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的思考
在新《刑法》实施前,公安机关对轻伤害案件大都采取调解与治安处罚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调解无效的,绝大多数由被害方到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只有极少数的案件由公安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但近年来,一些公安机关放弃以前的做法。

对轻伤害案件一律由公安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笔者认为:公安机关的这种做法有许多不妥之处:
第一、轻伤害案件一律由公安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做法,不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998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了《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该规定在案件管辖问题中明文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下列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刑事案件:(一)故意伤害案(轻伤);(二)……”该条第二款规定:“上述所列八项案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
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轻伤害案件分为自诉和公诉两种。

公安机关将轻伤害案件不分案件情况,一律交由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

第二、将本应由当事人自诉的轻伤害案件一律提起公诉,剥夺了当事人的诉权。

诉权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对一定的人提出诉这种请求的权利。

依照法律,当事人不仅有提出诉的权利,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当事人还享有放弃自己诉权的权利。

这不仅体现在民事案件中,而且也体现在刑事自诉案件中。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至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自诉人有如下权利和义务:1、向人民法院提供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2、必须按时到庭参予诉讼,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3、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但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这些权利则完全丧失了。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轻伤害案件的当事人双方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利害冲突,往往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时言语不和,引起打斗,造成一方轻伤。

事后双方都很后悔,只要双方谈谈,经济上给予一定赔偿,事情就化解了。

但由于司法机关的介入,往往会引起肇事一方的强烈不满。

再加上案件反正要起诉,肇事一方不但不赔偿被
害人的各种损失,反而会故意制造一些虚假证据,造成侦查机关取证困难。

如有的因多人、多种原因引起的轻伤害案件,由于谁是直接致害人很难查清楚,这类案件根本不具备起诉条件。

如司法机关在当事人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解工作,由共同加害人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经济赔偿和赔礼道歉,不但缓和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

可有些公安机关不管案件具体情况,甚至于明知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也强行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这不但给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也容易造成错案。

另外,在自诉案件中,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

但在公诉方式时,被告人没有反诉权。

这无形中又剥夺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将轻伤害案件一律采用公诉的方式,不符合我国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

早在1991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要求政法机关“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就案办案现象,尽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法积极疏导、调处各种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

公安机关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放弃调解工作,凡案必诉,这显然与上述要求相悖。

轻伤害案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多事出有因。

如邻里关系不和;双方存在债权债务;酒后失言、失态;个体摆摊户因摊位、争夺客户等等。

(2)突发性。

很多都是先由言语争执引起的,当事人事
先没有思想准备,事后大都认为不值得。

(3)多数是由年青人造成的。

这是由于年青人尚不成熟,遇事不冷静,喜欢争强好胜。

(4)一般来讲,这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较小。

(5)案发双方大都有一定的过错。

(6)在多人引起的轻伤时,很多情况下难以查清直接致害人。

(7)依照法律,这类案件可诉可不诉。

从以上几个特点看,对这类案件应采用以教育、调解为主,打击为辅的原则。

政法机关应尽可能地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以提高办案的社会效果。

再者,就轻伤害案件的性质看,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如果把所有致害人都以罪论处,这种就案办案的方式,其社会效果并不好。

从审判实践看,法院对轻伤害案件中的被告人绝大多数都不判处实体刑,而是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

(据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统计:2002年至2003年6月,该院共受理故意伤害案件286件,判处实刑的被告人占30,判处缓刑的占70.-见肖志勇《对故意伤害案件的调研》,中国法院网2003-9-12 )
而对其民事赔偿也大都是采用调解方式来解决。

这样本来可在公安机关或人民调解组织中解决的事情,现在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公检法三机关的层层工序,其最终还是在法院以民事赔偿来告终,这有什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