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载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志国,102-105页)
1. 噬菌体的结构及其核酸类型: 常用作基因工程的噬菌体: ◆双链噬菌体:λ噬菌体。 * 野生型λ噬菌体经过改造,已衍生出100多 种克隆载体。 *目前常用的有: EMBL系列、 λgt系列、 Charon系列。 ◆单链噬菌体:M13噬菌体。
2. 噬菌体的感染性
噬菌体或病毒DNA
噬菌体或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微生物,能高效率、高 特异性地侵染宿主细胞,然后或自主复制繁殖,或整合
入宿主基因组中潜伏起来,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上述两
种状态还会相互转化。噬菌体或病毒的上述特性使得它
们的DNA能被开发成为基因工程的有用载体,因为:
高效率的感染性能使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受体细胞;
(244页)
4. 噬菌体的溶源生命周期
另一种类型的溶源周期是以噬菌体T1为原 型。比较少见。 基本特征是:不存在噬菌体DNA分子的整 合作用体系,而是变成了一种进行独立复 制的环形的质粒DNA分子。
(243页)
4. 噬菌体的溶源生命周期
Ⅱ、溶源周期的主要特征(以λ噬菌体为原型): (1)噬菌体的DNA分子注入细菌细胞。 (2)经过短暂的转录。 (3)噬菌体的DNA分子插入到细菌染色体基因组 DNA上,变成原噬菌体。 (4)细菌继续生长、增殖,噬菌体的基因作为细 菌染色体的一部分进行复制。
(244页)
(英含遗工词)
(241页)
2. 噬菌体的感染性
将少量的噬菌体颗粒加入到高浓度的细菌培养物中,并 在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导致寄主细胞发生第一次裂解之 前,将此培养物涂布在琼脂平板上,20-30分钟之内, 头一批感染的细菌细胞便会发生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 体颗粒。 由于在琼脂平板上长有许多细菌,所以释放出来的噬菌 体,便可迅速地吸附到邻近的细菌细胞上,重复发生感 染周期。 此种细菌的裂解反应是以最初被感染的细胞所在的位置 为中心,慢慢地向四周扩展,最后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大 量的噬菌斑。
(242页)
3. 噬菌体的溶菌生命周期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分为: 溶菌周期。 溶源周期。 两种类型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只有溶菌周期。 温和噬菌体:具有溶源周期的噬菌体。
(242页)
3. 噬菌体的溶菌生命周期 基本过程为:
(1)吸附:噬菌体颗粒吸附到细胞表面的特殊接受器上。 (2)注入:噬菌体DNA穿过细胞壁注入寄主细胞。 (3)转变:被感染的细菌成为制造噬菌体颗粒的场所。 (4)合成:功能发生了转变的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的核 酸和蛋白质。 (5)组装:包装了DNA的头部和尾部组装成噬菌体颗粒。 (6)释放:新合成的子代噬菌体颗粒从寄主细胞内释放 出来。
Ⅰ、若干基本概念
234页
噬菌体:细菌病毒。 烈性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后能进行复制、增殖,最后 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只有溶菌生长周期的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能使细菌 产生溶原性的噬菌体。既能进入溶菌生命周期又能进入 溶原生命周期的噬菌体。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胞形成原噬菌体的过程。 原噬菌体:在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合的或非整合的噬 菌体DNA。 溶原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着的温和 噬菌体的细菌。 噬菌斑:在含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使细菌细胞 裂解而形成的空斑。
(241页)
一个噬菌体颗粒 → 感染一个细菌细胞 → 迅速形成数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 → 每一个子代颗粒又各能够感染一个新的细菌细胞 → 再产生出数百个子代颗粒。
如此只要重复四次感染周期,一个噬菌体颗粒便 能够使数十亿个的细菌细胞致死。 噬菌斑:感染的细菌细胞被噬菌体裂解之后留下 的空斑。 菌苔(lawn):覆盖培养基表面的单层细菌。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 其实施至少要有四个必要的条件 1. 工具酶 2. 基因 3. 载体 4. 受体细胞
(《基因工程..》静国忠,85页)
(240页)
噬菌体定义: 是一类细菌病毒的总称。 噬菌体与质粒的区别 * 质粒:仅是一种含有复制起点的裸露的DNA分 子。 * 噬菌体:DNA分子除了复制起点之外,还有编 码外壳蛋白质的基因。
(240页)
1. 噬菌体的结构及其核酸类型: 噬菌体的核酸: 最常见的是:双链线性DNA。 还有双链环形DNA、 单链环形DNA、 单链线形DNA、 单链RNA。 有些噬菌体DNA碱基不是由标准的A、T、 C、G四种碱基组成。 如T4噬菌体DNA中没有C,取代的是5-羟甲 基胞嘧啶(HMC)。
2. 噬菌体的感染性
噬菌体对寄主细胞的感染作用: 烈性噬菌体的生命周期: 噬菌体同敏感细胞接触,尾部粘到细胞壁上 ↓ DNA注入到被感染的细菌细胞 ↓ 噬菌体DNA复制 ↓ 合成出新的头部及尾部蛋白质 ↓ 组装成子代噬菌体颗粒 ↓ 寄主细胞壁被破坏并发生溶菌 ↓ 释放出子代噬菌体颗粒
(241页)
234页
噬菌体:细菌病毒。 烈性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后能进行复制、增殖,最后 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只有溶菌生长周期的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能使细菌 产生溶原性的噬菌体。既能进入溶菌生命周期又能进入 溶原生命周期的噬菌体。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胞形成原噬菌体的过程。 原噬菌体:在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合的或非整合的噬 菌体DNA。 溶原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着的温和 噬菌体的细菌。 噬菌斑:在含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使细菌细胞 裂解而形成的空斑。
自主复制繁殖性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效扩增。
第一节 噬菌体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噬菌体依赖寄主细胞进行生长与增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型。 具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型。 线状体型。 * 大多数噬菌体都属于第二种类型。
(240页)
(241页)
(242页)
4. 噬菌体的溶源生命周期
(243页)
温和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之后出现的溶源周期中, 不会产生出子代噬菌体颗粒,寄主的细菌细胞仍 然存活着并继续进行细胞分裂。 经过了许多世代之后,如果环境条件正常的话, 溶源周期便会终止,重新开始溶菌生命周期。
寄主细菌会因裂解而致死,释放出许多子代噬菌 体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