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与装置-制冷设备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制冷系统讲座》PPT课件

5、匹配制冷系统
5)最小制冷工况下。 蒸发器温度不能低于0 ℃ ,到0 ℃ 以下时,蒸发器上附着的除湿水 份会开始冻结,不能制冷,当冰成块掉下来的时候会打坏风轮。
空调器的防冻结功能,当检测到蒸发器的温度T2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某 温度值时,压缩机停止工作,等到T2上升到某温度时才开始工作。如 美的分体机:T2连续5分钟低于2 ℃则停压缩机,内风机转速不变,T2 上升到8 ℃后再开压缩机。
1)排气温度目标值:85-90℃ 高于目标值,则应该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外机风量或追加冷媒。 低于目标值,则加长毛细管,减少冷媒。 如果是特别匹配的高效制冷系统,排气温度较低,一般在70-80 ℃。
5、匹配制冷系统
2)冷凝器中部温度目标值:45-50℃左右,过冷度目标值在5-10 ℃左右 冷凝器出口最低在37-38 ℃,若过低则与环境35 ℃温差太小,换 热量很少 冷凝器中部温度高于目标值,则应该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外机风量 或加大冷凝器。 冷凝器中部温度低于目标值,则应该加长毛细管,追加冷媒。
4、单级压缩蒸气被冷 却物体的热量。蒸发器是对外输出冷量的设备。
普通家用空调器蒸发器里的制冷剂(R22)的蒸发压力在5.5-6.5bar左右。
二、系统匹配
选压缩机 选冷凝器 选蒸发器 估算制冷剂充注量 匹配制冷系统 不合格项目的整改
5、匹配制冷系统
7)不合格项目微调与整改 室外机有冷媒流动声 毛细管组件用防振胶包住 在两个管径变化大的地方加过渡管 在过渡管处包防振胶 异声或噪音超标 如果是风道的异声,则要改变风轮转速、安装位置或换风轮 如果是制冷系统的异声,则在固频不合格处加配重块或防振胶 改变其固频 在配管振动大的地方贴防振胶 在压缩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压缩机包隔音棉 钣金件上贴隔音棉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堂ppt第一章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堂ppt 第一章
本节介绍制冷的概念和分类,工质的选择和性质,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压 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制冷机组的性能参数,制冷量和制冷效率的计算, 以及制冷体系的应用案例。
制冷的分类
根据制冷剂状态变化的方式,制冷可以分为蒸发冷,换热冷,热力冷,化学冷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应 用领域和特点。
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
压缩机
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
冷凝器
将高温气体冷却并转化为液体。
蒸发器
通过吸收热量使制冷剂蒸发。ຫໍສະໝຸດ 节流阀调节制冷剂流量和压力。
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1
压缩
压缩机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冷凝
2
高温气体在冷凝器中散热,冷却并转化
为液体。
3
膨胀
液体经过节流阀膨胀成低压气体,在蒸
蒸发
4
发器中吸收热量而蒸发。
通过蒸发器中的吸热作用,制冷剂吸收 室内热量并变成低温低压气体。
制冷机组的性能参数
1 制冷量
表示制冷系统能够吸收的热量。
2 制冷效率
表示制冷系统将电能或热能转化为制冷量的能力。
3 功率消耗
用于驱动制冷机组的功率需求。
制冷量和制冷效率的计算
制冷量可以根据制冷剂循环中的热力学参数和制冷剂流量计算得出。制冷效 率则可以通过比较制冷量和消耗的功率来衡量。
制冷体系的应用案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藏、冷冻、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为各种行 业提供了高效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工质的选择和性质
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工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以 及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物理性质
本节介绍制冷的概念和分类,工质的选择和性质,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压 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制冷机组的性能参数,制冷量和制冷效率的计算, 以及制冷体系的应用案例。
制冷的分类
根据制冷剂状态变化的方式,制冷可以分为蒸发冷,换热冷,热力冷,化学冷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应 用领域和特点。
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
压缩机
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
冷凝器
将高温气体冷却并转化为液体。
蒸发器
通过吸收热量使制冷剂蒸发。ຫໍສະໝຸດ 节流阀调节制冷剂流量和压力。
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1
压缩
压缩机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冷凝
2
高温气体在冷凝器中散热,冷却并转化
为液体。
3
膨胀
液体经过节流阀膨胀成低压气体,在蒸
蒸发
4
发器中吸收热量而蒸发。
通过蒸发器中的吸热作用,制冷剂吸收 室内热量并变成低温低压气体。
制冷机组的性能参数
1 制冷量
表示制冷系统能够吸收的热量。
2 制冷效率
表示制冷系统将电能或热能转化为制冷量的能力。
3 功率消耗
用于驱动制冷机组的功率需求。
制冷量和制冷效率的计算
制冷量可以根据制冷剂循环中的热力学参数和制冷剂流量计算得出。制冷效 率则可以通过比较制冷量和消耗的功率来衡量。
制冷体系的应用案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藏、冷冻、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为各种行 业提供了高效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工质的选择和性质
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工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以 及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物理性质
制冷装置及其自动化培训课件

及
其
自
动
化
制 冷
四、调节对象微分方程列写举例
装 1、空调室温度动态特性及其微分方程式
置
空调器简化图如图1-14所示。
及
其
自
动
化
制
为简化问题,假设围壁结构传热并蓄热,
冷 装
忽略家俱蓄热作用。
置
其动态特性微分方程为:
及 其 自
T1T2
d 2t dt 2
T1T2
dt dt
1 a1a3 e
b1
T1
动
状态下数值的增量。
化 (三)无量纲方程问题
若令
y , f 0
s , M s0
2 20
增量方程可改写成无量纲微分方程:
制 冷 装
d y
T dt y k1f k2M
置 及 其
式中
k1
k1 A120 k1 A1 k2 A2 0
—— 干扰通道传递系数,
无量纲;
自
动 化
k2
k2 A220
第一章 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 与调节对象特性
制
第一节 调节系统的基本概念
冷
装
置
制冷(含空调)装置自动化是热工对象
及
自动化的一 个特例,实现计算机控制,其基
其
自
础仍是引用经典自动调节理论及对各热工参
动
数实现自动调节,因此掌握自动调节系统的
化
基本原理是实现制冷装置自动化所必需的基
本知识。
一、自动调节系统及其组成
动 自适应控制
化 (二)干扰作用(亦称扰动作用)问题
如图1-3a所示,阶跃干扰在t0时刻作用于 系统,干扰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也不消失。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件第六章 制冷设备

会冻结。 • ④可采用热力膨胀阀供液,比满液式用浮球阀供液
或用液位控制器控制供液电磁阀供液更可靠。 • ⑤适宜于船用。
2020/10/24
35
• 缺点: • ①对多程式,可能回发生同流程的传热管气液分
配不均的情况。 • ②折流板泄漏,可导致载冷剂侧对流换热的表面
传热系数减小20%~30%。
2020/10/24
• 指两种状态的制冷剂间进行热交换。
中间冷却器
• 包括 冷凝-蒸发器
回热器等
• (一)中间冷却器
• 1、氨用中间冷却器
• ⑴作用:
• ①冷却低压级排气;
• ②冷却蛇管内的高压液体;
• ③分离低压级排气中夹带的润滑油。
2020/10/24
43
• ⑵结构:
2020/10/24
44
• 冰轮生产 的氨用中冷:
•
冷风机
•
冷却空气的
• 蒸发器可分为
冷却排管
卧式壳管式
冷却液体载冷剂的 立管式
螺旋管式
2020/10/24
24
按照供液方式不同 蒸发器可分为
满液式 干式 循环式 喷淋式等
2020/10/24
25
• (一)满液式蒸发器 • 满液式蒸发器的共同特点是制冷剂充注量大。
卧式壳管式 • 按结构分可分为 立管式
• ⑵不需水冷却装置。
• 缺点:
• ⑴管外壁易结垢,清洗困难,对水质要求 非常高。对循环水应进行软化处理后使用。
• ⑵由于循环水量小,水温高。
2020/10/24
23
• 二、蒸发器
• 蒸发器也是系统中的主要热交换设备。
• 其作用为让制冷剂在其中汽化,吸收被冷却介质 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或用液位控制器控制供液电磁阀供液更可靠。 • ⑤适宜于船用。
2020/10/24
35
• 缺点: • ①对多程式,可能回发生同流程的传热管气液分
配不均的情况。 • ②折流板泄漏,可导致载冷剂侧对流换热的表面
传热系数减小20%~30%。
2020/10/24
• 指两种状态的制冷剂间进行热交换。
中间冷却器
• 包括 冷凝-蒸发器
回热器等
• (一)中间冷却器
• 1、氨用中间冷却器
• ⑴作用:
• ①冷却低压级排气;
• ②冷却蛇管内的高压液体;
• ③分离低压级排气中夹带的润滑油。
2020/10/24
43
• ⑵结构:
2020/10/24
44
• 冰轮生产 的氨用中冷:
•
冷风机
•
冷却空气的
• 蒸发器可分为
冷却排管
卧式壳管式
冷却液体载冷剂的 立管式
螺旋管式
2020/10/24
24
按照供液方式不同 蒸发器可分为
满液式 干式 循环式 喷淋式等
2020/10/24
25
• (一)满液式蒸发器 • 满液式蒸发器的共同特点是制冷剂充注量大。
卧式壳管式 • 按结构分可分为 立管式
• ⑵不需水冷却装置。
• 缺点:
• ⑴管外壁易结垢,清洗困难,对水质要求 非常高。对循环水应进行软化处理后使用。
• ⑵由于循环水量小,水温高。
2020/10/24
23
• 二、蒸发器
• 蒸发器也是系统中的主要热交换设备。
• 其作用为让制冷剂在其中汽化,吸收被冷却介质 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原理与装置-制冷设备(PPT课件)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适用于大型氨制冷装置;
2)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普遍使用大、中型氨或 氟利昂制冷装置中。
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结构特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在管板外侧设 有左右端盖,盖的内侧具有满足水流程需要 的隔腔,保证冷却水在管程中往返流动,使 冷却水从一侧端盖的下部进入冷凝器,经过 若干个流程后由同侧端盖的上部流出。
4、掌握制冷装置中各种管道的计算方法。 5、了解制冷装置中常用的绝热材料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一、制冷装置热交换设备的结构 (一)冷凝器 1. 水冷式冷凝器 工作原理: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 热量。 (1) 壳管式冷凝器:
特点: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蒸气在管外凝结。 壳管式冷凝器的形式及适用场合:
(2)立式蒸发器(直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
工作特点:制冷剂液体在管内蒸发吸热,载冷剂 在管外循环流动,通过搅拌器以增强传热效果, 使管外载冷剂降温。
优点:在蒸发温度降低时也不会发生传热管冻裂。 缺点:在使用盐水作载冷剂时,因其与空气接触 易造成传热管严重腐蚀。因此应注意加强系统与 空气隔离的措施。
25~50W/(m2 K) 进风温度:环境温度,
一般35℃ 出风温度:
进风温度+8~10℃ 冷凝温度:进风温度+~15℃ 沿气流方向管排数:2~6排
3.循环式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中,制冷剂在其管内反复循环吸热蒸 发直至完全气化,故称做循环式蒸发器。循环式 蒸发器多应用于大型的液泵供液和重力供液冷库 系统或低温环境试验装置。
管:φ4~6mm, 邦迪管(钢 管外镀铜)
管间距:4~10cm 翅片:φ1.4~1.6丝 翅片间距:4~10mm 传热系数:
15~17.5W/(m2 K)
2)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普遍使用大、中型氨或 氟利昂制冷装置中。
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结构特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在管板外侧设 有左右端盖,盖的内侧具有满足水流程需要 的隔腔,保证冷却水在管程中往返流动,使 冷却水从一侧端盖的下部进入冷凝器,经过 若干个流程后由同侧端盖的上部流出。
4、掌握制冷装置中各种管道的计算方法。 5、了解制冷装置中常用的绝热材料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一、制冷装置热交换设备的结构 (一)冷凝器 1. 水冷式冷凝器 工作原理: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 热量。 (1) 壳管式冷凝器:
特点: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蒸气在管外凝结。 壳管式冷凝器的形式及适用场合:
(2)立式蒸发器(直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
工作特点:制冷剂液体在管内蒸发吸热,载冷剂 在管外循环流动,通过搅拌器以增强传热效果, 使管外载冷剂降温。
优点:在蒸发温度降低时也不会发生传热管冻裂。 缺点:在使用盐水作载冷剂时,因其与空气接触 易造成传热管严重腐蚀。因此应注意加强系统与 空气隔离的措施。
25~50W/(m2 K) 进风温度:环境温度,
一般35℃ 出风温度:
进风温度+8~10℃ 冷凝温度:进风温度+~15℃ 沿气流方向管排数:2~6排
3.循环式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中,制冷剂在其管内反复循环吸热蒸 发直至完全气化,故称做循环式蒸发器。循环式 蒸发器多应用于大型的液泵供液和重力供液冷库 系统或低温环境试验装置。
管:φ4~6mm, 邦迪管(钢 管外镀铜)
管间距:4~10cm 翅片:φ1.4~1.6丝 翅片间距:4~10mm 传热系数:
15~17.5W/(m2 K)
工业制冷相关原理及设备培训课件.pptx

❖ 热电制冷:利用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
❖ 涡流管制冷:使压缩气体产生涡流并分离成冷、热两部分,其中冷气流 用来制冷。
液体汽化制冷的原理 当液体处在容器内时,液体汽化形成蒸汽,若此容器内除了液体及液体本
身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汽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如 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中就必然要再汽化一部分蒸汽来维 持平衡。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 被冷却对象,它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低于环境温度的某一低 温,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规武器的环境模拟试验等。 此外,电子技术、能源、新型原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等尖端
科学领域中,制冷技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制冷方法
❖ 液体汽化制冷:利用液体汽化吸热原理。 如: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 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做绝热膨胀,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 温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制冷。
本讲主要内容
一、制冷原理 1、制冷的基本概念 2、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 3、制冷技术的应用 4、制冷方法
二、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三、制冷压缩机 1、制冷压缩机的作用 2、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3、制冷压缩机的分类
4、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5、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6、涡旋(涡线)式制冷压缩机 7、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8、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力,提高蒸气压力,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
4、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 1)概述: ❖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是研制最早的压缩机,几乎和机械制冷方法同时出
现,在一百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和深入研究,直到目前 为止,虽然其地位受到其它类型压缩机的挑战,但其产量仍然在各类压 缩机中占主要地位。 ❖ 2)分类: ❖ ①按压缩机气缸分布形式分类:可分为直立式、V型、W型、S型(扇 形)、Y型(星型)等。 ❖ ②按使用的制冷剂种类分类:可分为氨用、卤代烃用制冷压缩机。 ❖ ③按压缩机与电动机的组合形式分类:可分为开启式和封闭式,其中封 闭式又可分为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 ❖ ④按压缩机的级数分类:可分为单机单级和单机双级压缩机。
❖ 涡流管制冷:使压缩气体产生涡流并分离成冷、热两部分,其中冷气流 用来制冷。
液体汽化制冷的原理 当液体处在容器内时,液体汽化形成蒸汽,若此容器内除了液体及液体本
身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汽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如 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中就必然要再汽化一部分蒸汽来维 持平衡。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 被冷却对象,它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低于环境温度的某一低 温,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规武器的环境模拟试验等。 此外,电子技术、能源、新型原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等尖端
科学领域中,制冷技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制冷方法
❖ 液体汽化制冷:利用液体汽化吸热原理。 如: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 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做绝热膨胀,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 温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制冷。
本讲主要内容
一、制冷原理 1、制冷的基本概念 2、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 3、制冷技术的应用 4、制冷方法
二、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三、制冷压缩机 1、制冷压缩机的作用 2、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3、制冷压缩机的分类
4、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5、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6、涡旋(涡线)式制冷压缩机 7、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8、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力,提高蒸气压力,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
4、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 1)概述: ❖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是研制最早的压缩机,几乎和机械制冷方法同时出
现,在一百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和深入研究,直到目前 为止,虽然其地位受到其它类型压缩机的挑战,但其产量仍然在各类压 缩机中占主要地位。 ❖ 2)分类: ❖ ①按压缩机气缸分布形式分类:可分为直立式、V型、W型、S型(扇 形)、Y型(星型)等。 ❖ ②按使用的制冷剂种类分类:可分为氨用、卤代烃用制冷压缩机。 ❖ ③按压缩机与电动机的组合形式分类:可分为开启式和封闭式,其中封 闭式又可分为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 ❖ ④按压缩机的级数分类:可分为单机单级和单机双级压缩机。
制冷设备培训课件

第四节:制冷装置实际系统
一、直接供液制冷系统二、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三、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四、单级压缩机氟利昂制冷系统
一、直接供液制冷系统
空气分离器 蒸发 汽、液 压缩 油分 冷凝 贮氨 节流 器 分离器 机 离器 器 桶 阀 排液桶 集油器 紧急泄氨器
第一节:制冷原理
一、概述二、蒸汽压缩式制冷三、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
一、概述
何为制冷制冷技术分类制冷的主要方法
二、蒸汽压缩式制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过程卡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制冷工质的热力状态图和表热力状态图的应用
蒸汽压缩式制冷过程
冷凝器 Qk 3 节流阀 2 压缩机 4 1 蒸发器 Q0
三、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
吸收式制冷设备流程吸收式制冷循环过程吸收式制冷系统类型吸收器种类
吸收式制冷设备流程
1、发生器 1 2、冷凝器 3、节流阀 蒸汽 4、蒸发器6 7 4 5、吸收器 2 6、溶液泵 5 7、回流阀 冷却水 3
双级制冷循环的压焓图
lgP 7 5 Pk 4 6 Pm 3 2 8 0 1 x=0 P0 x=1 0 h蒸发制冷循环:0 – 1 – 2 – 3 – 4 – 5 – 7 – 8 – 0 中间冷却循环:3 – 4 – 5 – 6 – 3
二、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汽、液 空气分离器 分离器 蒸发 压缩 油分 冷凝 贮氨 节流 器 机 离器 器 桶 阀 排液桶 集油器 紧急泄氨器
吸收式制冷系统类型
1、氨液—水 制冷温度低(- 45℃),制取- 15℃的 1Kcal冷量,发生器中消耗2Kcal的热量; 用作发生器的热源温度:90 ~170℃。2、水—溴化锂 制冷温度大于0℃,在高真空度下工作, 可利用60℃的低温热源进行工作。
制冷设备培训课件PPT(57张)

பைடு நூலகம்29
二、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蒸发 器
汽、液 分离器
空气分离器
压缩 油分 冷凝 贮氨 节流 机 离器 器 桶 阀
排液桶
集油器
紧急泄氨器
2020/9/2
30
三、氨泵供液制冷系统
蒸发 器 汽、液 分离器 氨泵
空气分离器
压缩 油分 冷凝 贮氨 节流 机 离器 器 桶 阀
排液桶
集油器
紧急泄氨器
2020/9/2
2020/9/2
34
2020/9/2
35
2020/9/2
36
2020/9/2
37
2020/9/2
38
2020/9/2
39
2020/9/2
40
2020/9/2
41
2020/9/2
42
2020/9/2
43
2020/9/2
44
2020/9/2
45
2020/9/2
46
2020/9/2
0
V
卡诺循环 P – V图
2020/9/2
6
P
Qk
1
2
4
1-4-3-2-1
Q0 0
3 V
逆卡诺循环 P – V图
2020/9/2
7
制冷工质的热力状态图和表
状态:在制冷过程中,工质的物理量 的综合。
状态系数:描述工质状态的物理量。 常用状态系数:温度、压力、比容、
内能、 焓、熵、比熵、干度。 干度 x = 汽体重量 / 汽、液混合物重量
15
一、对制冷剂的要求
• 临界温度不要太低 • 冷凝压力不应过高 • 要求制冷工质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 • 制冷工质的粘度和比重应可能小 • 导热系数大 • 化学性质方面
制冷原理及相关设备课件(PPT 34页)

如 l kg水温度升高l ℃需4.19kJ,则比热值为4.19kJ/kg·℃。
4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作为0度, 沸点作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均衡的刻成100格, 每格为l度,以符号℃表示。
华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定为32度, 而沸点定为212度、二者之间均衡的刻成180格,每格 为l度,以符号oF表示。
13
蒸发器在室内机的作用是使节流后的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吸收流 经管簇外侧的空气的热量,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
冷凝器在室外机内,作用是使压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 经过冷凝器向管簇外的空气放热,将室内热量排至室外。
14
节流装置:通过冷凝器后的液体氟利昂流过极细的毛细管时得到 减压,由高压、高压状态转为低温、低压状态,从而在进入蒸发 器后可立即汽化。
3
二、制冷常用名词解释
焓是湿空气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一个内能与压力位能之和的复合 状态参数。
在空调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经常发生变化,焓可以很方便确定 该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热交换量。湿空气的变化过程是定压过程, 焓差等于热交换量。
比热:任何物质当加进热量,它的温度会升高。但相同质量的不 同物质,升高同样温度时,其所加进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为相互 比较,把l kg水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定为4.19kJ。以此作为 标准,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与它的比值,称为比热。
8
导热系数是表示一种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如两块同样厚的材料,一块是铜块,一块是软木块,把它们放在
比本身温度高的环境中,可立即感觉到铜块温度升高,而对软木 块则在短时间内感受不到。这说明两种材料对热量传导的能力不 同,把这种材料对热量的不同传导能力以数字表示就称为导热系 数,其数值等于:当材料层的厚度为 l m,两边温度差为1 ℃, 在 1 h内通过 l m2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以符号l 表示,单位是 kcal/mh℃,国家法定单位是 W/mK或用 J/mhK表示,它们之间 的换算关系是:1W/mK = 0.860 kcal/mh℃。 不同材料有不同导热系数,它与材料的成份、密度、分子结构等 因素有关。 同一种材料,影响其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湿度。密度大 则导热系数大,湿度大则导热系数亦大。
4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作为0度, 沸点作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均衡的刻成100格, 每格为l度,以符号℃表示。
华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定为32度, 而沸点定为212度、二者之间均衡的刻成180格,每格 为l度,以符号oF表示。
13
蒸发器在室内机的作用是使节流后的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吸收流 经管簇外侧的空气的热量,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
冷凝器在室外机内,作用是使压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 经过冷凝器向管簇外的空气放热,将室内热量排至室外。
14
节流装置:通过冷凝器后的液体氟利昂流过极细的毛细管时得到 减压,由高压、高压状态转为低温、低压状态,从而在进入蒸发 器后可立即汽化。
3
二、制冷常用名词解释
焓是湿空气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一个内能与压力位能之和的复合 状态参数。
在空调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经常发生变化,焓可以很方便确定 该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热交换量。湿空气的变化过程是定压过程, 焓差等于热交换量。
比热:任何物质当加进热量,它的温度会升高。但相同质量的不 同物质,升高同样温度时,其所加进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为相互 比较,把l kg水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定为4.19kJ。以此作为 标准,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与它的比值,称为比热。
8
导热系数是表示一种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如两块同样厚的材料,一块是铜块,一块是软木块,把它们放在
比本身温度高的环境中,可立即感觉到铜块温度升高,而对软木 块则在短时间内感受不到。这说明两种材料对热量传导的能力不 同,把这种材料对热量的不同传导能力以数字表示就称为导热系 数,其数值等于:当材料层的厚度为 l m,两边温度差为1 ℃, 在 1 h内通过 l m2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以符号l 表示,单位是 kcal/mh℃,国家法定单位是 W/mK或用 J/mhK表示,它们之间 的换算关系是:1W/mK = 0.860 kcal/mh℃。 不同材料有不同导热系数,它与材料的成份、密度、分子结构等 因素有关。 同一种材料,影响其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湿度。密度大 则导热系数大,湿度大则导热系数亦大。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件第六章 制冷设备

• ⑴进口空气的湿球温度与当地的气象条件有关。其 参数选择可参照JB/T7658.5-95氨制冷装置用蒸发 式冷凝器标准。
• ⑵风量配备与湿球温度有关。湿球温度越高,则要 求的送风量越大,送风耗能也越多。送风量的配备 应从节能和性能要求两方面综合考虑。
• ⑶水量配备应以保证润湿全部换热表面为原则。增 大配水量会造成水泵功率消耗上升,水的飞散损失 增大,运行成本提高。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第六章图片\图6- 1.tif
• 冰轮生产的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见下图。 冰轮设备图片\冰轮立式壳管式冷凝器.tif
• ②冰轮生产的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型号表示: LNA-25~160; LNA-200B~370B。
2020/8/2
8
• ③特点
• 优点:⑴可露天安装或直接安装在冷却塔下, 节省机房面积。
• 2、套管式冷凝器 • 结构见右图:它是由不同
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并 弯制成螺旋形或蛇形的一 种水冷式冷凝器。 • 冷却水—在内管管内流动; • 制冷剂—在套管间冷凝。 • 冷却水与制冷剂呈逆流式。
2020/8/2
12
• 特点:⑴冷却水与制冷剂呈逆流式,传热 效果较好。当水流速为1~2m/s时,传热 系数K在930w/m2k左右。
• ⑵冷却水靠重力一次流过冷却管,水流动阻 力小。
• ⑶清洗方便,对水质要求低。
• 缺点:⑴冷却水温升小,循环水量大。
• ⑵室外安装,冷却水流速又小,易结垢。
• ⑶无法使制冷剂在冷凝器内过冷。
• ⑷传热系数及单位面积热负荷较卧式壳管式
冷凝器小。 2020/8/2
9
• ⑵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 ①结构:图6-1示出了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及
空气自由流动
• ⑵风量配备与湿球温度有关。湿球温度越高,则要 求的送风量越大,送风耗能也越多。送风量的配备 应从节能和性能要求两方面综合考虑。
• ⑶水量配备应以保证润湿全部换热表面为原则。增 大配水量会造成水泵功率消耗上升,水的飞散损失 增大,运行成本提高。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第六章图片\图6- 1.tif
• 冰轮生产的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见下图。 冰轮设备图片\冰轮立式壳管式冷凝器.tif
• ②冰轮生产的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型号表示: LNA-25~160; LNA-200B~370B。
2020/8/2
8
• ③特点
• 优点:⑴可露天安装或直接安装在冷却塔下, 节省机房面积。
• 2、套管式冷凝器 • 结构见右图:它是由不同
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并 弯制成螺旋形或蛇形的一 种水冷式冷凝器。 • 冷却水—在内管管内流动; • 制冷剂—在套管间冷凝。 • 冷却水与制冷剂呈逆流式。
2020/8/2
12
• 特点:⑴冷却水与制冷剂呈逆流式,传热 效果较好。当水流速为1~2m/s时,传热 系数K在930w/m2k左右。
• ⑵冷却水靠重力一次流过冷却管,水流动阻 力小。
• ⑶清洗方便,对水质要求低。
• 缺点:⑴冷却水温升小,循环水量大。
• ⑵室外安装,冷却水流速又小,易结垢。
• ⑶无法使制冷剂在冷凝器内过冷。
• ⑷传热系数及单位面积热负荷较卧式壳管式
冷凝器小。 2020/8/2
9
• ⑵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 ①结构:图6-1示出了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及
空气自由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适用于大型氨制冷装置;
2)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普遍使用大、中型氨或 氟利昂制冷装置中。
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结构特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在管板外侧设 有左右端盖,盖的内侧具有满足水流程需要 的隔腔,保证冷却水在管程中往返流动,使 冷却水从一侧端盖的下部进入冷凝器,经过 若干个流程后由同侧端盖的上部流出。
2)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结构特点: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不同点在 于它的壳体两端无端盖,制冷剂过热蒸气由 竖直壳体的上部进入壳内,在竖直管簇外冷 凝成为液体,然后从壳体下部引出。壳体的 上端口设有配水槽,管簇的每一根管口装有 一个水分配器,冷却水通过该分配器上的斜 分水槽进入管内,并沿内表面形成液膜向下 流动,以提高表面传热系数,节约冷却水循 环量。冷却水由下端流出并集中到水池内, 再用泵送到冷却塔降温后,可循环使用。
采用壳管式满液式蒸发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以水为载冷剂,其蒸发温度降低到 以下时,管内可能会结冰,严重时会导致传 热管胀裂。 2) 低蒸发压力时,液体在壳体内的静液柱 会使底部温度升高,传热温差减小。 3) 与润滑油互溶的制冷剂,使用满液式蒸 发器存在着回油困难。 4) 制冷剂充注量较大。同时不适于机器在 运动条件下工作,液面摇晃会导致压缩机冲 缸事故。
4、掌握制冷装置中各种管道的计算方法。 5、了解制冷装置中常用的绝热材料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一、制冷装置热交换设备的结构 (一)冷凝器 1. 水冷式冷凝器 工作原理: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 热量。 (1) 壳管式冷凝器:
特点: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蒸气在管外凝结。 壳管式冷凝器的形式及适用场合:
(2) 冷却空气的干式蒸发器: 1) 冷却自由运动空气的蒸发器:
a) 墙排管 b)顶排管 c)搁架式排管
(1) 冷却液体介质的干式蒸发器: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是:
①能保证进入制冷系统的润滑油顺利返回压缩机; ②所需要的制冷剂充注量较小,仅为同能力满液 式蒸发器的1/3; ③用于冷却水时,即使蒸发温度达到 0C ,也不 会发生冻结事故;
④可采用热力膨胀阀供液,这比满液式的浮球阀 供液更加可靠。
此外,对于多程式干式蒸发可能会发生同流程 的传热管气液分配不均的情况。
(2)立式蒸发器(直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
工作特点:制冷剂液体在管内蒸发吸热,载冷剂 在管外循环流动,通过搅拌器以增强传热效果, 使管外载冷剂降温。
优点:在蒸发温度降低时也不会发生传热管冻裂。 缺点:在使用盐水作载冷剂时,因其与空气接触 易造成传热管严重腐蚀。因此应注意加强系统与 空气隔离的措施。
冷却水在冷凝器内流过一次称做一个流程。
采用多流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小水的流通面 积,提高冷却水流速,增强水侧换热效果。 国产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一般为 4~10 个流程。
传热管可采用钢管,也可采用铜管。采用 铜管时传热系数可提高10%左右。铜管易于 在管外加工肋片,以利于氟利昂侧的传热, 一般在采用铜质肋片管以后,其氟利昂侧换 热系数较相同规格光管大1.5~2倍。
经机械或液压胀管后,二者紧密接触以减少
其传热热阻。一般肋片距离在2~4mm范围。
由低噪声轴流式通风机迫使空气流过肋片间
隙,通过肋片及管外壁与管内制冷剂蒸气进
行热交换,将其冷凝成为液体。高,约
为
。适用于中、小型氟利
昂制冷装置。
3.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以水和 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它利用水蒸发时吸收 热量使管内制冷剂蒸 气凝结。水经水泵提 升再由喷嘴喷淋到传 热管的外表面,形成 水膜吸热蒸发变成水 蒸气,然后被进入冷 凝器的空气带走。未 被蒸发的水滴则落到 下部的水池内。箱体 上方设有挡水栅,用 于阻挡空气中的水滴散失。
第六章 制冷设备
学习要点:
1、掌握制冷装置中的主要换热设备包括: 冷凝器、 蒸发器、冷凝-蒸发器、中间冷却器、回热器、过冷 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
2、掌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及毛细管节流装 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计算方法。
3、了解各种辅助设备包括: 油分离器、空气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贮液器、过滤干燥器以及膨胀容器等的 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从传热性能和经济性分析,宜采用螺旋管式蒸 发器取代直管式蒸发器。
2.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是一种制冷剂液体在传热管内能够
完全气化的蒸发器。其传热管外侧的被冷却介质 是载冷剂(水)或空气,制冷剂则在管内吸热蒸 发,其流量约为传热管内容积的20%~30%。增加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可增加制冷剂液体在管内的 湿润面积。同时其进出口处的压差随流动阻力增 大而增加,以至使制冷系数降低。
(2)套管式冷凝器:它是由不同直径的管 子套在一起,并弯制成螺旋形或蛇形的一种 水冷式冷凝器。
2.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1)空气自由运动的空冷冷凝器:该冷凝器利用空气在 管外流动时吸收制冷剂排放的热量后,密度发生变化 引起空气的自由流动而不断地带走制冷剂蒸气的凝结 热。它不需要风机,没有噪声,多用于小型制冷装置。
(二)蒸发器 蒸发器按其冷却的介质不同分为冷却液体载冷
剂的蒸发器和冷却空气的蒸发器。根据供液方式 的不同,有满液式、干式、循环式和喷淋式等。
1. 满液式蒸发器 结构型式: (1)卧式壳管式、(2)直管式、 (3)螺旋管式等。
(1)卧式壳管式满液式蒸发器:
工作原理:制冷剂在壳内管外蒸发;载冷剂在管内流动, 一般为多程式。载冷剂的进出口设在端盖上,取下进上出 走向。制冷剂液体从壳底部或侧面进入壳内,蒸气由上部 引出后返回到压缩机。壳内制冷剂始终保持约为壳径的 70%~80%静液面高度。
管:φ4~6mm, 邦迪管(钢 管外镀铜)
管间距:4~10cm 翅片:φ1.4~1.6丝 翅片间距:4~10mm 传热系数:
15~17.5W/(m2 K)
(2) 空气强制流动的空冷冷凝器
肋片一般采用 0.2 ~ 0.4mm 铝片制成,
套在 10 ~ 16mm 铜管外,由弯头连接成蛇
管管组。肋片根部用二次翻边与管外壁接触,
2)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普遍使用大、中型氨或 氟利昂制冷装置中。
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结构特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在管板外侧设 有左右端盖,盖的内侧具有满足水流程需要 的隔腔,保证冷却水在管程中往返流动,使 冷却水从一侧端盖的下部进入冷凝器,经过 若干个流程后由同侧端盖的上部流出。
2)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结构特点: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不同点在 于它的壳体两端无端盖,制冷剂过热蒸气由 竖直壳体的上部进入壳内,在竖直管簇外冷 凝成为液体,然后从壳体下部引出。壳体的 上端口设有配水槽,管簇的每一根管口装有 一个水分配器,冷却水通过该分配器上的斜 分水槽进入管内,并沿内表面形成液膜向下 流动,以提高表面传热系数,节约冷却水循 环量。冷却水由下端流出并集中到水池内, 再用泵送到冷却塔降温后,可循环使用。
采用壳管式满液式蒸发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以水为载冷剂,其蒸发温度降低到 以下时,管内可能会结冰,严重时会导致传 热管胀裂。 2) 低蒸发压力时,液体在壳体内的静液柱 会使底部温度升高,传热温差减小。 3) 与润滑油互溶的制冷剂,使用满液式蒸 发器存在着回油困难。 4) 制冷剂充注量较大。同时不适于机器在 运动条件下工作,液面摇晃会导致压缩机冲 缸事故。
4、掌握制冷装置中各种管道的计算方法。 5、了解制冷装置中常用的绝热材料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一、制冷装置热交换设备的结构 (一)冷凝器 1. 水冷式冷凝器 工作原理: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 热量。 (1) 壳管式冷凝器:
特点: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蒸气在管外凝结。 壳管式冷凝器的形式及适用场合:
(2) 冷却空气的干式蒸发器: 1) 冷却自由运动空气的蒸发器:
a) 墙排管 b)顶排管 c)搁架式排管
(1) 冷却液体介质的干式蒸发器: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特点是:
①能保证进入制冷系统的润滑油顺利返回压缩机; ②所需要的制冷剂充注量较小,仅为同能力满液 式蒸发器的1/3; ③用于冷却水时,即使蒸发温度达到 0C ,也不 会发生冻结事故;
④可采用热力膨胀阀供液,这比满液式的浮球阀 供液更加可靠。
此外,对于多程式干式蒸发可能会发生同流程 的传热管气液分配不均的情况。
(2)立式蒸发器(直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
工作特点:制冷剂液体在管内蒸发吸热,载冷剂 在管外循环流动,通过搅拌器以增强传热效果, 使管外载冷剂降温。
优点:在蒸发温度降低时也不会发生传热管冻裂。 缺点:在使用盐水作载冷剂时,因其与空气接触 易造成传热管严重腐蚀。因此应注意加强系统与 空气隔离的措施。
冷却水在冷凝器内流过一次称做一个流程。
采用多流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小水的流通面 积,提高冷却水流速,增强水侧换热效果。 国产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一般为 4~10 个流程。
传热管可采用钢管,也可采用铜管。采用 铜管时传热系数可提高10%左右。铜管易于 在管外加工肋片,以利于氟利昂侧的传热, 一般在采用铜质肋片管以后,其氟利昂侧换 热系数较相同规格光管大1.5~2倍。
经机械或液压胀管后,二者紧密接触以减少
其传热热阻。一般肋片距离在2~4mm范围。
由低噪声轴流式通风机迫使空气流过肋片间
隙,通过肋片及管外壁与管内制冷剂蒸气进
行热交换,将其冷凝成为液体。高,约
为
。适用于中、小型氟利
昂制冷装置。
3.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以水和 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它利用水蒸发时吸收 热量使管内制冷剂蒸 气凝结。水经水泵提 升再由喷嘴喷淋到传 热管的外表面,形成 水膜吸热蒸发变成水 蒸气,然后被进入冷 凝器的空气带走。未 被蒸发的水滴则落到 下部的水池内。箱体 上方设有挡水栅,用 于阻挡空气中的水滴散失。
第六章 制冷设备
学习要点:
1、掌握制冷装置中的主要换热设备包括: 冷凝器、 蒸发器、冷凝-蒸发器、中间冷却器、回热器、过冷 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
2、掌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及毛细管节流装 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计算方法。
3、了解各种辅助设备包括: 油分离器、空气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贮液器、过滤干燥器以及膨胀容器等的 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从传热性能和经济性分析,宜采用螺旋管式蒸 发器取代直管式蒸发器。
2.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是一种制冷剂液体在传热管内能够
完全气化的蒸发器。其传热管外侧的被冷却介质 是载冷剂(水)或空气,制冷剂则在管内吸热蒸 发,其流量约为传热管内容积的20%~30%。增加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可增加制冷剂液体在管内的 湿润面积。同时其进出口处的压差随流动阻力增 大而增加,以至使制冷系数降低。
(2)套管式冷凝器:它是由不同直径的管 子套在一起,并弯制成螺旋形或蛇形的一种 水冷式冷凝器。
2.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1)空气自由运动的空冷冷凝器:该冷凝器利用空气在 管外流动时吸收制冷剂排放的热量后,密度发生变化 引起空气的自由流动而不断地带走制冷剂蒸气的凝结 热。它不需要风机,没有噪声,多用于小型制冷装置。
(二)蒸发器 蒸发器按其冷却的介质不同分为冷却液体载冷
剂的蒸发器和冷却空气的蒸发器。根据供液方式 的不同,有满液式、干式、循环式和喷淋式等。
1. 满液式蒸发器 结构型式: (1)卧式壳管式、(2)直管式、 (3)螺旋管式等。
(1)卧式壳管式满液式蒸发器:
工作原理:制冷剂在壳内管外蒸发;载冷剂在管内流动, 一般为多程式。载冷剂的进出口设在端盖上,取下进上出 走向。制冷剂液体从壳底部或侧面进入壳内,蒸气由上部 引出后返回到压缩机。壳内制冷剂始终保持约为壳径的 70%~80%静液面高度。
管:φ4~6mm, 邦迪管(钢 管外镀铜)
管间距:4~10cm 翅片:φ1.4~1.6丝 翅片间距:4~10mm 传热系数:
15~17.5W/(m2 K)
(2) 空气强制流动的空冷冷凝器
肋片一般采用 0.2 ~ 0.4mm 铝片制成,
套在 10 ~ 16mm 铜管外,由弯头连接成蛇
管管组。肋片根部用二次翻边与管外壁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