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真空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真空能
0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能源革命将成为科技突破首屈一指的领军项目。

世界由三态——能量态、物质态、信息态组成。

己经发现,宇宙中可见物质只占4.6%。

而暗物质、暗能量却高达95.4%,暗物质及暗能量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物质观。

对真空的认识也发生了突变,从过去认为真空中一无所有,变成“真空是一种凝聚态”(李政道语),真空是能量海,蕴藏着1019克每立方厘米的巨额能量、质量与真空的相互作用产生万有引力,电荷与真空的作用产生电磁场,旋转物质与真空的相互作用产生挠场[1]。

从真空中提取能量,将成为不久的现实。

2001午在英国举行的国际场推进学术会议提出:
1、二十世纪是核能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真空零点能世纪。

2、将在五年内造出真空零点能发动机。

2002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制造了五万个反氢原子,但更惊人的消息是,发现正、负质子的核结构基本上没有区别[2]。

NASA2003年7月透露出来的消息,己把反物质发动机列为NASA今后十年三大绝密科研项目之一。

1 真空能的物理实质
真空能的物理本质就是信息态能量,这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本源能量[3]。

物质态宇宙形成前的宇宙,是信息态宇宙。

信息,是物质态宇宙形成之前的宇宙态,在信息态空间中充满对称空间的六维影像。

影像是信息构成和传输的最基本要素,宇宙间的一切信息,如文字、符号、图形、音响,都能以影像的形式予以表达。

信息空间为虚量空间,信息影像是虚量影像;在信息空间中,没有时间概念,没有物质质量,也没有温度测试量。

但是,信息空间含有信息态能量。

信息态能量叠加聚合生成了大量的具有质量的宇宙间原初的最小粒子—单奇子。

单奇子的产生意味着物质世界的产生,意味着物质世界的时间进程的开始。

单奇子是一种两态性的互变粒子,粒子态时为单奇子,虚量态时为信息的对称影像。

单奇子粒子的尺度为10-80m,质量为2.1×10-72 u,u为原子质量单位;单奇子虚量态的尺度为10-78m,质量为0。

单奇子的两性态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说单奇子总是处于由物质态粒子转变为虚量态,再由虚量态转变为物质态粒子的不停的互变状态中,每次互变的绝对时间为10-15s。

合成物质粒子之后的单奇子两态性决定粒子的性质、旋向及形态。

单奇子正、反、实、虚过度互变过程如图:
图1单奇子的正反虚实过度互变图
从单奇子的过度互变图可以看出,单奇子时刻处于正、反、虚、实的过度互变过程中。

在一个完整的互变过程中,正物质态的实单奇子出现两次,而反物质态的实单奇子出现仅一次。

这意味着宇宙对称破缺从物质粒子的形成之初就已存在。

对称性破缺并非从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对称状态逐步演化而来,或者
说对称态的宇宙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单奇子构成宇宙间的一切超微观粒子:主要有贝粒子、迷粒子、兆子、纳子、胶子、光子,这些粒子所在空间形成溢散态正引力空间。

溢散态正引力空间的超微观粒子在质量引力的作用下,又经历聚合、大爆炸等复杂过程,进一步生成现在已知的各种更大的基本物质粒子并聚合成星体,形成物质态负引力空间,而其外围则是由溢散态正引力空间所包围着。

可以说,整个的物质世界,包括它的所有的超微观粒子、基本粒子和星球,都是由单奇子合成的。

而单奇子又来自信息宇宙,信息宇宙是物质宇宙之母。

单奇子的实、虚粒子两态性也是物质粒子波粒二象性的根本原因。

单奇子对所有的物质粒子的质量负责。

单奇子的实、虚两态性还奠定了物质粒子超光速运动的基础。

当单奇子呈有质量的物质粒子性态时的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但当单奇子在呈信息态时,信息将以素数形态传播,传播速度为光速的3719倍,因而实虚态粒子的合成速度是超光速的。

光子是由非素数的单奇子构成的,光子中的单奇子需要整体协调进行整体实虚互变,每个周期中如仅出现一次虚态,则光子的速度将被限定在光速,即299792km/s。

由素数构成的信息粒子在一个周期中如出现二次以上虚态,则将构成超光速粒子。

要在一个时间固定的周期内出现两次以上虚态,唯一的途径是缩短单奇子处于实态的时间,虚态时间的延长即意味着处于虚态次数的增加。

实态单奇子的时间缩短,意味着此时的单奇子的部分实物质态能量转化为虚态的信息能量,并被用于物质粒子超光速运动的驱动能量。

这种信息能量增加的极限便表现为单奇子的实态全部消失,物质能量百分之百的变为信息态能量,此时信息的传播速度将达到3719倍光速。

单奇子的虚量态形态,同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作用能量为信息态能量,又可称为虚、实态斥力效应能量。

能量间交和作用时,使单奇子的两态性变为单一信息态的效应反应,所产生的信息态空间的效应能量远远大于物质大粒子的作用能量,是信息态绝对空间中的绝对能量。

单奇子在虚量态时所具有的信息态效应能量,最准确地反映了真空能量的物理本质。

任何从实物质中提取真空能的物理过程最终都可归结为对单奇子的信息态能量的提取和利用,都是以产生信息态镜像能量为前提的。

只要采取措施,使单奇子的实态时间缩短、虚态时间延长,就可获得信息态效应能量——真空能。

可以认为,信息态能量= 绝对空间能量= 负量= 真空能= 效应能量。

爱因斯坦质能互换定律为:
2
=
E(1)
mc
效应能量En和物质能量E的关系如下:
2f
2
En=(2)
EC
式中f为形量函数,0≤f≤1,由单奇子虚化的比例决定。

可以看出:
当f= 1 时,效应能量比物质能量(热核聚变能量)大一万万亿倍,效应能量是宇宙间最强烈的能量形式,是造成宇宙大爆炸和类星体爆炸的主体能量。

目前人类对真空效应能量的利用水平还仅仅可以达到f 略大于零的微小数值,即便如此所获的能量也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了。

可以预言,地球人类循此方向去寻求掌握信息态效应能量的利用技术、摆脱对矿石燃料和核能的依赖而进入能量自由王国的一天即将到来。

2 物质态空间中获取真空能基本方式
在物质态空间中获取真空能的基本方式有二种:
2.1利用暗能量粒子的高速旋转所形成的超微观黑洞的抽吸效应,直接从信息虚空间抽取真空能。

2.2利用物理手段对物质所含的单奇子进行压缩,缩短其实态时间、延长其虚态时间,迫使其释放效应能量——真空能。

实物质空间与虚信息空间之间存在着能量交换机制,通过跨越实、虚两界的跨界能量粒子来完成能量传递。

由信息空间向实物质空间传递能量的唯一的跨界能量粒子是兆子系粒子,即现在人们常说的暗能量
粒子;由实物质空间向虚空间传递能量的唯一的跨界能量粒子是引力子。

下面分别论述之:
2.2.1暗能量粒子是由一个兆子和两个次能子组成的高速旋转的游离态的组合粒子(图2),其能量为1.3×10-9eV, 质量为2.25×10-13电子质量。

次能子既是伽玛射线的组成粒子,一个次能子含有两个贝利子,一个贝粒子含有两个单奇子,因此一个次能子含有四个单奇子。

兆子系粒子是实物质空间与虚信息空间的跨界粒子,在高速旋转状态可以形成负量旋涡,并以微型黑洞的形式把虚空间的能量即真空能抽吸过来,再以白洞喷射的方式向实物质空间喷射单奇子流。

暗能量粒子喷射的单奇子流具有斥力特性,造成我们的子宇宙处于不断加速膨胀的状态中,同时也使宇宙的物质总质量以0.0034%的速率增加。

图2 暗能量粒子
图3 暗物质络合物
暗能量粒子—兆子系在旋转速度下降以后聚合成暗物质络合物(图3)。

在高速旋转的流体旋涡中心会形成高真空度的空间,暗物质会聚拢到这种高真空度空间,并被流体粒子撞击而破碎为游离态的暗能量粒子。

高速旋转的暗能量粒子抽取真空能,并依周围流体介质的具体性质为边界条件,以电离能量、磁能、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放到旋涡中心区域。

这是形形色色的流体旋涡提取真空能的基本途径。

在高温燃气中添加超细纳米磁粉时,会在旋涡中心高真空度区域外围形成亚等离子体屏蔽层,一方面保护真空区避免流体粒子侵入,一方面促使真空区内的暗物质粒子定向排列,使其喷射的能流定向作用而产生推力。

这是真空能推力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用于反重力发动机、宇宙深空推力发动机,以及现行喷气发动机的升级改造。

2.2.2由磁粒子发射的贝粒子和光子交合而成的引力子是自实空间向虚空间输送能量的唯一跨界能量粒子,尺寸仅有10-28
m。

单独的未组合成线粒态的引力子个体的寿命非常之短,仅仅只有10-29s;引力子是虚粒子,又是惰性反物质粒子(惰性反物质粒子不与正物质发生湮灭反应),单体引力子寿命终结时把实空间的能量传入虚空间,故被称为自实空间向虚空间输送能量的跨界粒子。

光线穿越太阳磁场时光子与贝粒子形成引力子,并与太阳重力场作用,使光线轨迹弯曲,这并不意味空间弯曲。

2.3 压缩实物质所含的单奇子,缩短单奇子的实态时间,获取真空能。

先来看看磁力线中双磁粒子的组成结构:
图4 磁力线的结构
磁力线中的双磁粒子是由两个磁单极子(纳子)和17个迷粒子构成的胶子共同组成的,而每个迷粒子又含有众多的单奇子。

双磁粒子之间依靠纳子发射的贝粒子射线而相互勾连起来,构成连续的磁力线。

在磁性物质粒子周围都存在着贝粒子射线场,而一个贝粒子又是由两个单奇子构成的。

可以认为,在磁粒子周围存在着单奇子场;在电子周围也存在着单奇子场。

使用高压电场或高强度磁场的方法就可以对电场或磁场施加压力使单奇子的实态时间缩短、虚态时间延长,释放出真空能量。

这是电磁超能量装置获取超能的物理学基础。

我们目前的能量守恒原理,仅仅考虑了物质粒子相对空间的作用能量,而对效应能量尚无所知晓。

因此,在不知道应该计入效应能量时,有效应能量参与的物理过程就会显示出能量不守恒的现象。

2.4 利用真空泡的膨胀—破裂过程提取真空能。

液体中的空化现象(cavitation)就含有真空能释放的因素,当高真空度的空泡破裂时,内部的暗能量粒子会剧烈旋转,释放的真空能会产生数千度的高温,将流体机械金属表面击蚀。

在燃料或炸药中添加能在高温环境中形成粘泡和粘丝的物质,就可以在燃气或爆炸气体的膨胀过程中形成真空泡,破裂过程释放真空能,用于增能和增爆。

3 新概念动力系统
3.1 真空能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依靠初始动力运转之后,将从真空中提取能量 (免费午餐)维持运转并提供飞行器所需动力。

事实上,电磁原理的真空能提取装置己经获得了输入能量为1,输出能量为4—20的成果,而以水为工质的流体机械装置也已经获得输出比为2.54的成果[4]。

以气体为工质的真空能装置也是为期不久了。

流体工质的真空能提取装置使用旋涡自维持原理,亦可称为旋涡能动力装置。

真空能发动机的另一发展方向就是与现有能源相配合,实现现有能量的重复使用或能量的高效利用。

真空能发动机的研制终将实现现代科学奠基人N•Tesla的预言:“We shall have no need to transmit power at all,Ere many generations pass,our machinery will be driven by a power obtainable at any point of the Universe……Throughout space there is energy……”[5]
3.2 反物质发动机
正物质与反物质碰撞之后湮灭,产生光能可以真正实现爱因斯坦E=mc2,的质能互换,获得巨额能量。

这种碰撞过程在铷制的反映灶中进行,高能高温引发铷蒸气,光速将降至 10米/秒或更低,将可提供数千乃至上万吨的推力。

而燃料的消耗将微乎其微。

反物质的制备,随着对物质超微粒子(纳纳米粒子)的认识的加深,将变得越来越廉价,将不再使用加速正质子轰击钨靶的愚蠢做法获得负质子。

在磁致涡动装置中,正质子将100%的转变为负质子,为光能发动机提供燃料。

3.3 弦压制动热核发动机
随着对物质超微结构研究的深入,单磁相高磁能材料的制备将成为现实,在线性高能加速磁场中热核聚变物质原子的加速和碰撞将引发原子的弦压梯度并释放出强大能量,产生推力。

这种发动机小者可使单兵人体漂浮飞行,中者可使车辆漂浮飞行,大者可推动舰船、飞机及太空飞行器。

3.4 反重力发动机
反重力,就是能够屏蔽重力影响动机。

反重力发动机(Anti-Gravity Engine,又称能场推进飞行器动力)研究将以加速度发展。

反重力技术研究涉及到物理、工程力学、制造工程、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反重力器是人们千百年以来进行星际旅行梦寐以求的至宝。

一般来说,反重力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依靠飞行器自身所形成的反重力场 ,抵消或阻绝外部环境的重力场而获得推力。

从基本的物理理论来看,实现最基本的反重力推进,关键在于突破电磁力与重力的转换机制。

也就是说,反重力推进技术必须要建立在统一场论的基础上。

各种类型的反重力技术都必须满足使封密系统 ( 装置 ) 内的作用力能实现对外做功——即实现力突破屏障进行对外“传输”。

这完全不同于现代所有的常规动力装置,不同于直接依靠作用力或反作用力进行动力推进的做功方式。

4 结语
真空能的存在真实不虚,是对传统能量概念的革命性的突破。

利用真空能就是利用宇宙的本源能量,这必将引起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高歌.新世纪空天动力展望.前沿科学,2011,1(8):66-69.
[2]史华林.“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2002年科学发展报告,科学出版杜,P38—40.
[3]高歌.关于真空能物理实质的讨论.前沿科学,2013,1(7):6-9.
[4]O.V.Gritskevitch.‘'Onpossibilitles Of Vortex Energetics”New Energy Technologies,issue#1(4),Feb.2002,P2—3.
[5]V.Abramovich“Tesla”,New Energy Technologies,issue#1(4),Feb.2002,P4—21.
[6]邓雪梅.真空能危机.世界科学,2007(7):19-20.
[7]余鱼.攫取真空能的发电机.大科技·科学之
谜,2012(12):45-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