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真形图的含义-推荐下载.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岳真形图的含义
什么是五岳真形图纹 ?
五岳真形罔,即用五个符号分别代表五座大山。
据《藏经》记载:“五岳之神,分掌世间人物,备有所属。
如:泰山乃天地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
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沉香水族鱼龙。
嵩岳主掌士地山川,牛羊食。
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
恒岳主掌江河准济,四足负荷等事。
”《抱朴子》日:“修道之十,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以佩之,则山中蟪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汉武元丰三年七月七日受之西王母,流布人间。
后太初年中,李充自称冯翊人,三百岁。
荷草器,负图邀游。
武帝见之,封负图先生。
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
居家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
故此图不独用为佩轴,家居裱成画图,安奉亦可。
”
以上已把五岳真形图的用意讲得很明白,雕刻此图的目的是为了驱魔避邪,以求得居家安乐,永保祯祥。
源《古典家居收藏 300 问》
2012-02-24 16:40
五岳真形
道教符。
据称太上道君所,有免灾致福之效。
相关文献:
《太平广》卷三引《武帝内》:“ 武帝:‘此是仙灵之
方耶?不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也⋯⋯
仙佩之,皆如章;道士之,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迎。
’”
晋葛洪《抱朴子·遐》:“道之重者,莫於三皇文,五岳真形也。
古人仙官至
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
”
座在五岳中排在第三位的泰山何成代帝王祈求上天的首呢?清康熙年
山布政使施天裔在岱前的岱坊中写一副子,或可以明一些道理。
泰山与天高,是方万物之源。
帝王崇拜泰山是与天,也引了民众
泰山神的崇拜,祭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便开始了人有目的的在泰山行生
和定居。
朝代泰安几易地名;唐中期以岳中心的地繁荣起来,立了
岱岳,岳一就是今日岱的所在地;岱岳是泰安的形。
宋代,太
祖令五岳所在各城迁至岳所在地,使得岱首次成泰山地区的行政
中心。
北宋末年,金南侵,在此立泰安,“泰安”之名从此启用;据后
人,“泰安” 涵了“泰山安天下皆安”的寓意。
五岳的形,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来法不一。
有的,五岳是表示
五岳形状的,岳泰山形体大,如巨人端坐,老,穆威
,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西岳山形体陡峭奇,壁立如削,因有“山如壁立”之,南岳衡山形体如翼,光秀美,空而,因有“衡山如”之;北岳恒山,高峻谷深,岭横,如猿攀,因有“恒山如猿行” 之;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奇,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
也有人,五岳真形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
岳表示“木”,西岳表示“金”,南岳表示“火”,北岳表示“水”,中岳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且古代“ 五行” 五岳念的生定都起重要的作用。
有人,五岳真形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
岳的是青,西岳的是白虎,南岳的是朱雀,北岳的是玄武 ( 蛇 ) ,中岳的是内住土神。
如此等等,众。
但究意是什么 ?有待行家研究。
近代国外的解
“五岳真形”是等高平面入山路
1910 年 6 月,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在日本《地学志》第22 年第258 号上
表了《近世西洋交通以前の支那地に就て》文。
文中根据日本所收藏的十七世纪版《五岳真形图》之一《东岳真形图》,
与实地考察用等高线绘制的泰山地形图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结论:二
者极为相似。
换句话说,《五岳真形图》中蕴涵有等高线制图法的地图绘制思
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将小川琢治对《五岳真形图》的研
究工作介绍给了中国学者。
后来,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中也引用了小
川琢治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论:“小川琢治曾注意到一幅很值得注意的泰
山图,这幅图见于《五岳真形图》 ( 作者姓名不详,现存有十七世纪的版本) 。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幅图中所用勾画山形的方法完全不逊于近代所用的方法。
”
近代国内解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曹婉如、郑锡煌于 1987 年发表了“试论道教
五岳真形图”一文,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对道教《五岳真形图》较为系统的
研究。
文中提出:
*现存的古本五岳真形图,就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可以称之为具体山岳
的平面示意图。
*“ 圆山”是山区的一种行路方法。
古代道士凭借这样的实地“圆山”经验,在绘制五岳进山地图时,就将同一高度的山峰位置用相同的墨迹标明,便于道
士在山中绕山行走。
*《五岳真形图》之所以能在人类地图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因为其蕴
涵有先进的地图绘制科学思想。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
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
东岳泰山( 1532.7 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 2154.9 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 1300.2 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 2016.8 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 1491.7 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五岳之首泰山,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 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
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
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
恒山、南岳衡山。
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
崇拜。
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
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于
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
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
和到访,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
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
东汉的郑玄
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
山、中岳曰嵩山。
”
至于为什么是 " 五岳 " ,而不是 " 四岳 " 或者 " 六岳 " ,人们经过研究,认为我
国五岳制度立始于汉朝,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经学家根据殷商时的 " 五方 "( 东、南、西、北、中 ) 和五色 ( 青、赤、白、黑、黄 ) 等观念,加以附会而成。
五岳真形图
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
《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 ?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
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
《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 61 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
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
由此可见,
确定这五山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
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
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
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
岳神话,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
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
司真洞天。
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
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
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
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
(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
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
山和湖南衡山。
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
恒山),直到 1660 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旧指安徽的天柱山
(古称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 年)才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一些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也曾以自己的视角封过五岳,例如三国时代,东
吴的孙皓封离县(现于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
五代十国
时期,闽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现于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现于永泰县)为
西岳。
唐朝时,南诏则称云南境内的苍山(中岳)、乌蒙山(东岳)
、无量山(南岳)、高黎贡山(西岳)和玉龙山(北岳)。
因受中国文化的影
响,古代朝鲜也封过五岳。
五岳的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说,五
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
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 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
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
东岳
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
“水”,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
且古代“ 五行” 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稳定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
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
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
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 ( 龟蛇 ) ,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土神。
如此等
等,众说纷纭。
但究意是什么 ?有待行家研究。
这幅图,或者说其中的符号,是目前我国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献和道教经
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传于世的古人作品。
因为这五个符号,不仅见于书
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礼器)、砚台(文房
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故没有被滚滚
历史所湮没。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五岳真形图概说
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
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
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
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东岳泰山图说
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
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
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 。
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南岳衡山图说
南岳衡山图说: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
山为副。
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
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
水族鱼龙之事也。
五岳真形图桃木符板
北岳恒山图说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
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
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
之类,管此事也。
西岳华山图说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庐子真人得道之处。
终南、太白二山为副。
岳神姓姜讳垒,封号“金天顺圣帝”。
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
之事也。
中岳嵩山图说
中岳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之真人得道之处。
女几、少室二
山为副。
岳神姓恽讳樊,封号“中天崇圣帝” 。
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中下层文
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
南岳庆华紫光注生真君。
中岳黄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岳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岳郁微洞渊无极真君。
说明
此碑原在岱庙延禧殿旁,清乾隆间移置县署土地祠,1979 年复移置岱庙院,1983 年移置岱庙碑廊。
碑高 126 厘米,宽 74 厘米,圆首。
碑阳刻《张宣慰登
泰山记》,碑阴刻《五岳真形之图》。
其右上部刻东岳泰山真形图,图下刻图
说 10 行 80 字;右下部刻南岳衡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 8 行 56 字;左上部刻北岳恒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 9 行 62 字;左下部刻西岳华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 9 行58 字;中部刻中岳嵩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 11 行 66 字。
皆正书,字径
l.5厘米。
另中上部刻五岳概说9 行 58 字,字径 2 厘米,正书。
下部刻五岳称
号5 行 50 字,字径 l.5 厘米,亦正书。
最下部刻《抱朴子》中的一段记载,多
残缺,行数、字数不详,亦无法著录。
额篆书阳刻“五岳真形之图”横列六字,字径 8 厘米。
五岳真形之图起源颇早,据《万花谷记》记载,“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汉武帝,帝视其巾器中有小书,乞瞻览。
母曰:‘此五岳真形图也,乃三天太上所出,岂汝所宜佩乎 ?’帝乞不已,与之,藏柏梁台”。
又按《抱朴子》记载,
“ 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
莫能近”。
以上皆道家符谶之说,科学解释,有待进一步考证。
此图刻于何
年,缺载,一般认为刻于明万历年间。
魏晋时,《五岳真形图》开始面世。
据最早出现“五岳真形图”记载的古代文献《汉武帝内传》载,该图是
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据《汉武帝内传》载,汉武帝坐着马车遨游西域,走了几万里,终于到达
西
王母的仙境。
王母客客气气地招待了他,还留他在宫中住了几天。
当武帝
准备动身返回时,忽然瞧见墙角处的紫锦囊中,好像有一卷图。
便躬身下问:
“ 请问姥姥,那是什么图?”
西王母误会了他的意思,马上沉下脸来,对他发了火:“那是《五岳真形图》,乃三天太上所出。
昨天青城诸仙向我请求,想看看这件东西,我准备现
在就拿过去给他们开开眼。
这可是最神圣、最神秘的宝图,岂是你那肉眼凡胎、
污形秽质的人所能拿的!”
汉武帝跪地,不断地叩头:“只求您老人家把图打开来,让朕瞧一眼;再介绍一下图的来历。
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 “噢,那倒可以。
”西王母让侍女展开图幅,对他详细地讲述起来:“就在上皇清虚元年,太上老君乘云下凡,观看大地,觉得花花世界好比一张锦绣,还蛮好看。
便量了量河海的长短,测了测山岳的高低。
接着调派了一批仙人玉女,分头驻扎在五座名山中间进行
管理。
并且把这特别突出的五岳,分别在锦帛上绘画成图,叫他们佩戴在身上。
”
汉武帝始终没有得到《五岳真形图》。
可是他手下的朝官东方朔却从自己
的老师谷希子那里弄到了一张。
与此同时,司马季主从太玄真人那里也弄到一
张,后来传给贾谊、西门君惠等人。
东汉的鲁女生也得到了一张,后来给了青
牛道士封君达。
再往后,光武帝刘秀和道士郭宪也得到了此图。
这幅图传来传
去,又先后传到汉末的仲甫、三国时的葛孝先、晋代的李方回、鲍靓、郑思远
手中。
郑思远的学生葛洪(抱朴子)曾经问过老师:“ 老师究竟有没有《五岳真形图》?”
郑思远说:“这图我似乎有,但不能轻易传授。
当初我从青牛道士那里得
到的时候,嘱咐我只能传一个人,而且必须慎重又慎重地考虑。
”过了七个月,郑远像是想通了,终于把那图交给了葛洪。
《五岳真形图》是地形图吗?
汉武帝平生最喜爱的是长生不老和神仙方术,宫廷中方士云集。
方士东方朔是一位博物学家,据东方朔著《海内十洲记》载,“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 ,, 不但刻度五岳,诸名山亦然。
,,
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仑、钟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
昔来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书又尤重于岳形图矣!,,
武帝欣闻其说。
明年遂复从受诸真形图,常带之肋后,八节当朝拜灵书,
以求度脱焉。
”这是一段传说古代绘制地形图的文献,其中说到大禹令有技巧
的人刻度五岳图,刻度就是描绘测量。
不但五岳有图,其它重要的名山也都有
图。
并且东方朔的老师还有海外的昆仑山、蓬莱山等仙山的真形图。
早在太初年间,冯翊人李克就曾向汉武帝献过《五岳图》,为此,武帝特
封李克为“负图先生”。
这次东方朔再次献上一批《真形图》,汉武帝从东方朔手中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宝图,能让他这样珍重而又沉迷其中,我们今天可惜已经无从见到了。
但是,中国古代的道教徒们却神秘地保存有一种《五岳真形图》,道家尊崇东方朔,这种《五岳真形图》大约也与东方朔有些干系。
另据《汉武帝内传》:“帝又见王母巾笈中,有一卷书,盛以紫锦之囊。
,, 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
’”
另一部古代异书《洞冥记》也有同样的记载。
《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提到一个名为鲁女生的术士,注引《汉武内传》曰:“鲁女生,长乐人。
,, 采药嵩高山,见一女人,曰:我三天太上侍官也。
’以五岳真形图与之,并告其施行。
女生道成,一旦,与知友故人别,云入华山。
又有一位名封君达者,其事迹下注引此书曰:“(封君达)闻鲁女生得五岳图,连年请求,女生未见授。
”。
除五岳外,西安碑林第六室有清代邓霖转刻的《五岳真形图》碑。
《五岳真形图》系每岳一图,分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
恒山、南岳衡山五图。
图形似道家之符,但又弯曲盘绕,画迹诡异,自古以来
无人通晓其中秘密,世世奉此图为道家之宝。
道士们的举动,历来受到学者们的讥笑,尤为近代科学家们所不齿。
但是
一位有心的日本学者却不以为然,他潜心研究这种奇妙的图,一天,当他将
《东岳真形图》与现代测量的泰山地形图进行对照时,几乎目瞪口呆,《东岳真形图》竟然与泰山地形图有许多相似之处,真形图原来是一幅古人以特殊方式标画的泰山地形图!这一发现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用这类方式表示地形
起伏的技术出现很晚,所以有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一时影响很大,后来这一
研究成果被英国的李约瑟先生收入他的大著《中国科技史》中。
许多学者在
惊定之余,依然疑问重重:这太离奇了,中国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其地图测
绘方面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