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导论
合集下载
《管理学导论 》课件
![《管理学导论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f8bd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2.png)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随着知识型员工的增多,如何激发其创新精神和提高工作积极性 成为重要挑战。
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促进知识共享的同时,如何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数字化转型
适应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和决策质量。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变革
1 2
跨国企业战略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市场,如何制定有效的 跨国经营战略。
03
02
制定战略
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分析,制定实现 目标的战略和计划。
制定标准
设定各项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工 作的高效执行。
04
组织职能
组织结构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关系。
人员配备
根据岗位需求,招聘、选拔合适的人才。
制度建设
制定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
文化建设
塑造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创新思想的产生、创意的形成与筛选、创意的验证与实施、创
新成果的评价与推广。
管理创新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词
管理创新的方法、技巧
管理创新的方法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管理创新的技巧
保持敏锐的洞察力、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意见、建立良好的创新氛 围、注重实践与反馈。
06
未来管理展望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挑战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发展的需求, 对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等进行 创造性的改进或变革。
管理创新的特征
创造性、风险性、效益性、动态 性。
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过程
总结词
01
管理创新的内容、过程
管理创新的内容
02
随着知识型员工的增多,如何激发其创新精神和提高工作积极性 成为重要挑战。
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促进知识共享的同时,如何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数字化转型
适应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和决策质量。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变革
1 2
跨国企业战略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市场,如何制定有效的 跨国经营战略。
03
02
制定战略
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分析,制定实现 目标的战略和计划。
制定标准
设定各项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工 作的高效执行。
04
组织职能
组织结构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关系。
人员配备
根据岗位需求,招聘、选拔合适的人才。
制度建设
制定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
文化建设
塑造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创新思想的产生、创意的形成与筛选、创意的验证与实施、创
新成果的评价与推广。
管理创新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词
管理创新的方法、技巧
管理创新的方法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管理创新的技巧
保持敏锐的洞察力、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意见、建立良好的创新氛 围、注重实践与反馈。
06
未来管理展望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挑战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发展的需求, 对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等进行 创造性的改进或变革。
管理创新的特征
创造性、风险性、效益性、动态 性。
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过程
总结词
01
管理创新的内容、过程
管理创新的内容
02
管理及导论(ppt 24页)
![管理及导论(ppt 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bba5fe084868762cbaed529.png)
案例讨论:
• 1. 小兵的裤子被剪了三次 • 2. CZ管理学院
作业及讨论题
• 我是怎样认识管理的定义的. •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管理基本特性的认
识 • 我是怎样看待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 分析一个管理不善的例子 • 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例子
第一章 管理导论
主要内容
• 管理的定义 • 管理的基本特性 •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 学习管理的作用
一. 管理的定义
• 管理两字的由来 • 泰勒的定义 • 法约尔的定义 • 美国管理协会的定 • 我们的定义
管理的由来
• 管:竹+官=文官, 通过文化来统治 • 管:管制 • 理:土地之王 • 理:条理 • 管理:通过文化来达到条理化 • Management: Man+age+ment
• 管理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的 各种资源(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的综合性 活动.
二. 管理的基本特性
• 目的性 • 有效性 • 他人性 • 多样性 • 有界性
管理的目的性
• 任何没有目的的行为不能被称为管理行为. – 没有目的就没有组织; – 没有目的就没有方向; – 没有方向就不可能有效率
法约尔的定义
•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
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
• 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Management is the accomplishment of result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other people)
• 管理=管你
我们的定义
管理的多样性
• 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 • 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 • 管理部门包括生产,财务,销售,人事等 • 任何组织都有管理问题
【优选】中国管理哲学几点思考PPT文档
![【优选】中国管理哲学几点思考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9e8102bbb4cf7ec4bfed0ce.png)
2.2 范畴与内容框架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中的理性范畴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他 说:“中国管理哲学中的理性观念主要是指关于道德的认识能力作用,但 也包括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作用或理解能力。在中国哲学中,作为事物规 律的自然之理与作为道德准则的当然准则是合一的。
葛荣晋教授的《中国哲学范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书中根 据“天人关系”这一逻辑主线,总结了28对(个)范畴,中国分析了哲学 发展的基本脉络,揭示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由天道到人道再 到天人合一之道,逻辑层次严密分明,逻辑结构臻于合理完善;达到了中 国传统哲学概念范畴的最高峰。
中国式管理:台湾曾仕强为代表倡导中国式管 理,认为既不是矫正也不是颠覆,而是融合, 是要中华的“道”和西方的“术”实现合璧, 名噪一时,莫衷一是。
国学、四象、五行、八卦、无极,它了不起的地方在于 它是一个大系统,它强调的是变化和变化的规律;而管理 实际上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乾泉 认为国学是重塑中国企业文化的优秀基因,蕴涵着丰富的 “财富哲学”;《易经》的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 ,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经营诊断 、信息化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平台;中国 企业只有通过塑造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赢得社会和 国际同行的尊重。
关键词
中国管理哲学; 2 管理哲学的提出及其意义
三是如何科学地建构中国管理哲学; 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中更具意义; 孔茨认为“协调是管理的本质”;
基本问题 ; 三是如何科学地建构中国管理哲学;
利益机制是指企业及员工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方式和企业中不同成员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 约、影响方式; 而中国人只看到了文化回归的表面现象,认为把东方文化智慧与西方管理理论与工具方法嫁接就是中国管理哲学; 而小詹姆斯·H·唐纳利则肯定“管理就是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过程。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19章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19章](https://img.taocdn.com/s3/m/3f1ac6c3bb4cf7ec4afed034.png)
2、“易视以改其泽,执见以得非常” 君主要善于不断地变换观察事物的角 度,分析臣下的言行,排除各种假象和现 象,以获取奸邪活动的实情。
3、其他妨奸之术 (1)勿使大臣“富之贵之”,以防大臣 “贵主而断”。 毋富人而贷寡,毋贵人而逼焉,毋专 信一人而失其都国焉。 《韩非子· 扬权》 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 虎自宁。 《韩非子· 扬权》
四、“除奸之术”
1、“去五奸” 为人臣者,有侈用财货赂以取誉者, 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徇智 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 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 以眩民耳目者。 《韩非子· 说疑》
2、“破四拟” 孽有拟适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 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 四拟者破,则上无意,下无怪也
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 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 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 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 用私。是以国地削而私家富,主上卑而 大臣重。故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称藩 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 私也。 《韩非子· 孤愤》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 主利灭。是以奸臣者,召敌兵以内除,举 外事以眩主,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 《韩非子· 内储说下》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 言,其次禁其事。 《韩非子· 说疑》 2、“八奸”之术 一曰“同床” 五曰“民萌” 二曰“在旁” 六曰“流行” 三曰“父兄” 七曰“威强” 四曰“养殃” 八曰“四方”
君主对于“八奸”,应如何加以防御呢?
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 《韩非子· 八经》
3、“六微”之法 “六微”是指“大臣”、“左右”行奸篡 权所惯用 的六种隐蔽手法。 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 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 六曰敌国废置。 《韩非子· 内储说下》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精选文档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95491f350e2524de5187e76.png)
确方法。 人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 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 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 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 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 矣。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 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 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 智分矣。
1、“因任而授官”(用人之术) “因任而授官”即“程能而授事” (《韩非子•八说》),“官贤者量其能” (《韩非子•八奸》)。 用人标准:一是“能”,二是“贤”。 韩非由此批评商鞅的用人之法。
根据“因任而授官”的原则,韩非主张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韩非 子•说疑》)。 在选拔方式上,韩非主张“迁官袭级” (《韩非子•显学》)。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 圆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 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 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故有术之 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韩非子•显学》
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 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 。不以小功妨大务, 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纴 , 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 五谷殖,则入多 。明于权计,审于地形、舟车、 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 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 俭于财用, 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 事玩好,则入多。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 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 入多 。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 《韩非子•难二》
二、“明主治吏不治民”
1 、“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 其力,而任众人之力。 《管子•形势解》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 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申子•大体》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5章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5章](https://img.taocdn.com/s3/m/5cc5552ae2bd960590c67735.png)
• 结论: 实践证明,老子的“三 宝” 特别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思 想, 对于现代管理者具有深刻的指 导意义。西方管理学家将其奉 为现代管理学的“金科玉律”, 认 为它是企业成败的重要保证。
四、“大巧若拙”
• “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 章),也称“大智若愚”。其 含义有二: 1.“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 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老子》二十章 • 西汉名相曹参“宽而勿察”的 原则。
• 老子把“不敢为天下先”的原 则,贯彻于用人之道,提出了 “善用人者为之下”,主张以 谦下礼让的态度待人。 • 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 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的原 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主张无论大国和小国,皆应持 谦恭居下的态度。
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 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 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 宜为下。 《老子》六十一章 • 蒙牛集团的“老二哲学” • 德国出口业的“隐形冠军” • 联想集团在国际市场上遵循的 “老二哲学”
1.“和光同尘”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五十八章
平原王君,公以明道,深 晓阴阳,怀德而行,和光同 尘,不为皎皎之操。 《太平御览》卷八二八 • 东汉名将张奂: “吾前后仕进,十要(腰) 艾银(指官印),不能和光 同尘,为谗邪所忌。” (《后汉书》卷六十五《张 奂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而 不居。 《老子》二章 • 春秋时期介子推不居功自傲的 典故。 • 《庄子•山木》中的寓言。
4.“四不”之德的重要性 道家对管理者提出的“四不” 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是极为重 要的。 • 项羽、李自成的失败。 • 毛泽东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 会的演说》中,一再告诫全党 同志: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 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 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4管理学导论概要精品PPT课件
![4管理学导论概要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4887cda76e58fafbb00386.png)
(二)古典管理思想的发展
1.泰勒的科学管理
内容:
工作定额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标准化 差别计件付酬制 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内容:
对工业企业的全部活动作了科学分类 提出对企业不同人员各种能力的不同要求 提出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 提出管理工作的五大要素
❖ 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 的管理者。
❖ 管理者不可能依赖进口。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 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 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 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 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也是必须学到的。
4. 管理学导论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4.1 回顾与概述 4.2 什么是管理?谁是管理者? 4.3 管理的职能理论 4.4 管理者的角色理论 4.5 管理者的能力及培养 4.6 什么是管理学? 4.7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本章核心概念
使命,管理,权变管理原则,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概念技能,技术 技能,人际技能,决策
企业的使命
◆ 德鲁克的三个经典问题: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 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 谁是顾客? 谁是我们的真正顾客?谁是我们的潜在顾客? 他们在哪里?他们如何购买?如何才能接触到 这些顾客?
◆ 顾客购买的是什么? 顾客心中的价值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定 义了谁是竞争者?) 客户购买的并非是产品,他们购买的是对自己特 定需求的一种满足。
❖ 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公司一般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统称为法人。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https://img.taocdn.com/s3/m/456b3e54172ded630a1cb669.png)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经理的素质
§▪ 良好的道德素质 §▪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 全面的理论知识素质 §▪ 过硬的能力素质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团队及发展阶段
项目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特征 团队任务
信息分享 工作情况 冲突 参与
人际关系
形成阶段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组织结构
§ 职能制组织形式 § 项目式组织形式 § 矩阵制组织形式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职能式组织形式
总经理
生产
营销
财务
研究与开发
人事
项目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式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CEO)总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狭隘、不全面 反应缓慢
不注重客户
1. 项 目式
1. 矩 阵式
能控制资源 有向效客利户用负资责源
成本较低
• 项目间缺乏知识信息交 流
• 职能所有专业知识可供所有项目使 用
促进学习、交流知识
双层汇报关系 需要平衡权力
沟通良好注重客户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第三章 项目范围管理
§▪ 项目范围管理概述 §▪ 确定项目范围的意义与作用 §▪ 项目范围管理的内容 §▪ 项目范围管理的技术与工具—WBS
核实质量与范围 评估项目绩效 移交产品或服务 清理资源 整理项目文档 总结经验教训 解散项目组
平衡项目冲 突
解决项目问 题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进行阶段性
项目当事人和利益相关者
项目经理的素质
§▪ 良好的道德素质 §▪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 全面的理论知识素质 §▪ 过硬的能力素质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团队及发展阶段
项目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特征 团队任务
信息分享 工作情况 冲突 参与
人际关系
形成阶段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组织结构
§ 职能制组织形式 § 项目式组织形式 § 矩阵制组织形式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职能式组织形式
总经理
生产
营销
财务
研究与开发
人事
项目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项目式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CEO)总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狭隘、不全面 反应缓慢
不注重客户
1. 项 目式
1. 矩 阵式
能控制资源 有向效客利户用负资责源
成本较低
• 项目间缺乏知识信息交 流
• 职能所有专业知识可供所有项目使 用
促进学习、交流知识
双层汇报关系 需要平衡权力
沟通良好注重客户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第三章 项目范围管理
§▪ 项目范围管理概述 §▪ 确定项目范围的意义与作用 §▪ 项目范围管理的内容 §▪ 项目范围管理的技术与工具—WBS
核实质量与范围 评估项目绩效 移交产品或服务 清理资源 整理项目文档 总结经验教训 解散项目组
平衡项目冲 突
解决项目问 题
管理导论(教学版PPT)(1)
进行阶段性
项目当事人和利益相关者
管理学第一章导论1.ppt
![管理学第一章导论1.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2dc7050975f46526d3e1a7.png)
推出“数一数二”与“三环战略” 服务、高科技、核心业务
重塑GE文化和员工思考模式 倡导“三S”理念:迅捷、精简、自信 号召“群策群力” 沟通与激励艺术
寻求最佳作业 推行6西格码管理
案例:王永庆
200日元------2万亿台币 台塑集团拥有10家股票上市公司和百余
家关系企业。 塑料加工、纺织、电子材料、生物科技、
效率指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即 “做正确的事情”。
效果指通过“做正确的事”,最大程度的实现组 织目标,即“把事情做正确”。
效率与效果
效率(方式)
资源利用 低浪费
效果(结果)
目标达成 高达成
努力实现: 低资源浪费(高效率) 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特征4:管理要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
基本职能 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 特殊职能:维护生产关系
管理学
黄兰萍
引言
关于管理 管理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 种艺术 管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引言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的学问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
科 本课程共分八章
导论 管理理论 决策 计划 组织 领导 激励与沟通 控制
引言
关于学习方法 精读讲义,博览群书 倾听授课,切磋交流 关注实践,独立思考
(二)资本主义前管理思想的发展 1.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的管理思想; (2)重人的管理思想; (3)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思想; (4)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管理思想。
2.西方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1)在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科洛·马基亚维 利写了著名的《君主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 国家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管理者的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其管理艺术的高 低。管理者艺术的核心在于权变,即用灵活、 恰当的方式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管理的多样性PPT课件
![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管理的多样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6d699a2f60ddccda38a0f0.png)
管理关系上,强调“忠”和“孝” 的等级性。
1、 秩序与礼
礼坏乐崩(《汉书》)(孟子说孔子的时代是邪说暴行的时代,臣弑君者有之,
子弑父者有之。)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 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积极方面:“忠”,消极方面:“恕” 。忠恕的综合是为仁之方,也是仁的本 身,所以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3、性善论
告子:性无善恶
➢ 告子曰:“生之谓性。” ➢ 告子曰:“食色性也。” ➢ 告子曰:“性如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
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道法自然
• 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 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原因。
• 自然——自己如此。不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乃是指一种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
• 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 量的阻碍,排除外在意志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 都应该顺任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能趋向去运行。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 制性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的, 这个基础就是孝。
为仁之方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里仁》)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 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 ,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 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
1、 秩序与礼
礼坏乐崩(《汉书》)(孟子说孔子的时代是邪说暴行的时代,臣弑君者有之,
子弑父者有之。)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 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积极方面:“忠”,消极方面:“恕” 。忠恕的综合是为仁之方,也是仁的本 身,所以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3、性善论
告子:性无善恶
➢ 告子曰:“生之谓性。” ➢ 告子曰:“食色性也。” ➢ 告子曰:“性如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
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道法自然
• 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 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原因。
• 自然——自己如此。不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乃是指一种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
• 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 量的阻碍,排除外在意志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 都应该顺任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能趋向去运行。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 制性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的, 这个基础就是孝。
为仁之方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里仁》)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 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 ,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 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
哲学导论完整版ppt课件
![哲学导论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a74e902020740bf1e9ba5.png)
完整版ppt课件
2
一、何谓哲学
● 通常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完整版ppt课件
3
一、何谓哲学 ● 科学家谈哲学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 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 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 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胡适对哲学的门类进行了如下划分:
(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和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3)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4)怎样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 (5)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哲学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
而只是起源于人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惊 奇。由于这种种的惊异,人们便开始探 索,力图解开自然、社会、人生的奥秘。
完整版ppt课件
19
二、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黑格尔(Hegel):“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 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 “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 学便从那里开始。”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它给让你明白吃饭 是为了什么,让你明白活着的意义。
● 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
完整版ppt课件
9
二、哲学何为
● 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 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 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 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 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 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 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第1章共58页文档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第1章共5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4af7d4903d8ce2f00662374.png)
《荀子•礼论》
➢荀子人为教化在人性由恶趋善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 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 由此,荀子十分强调“师法”的作用。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 人之大殃也。 《荀子•儒效》
结论:
➢ 性恶论是荀子“礼法并 举”、“王霸合一”治国之 道的人性论基础。
《孟子•告子上》
(2)人既生而具有善性,那么 恶从何来?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离娄下》
➢人之后天之恶性,完全是由 “耳目之官”与外物相交、为 外物所蒙蔽所造成的。
3.“善教”与“善政”的管理之 道
➢孟子所谓“善教”:主张在修 心养性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所谓“善政”:“仁政”, 即儒家“为政以德”的柔性管 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 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公孙丑上》
二、“宽猛相济”、“礼法合 一”的管理之道与荀子的性恶
论
1.“性伪之分”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性伪合而天下治”
《荀子•性恶》
➢在“起礼义、制法度”中,荀 子强调“以礼治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荀子•劝学》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 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 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 之求。使欲不必穷乎物,物不必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 也。
一、儒家的“为政以德” 与孟子的性善论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孟子的性善论 3、“善教”与“善政”的管理之
➢荀子人为教化在人性由恶趋善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 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 由此,荀子十分强调“师法”的作用。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 人之大殃也。 《荀子•儒效》
结论:
➢ 性恶论是荀子“礼法并 举”、“王霸合一”治国之 道的人性论基础。
《孟子•告子上》
(2)人既生而具有善性,那么 恶从何来?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离娄下》
➢人之后天之恶性,完全是由 “耳目之官”与外物相交、为 外物所蒙蔽所造成的。
3.“善教”与“善政”的管理之 道
➢孟子所谓“善教”:主张在修 心养性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所谓“善政”:“仁政”, 即儒家“为政以德”的柔性管 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 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公孙丑上》
二、“宽猛相济”、“礼法合 一”的管理之道与荀子的性恶
论
1.“性伪之分”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性伪合而天下治”
《荀子•性恶》
➢在“起礼义、制法度”中,荀 子强调“以礼治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荀子•劝学》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 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 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 之求。使欲不必穷乎物,物不必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 也。
一、儒家的“为政以德” 与孟子的性善论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孟子的性善论 3、“善教”与“善政”的管理之
中国管理哲学概览PPT课件
![中国管理哲学概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3eb65ae87101f69e3195dd.png)
一、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是什么? 管理哲学是一门新兴的、 年轻的交叉学科 ,是
一切管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管理哲学 ,至今 没有明确概念。有些学者将管理哲学定义为研 究管理中的各种根本问题 ,如管理的目的、 本 质、 范围、 对象、 价值、 效益、 组织职能和 过程等;另一些学者 ,则按照哲学理论的体系来 研究管理哲学。英国学者谢尔登首次明确提出 “管理哲学” ,并界定其原则。他认为 ,管理哲 学是 “一套原则、 一套科学地确定出来并被 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则 ,由于它是实现最终目标 的基础 ,所以应用它们来指导日常的职业实 践” 。
.
22
管理哲学与商业伦理的研究范畴
它是研究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 管理经验进行理性反思的实践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四 个方面:
管理思想论,包括管理思想发展史、当代管理思想及 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管理系统论,包括一般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组织的系统运行等;
.
1
管理哲学与商业伦理的研究范畴
它是研究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 管理经验进行理性反思的实践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四 个方面:
管理思想论,包括管理思想发展史、当代管理思想及 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管理系统论,包括一般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组织的系统运行等;
管理方法论,包括管理研究方法、管理研究过程等; 管理价值论与商业伦理,包括管理价值观与伦理、企
……
.
15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 和管理模式
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应由五个层 次构成:
1.人性假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恶 论”、“超善恶论”、“性善论”
.
16
2.管理主体:在人性假定的基础上,通过 “自我管理”来塑造管理主体的理想人 格。
管理哲学是什么? 管理哲学是一门新兴的、 年轻的交叉学科 ,是
一切管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管理哲学 ,至今 没有明确概念。有些学者将管理哲学定义为研 究管理中的各种根本问题 ,如管理的目的、 本 质、 范围、 对象、 价值、 效益、 组织职能和 过程等;另一些学者 ,则按照哲学理论的体系来 研究管理哲学。英国学者谢尔登首次明确提出 “管理哲学” ,并界定其原则。他认为 ,管理哲 学是 “一套原则、 一套科学地确定出来并被 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则 ,由于它是实现最终目标 的基础 ,所以应用它们来指导日常的职业实 践” 。
.
22
管理哲学与商业伦理的研究范畴
它是研究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 管理经验进行理性反思的实践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四 个方面:
管理思想论,包括管理思想发展史、当代管理思想及 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管理系统论,包括一般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组织的系统运行等;
.
1
管理哲学与商业伦理的研究范畴
它是研究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 管理经验进行理性反思的实践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四 个方面:
管理思想论,包括管理思想发展史、当代管理思想及 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管理系统论,包括一般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组织的系统运行等;
管理方法论,包括管理研究方法、管理研究过程等; 管理价值论与商业伦理,包括管理价值观与伦理、企
……
.
15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 和管理模式
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应由五个层 次构成:
1.人性假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恶 论”、“超善恶论”、“性善论”
.
16
2.管理主体:在人性假定的基础上,通过 “自我管理”来塑造管理主体的理想人 格。
中国管个理哲学导论ppt第25章
![中国管个理哲学导论ppt第25章](https://img.taocdn.com/s3/m/2063c0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8.png)
四、“管理艺术”境界
1.“管理艺术”境界
•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追求的 理想管理模式。
• 无为而治: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六十三章
• 无为无事要求管理者顺应万物 之理和人的本性而不恣意妄为。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三章
• 从现代管理角度来看,道家所 谓“无为而治”主要有三层含 义:
• 儒家认为“为政以德”胜过 “循法而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 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 诚服也
《孟子•公孙丑上》
2.道家对“管理道德”境界的批 评
(1)道家认为仁义道德是“大 道废”后才出现的一种文化倒 退现象。
们称之为“管理艺术”境界。他 们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 百
姓之心为心”,这种“不知有之” 的
处于这一“太上境界”的管 理 者已进入了“管理艺术”的阶段,
这是一种有别于儒、法、兵、墨
的“有为型”的“无为型”的管 理。
在道家看来,这才是人类孜孜以
求的最理想的管理境界。
• 帝尧是道家树立的“无为而治” 最高管理境界的典型。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
2.道家对“管理实践”境 界的批评
•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老子》四十六章
•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七十二章
• 将亡之民,无不侮其政府者 —严复
• 结论: 这一境界中的管理者称
为“草商”。他们对于管理缺乏 系统的管理性认识,主要是依 靠某些人生经验实施管理,管 理还处于盲目的、无序的“管理
• 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 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 之末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家“智、信、仁、勇、严”为将五德
的理想人格
3.立身行事:在塑造管理主体的理想人格 的基础上如何“做事”、如何“管事”
4.管理模式:“有为而治”的模式与“无 为而治”的模式。 有为而治的模式: (1)儒家学派的“柔性管理”; (2)法家“循法而治”的刚性管理 (3)兵家“以智治军”的智慧性管理
导论
一、时代呼唤中国管理哲学 二、走“综合创新”之路 三、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管理文 化资源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 五、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和管理 模式
一、时代呼唤中国管理哲学
我国的基本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在管理上既不能
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也不能全盘继承中国古 代的管理思想。
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是40—42年
治人之学”)这一命题是从体用相结合的高度 来立论的。在管理场中,管理者是主体。“正 己”(或“修己”)是“正人”(或“治人”) 的前提和基础。
“正己” (或“修己”)是“体”,
“正人”(或“治人”)是“用”。
中国管理哲学既讲“道”,又讲“艺
(技艺)”,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哲学。
政者,正也。 《论语•颜渊》
“无为而治”的模式:
(1)道家式的“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 (2)儒家式的“尚贤推德”的“无为而治” (3)法家式的“君人南面之术”的“无为 而 治” (4) 黄老式的“因循为用”的“无为而 治”
5.管理境界:管理主体通过不同的管理手 段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状态。
在构建中国管理哲学的过程中,中国人
五、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 和管理模式
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应由五个层
次构成: 1.人性假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恶 论”、“超善恶论”、“性善论”
2.管理主体:在人性假定的基础上,通过 “自我管理”来塑造管理主体的理想人 格。
儒家智、仁、勇“三达德”的君子人格 道家“上善若水”的圣人人格
在实践层面上:
1、 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 将“儒”与“商”有机地结合起来 2、 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 理之道: 代表人物: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陈 启源;近代工商业先驱郑观应等
3、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 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
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
曾经的企业明星“三株”的案例 “蒙牛”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经
营哲学 “中华鳖精”和“巨能钙”的失败案例 “同仁堂”的信用管理 “秦池”酒的失败与“张裕”的成功秘诀 “环宇”电视机厂的失败与“奇瑞”的创 新
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
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家 的管理水平。
果:
(1) 西方管理多重“艺”(管理技艺) 不重“道”(哲学),把管理简单地归 结为制度化、定量化和严格化,不强调 管理者的自我修养,造成“管理主体的 缺位”。
(2) 在现代管理中,讲的多是西方的管 理思想和案例分析,而对中国的管理思 想和管理艺术知之甚少,所以培养出来 的管理者只知“哈佛”而不知“老祖 宗”,顶多算是半个中国企业管理者。
2.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 思想: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韩愈
3.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之道:将兵书中 的智慧移植到商战中。 《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六韬》 《司马法》 4.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东周列国志》《水浒传》《西游记》 《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
“今天到了要大力提高、改善中国的管 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 朱镕基
二、走“综合创新”之路
如何构建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
实践证明,走“全盘西化”之路,不加
分析地移植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具体制度, 是行不通的。
不加分析地照搬西方管理模式造成的后
摒弃“全盘西化”之路,走“综合创新”
之路。 综合创新即“以我为主,会通中西,熔 铸古今,自成一家”: “以我为主”:从中国现在的国情、民 情出发,尽快地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民 情的中国管理哲学体系。这是构建中国 管理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会通中西,熔铸古今”包含三个基本
要素: (1)中国管理哲学源于社会管理实践。 (2)“洋为中用” (3)“古为今用”
中国佛学首先要求的是对管理主体的管
理。佛学的管理学 “是合乎自我的管理、 自性的管理、自觉的管理、自知的管 理。” 道家: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现代中国的企业家中: “联想”柳传志:小公司做事,大公司
做人。 “蒙牛”牛根生: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红旗渠”集团:胜己者,胜天下。 “宛西”制药:售药先售“人品”;先 学做人之道,再学经营之道。 李嘉诚:自己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 人 ……
必须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把东方与西 方、“有为”与“无为”、“柔性”与 “刚性”、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思 想体系。
“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的资源(包括人、
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进行计 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而快速地 达到组织目标过程”
西方管理强调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偏
重于从管理程序和职能来界定管理的本 质。他们认为管理学只是如何管理别人, 而忽视如何有效地管好自己,这势必造 成管理主体的“缺位”。
“自成一家”:
走“综合创新”之路,在丰富的管理 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寻找西方文化、中 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的结合点, 将三种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逐步 构建成中国哲学管理思想体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 管理文化资源
在理论层面上:
1.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 国之道与管理之道: “九流十家” 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思想中丰 富的辩证思维方式和管理之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0强的平均寿命是30年 欧美企业平均寿命是12.5年 日本企业平均寿命是30年
1993年以前,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存货期
只有4年 2000年提高到7.02年 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2.9年 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8年 中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 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数只是中国每年倒 闭企业数的10%
“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自我价 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 “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
“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A •西蒙
“管理就是领导”
穆尼
“协调是管理的本质”
孔茨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
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 过程” 小詹姆斯•H•唐纳利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
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 是一种“德性”文化。
中国人对管理哲学的科学解读:管理学是一门
“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
管理始于“正己”(或“修己”)终于“正人”
(或“治人”)。“人”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出 发点,也是落脚点。
“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或“修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