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蚜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

一、麦蚜的危害

麦蚜为小麦第一大有害生物,分布极为广泛,全国麦区均有发生,近20余年来,连续大发生,黄淮冬小麦区百穗蚜量达5000余头,超出防治指标的10倍多。麦蚜以多种形式危害小麦,最突出的是刺吸叶片和穗粒汁液并分泌蜜露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有效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减产15~30%并影响品质,严重时麦株提前干枯;其次是易引发叶部病害,受蚜虫危害后生理衰弱的小麦叶片,很易被交链孢菌分生孢子侵染而发生病害;还是小麦黄矮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之一。麦蚜危害已严重威胁夏粮增产丰收,国家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列为“一喷三防”重要对象,在财力、物力和政策均给予大力扶持,以确保有力防治麦蚜,控制其危害确保小麦丰收。

二、麦蚜发生基本知识要点

科技工作者为研究麦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已明确我国麦蚜主要有3种:麦长管蚜Sitobin avenae、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其中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主要在小麦抽穗后危害,一年可进行有性繁殖或孤雌生殖达18代,最适繁殖温度20~25℃,相对湿

度55~80%,其适应高、低温能力较差,零度以下不能越冬,26℃以上不能越夏。在生态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孤雌胎有翅蚜远距离迁飞。有学者提出:淮河以南是我国冀、鲁、豫等地麦长管蚜的主要越冬场所。麦蚜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秋蚜基数高时,明年很可能发生重;冬前10~11月、翌春3~4月气温偏高时利于麦蚜偏重发生;长势好的麦田比长势弱的麦田发生重;施用氮肥过多,春季长势旺的麦田发生重;小麦穗粒排列密的比排列稀的?l生重;复合天敌种群数量大时能取食并抑制麦蚜发生。一般情况下,小麦拔节后麦蚜繁殖加快,齐穗至扬花期蚜量激增,灌浆期达高峰,其后进入衰减期。温度高时利于禾缢管蚜发生,在南方和黄淮麦区后期,禾缢蚜占比例上升。二叉蚜主要发生在秋苗期,造成叶片出现白枯斑。

张广学(1991)报道,1976年在国内首次发现麦双尾蚜Diaraphis noxia,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山脉两侧,其后又进行了一些生物学的观察研究。

三、麦蚜防治中存在的二大难点

1、科学用药防治麦蚜谈着容易做着难。有些企业推广员、基层经销商对麦蚜主要生物学特性不了解,对各种药剂作用机理与性能特点把握不准,为追求销售业绩常误导麦农多用药,用不适宜的药,麦农也缺少相关知识。生产中常出现乱用药、用错药、大剂量用药而非选用最佳药剂;错过最

佳时期出现偏早或偏晚用药;喷药方法欠规范等;导致降低防效增加费用,用药次数趋于偏多,用量越来越大,引发负面效应,如麦蚜对吡虫啉等药剂已表现出抗性。

2、包括麦田在内的整个大农田作物,因长期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杀死了麦田的多种有益昆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长扁食蚜蝇、姬猎蝽、大草蛉、中华草蛉、烟蚜茧蜂、燕蚜茧蜂等。复合天敌数量锐减,有些麦田已很少看到有益昆虫,应用天敌控制麦蚜已为纸上谈兵,几代科技工作者为此付出艰辛劳动所获得的科技进步已付之东流,要修复麦田的昆虫多样性,几乎已不可能,综合防治麦蚜变为空话。

四、麦蚜防治应用药剂主要性能特点

我国大量应用药剂防治麦蚜已近30年,麦蚜也是用药种类最多的害虫之一,截止2017年4月18日,登记防治麦蚜有效状态产品是707个,统计2014年至2017年申请登记防治麦蚜的试验产品是490个。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微生物源类、植物源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都有用过的品种,包括多种含量,不同剂型和使用方法。有的药剂已从应用颠峰走向衰败,直至退出市场,有的药剂虽长期应用但始终没有上量,现在登记数量最大呈上升态势的是新烟碱类单品及复配剂。为系统掌握防治麦蚜用药情况,更好发挥

药剂防治麦蚜的突出作用,分几大类进行简述。

(一)有机磷类

能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一步破坏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一系列中毒急性症状直至死亡。因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表现出杀虫率高、持效时间长、中毒见效快等综合性优点。不足之处是很多产品为高毒甚至是剧毒,对哺乳动物有不良影响并杀死有益昆虫,国家已禁止应用。该类药剂是最早用于防治麦蚜并是应用较多的一大类,为防治麦蚜曾做出巨大贡献。

1、氧乐果。是有机磷类药剂防治麦蚜的典型代表品种。常用制剂为40%乳油,亩用量50毫升,因表现杀蚜率高、成本便宜、应用方便等优点,在长达15年之久的时间内,一直是普遍应用防治麦蚜的当家品种。因为高毒,国家已禁止在蔬菜、果品类应用,并有新药剂取代。受其影响,防治麦蚜已很少应用,多数麦区已退出市场。

2、久效磷。比氧乐果活性更高,毒性更强,曾在一段时间内用50%或40%乳油防治麦蚜。国家早已禁止应用。

3、滴滴畏。突出特点有很好的薰蒸作用,曾用80%乳油拌毒砂撒施防治麦蚜,表现出省工省时,曾有一定用量,因需规范操作和成本偏高等原因,现很少应用。

4、伏杀磷。亩应用35%乳油100-150毫升时能有效防治麦蚜并对天敌昆虫相对安全,是该类药剂其它品种不具备的

独到优点。不足之处显效时间略迟,持效期也短,是防治麦蚜的一个小品种。

5、毒死蜱。现制剂多是40%乳油,最早进入我国是40.7%含量的乐斯本。其具备有机磷类药剂防治麦蚜的一些优点,中等毒性是该药剂的最大优点,故至今仍在应用,现还有继续申请登记产品,有单剂也有复配剂。

(二)抑除虫菊酯类

是人工模拟合成又远远高于天然除虫菊素的一类杀虫剂。该类药剂对蚜虫、鳞翅目幼虫等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表现出强烈的击倒性,是其它类药剂不能比的,但多数品种无内吸和薰蒸作用。该类药剂曾有多种用于防治麦蚜,但因持效期短和无选择性大量杀死麦蚜天敌及易产生抗性等,现在防治麦蚜应用的该类产品已较少,但不能否认其“配角”的优秀作用。6、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该类药剂防治麦蚜的典型代表品种,表现出强烈快速击倒性和杀蚜率高突出优点,也具有该类药剂的不足,是应用防治麦蚜较早和时间较长、至今还在应用的一个品种。最早用于防治麦蚜是2.5%乳油制剂,推荐亩用量20-30毫升,现也有单品应用,但多数情况下与新烟碱类等药剂复配。

7、联苯菊酯。在该类药剂中相对持效期较长并有杀螨作用。在防治麦蚜中用量不大但至今仍有应用和申请登记试验的单剂或复配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