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知识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4.形成二十四项国家标准草案
•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电子政务术语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 第2部分 技术要求 – 第3部分 核心元数据 – 第4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第5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 第6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4、形成二十五项国家标准草案(续)
3、建立电子政务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 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2002年1月7-8日:国 信办和国标委组建了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组”
组织机制
2
总体组
1 领导小组
Text
3
T专ext 题组
以专题标准项目组和工作组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
一期工程情况
• 工作结果:可归纳为“四个一”:
– 形成了一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 建立了一个“一电”子系政列标务准标宣准贯化、工应作用服务平台
•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与应用研究 • 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
3、发布了九项国家标准
• GB/T19486-2004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 GB/T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标准 第1部分:
2、完成九份研究报告
•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 • 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
完• 整提地出研急需究的分标析准了目录国并内制外定实技施术计标划准及 政•策电法子规政,务互反操复作征框架求(各eG方IF)意见,基本 形•成标了准我符国合性电检子测政机制务的标研准究体系框架!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数 据 维 护 与 管 理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1 数据元标准
元数据 描述数据的数据 关于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描述一个资源的属性的数据、关于 数据的信息
数据元 又称数据类型,是指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 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由三部分组成: (1)对象类:数据元定义的对象 (2)特性:数据元标识描述的对象 (3)表示:数据元被表达的方式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
•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又称为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 准,是对电子政务中传输的各种数据、信息的技 术规定,决定了电子政务系统中传递的数据格式
应用标准
数 据 元 标 准
信 息 分 类 编 码 标 准
业 务 建 模 标 准
电 子 公 文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元 数 据
信息分类的要素 分类对象 分类依据
信息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 系统性 可扩延性 兼容性 综合实用性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2 编码标准
信息编码
•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信息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 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所形成的代码元素集合。
信息编码的原则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简明性 适用性 规范性
上互联
• 国内的标准化机构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 国家质检总局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述
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 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 实施标准的过程。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宗旨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1 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电子政务的定义和意义: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
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一种
模式。

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简单信
息化阶段、互联网阶段和移动互联网阶段。

简单信息化阶段主要是政
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检索;互联网阶段是政
府机构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
移动互联网阶段是政府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便捷和个
性化的服务。

3.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据与信息安全保障、数字证书认证和电子
支付等技术。

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
电子政务监管和评估等。

5. 电子政务的影响和挑战:电子政务的影响包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
透明度、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推动政府改革和创新等;电子
政务的挑战包括信息安全威胁、不平衡的数字鸿沟、技术障碍和法律
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6. 电子政务的案例和成功经验:全球范围内存在许多电子政务的成功
案例,如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服务、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政府、中国的数
字政府等。

7.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包括向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转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电子政务的创新、加强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等。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知识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知识

为开创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而共同努力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1、
功的路 。20.11.2420.11.24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2、
。0 3:17:34 03:17:3 403:171 1/24/2 020 3:17:34 AM
础设施等
电子政务工程验 收和信息化工程 监理等方面标准
1、编写六册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1部分:总 则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2部分:工程管理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3部分:网络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4部分: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5部分:支撑技术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6部分:信息安全
逐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长效工作机制;进 一步构筑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 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的国家电子政务标 准化体系。
工作思路
深化标准应用,形成示范效应 着重数据标准,促进协同应用 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服务
完善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策略研究报告
强化标准应用
标准 试点 示范
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 供技术准则。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于电子政务的总体目 标,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工程需求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 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 2 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是“十五”期
为标准制定和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沟通 方法
具有全文检索功能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服务和决策,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的一种新型政务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则是保障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下面我将对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几个方面。

技术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数据标准是指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遵循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安全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标准是指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合理、完善的。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的,即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子政务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合理的,即应当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完善的,即应当包括全面、系统、连续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再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政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知识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知识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知识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应用逐渐成为当代政府改革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运作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具体阐述其相关知识。

2.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概念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是指基于特定的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

2.1 标准化的定义和特点标准化是指将各种相关因素进行规范和统一,以达到一致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标准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统一性、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和可复制性。

2.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信息消费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政务标准化可以减少技术壁垒,降低技术成本,促进信息消费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务标准化可以规范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交换流程,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标准化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对个人隐私进行有效保护。

•促进政府间信息互联互通:电子政务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

3.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基础框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基础框架主要包括:3.1 标准化法律法规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包括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技术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系统安全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网络通信标准等。

3.3 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标准、数据分类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等。

服务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关键之一,包括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电子支付标准、电子证照标准等。

4.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实施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持,包括:4.1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灵活、可扩展和安全的计算资源,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持。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一、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以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透明度和质量,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以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二、电子政务标准2.1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组织制定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标准。

在电子政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国际标准: - 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用于确保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

- ISO/IEC 38500:ICT治理体系国际标准,用于指导电子政务项目的决策和实施。

- ISO 9001:质量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用于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

- ISO 20000: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用于规范电子政务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2.2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中国,国家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负责制定和发布。

目前,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 - GB/T 20968:电子政务档案管理规范,用于指导电子政务档案的管理和归档。

- GB/Z 2097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用于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 GB/Z 20972:电子政务互联互通与信息集成技术标准,用于指导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作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1. 保障信息安全:通过应用合适的标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篡改。

2. 促进互操作性: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实现互操作,方便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应用质量管理标准,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提升公民和企业的满意度。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 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定、访问控制管理、 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 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 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 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 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项主要措施: ❖ 深化信息化推进的体制机制改革 ❖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法规
标准体系 ❖ 营造鼓励创新和投资的市场环境 ❖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提高全民信息素质和能力
案例:北京“十一五”信息化规 划信息化推进“ 三 二 一 ” 方略
三大应用计划
— “信息惠民”计划 — “信息强政”计划 — “信息兴业”计划 二大基础工作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v 二、电子政务的资源体系
❖ 资源——即信息资源 ❖ 如果说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
就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基础 ❖ 围绕信息资源的所有建设工作、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构
成了完整的资源体系
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的组成(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三、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
❖ 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主要有以下3类应用模式 ▪ 1.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处理办公业务,可以达 到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和质量,支持管理和决 策的目的 ▪ 2.电子政务的政府门户网站 集成信息门户与应用门户,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 ▪ 3.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高效、高质量地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第八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第八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7)项目风险评估
auctor fermentum. Integer pulvinar augue a
arcu aliquet convallis. Mauris acc
监理与验收管理
1.软件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 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
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 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 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 2.监理内容 (1)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管理),就是控制经过科学的 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 三大目标。 (2)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和工程信息管理 (3)监理方为实现工程目标,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 盾,需在甲方的支持下,通过监理工程师同有关各方进行 组织协调工作,使问题逐一得到处理。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数据元设计和管理规范
电子政务数据元公共目录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的应用场合和主要作用
支持信息系统的集成
b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
a
规范和统一数据采集
与应用标准。
提供数据的规范描述,保
c
证数据的一致性,为数据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doc 22页)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五、信息安全标准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2002-10-30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1.1 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急需1.1 总体框架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急需1.1 总体框架3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急需1.1 总体框架4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5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6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需要1.2 术语标准1GB/T14915:1994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1.2 术语标准2GB/T12200.1:1990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1.2 术语标准3GB/T12200.2:19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和汉字1.2 术语标准4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ISO/IEC2382-1:19931.2 术语标准5GB/T5271.2: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1.2 术语标准6GB/T5271.3: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1.2 术语标准7GB/T5271.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ISO/IEC2382-4:19991.2 术语标准8GB/T5271.5:1987数据处理词汇第5部分:数据的表示法ISO 2382-5:19741.2 术语标准9GB/T5271.6: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ISO 2382-6:19871.2 术语标准10GB/T5271.7: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ISO 2382-7:19771.2 术语标准11GB/T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ISO 2382-8:19981.2 术语标准12GB/T5271.9: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ISO 2382-9:19951.2 术语标准13GB/T5271.10: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ISO 2382-10:19791.2 术语标准14GB/T5271.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1部分:处理器ISO 2382-11:19871.2 术语标准15GB/T5271.12: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2部分:外围设备ISO 2382-12:19881.2 术语标准16GB/T5271.13:1988数据处理词汇第13部分:计算机图形ISO 2382-13:19841.2 术语标准17GB/T5271.14:1985数据处理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ISO 2382-14:19741.2 术语标准18GB/T5271.15: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ISO 2382-15:19851.2 术语标准19GB/T5271.16: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6部分:信息论ISO 2382-16:19781.2 术语标准20GB/T5271.18:1993数据处理词汇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ISO 2382-18:19861.2 术语标准21GB/T5271.19:1986数据处理词汇第19部分:模拟计算ISO 2382-19:19801.2 术语标准22GB/T5271.20:1994数据处理词汇第20部分:系统开发ISO/IEC2382-20:19901.2 术语标准23GB/T12118:1989数据处理词汇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ISO 2382-21:19851.2 术语标24GB/T 数据处理词汇第22部分:计算器ISO 2382-22:1986准5271.22:19931.2 术语标准25GB/T5271.23: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3部分:文本处理ISO/IEC2382-23:19941.2 术语标准26GB/T5271.2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ISO/IEC2382-24:19951.2 术语标准27GB/T5271.25: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ISO/IEC2382-25:19921.2 术语标准28GB/T5271.27: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ISO 2382-27:19941.2 术语标准29GB/T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ISO 2382-28:19951.2 术语标准30GJB 2256-94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1.2 术语标准31电子政务术语急需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GB/T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646:1991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2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3GB13000.1-19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eqv ISO/IEC10646:1993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4GB 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5GB/T13715-1992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6GB 18031-2000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7GB/T11460-2001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1.3 中文信息处理标准8GB/T17961-2000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2.1.1 数据元1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ISO/IEC11179-1:19992.1.1 数据元2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2部分:数据元分类ISO/IEC11179-2:20002.1.1 数据元3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ISO/IEC11179-3:19942.1.1 数据元4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ISO/IEC11179-4:19952.1.1 数据元5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ISO/IEC11179-5:19952.1.1 数据元6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ISO/IEC11179-6:19972.1.1 数据元7GB/T 15191-1997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等同ISO 73722.1.1 数据元8GB/T 15635-1995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S93A)2.1.1 数据元9GB/T15635.1-1999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1部分: 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等效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0GB/T15635.2-XXXX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 交互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1999年计划UN/EDIFACT(D97B)2.1.1 数据元11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急需2.1.2 代码标准1GB/T 7026-1986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2.1.2 代码标准2GB/T7027-XXXX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则和方法2.1.2 代码标准3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ISO 7064-19832.1.2 代码标准4GB/T 14946-2000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5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2.1.2 代码标准6GB/T 2261-1980人的性别代码7GB/T 1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8GB/T 4767-1984健康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9GB/T 4766-1984婚姻状况代码码标准2.1.2 代10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11GB/T 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码标准2.1.2 代12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码标准2.1.2 代13GB/T 4763-1984党派代码码标准2.1.2 代14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码标准2.1.2 代15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码标准2.1.2 代16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码标准2.1.2 代17GB/T 686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码标准2.1.2 代18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码标准2.1.2 代19GB/T 8563-1988奖励代码码标准2.1.2 代20GB/T 8560-1988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码标准2.1.2 代21GB/T 8562-1988纪律处分代码码标准2.1.2 代22GB/T 4761-1984家庭关系代码码标准2.1.2 代23GB/T 10301-1988出国目的代码码标准2.1.2 代24GB/T 16502-1996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 代25GB/T 12405-1990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码标准2.1.2 代26GB/T 12462-1990世界海洋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27GB/T15628.1-1995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2.1.2 代码标准28GB/T 14467-1993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29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2.1.2 代码标准30GB/T14721.1-1993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2.1.2 代码标准31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2.1.2 代码标准32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3GB/T 17296-1998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34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2.1.2 代码标准35GB/T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36GB/T4657-XXXX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37GB/T 13497-1992全国清算中心代码2.1.2 代码标准38GB/T 13496-1992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2.1.2 代码标准39GB/T 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2.1.2 代码标准40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1GB/TXXXXX-XXXX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不可运输产品2.1.2 代码标准42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3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4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2.1.2 代码标准45GB/T 7635-19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46GB/T2260-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1.2 代码标准47GB/T 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2.1.2 代码标准48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49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2.1.2 代码标准50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2.1.2 代码标准51GB/T 10302-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2.1.2 代码标准52GB/T 920-1989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53GB 917.1-1989公路线路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2.1.2 代码标准54GB/T 917.2-1989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5GB 11708-1989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编号2.1.2 代码标准56GB/T 14395-1993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2.1.2 代码标准57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8GB/T 16792-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59GB/T 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2.1.2 代码标准60GB/T 17734-1999水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1GB/T 17735-1999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62GB/T 7408-19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eqv ISO 8601:19882.1.2 代码标准63GB/T 9648-1988国际单位制代码neq ISO 2955-83 2.1.2 代码标准64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2.1.2 代65GB/T 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idt UN/ECE Rec.20码标准2.1.2 代码标准66GB/T 4880-1991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88 2.1.2 代码标准67GB/T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2.1.2 代码标准68GB/T 3304-1982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2.1.2 代码标准69GB/T 7056-1987文献保密等级代码2.1.2 代码标准70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2.1.2 代码标准71GB/T 13959-1992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2.1.2 代码标准72GB/T 15418-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1.2 代码标准73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74GB/T 15416-1994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2.1.2 代码标准75GB/T 16835-1997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2.1.2 代码标准76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2.1.2 代码标准77GB 10022-1988图书编码方法的标识2.1.2 代码标准78GB/T 12402-1990经济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79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0GB/T 18298-2001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2.1.2 代码标准81GB/T 14396-1993疾病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2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2.1.2 代码标准83GB/T 16711-1996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识别代码idt ISO 9362:1994 2.1.2 代码标准84GB/T 15421-1994国际贸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5GB/T 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2.1.2 代码标准86GB/T 16963-1997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2.1.2 代码标准87GB/T 16962-1997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8GB/T 6512-1998运输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89GB/T 17152-1997运费代码(FCC)-运费和其他费用的统一描述eqv UN/ECENo.23-19902.1.2 代码标准90GB/T 15420-1994国际航运货物装卸费用和船舶租赁方式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1GB/T 15424-1994电子数据交换用支付方式代码2.1.2 代码标准92GB/T 15423-1994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2.1.2 代码标准93GB/T 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2.1.2 代码标准94GB/T 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eqv ISO 9897-1-90 2.1.2 代码标准95GB/T 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2.1.2 代码标准96GB/T 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代码表等同UN/EDIFACT(D94B)2.1.2 代码标准9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GB/T 9704-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2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修订2.2 文件与单证格式3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4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2.2 文件与单证格5GB/T 14392-1993贸易单证样式等效ISO 6422:UN/ECE R.12.2 文件与单证格式6GB/T 17305-1998一般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证明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7GB/T15310.1-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商业发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8GB/T15310.2-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箱单2.2 文件与单证格式9GB/T15310.3-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运声明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0GB/T15310.4-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1GB/T1531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2GB/T15311.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3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4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5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6GB/TXXXXX-XXXX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7GB/TXXXXX-XXXX货物进出口标准合同2.2 文件与单证格式18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急需2.3 业务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参考IDEF、UML等急需2.3 业务流程2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急需2.3 业务流程3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4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需要2.3 业务流程5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需要2.3 业务流程6XML业务表示规范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3.1 信息交换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急需3.2 置标语言1GB/T XXXXX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3.2 置标语言2GB/T14814-1993信息处理文本和办公系统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idt ISO 8879:19863.2 置标语言3HTML3.2 置标语言4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参考W3C XML系列标准急需3.3 数据库1数据库接口规范急需3.4 服务标准1HTTP 1.13.4 服务标准2Web服务技术要求参考UDDI、SOAP、WSDL等需要3.4 服务标准3呼叫中心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4语音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4 服务标准5MIME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4.1 建设规范1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建设规范急需4.1 建设规范2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建设规范需要4.1 建设规范3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1YD/T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4.2 网络管理规范2YD/T871-1996电信管理网(TMN)-通用网络信息模型4.2 网络管理规范3YD/T879-1996Q3接口的告警监测4.2 网络管理规范4YD/T880-1996Q3接口的性能管理4.2 网络管理规范5YD/T912-1997Q3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6YD/T933-1997TMN管理业务和电信管理域4.2 网络管理规范7YD/T934-1997电信管理网(TMN)物理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8YD/T935-1997电信管理网(TMN)逻辑分层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9YD/T946-1998TMN接口规范方法论4.2 网络管理规范10YD/T947-1998Q3和X接口高层协议框架4.2 网络管理规范11YD/T959-1998电信管理网(TMN)管理功能4.2 网络管理规范12YD/T960-1998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构4.2 网络管理规范13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4.2 网络管理规范14YDN100-1998ATM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元管理层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5YD/T1101-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V5管理与通用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6YD/T1145-2001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4.2 网络管理规范17YD/T1146-2001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8YD/T1147-2001宽带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4.2 网络管理规范19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急需4.2 网络管理规范20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4.2 网络管理规范21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1GB/T9387.2-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2TCP/IP安全体系结构RFC 1825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CDSA 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4通用数据安全体系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认证体系建立标准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结构5.1.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标准5.1.2 信息安全框架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ISO 10181-1: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ISO 10181-2: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ISO 10181-3: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4部分:抗抵赖框架ISO 10181-4:19975.1.2 信息安全框架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5部分:机密性框架ISO 10181-5: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6部分:完整性框架ISO 10181-6: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7部分: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SO 10181-7:19965.1.2 信息安全框架8Internet协议安全架构(基于VPN)RFC18255.1.3 信息安全模型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19955.1.3 信息安全模型2GB/T18237.1-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ISO/IEC 11586-1:19965.1.3 信息安全3GB/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ISO/IEC 11586-2:1996模型18237.2-2000全第2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服务定义5.1.3 信息安全模型4GB/T18237.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3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规范ISO/IEC 11586-3: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ISO/IEC 11586-4:19965.1.3 信息安全模型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5: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ISO/IEC 11586-6:19975.1.3 信息安全模型8GB/T18231-2000信息技术低层安全ISO/IEC 135945.1.3 信息安全模型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5.1.4.1 加密技术1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5.1.4.1 加密技术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N位块密码算法的操作方式idt ISD/IEC10116:19975.1.4.1 加密技术3军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要求5.1.4.1 加密技术4SSL、PGP、IPV6著名的加密协议5.1.4.2 签名技术5GB 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ISO/IEC 9796:19915.1.4.2 签名技术6GB/T17902.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第1部分: 概述ISO/IEC14888-1:19985.1.4.2 签名技术7GB/T18238.1-2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分:概述ISO/IEC 10118-1:19945.1.4.3 完整性机制9GB 15852-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用块密码算法作密码校验函数的数据完整性机制ISO/IEC 9797:19945.1.4.3 完整性机制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电文鉴别代码(MACs)用块密码的机制ISO/IEC9797:19995.1.4.4 鉴别机制11GB/T1584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分: 概述ISO/IEC 9798-1:19915.1.4.4 鉴别机制12GB/T15843.2-199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 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的机制ISO/IEC 9798-2:19945.1.4.4 鉴别机制13GB/T15843.3-199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分: 用非对称签名技术的机制ISO/IEC 9798-3:19975.1.4.4 鉴别机制14GB/T15843.4-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4部分: 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ISO/IEC 9798-4:19955.1.4.4 鉴别机制15GB/T16264.7-200x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目录第8部分:鉴别框架ISO/IEC9594-8:1997|ITU-TX.5095.1.4.5 抗抵赖机制16GB/T17903.1-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 概述ISO/IEC13888-1: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7GB/T17903.2-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2部分: 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2:19985.1.4.5 抗抵赖机制18GB/T17903.3-19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3部分: 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13888-3:1998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19电子政务CA中心标准体系指南急需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0PK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1PKI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2PK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3PK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4P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5属性证书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26PM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规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7PMI目录结构规划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8KMI体系结构标准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范、KMI技术规范29KMI服务业务流程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GB/T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3: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3GB/T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1000-3-5:1994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4GB/T17626.11-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SO/IEC 9126: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5GB 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IEC 950:1991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6GB 9254-19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2: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7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1997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8GB/T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6A)IEC 61000-3-2:1995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9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0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1GA 173-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2.1 物理环境12GGBB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和保障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3GGBB2-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4BMB1-94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及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5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6BMB3-1999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7BMB4-2000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8BMB5-2000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19BMB6-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0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1BMB7.1-2001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2GG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5.2.1 物理环境和保障23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5.2.2 信息安全产品24GB/T17900-1999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5GB/T18018-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6GB/T18019-1999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7GB/T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5.2.2 信息安全产品28GA243-2000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GB/T1796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ISO/IEC 11577:19955.3 系统与网络标准2GB/T17143.7-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报警报告功能ISO/IEC 10164-7:19925.3 系统与网络标准3GB/T17143.8-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ISO/IEC 10164-8:19935.3 系统与网络标准4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5GJB 2646-19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5.3 系统与网络标准6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7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5.3 系统与网络标准8XML数据安全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9XML加密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0XML访问控制技术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1XML数字签名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2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要求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4计算机安全技术指南5.3 系统与网络标准15电子政务鉴别框架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2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3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4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5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6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标准7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5.4 应用与工程8网络身份认证卡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标准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9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0网络身份认证应用安全保护等级要求5.4 应用与工程标准11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1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5.5 管理标准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196775.5 管理标准3GB/T18336.1-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ISO/IEC15408-1:19995.5 管理标准4GB/T18336.2-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 安全功能要求ISO/IEC15408-2:19995.5 管理标准5GB/T18336.3-2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 安全保证要求ISO/IEC15408-3:19995.5 管理标准6电子政务安全级别管理规范5.5 管理标准7BM2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5.5 管理标准8BM22-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5.5 管理标准9BM23-2001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5.5 管理标准10公钥基础设施中的密钥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1公钥基础设施指南5.5 管理标准12认证中心建立实施操作指南5.5 管理标准13认证中心操作策略5.5 管理标准14认证中心认证实施规范5.5 管理标准15认证中心认证策略5.5 管理标准16认证中心最小互操作规范5.5 管理标准17认证中心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8信任域管理指南5.5 管理标准19计算机信息系统五层面安全保护等级标准系列:·系统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网络层面主要构件安全保护标准·应用层面安全保护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
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
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
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五、信息安全标准
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2002-10-30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
分类序

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
1.1 总体框架1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急需1.1 总体框架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急需1.1 总体框架3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急需1.1 总体框架4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5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需要1.1 总体框架6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需要
1.2 术语标准1GB/T
14915:1994
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
1.2 术语标准2GB/T
12200.1:1990
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
1.2 术语标准3GB/T
12200.2:1994
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与汉字
1.2 术语标准4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
ISO/IEC
2382-1:1993
1.2 术语标准5GB/T
5271.2:1988
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与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
1.2 术语标准6GB/T 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
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
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共25条)。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7章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7章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2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一下六大部分组成: (1)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术语,电子政务中文信 息处理和其他电子政务综合标准。 (2)应用业务标准:包括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 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等。 (3)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 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 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标准。 (5)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含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和电子政务网络管理规范。 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 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标准。 (6)管理标准:包含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验收与监理、电子政务 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
•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包括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技术管理要求5个部分) •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包括总体框架、分布式应用系统间信息 交换技术要求、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技术管理要求4个部分)。 •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5

金江军等.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4

《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思考题
1.我国已经出台了哪些电子政务标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还存在 哪些问题? 2.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3.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宝安分局政务标准化工作有哪些经验可以借 鉴?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以规范和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概念、意义、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电子政务标准化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行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增强政府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政府对公众和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次,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

科学性是指电子政务标准化应当符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先进性是指电子政务标准化应当吸纳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质量;适用性是指电子政务标准化应当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开放性是指电子政务标准化应当遵循开放、公平、透明的原则,鼓励各方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共享性是指电子政务标准化应当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最后,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立项、调研、制定、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在立项阶段,需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目标和任务,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的标准化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阶段,需要充分调研国内外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标准化指南提供依据和参考。

在制定阶段,需要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在实施阶段,需要组织培训和宣传,推动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贯彻落实。

在监督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内容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内容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第一章:引言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是为了推动电子政务服务的统一标准和互操作性而制定的。

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和安全(ppt 64页)

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和安全(ppt 64页)

9.5.2 电子政务的安全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的安全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保证 电子政务各种应用得以正常运行的与安全相 关的硬件、软件和社会基本设施
9.5.2 电子政务的安全基础设施
基本框架(开放网络环境中)
9.2.4 信息共享指南
适用范围:
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开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 的信息资源规划 尤其适用于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并指 导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基础标准体系 的建设
9.2.5 支撑技术指南
应用支撑技术:
集成技术:侧重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信息交换和功能互操作等 实现技术:侧重于具体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现
从电子政务网络的结构出发进行分类, 电子政 务安全可分为内网安全、外网安全、专网安全和数
电子政务安全与一般网络安全的区别:
据1、交(电换子安政全务安。全)既是部门安全又是国家安全。
2、既是政治安全又是经济安全。 3、既要求保密又要求公开。 4、既要求互联又隔离。
电子政务安全的概念
1. 电子政务的内网安全
(2)可靠性
或事实,并在后续的业务活动中仍可以 其为依据。
(3)完整性
公文是完全的,未加改动,并且能受到
(4)可用性
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情况下对电子公 文的增、删、改及利用、销毁和移动。
公文是完全的,未加改动,并且能受到 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情况下对电子公 文的增、删、改及利用、销毁和移动。
9.3.2 规范内容概述
政务内网是指一定级别以上政务部门的 办公网,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工 作人员,政务内网上主要运行的是办公自 动化系统及其它业务处理系统,涉及到内 部管理流程和内部数据处理,内网安全就 是保护这些内部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内部数 据的安全。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PPT课件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PPT课件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电子政务标准 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标准化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构成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信息 安全等技术起跑点;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安全标准—3of 5
(8)抗抵赖机制
涵盖了安全技术抗抵赖、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使用 非对称技术的机制。
(2)信息安全框架
涵盖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包括鉴别、 访问、机密、完整、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nternet协 议安全架构(基于VPN)。
(3)信息安全模型
涵盖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 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形式表、信 息技术低层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等。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2)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现状—1of 2
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方面,中国与国际同行业存在 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电子政务领域。
2002年1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ISO 2382-18:1986
1.2 术语标准
21
GB/T 5271.19: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9部分:模拟计算
ISO 2382-19:1980
1.2 术语标准
22
GB/T 5271.20:1994
数据处理 词汇 第20部分:系统开发
ISO/IEC 2382-20:1990
1.2 术语标准
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急需
1.1 总体框架
3
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急需
1.1 总体框架
4
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
需要
1.1 总体框架
5
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需要
1.1 总体框架
6
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
需要
1.2 术语标准
1
GB/T 14915:1994
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
1.2 术语标准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
18
GB/T 5271.15: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
ISO 2382-15:1985
1.2 术语标准
19
GB/T 5271.16: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6部分:信息论
ISO 2382-16:1978
1.2 术语标准
20
GB/T 5271.18:1993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
13
GB/T 5271.10:1986
数据处理 词汇 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
ISO 2382-10:1979
1.2 术语标准
14
GB/T 5271.11:2000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1. 引言电子政务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的运行效率、改善政府服务、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

在电子政务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标准的制定和遵守成为了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以及其基本架构和关键内容。

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是指一套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的体系架构。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促进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可以统一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2 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包括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保护政府和公民、企业的信息安全。

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至关重要。

2.3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通过制定和遵守电子政务标准,政府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还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政务办理速度,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架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架构包括了标准制定、标准化实施、标准推广等环节。

3.1 标准制定标准制定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中的第一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家学者等参与,根据实践经验和发展需求,制定适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需要具备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后续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3.2 标准化实施标准化实施是将制定好的标准应用到实际的电子政务项目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开发、数据管理、安全控制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标准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的优化。

标准推广是将标准在整个电子政务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加强标准的普及和应用推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 供技术准则。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于电子政务的总体目 标,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工程需求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 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 2 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是“十五”期
为标准制定和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沟通 方法
具有全文检索功能
提供加密文档下载, 提高安全性。
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标准的编制管理工作
已完成的标准验证工作
政务信息资源目 录体系与交换体
系标准验证
中文办公软件 文档格式标准
验证
会计核算软件接口 规范标准验证及标
准符合性测试
执行100多个用例,对4 个厂家产品进行了测试, 并对所有测试用例结果 进行记录
编制测试案例数约 150个,基本覆盖 了全部功能点
编制测试案例数约 10套,对8种产品 进行了测试
提纲
一、一期工程 二、主要成果 三、下步工作 四、相关建议
加紧启动二期工程
围绕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深化,尽快启 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二期工程建设
重点研究制定一批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业 务协同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标准;
础设施等
电子政务工程验 收和信息化工程 监理等方面标准
1、编写六册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1部分:总 则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2部分:工程管理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3部分:网络建设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4部分: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5部分:支撑技术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6部分:信息安全
为开创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而共同努力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620.10.16Friday, October 16,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5:09:2605:09:2605:0910/16/2020 5:09:26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605:09:2605:09Oc t-2016- Oct-20
2、完成九份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 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
完整提地出研急需究的分标析准了目录国并内制外定实技施术计标划准及 政策电法子规政,务互反操复作征框架求(各eG方IF)意见,基本 形成标了准我符国合性电检子测政机制务的标研准究体系框架!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5时9分26秒 上午5时 9分05:09:2620.10.16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620.10.1605:0905:09:2605:09:26Oc 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5时9分26秒Fri day, October 16, 2020
4.形成二十四项国家标准草案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术语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第2部分 技术要求 第3部分 核心元数据 第4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第5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第6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4、形成二十五项国家标准草案(续)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第2部分 分布式系统间信息交换技术要求 第3部分 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 第4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上午5时9分26秒05:09:2620.10.16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5时 9分20.10.1605:09October 16,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5时9分26秒05:09:2616 October 2020
建设标准验证平台, 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究所建立了标准验证测试 环境
✓ 验证标准的有效性、可行 性,提高了标准的质量
✓ 培养了一支从事标准验证 和符合性测试的专业队伍, 为开展标准验证和符合性 测试奠定了基础
实现了标准制定过 程中信息交流共享、 资源自动配置以及 项目管理,
其他 息 安

信息交换
应用支撑层
事务处理
流程控制
其他
网络基础设施层
图 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视角
政 务 抽象为 业 务
业务运行视角
业务
功能服务视角
信息技术
遵照 业务运行视角 涉及 相关标准
遵照
涉及
功能服务视角 相关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总体 性、框架性、 基础性的标准
公文格式》辅助应用工具
开发辅助应用工具,促进标准应用
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 应用工具:为支撑标 准的应用实施,开创 了标准实施的新思路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 创新性,对于规范相 关技术发展,促进标 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6、建立了一个标准工作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标准化信息网 系列标准全文检索系统 标准研发的公共环境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与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
3、发布了九项国家标准
GB/T19486-2004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GB/T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标准 第1部分:
组织机制
2
总体组
1 领导小组
Text
3
Text专题组
以专题标准项目组和工作组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
一期工程情况
工作结果:可归纳为“四个一”:
形成了一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建立了一“个一电”子系政列务标准标宣准贯化、工应作用服务平台
“完一成”了套一标套准电体子政务标准“化一指”南批标准项 系制6定册了标准一化系指南列电子政务相目关9标份正准式国家标准
逐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长效工作机制;进 一步构筑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 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的国家电子政务标 准化体系。
工作思路
深化标准应用,形成示范效应 着重数据标准,促进协同应用 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服务
完善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策略研究报告
强化标准应用
标准 试点 示范
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电子政务标准化宗旨
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 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 持、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电 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
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的方针,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保证电 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 全可靠
标准 服务 支撑
标准 动态 维护
标准 实施 监督
完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数据标准化

综合业务数据规范
据 管
数据元素目录

代码集
非结构信息处理 标准化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配套标准
政务应用系统基础环境
电子政务建设机制配套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相关策略研究
深化标准应用,强化标准服务
实施监督
试点示范
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机制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的贯彻实 施才能达到。因此,各地方应全力作好标准化基 础建设及宣贯工作。特别是共性标准、基础性标 准,各地方应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电子政务的相 关标准,并积极作好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各地 方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贯彻国家电 子政务标准体系,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对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行业、 各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统一制定的国家标准 项目建议。
9份研究报告
24份国家标准草案 4套标准辅助工具
“一”个工作服务平 台
提纲
一、一期工程 二、主要成果 三、下步工作 四、相关建议
渐成体系
2. 研究报告
1.指南
Text
3. 标准
形成体系
4. 标准草案
5. 支撑工具
Text
6. 服务平台
标准技术参考模型
政府
企业
社团
公民
公众服务网
应用层

管 理
公文处理 业务处理 信息发布 服务
和规范。
总体标准
数据元、代码、 电子公文格式和 流程控制等标准
应 用
应 用 支
网 络


基 础
息 安

信息交换平台、电

撑 标
设 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 标

子公文交换、电子 记录管理、日志管


标 准


理和数据库等
基础通信平台 工程建设、网 络互联互通等
安全级别管理、身 份鉴别、访问控制 管理、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和公钥基
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667.1-2005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的电子公文格
式 第1部分:总则 GB/T 19667.2-2005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的电子公文格
式 第2部分:公文体 GB/T19668.1-2005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Z 19669-2005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GB/T 19581-2004 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GB/T 20619-2007 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况
吴志刚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秘书长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