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问题:[领会]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哪些安排?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3)实践好似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问题:[领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认识主体的含义、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1)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2)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3)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问题:[领会]认识主体的结构包括哪几个层次?

答案:认识主体的结构为三个层次

(1)个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活动的个人

(2)群体,是由个体所构成,但群体的认识不同与个体,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个体,群体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3)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

问题:[领会]认识客体的含义、结构和性质是什么?

答案: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构成认识客体的主要内容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认识客体性质:客观实在性和对象性

问题:[领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

问题:[综合应用]认识的本质以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

认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1)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前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3)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沦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

问题:[识记]认识的过程及其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案: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认识的基本形式: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问题:[领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形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特点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特点是抽象的、间接地、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问题:[领会]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征的反应,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知识:

(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问题:[领会]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理论和工作中会导致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答案:(1)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割裂开,在理论上就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认为感性经验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

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

(2)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

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不是从实际

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生搬硬套。

问题:[领会]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及其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问题:[领会]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以及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这一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1)只有经过这次飞越,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问题:[简单应用]用认识的反复性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