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与训练(60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 品质与创新
1)正倾向 2)负倾向 3、克服不良的情感状态 嫉妒、 忧 郁、寡断
二、个性品质与创新
(一)需要与创新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品 质与创新
1、需要 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
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
映。
2、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 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形综合器、分析时间
几何图形识别
左脑辨认熟人
右脑辨认生人
串行的收敛性的因果式的 并行的空间的发散性的非
思考方式、循序渐进
因果式的思考方式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品质与创新
一、心理状态与创新 创新是一项艰苦的探索性劳动,人们在进行
创新活动时,经常会受到各种内在心理和外在环 境的障碍及压力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进行创造 的前提。 (一)意志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品质与创新
高级神经系统类型与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 不平衡 不可遏制型 胆汁质 平 灵活性高(活泼型) 多血质Biblioteka 衡 灵活性低(安静型) 黏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品质与创新
1)气质结构 2)气质类型 3)气质与性格 2、气质类型与创新
气质类型与构成比较
构 成类
第四讲创新的生理机制
左半球(控制人体右侧) 右半球(控制人体左侧
说话、阅读、书写
知觉、理解整体、类比
分析、联想、抽象、判断、类似性认识、直觉、调查、
数学解题、推理
视觉记忆、铭记
规范性、理论、时间管理、综合、图形化、空间知觉、
分析思维、
综合的直观的、
语言记忆、知觉细节
非语言的、音乐的
译之为语言描述,缺乏完 情绪感觉、处理瞬间问题、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 品质与创新
(二)动机与创新 1、动机 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 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机能 1)始发机能 2)选择技能 3)强化机能 3、个体活动成效与动机的关系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品质与创新
活动成效=能力×动机 4、动机的产生 1)内在条件是需要 2)外在条件是刺激等诱因 (三)气质与创新 1、气质
感受
型性
特征
胆汁 低
质
耐受 性
高
敏捷 性
快不 灵活
可塑 性
较强
兴奋 性
高不 易控 制
倾向 性
明显 外倾
多血 低 高 快而 强 高而 外倾
质
灵活
外显
黏液 低 高 慢而 弱 低不 内倾
质
稳
外露
抑郁 高 低 慢 较弱 高而 明显
质
体验 内倾
深刻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品质与创新
(四)个性品质与创新
1、创新者应具备的重要个性品质 坚韧性、探索性、独立自主性、 自控性、无私性。 2、影响创新的不良个性品质 从众性、保守性、胆怯、懒惰。
创新能力培养与 训练
第四讲创新的生理机制
一、大脑与创新 1、突触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1)神经元及其功能 2)突触及突触传递 3)突触与创新 2、网状结构在创新中的作用 1)网状激活系统
第四讲创新的生理机制
2)网状结构与创新 二、高级心理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中心— 大脑
人脑约重1400克,大脑占全部脑重的 60—70%,大脑分两半球,通过胼胝体 的神经纤维统一起来,使两者的活动相 互协调。左右脑分工不同,同时调动起 来,有利于创新。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见下表)
阅读资料
第四讲 创新的生理机制 创新的生理因素主要在人脑,特别是大脑,它是心理 活动的高级中枢,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高级中枢,是统 帅人体一切的总司令部。既然创新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 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因此各种心理活动的 生理机制都与创新的生理机制有关。根据已取得的研究 结果表明,人脑的突触、网状结构、胼胝体等在创新活 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掌管创新思维的最高中枢是大 脑的额前叶。额叶运动系统能够把进入的信息进行综合, 构成行为的复杂程序,并把完成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 的相对照,体现着人的创新思维过程。此外,感官、激 素、营养等也都是创新的生理因素。
阅读资料
图1
1,轴突; 2,突触前神经末梢;3,突触小泡; 4,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
图2
阅读资料
突触的变化是用进、废退。如猫爪的运动是受脊 髓的运动细胞支配的,如果让猫的一个爪停止 运动一、两个月,其突触的接触面积较正常运 动的一侧要减少50%左右。又如,将两组大 白鼠分别放在丰富与简单的环境里,则两个月 后,在丰富环境下生长的大白鼠的突触较厚、 较多也较重。
②突触及突触传递 神经细胞之间实质上并不相连, 有非常狭窄的间隙,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一个特殊 的结构——突触来完成的。突触一词来自于希腊 语,原意是“互相固定得很牢”的意思。突触是 神经细胞联系的结构,是传递信息的结构,是把 无数神经细胞的活动加以整合的机构。突触信息 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一般有轴突与细 胞体、轴突与树突、轴突与轴突三种联系方式。 不同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突 触与每一个心理活动息息相关。理解突触对理解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有重要意义。(图2)
1、定义: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 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
2、涵义:人的意志活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意向、需要、愿望、目的、行为。
第五讲心理状态个性 品质与创新
3、意志的表现 1)目的性 2)顽强性 3)果断性 4)自制性 (二)情感 1、情感的两种形式 1)激情形式 2)心境形式 2、情感的倾向性
阅读资料
1、大脑与创新活动的生理基础 1)突触在创造新活动中的作用 ①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胞体、树 突、轴突三部分组成。树突是呈树枝状的短突 起,一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树突,轴突是圆柱 状的细长突起。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图1)
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
③突触与创新 一切心理活动,包括最高级最复杂的创 新思维活动,都是通过突触传递进行的。创新实践表 明,大量的信息和灵活的思路是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两翼。这是因为
ⅰ创新的实质是信息的巧妙结合。创新就是头脑中种种 暂时联系形成的新的接通。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经验 是创新的基础。
ⅱ创新的本质特征是高度的新颖性,即无论是采取的方 法,还是形成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创 新者必须思路开阔、灵活,否则即使有大量知识,但 思路狭窄、头脑顽固都难以产生新观念。例如很多物 理学家都有丰富的知识,也都见过苹果落地,但却没 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