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全套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前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
(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
(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
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2.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证的概
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
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注意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相结合,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可配实物资料。
【教学时数】
3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
第一章问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问现在症中的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2.熟悉
(1)问诊的方法及基本内容。
(2)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3)问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经带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3.了解
问诊的注意事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基本内容。
3.问现在症中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难点:
1.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的各自的机理。
2.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3.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内容。
3.问现在症:问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
经带等的内容(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
【教学学时】
8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
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
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
6.何谓盗汗、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
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经络。
第二章望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2)五色所主病证。
2.熟悉
(1)望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原理及意义。
(2)少神、神乱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局部望诊中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排出物(痰)、小儿指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
(1)望诊的注意事项。
(2)望五官、望躯体、排出物(涕、唾、涎、二便)、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望神的要点。
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假神与疾病好转的辨识。
2.善色、恶色的辨别。
3.五色主病机理。
4.正确理解泽与色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中的价值。
5.目部的五轮学说。
6.理解小儿指纹红色主寒证与面红主热证的不同。
7.精亏神衰之失神与邪盛神乱之失神与神乱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望诊的概述:望诊的概念、方法、原理、意义、注意事项。
2.望神的原理、方法及要点;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
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望神的注意事项。
3.望色的原理、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色与泽的关系;常色与病色和病色五
色所主的病证。
4.望形体的原理、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强弱、胖瘦、体质等的表现特征及
其临床意义。
5.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及望咽喉的
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胁、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的基本内容,常
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形态变化及其皮肤病症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基本内容,常见异
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1.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渊源、方法,常见指纹以及异常指纹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
意义。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物、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学时】
13学时
【复习思考题】
1.得神、失神、假神各有哪些表现?临床意义如何?
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3.何谓常色、病色?其特征、分类及临床意义如何?
4.白色、黄色、赤色的主病如何?
5.何谓囟填、囟陷、解颅?
6.简述目部分候五脏的理论。
7.如何鉴别斑疹?
8.望痰对于临床诊断有何意义?
9.如何观察小儿指纹?其具体临床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舌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意义及生理变异因素。
(2)常见异常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舌形(老嫩舌、胖
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
吐弄舌、短缩舌)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苔色
(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象分析要点。
2.熟悉
(1)舌诊的概念。
(2)舌诊的原理和方法。
(3)舌诊的注意事项。
(4)舌诊的意义。
3.了解
(1)舌的形态结构。
(2)舌诊的源流。
(3)舌诊的现代研究状况。
【重点难点】
重点:
1.舌诊原理。
2.常见异常舌象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舌象的分析要点。
难点:
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2.绛舌、紫舌、裂纹舌、强硬舌、灰黑苔的主病。
3.对润苔主热证、燥苔主湿证的理解。
4.腻苔与腐苔的鉴别。
5.有神气、有胃气在舌象上的表现。
【教学内容】
舌诊的概念、渊源。
1.舌诊的概说。
(1)舌的形态结构。
(2)舌诊的原理。
(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2.望舌质
(1)望舌神:荣舌、枯舌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舌下络脉的诊察要点与临床意义。
3.望舌苔
(1)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等的舌象特征及
其临床意义。
(2)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1)舌象分析要点:舌象综合分析要点,舌象动态分析。
(2)舌诊的意义。
附:危重证舌象。
【课时要求】
7 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物、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部分内容自学。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舌诊的原理。
2.诊舌包括哪些方面?
3.正常舌象的特征如何?
4.简述病变舌色、舌形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5.简述病变苔色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6.何谓腻苔、腐苔?各主何病证?
7.灰黑苔可见于寒证及热证中?如何区别?
8.如何诊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第四章闻诊【目的要求】
1.掌握
常见病变声音(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
常见病体及病室气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3.了解
(1)正常声音的特点及生理变异因素。
(2)心音、肠鸣音等异常声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3)啰音的特征及各种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常声音的特点。
2.常见病变声音(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异常声音的特
征及临床意义。
3.嗅气味诊病的一般临床意义。
4.嗅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难点:
1.对各种病变声音的辨别。
2.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
3.谵语和郑声的特征及鉴别。
【教学内容】
闻诊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1.听声音:
(1)声音:正常声音的特点以及生理变异、病变声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语言:异常语言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呼吸:病态呼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各种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征及临床意义、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咳嗽:各种咳嗽声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异常心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6)各种胃肠异常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嗅气味:
(1)各种病体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各种病室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部分内容自学。
【课时要求】
2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2.谵语与郑声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3.试述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
4.如何通过咳声和痰的量、色、质变化鉴别咳嗽的寒热虚实?
第五章脉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脉诊的部位、方法。
(2)正常脉象的特点及生理变异。
(3)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濡、弱、微、缓、滑、
涩、弦、紧、结、促、代)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关脉象鉴别。
能够基
本上辨识临床常见脉象(浮、沉、迟、数、洪、细、弦、滑、弱、促、结、
代等)。
(4)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规律。
2.熟悉
(1)脉诊的概念、原理及意义。
(2)脉象要素
(3)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关脉象
鉴别。
(4)诊妇人脉、诊小儿脉的基本内容。
3.了解
(1)其他脉诊部位的基本内容。
(2)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
(3)脉诊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重点难点】
重点:
1.寸口脉诊的部位、方法。
2.正常脉象的特点及生理变异。
3.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濡、弱、微、缓、滑、涩、
弦、紧、结、促、代)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关脉象鉴别。
4.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规律。
5.脉症顺逆、脉症从舍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
1.寸口诊脉的原理及脏腑分候。
2.“平脉”的含义及其脉象特征。
3.对平脉“胃、神、根”的理解。
4.“四季平脉”的脉象特征。
5.关于“浮脉主表”和“沉脉主里”的理解。
6.脉之迟数与证之寒、热关系的理解。
7.细脉、濡脉、弱脉、微脉脉象特征的鉴别。
8.弦脉与紧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
9.结脉、代脉、促脉脉象特征及鉴别。
10.相兼脉的主病规律。
11.脉症顺逆、脉症从舍。
12.脉象要素与脉象特征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脉诊的概念、源流以及学习要求。
1.脉诊概述
(1)脉诊原理。
(2)脉诊的部位。
(3)诊脉方法。
(4)脉象要素。
2.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
3.病理脉象
(1)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濡、弱、微、缓、滑、涩、
弦、紧、结、促、代、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等
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机理分析。
(2)脉象鉴别:比类、对举法。
(3)相兼脉的概念及主病规律。
(4)真脏脉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4.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辅以脉象模型、脉诊仪等,进行脉诊方法的实作训练,体会正常脉象及发现异常脉象。
【教学时数】
8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脉象、脉诊?
2.简述寸口诊脉的原理、方法及脏腑分候。
3.怎样理解“诊法常以平旦”的意义?
4.脉象要素包括哪些?
5.何谓正常脉象?简述正常脉象的特点。
6.简述脉有胃、有神、有根的表现特点及意义。
7.“四季平脉”各有何脉象特点?
8.简述浮、沉、迟、数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9.简述虚、实、洪、细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0.简述滑、涩、弦、濡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1.怎样鉴别结、代、促脉三脉的脉象特征?
12.何谓相兼脉?真脏脉?相兼脉的主病如何?
13.何谓舍脉从症、舍症从脉?
14.小儿诊脉的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按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按诊的方法。
(2)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2.熟悉
(1)按诊的意义。
(2)按胸胁的内容与意义。
3.了解
(1)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与意义。
(2)按诊的研究进展。
【重点难点】
重点:
1.按诊的手法。
2.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
1.按诊手法的具体操作。
2.按虚里的部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水鼓、气鼓的按诊特征及临床意义。
4.癥瘕、积聚的按诊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诊的体位、按诊的手法、按诊的注意事项。
2.按诊的内容: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方法、内容
与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辅以示范性教学,同学间进行按诊方法实作训练。
【教学时数】
2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按诊?按诊时病人和医生常用的体位各有哪些?
2.按诊的手法有哪些?各有何应用特点及意义?
3.何谓虚里?按虚里有何临床意义?
4.按胁部常见哪些异常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
5.腹部胀满如何通过按诊辨别虚实?
6.气鼓和水鼓、癥积和瘕聚的按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有哪些?
第七章八纲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
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
2.熟悉
(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的基本概念。
(2)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证候分析及相关证候的鉴别。
(3)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等关系。
3.了解
(1)八纲辨证的源流。
(2)八纲辨证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
2.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
3.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证候分析及相关证候的鉴别。
4.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等关系。
难点:
1.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证候分析及相关证候的鉴别。
2.证候真假的概念、临床特点、病机及临床意义。
3.里邪出表的理解及转化条件的认识。
4.八纲辨证为何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
【教学内容】
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八纲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表证(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
要点。
(2)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2.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证候相兼的概念、常见类型、临床意义。
(2)证候错杂的概念、常见类型、临床意义。
(3)证候真假的概念、常见类型、临床特征、病机及临床意义。
(4)证候转化的概念、常见类型、转化条件及临床意义。
3.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结合实践教学,组织病例讨论分析。
【教学学时】
7 学时
【复习题】
1.何谓八纲辨证?有何意义?
2.何谓表证、里证?其病因及鉴别要点是什么?
3.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4.何谓实证、虚证?各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何谓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其病机、临床表现如何?如何鉴别?
6.简述虚实真假的辨别要点。
7.如何理解里邪出表。
第八章病性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
(1)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
依据。
(2)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3)气病证候、血病证候各基本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4)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2.熟悉
(1)病性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的概念。
(3)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证因分析。
(4)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证因分析。
(5)气病证候、血病证候各基本证型的证因分析。
(6)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证因分析。
(7)病性辨证各基本证候间相关证候的鉴别。
(8)初步学会对临床常见病例进行病性辨证。
3.了解
(1)病性的概念。
(2)情志病证证候特点。
(3)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的关系。
(4)气血同病证类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的基本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因分析、辨证依据及相关证的鉴别。
难点:
1.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的基本证型的证因分
析及相关证的鉴别。
2.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病性辨证理论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意义。
1. 辨六淫证候
(1)辨六淫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辨证依据及相关证鉴别。
2. 辨阴阳虚损证候
(1)辨阴阳虚损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依据及相关证鉴别。
3. 辨气血证候
(1)辨气血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气虚类证(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类证(血
虚证、血脱证)、气滞类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
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依据及相关证
鉴别、气血同病证类。
4. 辨津液证候
(1)辨津液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依据及相关证鉴别。
5. 辨情志证候
(1)辨情志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
依据。
【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结合实践教学,组织病例讨论分析。
【教学学时】
11 学时
【复习题】
1.简述风淫证的临床表现。
2.怎样理解伤寒证与中寒证?
3.湿淫证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区别内湿和外湿?
4.简述火热证的临床表现。
5.如何鉴别亡阳证与亡阴证?
6.试述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7.何谓血瘀证?其形成原因及证候特征如何?
8.水停证的辨证依据是什么?水、湿、痰、饮有何区别?
9.简述情志致病的特点。
第九章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
(1)各脏腑病的病变范围和常见症状、体征。
(2)各脏腑病、脏腑兼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3)各类相关证候的鉴别。
(4)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脏腑辨证。
2.熟悉
(1)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及运用范围。
(2)脏腑兼病的概念及规律。
(3)脏病、腑病、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证候分析。
3.了解
脏腑之间的发病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各脏腑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各脏腑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辨证依据。
3.各类相关证候的鉴别。
难点:
1.各脏腑病常见证的证因分析。
2.相关证候的鉴别。
3.培养学生运用脏腑辨证理论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运用范围和意义。
1.辨心病证候
(1)概述: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
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
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痰蒙心神证、
热闭[扰]心神证与痰火扰[闭]神证的鉴别。
心火亢盛证临床
表现的几类特点。
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
候特点。
2.辨肺病证候
(1)概述:肺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
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
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风寒犯肺证与风寒束表证,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燥邪
犯肺证与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与痰热蕴肺证的鉴别。
3.辨脾病证候
(1)概述: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与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
与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4.辨肝病证候
(1)概述:肝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
肝风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
据。
(3)相关证候鉴别: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
四证的鉴别。
5.辨肾病证候
(1)概述: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的
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
6.辨腑病证候
(1)概述:各腑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寒
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道证、肠热腑实证、
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
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胃阳虚证与胃气虚证,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胃阴虚证与胃
热炽盛证,胃阳虚证与寒滞胃肠证,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