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走百病,踏太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走百病,踏太平
正月十六习俗有哪些
走百病
所谓走百病,属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又称烤百病、散百病、游百病、遛百病,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历史上还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诗句。

爬爬城,不腰疼;跑一跑,不见老。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江南地区演变为“走三桥”。

江南乡村,水网密布,走个三桥并非难事。

此外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门钉”,方能求吉除疾。

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

因此,妇女们出游,还要到各城门或寺庙去“摸门钉”,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不得有照明设备,一次便摸中者就视为有生子的吉兆。

实际上,这些岁时习俗反映某些功利追求的价值取向。

走桥所禳的“百病”也未必指“臂枯眼暗”、“头风”之类,乃暗指妇人不孕的无子之疾,借以助孕乞子。

桥为连接两岸的津梁。

俗信里,小儿出世被认为是从彼岸投胎而来。

而月主生育,新岁首次月圆之夜走桥,就是隐喻通阴阳、迎接新生命
的行为。

民间还有一个偷生菜求子的习俗。

《清稗类钞》:“广州元夕妇女偷摘人家蔬菜,谓可宜男。

又妇女艰嗣续者,往往于夜中窃人家莴苣食之,云能生子,盖粤人呼莴苣为生菜。

”以菜象征子女,生为孕育之意。

现代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菜摘葱,将来会嫁好老公的传统习俗,俗称:“偷得葱,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

“正月十六,爬城头,走百病,踏太平。

”在南京元夕的走百病由桥头走上了城头。

据说,明初朱元璋修好南京城后,城墙即成为军事要地,百姓哪能上城墙,更别说玩城头了!后来天下太平,朱元璋特准许百姓正月十六这一天玩一次城墙,聚宝、通济、三山门都设瓮城,正好比走三桥。

以此示君民同乐。

准百姓变成走百姓,最终传成了“走百病”。

石家庄等地:烤火
正月十六烤火祛病的习俗多集中北方一代。

民间有烤火祛、家道兴旺的说法。

北方不少地方都有正月十六“烧柏林、烤百病”的习俗。

清朝《大同县志》记载:“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河北石家庄、保定一带有正月十六日“烤百灵火”的习俗。

也叫“烤柏龄火”或“烤百龄火”。

称“烤柏龄,去百病”,可去灾除病、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这一带习惯上称柏树为柏龄树、百龄树、百灵树,烤百灵火时主要是用柏树的树枝
点火。

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柏树枝,原来都是到墓地附近柏树多的地方采折,现在一般是到集市上购买。

正月十六晚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堆起柏树枝,燃起熊熊的火焰。

火堆燃得越旺,寓意今年的日子也就过得越好。

烤火时,大人小孩要在火堆上跨越,全家人互相祝愿长寿百岁。

有些老人还要在火里烤一些食物,说是吃了可以免灾去病。

这时,整个大街、村子上空,都会同时燃放鞭炮、焰火,一时间烟雾迷漫,到处散发着浓重的柏树香味。

称作百灵火的地方,据说还有这一天烤火十分灵验、包治百病、百试百灵的意思。

烤完百灵火,就象征着年过完了,大家该盘算着干什么了,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

河北邢台、邯郸一带正月十六有烤“大门火”(也叫杂病火、大明火)的习俗。

吃罢晚饭,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点起一堆大火。

燃烧物多是自家的草墩子、破篦子、旧笤帚、烂家什,但必不可少的是柏树枝。

其寓意为烧掉旧的,换上新的,辞旧迎新。

烧柏树枝有去百病、驱百邪的意思。

除祛病迎新的寓意外,烤火还有祈求人丁兴旺的涵义。

人们说,“烧个墩儿养个孙儿,烧个篦儿养个妮儿”。

如果家里儿媳妇怀孕,老婆婆一定会怀着自己的心愿,在火堆里烧想烧的东西。

山东、河南交界的农村,每年正月十六晚上,各家都会点燃篝火,燃烧柏树枝条。

孩子们会高唱“前烤烤,后烤烤,身上百病都烤掉;前烤烤,后烤烤,绊倒拾个大元宝。

”的民
谣。

人们围拢在火堆旁,将全身烤遍,以期新的一年里祛除百病,平安健康。

河北东光:走百遍,去百病
二郎岗位于河北东光县,二郎岗永清观是北方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

据《东光县志》记载,二郎岗又名“护邑岭”,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李政捐资兴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李义又加以修缮。

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邑人马永图增屋建宇,广植松柏,永清观始为壮观,庄鹏举为此撰写碑文以示纪念。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二郎岗庙会,俗称“走百遍”、“去百病”,届时,十里八乡的民间花会竞相登岗,观者摩肩接踵,盛况空前。

在正月十六晚间,妇女们成群结队出游,头前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谓之“走百病”。

河北井陉泾县:转黄河
河北井陉县一带有正月十六“转黄河”的习俗。

该县南王庄、芦庄、胡家滩等村都有专门的组织“黄河会”,会内有会田十多亩供大家轮流耕种,轮到谁家种会田时,这一年就由谁家主持操办黄河会。

十六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白天黑夜都要去“转黄河”。

操办的人会布置由人群组成的“黄河阵”,人们扶老携幼、鱼贯而入。

据说,谁能从阵内转出,这一年就可以消灾除病。

在东王庄一带,也有叫“游百病”的。

人们
在游走路上佩戴柏枝,故意让柏枝掖掉,称作“板(扔)百病”。

河北沧州:溜百病
河北沧州一带有正月十六“遛百病”的习俗。

每到正月十六晚上,人们倾城而出,成群结队,手挽手、肩并肩地出门观花灯、放焰火、走桥头、丢药渣,俗称“遛百病”,也称走百病、丢百病、走三桥、摸钉。

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溜百病这一习俗早在明朝就盛行于京城,最初仅限于妇女。

万历年间《宛暑杂记》一书中描述:“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一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

凡有桥之处,三五相率一过,取渡厄之意。

或云经岁令无百病,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

是夜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俱不闭,任民往来。

厂卫校尉巡守达旦”。

所以市民为了新的一年没有病灾,都会参加这个活动。

带上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不同面值的硬币。

每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就会扔起个硬币。

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大家相互捡别人撒出去钱。

这种形式被称为“捡福”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的福气。

揭秘正月十六习俗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的习俗,有的在正月十五日,大多正月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走出家门。

鲁西南菏泽一代叫跑百病,意思是在这天跑一跑什么病就没有
了。

正月十六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只要能走的动的,都起得特别早。

跑百病时兼迎喜神爷,所以要向喜神爷来的方向跑。

不仅人跑,有牛的牵着牛跑,有羊的还要牵着羊跑,而且要围着水井转三圈,并向井里扔块坷垃。

然后,将正月初一插在门上的的侧柏枝子拿下来,燃着了烤火,边烤边说“烤烤脚,脚不痛。

烤烤腚不生病”等。

有的跑完百病,还要灸腰带。

就是点一把端午节插的艾,再点上三根香,给小孩、老人灸腰带,边灸边念叨:“年下的香,端午的艾,正月十五灸腰带,灸的小孩不生病,灸的老人病不害。

灸了腰带还可以拿着在自己的门枕、梁头上来回摩擦几下,叫“正月十六天不亮,灸门枕,灸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正月十六灸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

”山东德州妇女要登上南城门,走到大祠阁,据说“爬爬城,不腰痛”。

山东黄县妇女跑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

山东潍县的走百病叫跑老猫,也很有特色,十六日这天,妇女敬香到东北城上的真武祠,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妇女先在暗中摸一下老猫,据说这样一来,可以一年不生疾病;然后,要在神祠前用艾灸左右两个石人,叫灸石老、石婆,如此这般一年不生疖疮。

有一首《潍县竹枝词》来描写跑老猫这一习俗:“新正节始过元宵,结对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病无,艾香争把石头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