级推荐,B级证据) (3)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
(Ⅰ级推荐,C级证据) (4)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
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Ⅰ级推荐,B级证据)
17
.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静脉溶栓的适应症(3h)
有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的急性
脑梗死
发病3h以内
2
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3
卒中严重程度?可参考CSS、NIHSS或SSS量表评分 判断
4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
5
病因分型?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 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
卒中严重程度采用量表评估及早期血管检查为II级推荐, 其余为I级推9 荐;Door to needle <=6.0分钟
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 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h,用药期间及 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16
.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2)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 可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应根据适应症严格选择病人 使用方法: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min,用药期间严密监护患者
Ⅲ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弱推荐,确定性偏低,慎重选择
Ⅳ级 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最弱推荐,最不确定,非常慎重选择
6
.
使用方法 主要看推荐强度,证据等级供参考
例:
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抗血小板禁忌症的缺血性脑 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日
(Ⅰ级推荐,A级证据)
7
.
11
.
缺血性卒中患者肌钙蛋白增高的机制
12
.
Scheitz JF, et al. Stroke. 2015;46(4):1132-40
监测肌钙蛋白的意义
近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肌钙蛋白高于正常上限 肌钙蛋白可以预测卒中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的功能性结
局及死亡 肌钙蛋白增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症,尤其注意
B级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 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级 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5
.
推荐强度(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最强推荐,确定性较高,有适应症多数可选择
Ⅱ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中强度推荐,确定性中等,个体化选择
高血糖
血糖超过11.1 10mmol/L 可给予胰岛素降血糖 血糖应控制在: 7.7-10mmol/L
低血糖
血糖低于2.8 3.3 mmol/L, 可给予10%-20%的葡萄糖 口服或注射治疗
15
.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静脉溶栓:
(1)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 和3-4.5h(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按照适应症和禁 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病因分型(TOAST)
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
小动脉 闭塞型
心源性 栓塞型
其他明确 原因型
不明 原因型
TOAST分1型0 目的:二级预防策略制. 定的基础
(二)一般处理:实验室检查和心电监测
➢ 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 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 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92% 95%以上 ➢ 心电图或24小时内心电监测 ➢ 体温:体温38度以上降温处理
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 或开 始启动降
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 压治疗
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
避免血压急剧下降
4
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 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 因,必要时可采用扩 容升压措施
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病情稳定者,可
14
在卒中24小时后恢复原有降. 压药物(2010指南)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糖调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014版)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限(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时) 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脑CT或MRI无责任病灶时)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
8
.
(一)诊断流程
1
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筛查冠心病 卒中后急性肌钙蛋白增高需要重点排除1型和2型心肌
梗死
13
.
Scheitz JF, et al. Stroke. 2015;46(4):1132-40
(二)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1
准备溶栓者, 血压应控制在 收缩<180mmHg 舒张<100mmHg
2
3
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
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
年龄18岁或以上
签署知情同意书
18
.
(三)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静脉溶栓-禁忌症(3h内):
1、近3个月内有较重的头颅外伤或脑梗死;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淄博市中医医院- 指南的发布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5
涵盖了卒中的各种类型的诊断与治疗 经历了全国各省市专业分会的推广
2
2010年,专门. 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 – 新指南的发布
3
2015年,针对. 缺血性卒中的新指南
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 卒中后若病情稳
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 定,血压持续
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 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 张压≥110mmHg,或伴有 严重心功能那个不全、主 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 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
≥140mmHg/90mm Hg,无禁忌症, 可于起病数天后 恢复使用发病前 服用的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