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
□郑柳娜
【摘要】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具体载体,在《黄潮龙诗选》中,诗人借象以寓意,对错觉与幻觉化意象的运用十分丰富。此外,诗句中对意象的结构与组合也比较奇特,如意象的并列与印证、抽象概念的意象化以及通感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特色。【关键词】意象错觉幻觉通感并列
意象是诗人以词语为物质外壳、以情感为内在意蕴的含意之象,是诗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意象的定义做过这样的阐述:“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1】在《黄潮龙诗选》(以下简称《诗选》)中,诗人就运用了大量丰富的意象来抒发内心感情,最后达到“得意忘象”的境界。下面,笔者将就诗人黄潮龙对意象的独特创造、组合以及运用的技巧进行分析。
一、意象的错觉与幻觉
艺术审美领域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的现实生活,就在于它是一个“对象化”的世界,是诗人创造的意象的世界。诗人从一般的物象游离开来,将其错觉化、幻觉化,并脱离意象进入精神的领域。在黄潮龙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错觉意象和幻觉意象特征,诗人不按照客体对象的概念来对待它,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重新规定它。
1、审美错觉性意象
由以往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对眼前的意象的印记,可以产生变异的艺术意象——错觉意象。这种错觉,导诱出的是异化审美意象,恰恰正是这种弄假成“真”,歪打正着,创造出一种新颖独特的审美意趣,从中获得意外的快感和满足。如《拭试镰刀》:金属的锋芒/在刈者的感召下/穿越荒芜,穿越青涩/进入土地激动的喘息/于泥味被翻得最香的季节/和大地一同呼吸/以手拭镰/被磨亮的太阳长出芒刺
以人们正常的感觉,根本体会不到金属的锋芒是如何“穿越“的,而土地也不会“喘息”、和“呼吸”,太阳也不可能“长出芒刺”。在这里诗人所描绘的这幅画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情景,若是固守“写实”的原则,这首诗就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了。但是对于善于用直觉把握审美对象的读者来说,则可以凭借自己的感受能力,领悟诗歌的内涵。诗人在这里是通
过对这一系列意象的错觉化来表达对成熟和丰收的幸福体验。
此外,像“沉默冷漠的石头因而微笑/松散的水泥/摇曳的钢筋终于拥抱”(《特区打工仔》);“花朵、泥香、瑟音、草气/氤氲成少女半眠半昧的睡姿”(《春》);“我悄无声息,象鱼儿静静地呼吸/聆听一株海底植物成长的声音/不惊动沉睡的同伴”(《夜晚》);“置身于锦绣中华/但觉凤凰之翼/正在我的身上生长”(《深圳锦绣中华漫步》);“乡愁是环村的小溪/时时将故乡紧抱/乡愁是一只盲鸟/飞不出一堵沉沉的黑墙/夜很苦恼/何处有洗涤积物的晨风”(《夜晚》)等,都是诗人对意象的一种错觉化。在《诗选》中,具备错觉性的意象不胜枚举,它们是诗人为表达某种特定的心境,对客体意象采取的一种人为的错觉的关照态度,以造成意象的“变形”,产生一种在一般的意象感受下所不具备的强烈艺术感受。
2、审美幻觉性意象
与错觉意象不同,幻觉意象是完全抛开客观实在的物象而去“以情唤景”。幻觉意象的具象载体是幻想,常用以表现诗人一刹那间的幻觉或错觉。所以,幻觉意象的主观性极强,意象的变形也较多。例如:《站台》:
我既紧张又激动/一个细胞接一个细胞/在膨胀,有些呼吸困难/爱情、诗歌、幸福在不停奔跑/不远处,站台正在招手
“爱情”、“诗歌”、“幸福”谁也没有见过,它们是不具形态、声色且不可见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它们却像是长着腿“奔跑”过来的具体物象,令读者感觉它们可以是一丝风、一缕阳光、或者是身边任何的东西。因为当列车把心上人送到站台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愉悦,并把这种愉悦外扩,产生幻觉化的审美,感受到身边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在《诗选》中,我们看到的类似的幻觉意象还有:“我们都是些质朴善良的孩子/就这样受伤并且倒地/同时默默为自己的过去感动不已/而后再度爬起/一任足音由远而近地穿透灵魂”(《春》);“沿着通幽的思路/总让你信手丢下的意境/打湿了灵魂”(《读李白》);“云水深处/机声渐渐响亮/有船头少女纵情长笑/笑声在水中开花”(《过龟山古渡》);“双手划动一种凉爽的情绪/姿势优雅风流/蛙泳、蝶泳、潜泳……”(《夏天,我在榕江游泳》)。在现实中,“灵魂”没有形状,也就无所谓“穿透”;“意境”也不可能被“打湿”;“笑声”也不会“开花”;“情绪”没有厚度,也无所谓的“凉爽”。这些意象都是没有形状的,但是诗人在对客体深入体验后,却通过幻觉化来把它们生动地刻划出来,让它们可感可触。
二、意象并列与印证
1、意象的并列
意象的并列,就是不通过任何连接词语,而以排比或隔行反复的形式,把许多不同的意
象用同一句式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艺术情势。它们共同营造诗歌意境,共同服务于诗歌的主题。例如《南方小镇·组诗三》:
在烟雨濛濛的小镇/老寨、榕树、小溪、田野/还有集镇、临街小吃、家长俚短/组合成一生眷恋的家园/每次思乡,记忆中的小镇/总在古老的小巷深处/江南的油纸伞里/盛开了在这里,小镇、老寨、榕树、小溪、田野、集镇、小吃等并列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活泼生动的南方小镇画面,一字一景,有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在我们的面前依次呈现。这组并列的意象把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老寨口的大榕树,家常话短的人们以及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诗歌里没有出现“我”,却又无处不是“我”。在烟雨的笼罩下,这幅景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诗歌的意象就跃然纸上。
在《诗选》中,对意象的并列表现最强烈的是《千里韩江》:
韩江,尽管你将光辉隐蔽起来/你仍是新时期的最敏感部位/是时代不可替代的大动脉/是飘扬在东方古国的变革和创造的旗/是开启光明开启温暖的金钥/是指令山川草木的神经网络的中枢/是让土地站着奔跑歌唱的水的处子/是必须回游到产卵水域的透明的鱼类/是冲刺星座的航天器信号分明
以上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立且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意象与意象之间没有主、从之分或者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将其连贯起来,可以看出它们是由诗人内在的情感线统筹的,并不是无端链接在一起。这一个个并列着的“是......”的意象,高度赞扬了韩江的地理位置以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如果从意象并列内容层次上分析,《诗选》中便有意象的意义主次递进的并列——“如果/阳光再柔一些/天色再明亮一些/香蕉再绿一些/我的情感再深一些/哦,我的脚步再慢些、再轻些/我就可以一脚/踏进了江南”(《南方小镇·组诗二》)在这里,诗人通过用物起兴,托出“我”,把人的情感放在一个比物更高的层次。
2、意象的印证
诗歌的意象结构是一种多层次、多风格的整体印象,意象的并列给人运动感,给人以力度,而意象的印证则给人以韵律感。意象的印证,是着意把一组意象与另一组意象叠印在一起,使两组意象组合相互映衬,以突出某种特定的诗思与气氛。两组意象在表面上并不相关,实际上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连接在一起的。
比如《老榕树下》,诗人首先描写了老榕树下被遗弃的女婴嗷嗷待哺的凄凉景象:“村庄的老榕树下/被遗弃的女婴即将喑哑无声/母亲的气息在哪儿/甜甜的乳汁在何方/襁褓已如板壁般冰冷/竹箩更似岩石般坚硬/所有的乡音默默如路人”。女婴渴望“母亲的气息”和“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