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与精神
摘要:洪堡特从哲学、人类学等角度考察语言现象,探索语言的本质;从语言入手分析人类精神。
他的语言哲学思想体现了“精神至上”的原则。
在洪堡特看来,语言是人类精神的体现,语言的一切都来源于精神,决定于精神。
精神是语言的本原、内核和动力。
关键词:洪堡特;语言;精神;语言学
一
19世纪德国的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是普通语言学的莫基人,“十九世纪普通语言学问题方面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
”[1](215)他从哲学、人类学等角度考察语言现象,探索语言的本质;从语言入手分析人类精神,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
洪堡特有关语言学说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日益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
洪堡特的研究视野广阔、气势恢宏,他毕生研究和比较过的语言达五十余种。
他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总体语言研究”,因为他研究的不是某一民族的语言,也不是某一类型的语言,而是普遍的人类语言。
他的语言研究以“人的研究”为终极目标,并始终立于哲学的高度。
他不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是以语言为途径,重在探寻语言表现背后的精神活动,揭示人类精神的奥秘。
洪堡特语言学说的代表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是他的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长篇导言,长达300余页,被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布龙菲尔德称为“第一部关于普通语言学的巨著”。
这部巨著以探索人类精神发展状况为出发点来考察语言,“在语言差异和民族划分这两种现象相互可说明的范围内考察它们与人类精神力量的创造活动的联系”。
[2](17)精神力量及其创造活动,是贯穿在整部书中的基本解释原则。
可以说,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体现了“精神至上”的原则。
“精神”在洪堡特的语言学著作中是一个伸缩性极大、并且富有生命力的概念。
洪堡特有时用它来指代“精神力量”或“民族精神”。
在洪堡特看来,语言是人类精神的体现,语言的一切都来源于精神,决定于精神。
精神是语言的本原、内核和动力,“精神在语言中扎下了根,并把生命赋予了语言,就好像把灵魂赋予了它们所造就的肉体”。
(ibid:17)在论及语言和“精神”的关系时,他说“语言从精神出发,并反作用于精神。
”(ibid:215)可见,从根本上说,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
二
洪堡特关于语言学的主要思想,包含在他对内在语言形式、语言的创造性、
语言的起源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论述中,而这些论述都是以精神为出发点的。
可以说“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语言学理论的钥匙。
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1.内在语言形式
洪堡特提出了“内在语言形式”这一语言学术语。
对这一概念,洪堡特并未提出明确的定义,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内在语言形式是指创造和构成语言的精神活动的模式和规律,它是与诉诸发音—听觉器官的语音形式这一外在语言形式相对而言的。
洪堡特说:“在把分节音转化为思想表达的精神劳动中,存在着某种恒定不变的、同形的元素,而正是这种元素,就其全部的关系和整个系统而言,构成了语言的形式。
”(ibid:58)
语言形式又分为内在语言形式和外在语言形式。
外在语言形式指的是发音—听觉器官,属于语言纯生理的方面,而内在语言形式指的是创造和构成语言的精神活动的模式和规律,是“语言创造力量对语音形式的运用”。
[3](119)内在语言形式属于语言的内部规律,这种规律“实际上正是语言创造过程中精神活动所循的轨迹,或者换另一种譬喻的说法,是语言创造力量用以浇铸出语音的模型。
”[2](102)洪堡特的“语言内部形式”,主要指的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同时也是语言创造力量——即人类精神力量——驾驭外在语言形式的活动。
语言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但精神起主导作用,所以,内在语言形式决定语言的本质。
由此可见,语言的内在形式决定着外在形式,也规定着语言的本质。
而由于人类精神有着普遍性和共同性,人类各种语言就有着统一的内在形式,这种内在形式的统一性并不妨碍各民族的语言形式有个性化的体现。
从洪堡特对内在语言形式的论述不难看出,精神或者说人类精神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2.语言的创造性
洪堡特有一句名言:“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活动。
”他所说的“活动”,就是精神的创造活动。
他认为“语言是精神的生动创造”,[2](196)或者说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核心,[4](58)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
语言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的表现物,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
他说“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2](56)“语言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
(ibid:21)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意味着语言具有创造性。
语言活动的创造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在言语活动中,不断有新的东西创造出来;其二,每一个言语行为都是言语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精神力量的新的劳动所为。
语言是持续不断的言语活动的总和。
语言的创造性,当然首先是指精神活动的创造性。
“这种精神特性的特点尤其在于,它的产品不仅只是人们赖以进一步构建的基础,而且蕴含着能够创造出产品本身的生命力。
这些产品播种着生命,因为它们本身即生成自我完备的生命。
”(ibid:52)语言的创造性也包括语言自身的创造性,即语言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生成的特性。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变化生长中的有机体,每一种语言都有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自我生成的生命原则。
这种原则,是由精神力量决定的。
洪堡特还指出,学习外语也是一种创造。
他说,不应该把语言当作一种枯死的植物来研究,因为语言和生命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而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再创造。
语言的本质特征就是讲话人具有的这种讲话并理解话语的创造能力,既不是语言学家总结的语法规则,也不是可以听到的、看到的话语。
要想真正了解语言的本质,就应该在无限的话语中去了解它,从生成与创造的角度去认识它。
总之,在语言的形成、发展和运用中,精神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精神力量是真正进行创造的原则”。
[3](125)
3.语言的起源
洪堡特把语言活动视为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因此,语言活动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精神发展的需要。
在他看来,本质上统一的人类理所当然具有统一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一切民族及其语言产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他说,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内在精神力量朝不同的方向、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作用的结果。
精神力量究竟如何产生语言呢?洪堡特认为语言的产生是一种神秘的突现。
他曾这样比喻语言的起源:“我只想把语言的发生比作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美妙的春夜里,一棵大树的花朵一下子全部盛开了。
在这以后,语言中很少再产生新的质料,而只是利用既存的质料进行构造、再构造”。
(ibid:82)
洪堡特还曾用闪电来比喻语言的发生:“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内在的人类心灵是语言进行创造所依靠的两个支点”。
(ibid:84)洪堡特认为,语言源自人类精神,是人类精神力量突然爆发的结果。
不过人类精神力量每一次爆发的强烈程度和作用方向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各种类型语言的语法差异。
实际上,洪堡特这样的比喻是为了强调语言的发生是一种创造,确切地说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但是,他的“语言突现论”有悖于经验常识。
(ibid:84)
4.语言与精神的关系
语言与精神的关系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洪堡
特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语言是精神的外部表现,另一方面,精神是语言的动力和内核。
但在二者之间,精神起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
他进而提出了“语言世界观”理论:“由于在同一个民族中,影响着语言的是同一类型的主观性,可见,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2](70)他认为,人造就了语言,同时又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进入其内,才有可能摆脱母语樊篱的约束。
”(ibid:70)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强调语言对精神的影响,着重说明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的力量对人类精神发展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但这一观点是以精神决定论为前提的。
精神的主导和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语言只是一种认知手段和表达工具,它必须满足精神活动的要求。
其二,语言对精神的限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他说,不可否认,一定的语言形式会对精神施加某些限制,但它不可能成为束缚人的绝对的桎梏。
总之,语言是精神的外部表现,精神是语言的动力和内核,在二者之间,精神起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三
可以说,洪堡特的全部语言学说,正是以精神为出发点,并以精神为归宿的。
他的这种精神至上的语言哲学观从何而来?姚小平说:“我们首先应该到那个时代的德意志观念世界中去发现他的思想根源。
”[3](170)
德意志观念世界最基本的特征是唯精神说,唯精神说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本原性。
洪堡特受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认为精神具有至上的作用,到精神中去寻找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
“这一点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无疑最具有代表性:它是世界的起点和动力,也是世界发展的终极目标;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心智的现象,都由初级的‘绝对精神’即纯逻辑的抽象概念生变而来,并最终将复归高级的‘绝对精神’——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ibid:175)洪堡特说,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许多现象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但还有许多现象很难说清楚其因果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不可预测,它可以独立地从内部进行创造,而创造的过程无须量的逐步积累,就可以在瞬间产生新质。
语言当然也具备精神力量的这种特点,因为语言是精神力量的主要表现形式。
洪堡特设想了一种普遍而又完美的人类精神,它是人类社会和语言的源泉和动力,而语言就是这种人类精神的外在形式。
人类精神可以自由驰骋,不受具体语言的约束进行创造。
总之,洪堡特在论述语言的起源、语言发生发展的动力、语言的特性与差异等所有语言问题时,都是从精神出发,处处体现着精神的根本决定作用。
正如他所说:“语言如何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这是我要考察的全部过程。
”[2]
(215)
参考文献:
[1][英]R·H·罗宾斯.语言学简史[M].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所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