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北大讲义第十讲

合集下载

01经济学十大原理精品文档32页

01经济学十大原理精品文档32页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效率 vs. 平等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 益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 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 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 的东西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 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自给自足
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
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 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的重要作用: 保护产权 (通过警察,法 庭)
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 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者购 买物品
其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
人们如何做出决 策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所有决策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比如: 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
的时间学习 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
得休息时间减少 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市场: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
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
生产什么 怎么生产 生产多少 谁将得到它们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91经济学原理 第十章

91经济学原理 第十章
18
三、总需求曲线
GDP(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构成了对 物品与服务的总需求。
GDP组成 : Y=C+I+G+NX
假设政府支出不变,而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取决于物价水平,而且,货币供给是固定的。
19
三、总需求曲线
物价 水平
1、物价
水平下降 P1
P2
0
2、……物品与劳务需求量增加
Y1
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古典理论描述了长 期中的世界,但没有描述短期中的世界。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不适应短期中的经济。 在短期,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是高度相关的。
13
二、解释短期波动
货币供给的变化能够暂时地将实际 GDP移到其长期趋势之外。
一个旨在解释短期经济的新模型 需要集中关注名义和实际变量的相互 影响。
37
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总供给曲线
物价水平
P1 P2
1、物价水 平下降……
短期总供给
2、……减少了短期中 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Y1
Y2
产量
38
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种理论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错觉理论 粘性工资理论 粘性价格理论������
33
������
3.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新方 法。
长期中许多因素决定经济,造成总需 求和总供给曲线移动,但最为重要的 因素是技术和货币政策。
长期趋势提供了短期波动的背景。应 该把短期产量与物价水平波动作为与 持续趋势的背离。
34
2、……以及货币供给增 长期总供给
长使总需求移动
4、…… 及持续的 通货膨胀
14

经济学十大原理 ppt课件

经济学十大原理  ppt课件
亚当· 斯密提出了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 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 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所指引,引起了令人满意的市场结果。
因为家庭和企业依靠价格决定买和卖,所以他们 不知不觉地考虑了其行为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
因此, 价格指导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下实现了 大化。
经济学十大原理
ppt课件
1
1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ppt课件
2
2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竞争能使人们从贸易中获利
ppt课件
12
12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 ,当各 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 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 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 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 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 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 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 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ppt课件
13
13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 种好方法

经济学原理(曼昆)10

经济学原理(曼昆)10

在任何高于社会最适度产量水平,减少产量将增进社会福利度
外部性
12
正/负外部性 vs. 社会福利最大化产量水平
Positive /Negative E知,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均衡产量水平是使消
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即总剩余)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什么样的公共政策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What public policies ai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有时人们是怎样自己设法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下或个人的解决方法并不
总是有效?
How can people sometimes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on their own? Why do such private solutions not always work?
为别人提供了有用的知识
公民接受教育,不仅提高了自身素
质/增加了自身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水平;也缩小社会阶层差别,提升 了社会平等;还减少了社会犯罪, 增进了社会文明
感谢你供应没有污 染的水果!
外部性
11
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ies
存在“正外部性”条件下,某种物品的
社会价值( social value )包括: 私人价值( private value )– 对于买者的直接价值
下垂直移动,距离为$1(——因为税收增加了买者支出,需求因而将减少)
这时,
新市场均衡量 = 社会最适量 = 20
向卖者和买者征税效应比较:
数量变化相同:

新市场均衡量 = 社会最适量 < 原有市场均衡数量 向买者征税,新均衡价格较低(即低于原有均衡价格) 向卖者征税,新均衡价格较高(即高于原有均衡价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10章 外部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10章 外部性

10 20 25 30 Q
(加仑)
第十页,共34页。
外部性内在化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
外部效应;
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卖者征税$1/每加仑使卖者的
成本=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
市场均衡= 社会均衡
(对买者征税也能达到相同的结果;市场均衡量等于
社会最优量)
第十一页,共34页。
此也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确定了污染数量)限制了
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也同样的效果。
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的位置时,许可证制度能更
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而矫正税可能无法实现此目标(
P212)。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现实世界中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美国SO2污染许可证从1995年便开始可以进行交易
在美国东北部,氮氧化物污染许可证从1999年开始可以进
行交易
欧洲从2005年1月开始允许碳排放量的交易
在2008年1月,巴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卡恩分别一 个提出“限制和贸易”方案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的评价
一些政客以及许多环保主义者宣称:没有人拥有“购买”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10章 外部性
第一页,共34页。
此文档是曼昆《经济学原理》网授课程的讲义!
最好结合课程进行学习(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第二页,共34页。
本章将探讨如下问题:
什么是外部性? 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结果无效率?
什么公共政策能够解决外部性问题?
人们有时如何自己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

经济学原理-Chapter-10ppt课件

经济学原理-Chapter-10ppt课件
opportunities, are less likely to rob and steal
• better government: educated people make
better-informed voters
▪ People do not consider these external benefits
next to youபைடு நூலகம்s
▪ noise pollution from construction projects ▪ talking on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makes the
roads less safe for others
▪ health risk to others from second-hand smoke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CHAPTER 10 EXTERNALITIES
4
Pollution: A Negative Externality
▪ Example of negative externality:
Air pollution from a factory.
• Negative externality:
the effect on bystanders is adverse
• Positive externality:
the effect on bystanders is beneficial
CHAPTER 10 EXTERNALITIES
3
Introduction
CHAPTER 10 EXTERNALITIES

经济学原理图解1010(资本主义部分)

经济学原理图解1010(资本主义部分)

经济学原理图解1010(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部分第⼀章导论(1)劳动⼒(⼈的劳动能⼒),是⽣产⼒中的能动因素。

(2)劳动资料,是⼈们在劳动过程中,⽤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所必要的⼀切物件,其中主要是⽣产⼯具。

(3)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的⼀切的东西:⼀类是⾃然界原来就有的⾃然物,如待开采的矿⽯等;⼀类是经过劳动初步加⼯的原材料,如棉纱等。

(4)科学技术是第⼀⽣产⼒。

⽣产⼒中的上述要素都同⼀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产资料,物的因素(1)⽣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的⼈们在⽣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形式。

⽣产资料所有制是⽣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产关系的性质。

表现为⼈们在⽣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产⽅式。

政治经济学必须联系⽣产⼒和上层建筑来研究⽣产关系解什2、⽣产就是⼈们利⽤⽣产⼯具改变⾃然物以适合⾃⼰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产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切活动的东西。

⼈们进⾏⽣产,要同⾃然发⽣关系,⼈们相互之间也要结成⼀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关系 3、⽣产中⼈与⾃然的关系形成⽣产⼒,即⼈们改造⾃然、征服⾃然的现实能⼒。

4、⽣产中⼈与⼈之间的关系形成⽣产关系,它是⼀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包括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三个⽅⾯。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产。

⼈的因素(1)性质: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具有不依⼈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们能够认识和利⽤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决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客观经济规律。

(2)特点:①经济规律具有历史性。

因为:经济规律产⽣和发⽣作⽤的经济条件(即社会⽣产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是在⼀定的历史时期中发⽣作⽤。

②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

发现和利⽤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

(3)类型:①在⼀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的共有经济规律,如⽣产关系⼀定要适合⽣产⼒性质的规律等。

补充资料(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补充资料(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和成本,选定收益超过成本最多的一项,或者 说,选定收益超过机会成本最多的一项。 只有理解和建立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我们的取 舍和决策才能作得更好。
讨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 你认为最大的单项机会成本是什么?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乘飞机的例子:
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如果你愿打三折,我就买 当然可以,
不看。 可你觉得值50元,值得看,看比不看要明智,你选择
买票去看,你的选择是对的。 可是,不幸的是,买票回来的路上,你的票丢了。你
面对的问题是:要不要再买票?你如何作出决策?帐 该如何算,算盘该如何打? 花80元看一场值50元的电影?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卖鱼的例子: 西城区一下岗工人,选择了贩鱼到延庆卖的新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12时37分28秒下午12时37分12:37:2820.11.11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120.11.1112:3712:37:2812:37:28Nov-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12时37分28秒 Wednes day, November 11, 2020
小结: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 何作出 决策
人们如 何相互 贸易
整体经 济如何 运行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11.1120.11.11Wednes day, November 11, 2020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在本章中你将——了解什么是外部性明白什么缘故外部性会使市场结果无效率考察有时人们如何能够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专虑什么缘故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时不起作用考察旨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各种政府政策生产并销售纸张的企业产生了作为制造过程的副产品,即称为迪欧森(dioxin)的化学物质。

科学家相信,一旦迪欧森进入环境,就增加了人们患癌症的危险,生出畸形儿,并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生产并排放迪欧森对社会是不是一个问题呢?在第四章到第九章中,我们考虑了市场如何用供求的力量配置稀缺资源,并说明了供求均衡一样是一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用亚当·斯密闻名的比喻,确实是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上利己的买者和卖者,使从那种市场上产生的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这种见解是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的基础: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我们是否能够由此得出结论认为,看不见的手能够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不排放过多迪欧森呢?市场做了许多好事,但并不能做好每一件事。

在本章中我们开始研究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另一个原理: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结果。

我们考察什么缘故市场有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政策如何能够潜在地改善市场配置,以及哪种政策能够最好地发挥作用。

本章中所考察的市场失灵属于被称为外部性的一样范畴之内。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阻碍。

假如对旁观者的阻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假如这种阻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

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阻碍的旁观者的福利。

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需求或供给多少时并没有考虑他们行为的外部效应,因此,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率的。

这确实是说,均衡并没有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

例如,把迪欧森排入环境中确实是负外部性。

利己的造纸企业并没有考虑它们引起的污染的全部成本,因此,除非政府阻止或限制它们如此做,否则就会大量排放。

(精品) 经济学基础课件:经济学十大原理

(精品)  经济学基础课件:经济学十大原理
理性人的三个特征
完整性:偏好始终如一 传递性 最优化原则
14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 人们如何作出决 策
2. 人们如何相互影 响
3. 整体经济如何运 行
4. 结论
15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 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出决策就是要求 我 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 , 即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差别。 一国 的生产率的增长决定了它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如果生产率是生产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 他 因素就应该是次要的
考虑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的问题 是 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 力。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 本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理性人假设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生产要素与生产技 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 组合。
它反映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特征
假设
生产的所有产品都用于消费,只有一种生产要 素 ——资 本且资本 既 不 能增 加 ,也不能减少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的资源配置的原因
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的影响市场的行为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23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 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物品与劳务能力
24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 行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 况 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10章外部性课件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10章外部性课件

4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Figure 1
The Market for Aluminum
2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Externalities
• Negative externalities
• Government – correct market failure
– 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 Altering incentives so that people take account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their actions
– What kinds of policies are likely to work best
© 2015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Externalities
• Government action can sometimes improve upon market outcomes

《经济学的十个原理》课件

《经济学的十个原理》课件

03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 方法
原理七:政府干预引起的无效率
总结词
政府干预市场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详细描述
政府干预市场可能会扭曲价格信号,影响市场主体的决策,导致资源无法得到 最优配置。此外,政府干预还可能引发寻租行为和腐败问题,进一步降低经济 效率。
原理八: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原理三:激励反应
总结词
激励反应是指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详细描述
激励反应是经济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描述的是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 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正面的激励,也可能是负面的惩罚。通过了解激励反应,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理解经济 行为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原理九:通货膨胀与失业
总结词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运行中的常见问 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VS
详细描述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失业 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比 增加。在经济运行中,政府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取舍,制 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04
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决 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词
政府干预的效果评估
总结词
政府宏观干预的领域和方式
详细描述
政府干预的效果需要经过科学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 预期目标。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不断完善 干预措施。
原理六
总结词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详细描述
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其国民的生活水平,生产的发 展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 量。
02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 ppt课件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  ppt课件

短期内(1-2年),许多经济政策朝相反的方向推
动通货膨胀与失业
其它因素使这种权衡取舍不那么明显,但这种权
衡取舍一直都存在
ppt课件
30
内容提要
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
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 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 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ppt课件
12
主动学习
1
参考答案
思考:
你最初花在维修上的 $1000没有任何影响,重要
的是边际修理(变速器)的收益与成本
由A情形到B情形激励的改变导致你决策的改变
ppt课件
13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ppt课件
14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
093 094
马其顿
中国 波黑
4431
4382 4319
178
179
ppt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刚果
布隆迪
186
180
26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 劳务的能力
决定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
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其它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生活
纸马克最大面值:1922年,50000马克,1923年底,100万亿马克= 10,000,000,000马克,此时1美元=4.2万亿马克 1944年,匈牙利平格最大面值1000,1946年, 100,000,000,000,000,00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7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 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相联系。如果存在完全 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免费获得购保人行为所有 信息,并准确判断由于购保人行为不当造成的 事故,便可能即时调整不同购保人保险费水平。 由于购保人要对自己行为承担相应责任,他就 没有动机改变原先谨慎从事行为,不会发生道 德风险问题。由于存在不对称信息,保险公司 难以准确地监督购保人行为变化,才会发生道 德风险问题。 • 与逆向选择联系的是广义的产品质量或对象素 质方面信息不对称,对人们交易之前行为发生 影响;道德风险的信息问题更多涉及交易之后 的行为。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2
不完全信息问题( 不完全信息问题(2)
• 经济学对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及其意 义的着重研究是在过去20-30年发展起来的。 这方面研究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结构不 完全和外部性存在以及其它很多经济现象, 都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存在联系。信息不 是经济生活某一特定侧面的问题,而是市场 经济以及其它经济形态运行所面临的普遍性 问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美 国经济学家,表彰他们在分析信息以及信息 不对称的经济影响问题上做出的贡献,说明 这一问题对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8
应对信息不对称( 应对信息不对称(1)
• 信息不对称既需要市场主体采取应对 行动,有时也需要政府管制措施配合。 市场创新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 (Market signaling)作用。市场信号 指市场上卖方向买方用令人信赖的方 式发出信号,以显示产品或其它交易 对象的质量信息。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司由于信息条件限制而无法准确地监督购买保险 人行为时,购保方会发生可能增加事故发生机率的行为。 一个没有对其住房保火险的人,可能会购买烟尘报警器和 家庭灭火器,并且特别小心谨慎,以此减少火灾风险。如 果同一个人购买了火险,他可能不再如此小心。“当购买 保险这一事实增大了已被保险的事故发生可能性时,经济 学家认为发生了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虽然人们可能从道德角度评价这一现象,从经济学观点来 看,这一现象的实质更是与利益相联系的动机问题。如果 一个人有理由相信,他对于自己行为后果仅仅承担一部分 责任,或根本无需承担责任,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会改变, 从而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 其它领域也会发生道德风险:中央银行安全保障对商业银 行行为影响,“债转股”对有的国有企业行为影响等等。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3
逆向选择问题
•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 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被 “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的问题,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10
4
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 张三用15万元买了一辆新车,驾驶几天后觉得不愿 有一辆车,因而决定卖掉它。虽然车仍是全新的 (仅开了几百公里),但也许只能以13万元甚至更 低价格卖出去。开了几天车就损失2万多元,他感到 不理解和气愤。 • 为什么新车在二手车市场上成交会很快贬值?站在 买主地位思考一下便有答案。买主会问,为什么这 个人要把新车卖掉呢?真的是由于改变主意卖汽车? 还是因为这辆汽车存在着质量问题? • 因而是汽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二手车市场上新 车急剧贬值。二手车的卖主比买主具有这辆汽车的 更多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妨碍人们按照好车真实 价格成交,导致把好车从次品市场驱逐出去的倾向。 英文中二手车“次品市场”又被称作“柠檬市场 (Lemon Market)”。
第10讲、信息不对称问题 10讲
• • • • • 手机配件市场滑坡的故事 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应对信息不对称
——阅读教科书第12章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1
不完全信息问题( 不完全信息问题(1)
• 完全信息假设: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和厂商完 全了解他们各自偏好和效用函数,成本函数以 及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可以不费任何成本获得 这些信息,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 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对象和交易 条件,因而保证了竞争的完全性。然而,上面 手机配件市场情况告诉我们,实际经济生活中 存在不同程度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情况。 • —— 二手车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经 济学教科书市场等等。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9
应对信息不对称( 应对信息不对称(4)
• 除了市场主体采取应对行动,有时也需要政府 管制措施配合。 • 事例1:股票市场关于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如实 公布企业经营,财务,业绩方面信息的监管措 施。 • 事例2:出租汽车市场上要求出租车统一配备 里程和价格计量装置的监管措施。
2010-12-3 "经济学原理"第10讲“信息不对称” 卢锋,CCER,2002秋季 5
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 在汽车事故保险中,发生车祸概率与驾车人年龄, 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联系。如果存在对于 保险顾客所有情况的充分信息,应当依据他们发 生事故概率的大小收取不同的保险费。然而,保 险顾客最了解自己的情况,保险公司很难全面掌 握象是否经常酒后或疲倦后开车这类情况,保险 公司在对保户进行风险分类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困 难。 • 困难在于:某个最愿意在给定保险费购买保险的 人,可能正是保险公司最不应以这一保险费提供 保险的人。如果提高保险费即购买保险的价格时, 低风险客户首先被排除出去,高风险客户会继续 购买保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