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系统性能的需求介绍

高性能系统性能的需求介绍
高性能系统性能的需求介绍

不同用途的工作站对系统性能的需求介绍

一个对于工作站的定义是:一个帮助开发项目的工具,开始一个新项目,导入数据然后开始安装,做一些小的修改然后项目就完成了,接着进行各种测试和试用,然后产生最后结果。

评价一套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好与差,一般都是考察该系统的处理器、图形处理、存贮I/O、网络子系统的性能。

一. 工作站的分类:多媒体工作站(视频处理、音频处理)、图形工作站(平面设计、CAM/CAD、3D动画、计算机仿真)、其它工作站。

二. 工作站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

1.多媒体工作站

其工作过程大概可概括为:采集、编辑、预览、生成输出这几步。

采集过程:主要是与存贮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有关,速率低时会造成节目丢帧。

编辑过程:主要强调存储系统的读写能力。CPU以及内存的带宽。

预览过程:主要强调存储系统的读写能力。

生成过程:主要强调CPU的处理能力,其所花时间与CPU的主频和数量成正比例,其次也与内存带宽以及存储系统I/O操作有关联。

其中哪一个部分最为重要取决于工作站使用的软件、进行的项目以及系统硬件。

对于商用级视频工作站来说,还要特别强调系统的稳定性。

2.图形工作站

其工作过程大概可概括为:建模编辑、渲染输出这两步。

建模编辑:主要强调图形子系统(3D加速、材质、填图、光影、失真、色彩还原、抗锯齿)、处理器子系统、存贮子系统的性能(作高速缓存)。

渲染输出:主要强调处理器子系统(其性能与CPU的主频和数量成正比例),其次也与存贮子系统中的内存带宽以及容量有关。

对于大型的3D动画项目,可能还需要进行网络渲染,此时对网络性能要求较高。

3 .其它工作站

像软件开发这样的工作(被归类为工作站环境一类的)往往都被视为轻量级的,安装对硬件的要求很少甚至没有,编辑有点像运行office软件包,就像在大型桌面软件上运算小量数据。测试就取决于编译速度以及软件在什么地方被执行(可以在工作站也可以在远程的服务器),产生最后结果需要做的也不多。

不同用途的服务器对系统性能的需求介绍

一.服务器的分类:数据库型服务器、非数据库型服务器、计算服务器。

二.不同类型服务器对性能的需求。

1.数据库型服务器。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种通用数据库软件,比如甲骨文公司的Oracle、IBM的DB2/免费数据库MySQL软件,但市场份额最大的还是微软的SQL数据库,许多服务器仅仅运行一套SQL数据库程序。对于运行数据库的服务器而言,要提前对服务器实际性能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大型数据库和服务器厂商,如Oracle和Sun,都免费提供服务器性能咨询服务来帮助客户确定他们的硬件需求以满足软件和应用对性能的要求。之所以需要这些咨询过程是因为没有数据的数据库是没有用的,每个数据库的数据的结构、

容量以及用途都是各自不同,也就会造成了同样硬件配置运行同一数据库软件时,在不同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客户应用中,服务器的性能就表现出现较大的差异。

****数据库的不同应用场合举例

一台空数据库就像一个只装有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的电脑,仅此而已,剩下的就取决于谁拥有这个系统,这也是要预先估计系统性能如此困难的原因。数据库安装起来也非常复杂(Oracle数据库拥有操作系统的大多数功能,并且还有更多可选项来设置),正因为这样,技术顾问们才如此有利可图。SQL数据库系统几乎没有预封装解决方案(pre-packaged solutions),取代的是一个庞大的咨询行业来帮助企业制定方案。但也有许多无需定制的软件采用了SQL数据库(如那些SAP公司的软件),只不过每套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网站就有不同的数据库使用方式——以新闻为主的网站,其数据库主要是进行读操作;对于拍卖网站,其数据库主要是进行大量的读和写操作,对于在线商店,股票交易网站,为了安全方面的原因,数据库经经常要用大量的复杂加密算法来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其数据库主要是进行计算和写操作。数据库的使用方式中也有许多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例如,将网站的具体访问情况记录在数据库里来进行数据挖掘(data-mining),这项操作的开销会大到需要在一台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以避免影响对外进行的业务。对于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网站,典型的操作包括得到每天客户购买商品的模式,以及简单的收入汇总,统计最受欢迎以及最不受欢迎的产品,以及客户对于网站服务的意见和送货情况。

对于简单一些的“传统企业上网”类型的公司,他们也有收集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以及每年报表的需要。像沃尔马特(Wal-Mart)这样的公司在每家分店里都装有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来记录商店的货品销售情况,还可以用来向供货商发送订单以及跟踪顾客的购买模式。这些小型的数据库会有序地将数据反馈给一个集中的数据中心。在沃尔马特这个例子中,沃尔马特还会将已有商品的顾客购买情况实时地传送给他们的供货商,以便供货商能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供应链和送货时间。如果供货商就是生产商的话,他们还能更好的调整他们的生产计划。

还有从事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系统,这样的系统需要有巨大的数据库系统(或者许多分散的数据库系统)来进行数量巨大的业务。要处理写操作十分频繁的数据库是很困难的——我曾经看到过老版本的MySQL数据库,它更多是为快速读操作而设计,当写操作变得频繁的时候就会变得很慢,但是想象起来跑的很慢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 在这种情况下则要快一些。最近推出的新版本的MySQL已经改变了这种情况,这是个优化和软件设计时的可扩展性的问题。

****

通用数据库(包括所有的我所知道的SQL数据库)没有一个定制的数据库效率高(为特定应用程序设计和优化的数据库)。作为交换,这也意味着定制的数据库的造价要比通用数据库高得多。

最后,购买新的数据库服务器有通常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为了新的数据库系统的需要,另一个是为了升级现有的的系统。对于现存的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要容易得多,因为软件已经存在了,还有许多的使用情况可供参考。对于新的数据库系统,这两者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大概地估计一下需要的数据容量,接着查看类似的大型系统的性能测试值,然后抛弃任何性能很差的系统。另一个解决办法是在早期就购买一台开发和测试服务器,然后当项目需要投入实际运行的时候,再参考当前的

开发环境中的服务器的性能测试值购买一台生产服务器。

同工作站相比,SQL数据库服务器在确定其性能的时候就要复杂得多。常常要估计目前对于数据库需求有多少,而一段时间之后又是怎样。

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软件,在数据库和使用数据库的软件被安装好以前,想要预测所能获得的性能都是很困难的——软件和安装过程在不同时期也会改变。要预测处理的数据量以及在不同时间数据量的变化也是很困难的,这部分取决与实际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不低,但运行的效率不佳,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数据库和使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常常没有被正确地安装和优化。安装并优化数据库设置常常都是复杂并有一定难度的(电脑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以及特定的应用程序)。

其实许多数据库操作(执行SQL语句)是非常简单的,并且只需要一秒钟的一小部分来执行,因为存储系统常常能保证大多数任务能迅速的立即执行。装载一篇文章的一个页面是非常简单的,也很容易优化并仅输出20-50KB的数据。对于部分有选项的页面,装载用户参数(preference)也是很简单的,并且需要的数据更少。这些操作都只涉及了从数据库中装载几行很容易辨认的数据。

而要有序地显示论坛中最近几天发布的帖子就要复杂得多了,这样会使数据库在几百行中搜索并排序后,输出相当于大约200KB的数据(取决于论坛最近的使用情况)。

网站上的大多数页面都只需要进行单条数据库查询(或者几条简单查询语句),但是首页就是完全不一样了(大多数网站都是这样),它需要数据库查询网站里的所有相关内容。不过,Web应用程序里的缓存极大地降低了网站所需要的数据库操作,数据库几乎不会占用超过5%的CPU资源。

大多数网站服务器的最经常使用的数据总量其实并不大,可能8M的L2cache 就足够了,而这么大的L2 cache对于目前的64位多处理器RISC服务器来说是很普遍的。甚至可以在一台低端的装有单颗0.25M cache CPU的服务器上一样运行良好。如果网站这样的应用程序真的需要一台现代的多处理器系统,除非是因为拥有许多火爆的论坛,或者存有大量的文章,再或者就是实施了一个效率很低的项目。如果真的如此,即使8M cache 对于这么多的活跃数据也是不够用的,并且内存系统的压力就会增大,甚至可能也会加重存储I/O系统的负担。

结论:由于大型数据库软件对多CPU系统进行了很好的优化,要提高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增加系统中CPU的数量比提高CPU的主频效果更好,对于任务繁重的数据库服务器来说,采用4-8路带有大容量L2/L3 高速cache的高级服务器,能有效的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

对于数据库来说,一次写操作占用的时间是读操作的9倍,为了保证较快的运行效率,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写操作。

2.非数据库型服务器

除了SQL数据库服务器,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服务器(也还有其他的多种数据库服务器),例如,Web服务器,网络文件服务器,网络路由器,防火墙,邮件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缓存服务器以及其他各种涉及用户管理、身份验证和管理类型的服务器。

所有这些服务器在工作时往往都需要进行很多网络输入/输出,并且也会进行很多文件系统的 I/O。然而,越是I/O密集的服务器类型(文件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缓存服务器)需要的CPU运算越少,并且常常都是采用单CPU配置,这样也能降低产品价格。

在实际应用中,一台性能优异的服务器就可同时胜任多种功能;像Web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这种类型的服务器,以及涉及用户服务和管理的服务器也会频繁使用SQL、MySQL等数据库。实际上电子商务软件中的一些模块-比如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资源管理、甚至薪水管理等等,这些都会非常频繁的使用数据库。

一般来说,静态网站中的服务器是不运行数据库的,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低,对于动态网站来说,其中执行某些功能的服务器是要运行数据库的,对性能要求较高。特别推荐使用双路Xeon服务器,经济又实惠。

3.计算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就需要高浮点运算(有时也要求整数性能)与良好的可用的内存带宽,当然有时也需要容量巨大的快速存储系统。

CPU的主频与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 CPU主频对性能的影响

对于CPU主频的提升,都将会带来性能的改善,一般来说,Pentium4 CPU每提高100MHz主频, SPECint和SPECfp性能增加约20%的情况。但随着主频的升高,性能提升会变低,其原因都是因为内存系统性能是不变的,CPU将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内存请求。

对于不支持多CPU的应用程序来来,只能靠增加CPU的主频来提升程序执行的效率。但是多CPU系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这样也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2.CPU数量对性能的影响

一般而言,软件(或者基准测试)究竟能利用额外的CPU到什么程度很多方面都取决于这些软件本身,有些软件在多处理器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性能提升不大,部分软件很难做到利用多余的CPU和系统资源,有些则根本不可能做到。那些需要花些时间来完成的工作站上的任务往往需要处理大批的数据,让这些运算变成并行处理一般通过将数据按比例分给每个CPU来处理,最后将结果聚集起来实现。服务器任务一般涉及对每个请求作出回应,让这些操作变成并行处理一般通过将这些请求传送给最先变得空闲的CPU 来完成。

同一个系统上不同CPU上进行的单独运算(线程和进程)将竞争系统的共享资源,如,公共的物理内存,内存带宽,CPU时间和I/O。在一个4路系统上,如果所有的CPU 都是繁忙的,那么每个CPU所能获得的最多的内存带宽仅仅是系统带宽的25%。所以系统资源越多,最高性能就越好。

当添加更多的CPU时,对一个系统的性能提升程度的判定往往是很主观的。例如,如果一个系统的CPU数目增加了100%(加倍),性能(特定基准测试得分)增加了90%,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个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是可扩展的。换句话说,每个CPU所能获得的性能是不变的。然而,一个可扩展的系统设计并不需要比那些不是“可扩展”的系统拥有更好的最高性能。拥有一个可扩展的系统让预测系统性能更加容易,并且使有些人可以吹捧他们的系统或者软件是“可扩展的”。

如果一个特定的CPU以及系统设计能良好的扩展到2路,那么采用相同CPU的一个类似的4路系统设计就很有可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性能,因为如果这个系统能良好地扩展到2路,它很可能还有很多系统资源没充分利用(如内存带宽),所以一个4路设计将能利用那些剩下的系统资源。4-way系统可能也有多余的系统资源,但这样显然会增加

系统价格。可扩展性能越强的系统,可升级的能力也应该越强,随着时代发展,更快的CPU也会诞生,也会需要更多的系统资源(CPU各部分的速度增长10%就意味着cache miss发生的频率会加快10%,所以对主内存的需求也增加了)。所以一个系统的空余资源越多,它就越能更好的利用速度更快的CPU。一台服务器使用超过5年是普遍的,所以他们的可升级能力越强就越好,虽然许多实际上不会被升级。

看一下每个CPU所拥有资源很多(缓存和主内存带宽)的系统和每个CPU拥有不太多资源的系统之间的差别,可以参考下面的SPECint 测试结果来了解从4-w a y P e n t i u m3X e o n系统升级到8-w a y系统,以及从2-w a y

U l t r a S P A R C-I I I系统升级到8-w a y

系统之间的差别。在每次的比较中,CPU都是一样的,带有2M 内置L2 缓存的700MHz Pentium 3 Xeon 处理器,以及 8M外置L2缓存的 750MHz UltraSPARC-III 处理器。

对于下面的图表,分值100的效率意味着性能是按正比增加的,分值为0意味着性能降低为0,分值为50意味着性能没有改变。

Pentium 3 Xeon 4-way到8-way的可扩展性

测试效率

164.gzip82.6

175.vpr54.6

176.gcc79.9

181.mcf37.5

186.crafty88.4

197.parser69.9

252.eon99.3

253.perlbmk92.8

254.gap52.7

255.vortex78.0

256.bzip269.0

300.twolf86.7

SPECint_rate71.8

绝对地来说,8-way Pentium 3 Xeon系统仅比4-way系统快44%,这意味着虽然有了多余的4颗CPU,但系统只获得了1.76颗CPU所能带来的性能,是对于投资的一种极低的利用。这种水平的可扩展性并不让人十分吃惊,因为每组4个CPU仅能获得0.8GB/s的内存带宽。从部分来看,252.eon结果看起来这项测试很适合Pentium 3 Xeon 处理器的2M cache,因为测试结果是线形增长的(成正比增长),cache命中率(cache hit rate)越高,需要的的主内存就越少,就给其他CPU剩下的越多。

在有些测试中,8-way的系统实际上比4-way的系统做的更糟,这可能是由于芯片组的不同,Pentium系统总线上的更多CPU带来的资源竞争导致了系统效率的降低。而系统中的编译器(compiler)则不会带来这么大的差异,因为每个类型CPU所进行的测试都是在类似的时间里使用的同一种编译器。

UltraSPARC-III 2-way到8-way系统可扩展性

Test Efficiency

| 0| 25| 50| 75

164.gzip96.4

175.vpr92.6

176.gcc96.5

181.mcf92.4

186.crafty98.0

197.parser98.2

252.eon98.5

253.perlbmk97.9

254.gap90.9

255.vortex93.8

256.bzip297.3

300.twolf98.1

SPECint_rate95.9

UltraSPARC-III系统在这个benchmark套件里的表现出很好的很有成效的可扩展性,因为它有一个更大缓存组合的支持(不过我认为对于SPECint测试,2Mcache和8Mcache不会带来太大的不同)和一个内存带宽几乎随着CPU数目线型增长的设计,大约2.4GB/per CPU。当拥有了6颗更多的CPU,系统获得了5.75颗CPU所能带来的性能增长。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互相比较对于Pentium 3 Xeon处理器有些不公平,因为它比UltraSPARC-III处理器要成旧许多,CPU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为200MHzCPU所设计的结构。在另一方面,想要在从2-way系统扩展到8-way系统的的过程中使系统性能得到线形增长是更加困难的,因为从4-way系统扩展8-way系统的过程中,系统效率的降低几乎是从2-way到8-way系统扩展中效率降低的一半。就绝对性能而言,750MHz UltraSPARC-III处理器要比700MHz Pentium 3 Xeon处理器快40%。

随着SPECfp_rate扩展

对于SPECfp_rate还有更多完整的测试结果,下面就是一些系统的一些全面的可扩展性低效率等级。

SPECfp_rate的一些CPU可扩展性测试

测试平台效率

| 0| 25| 50| 75

2-8 US387.5

1-2 Pentium 482.1

1-2 AthlonXP79.7

2-4 Itanium78.9

4-8 P3 Xeon51.1

综合地来讲,UltraSPARC-III系统在可扩展性上占据了首位,尽管需要从2-way 系统扩展到8-way系统。而Pentium 3 Xeon系统在SPECftp_rate测试上的成绩则很糟糕,8-way系统的得分仅比4-way系统的略微高一点。但应该记住,SPECint和SPECfp 在次级测试中的结果都变化很大,所以提前预测可扩展性(在没有相关系统的基准测试结果记录的情况下)就像是无的放矢,所能得到的只是一些大体上的结论。

可扩展性的服务器基准测试——SPECjbb2000

SPECjbb2000,一个服务器端的部分基于IBM开发的TPC-C 的java benchmark软件,是一个可以有效地测试可扩展性的基准测试软件。因为在一次单独的benchmark 运行中,它会在测试的开始阶段展开一个线程(thread),然后逐渐增加同时运行的线程数,直到整体性能不再增加,接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用这些措施了获取最后的benchmark 得分。这里,可扩展性测试的结果是在成倍增加系统的活动线程一直到系统所支持的最多CPU所能支持的活动线程的数目时取得的。

用SPECjbb2000进行的系统可扩展性测试

系统JAVA虚拟机(JVM)扩展效率

4-w a y P3X e o n JRockit 3.191.0 4-w a y P3X e o n IBM 1.3.1 JVM92.0 8-w a y P3X e o n JRockit 3.183.0 8-w a y P3X e o n IBM 1.3.1 JVM90.1 8-w a y P A-R I S C

8700

Sun/HP 1.3.196.0

16-w a y P O W E R4 H P C IBM 1.3.1 64-bit JVM

93.7

32-w a y P O W E R4IBM 1.3.1 64-bit JVM

87.6

4-w a y U S2Sun 1.2.2 JVM70.0 4-w a y U S2Sun 1.3.1 JVM78.6

4-w a y U S2Sun 1.4 beta 3 JVM

91.6

24-w a y U S3Sun 1.3.1 JVM96.6 72-w a y U S3Sun 1.3.1 JVM82.6 72-w a y U S3Sun 1.4 64-bit JVM98.0

这些测试结果从几个方面来说都是有趣的:在Pentium 3 Xeon系统上虽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Java虚拟机,得到的结果却相差无几,这就暗示了系统的硬件或者操作系统才是取得不同性能的限制因素。而8-way PA-RISC系统的测试结果很适合用来做比较,因为PA-RISC8700拥有总量为2.25M的cache,仅比 Pentium 3 Xeon多了一点。PA-RISC系统看起来有Sun HotSpot Java 虚拟机的一个接口,在扩展到8-way系统的过程中性能表现好得多,这可能是由于拥有更大的系统带宽的关系,虽然操作系统的优化也帮了一些忙。将8-way Pentium 4 Xeon系统面市的时候,将它们进行比较将是很有趣的,因为Pentium 4 Xeon系统拥有比 Pentium 3 Xeon 系统更大的系统带宽。

IBM POWER4系统的测试结果特别有趣,虽然两组都使用了16颗 POWER4芯片,但在16-way HPC测试中,每组POWER4系统中只有1个CPU核心被激活,而在32-way HPC 测试结果中,每组POWER4系统中的CPU都被激活了。当在双核心的POWER4系统上仅展开一个线程的时候,这个线程就拥有所有的缓存,当展开2个线程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竞争共享缓存,这可能也就是可扩展性没有呈线形增长的原因。

UpltraSPARC-II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是通过运行一个叫做 Gcocco的第三方公司的软件得出的,这可能也是测试结果没有采用最新的(更可扩展的)Solaris 8提供的内存管理选项以及线程库(thread libraries)的原因。无论如何,通过在同一个4-way UltraSPARC-II系统上进行测试,但使用不同的Java虚拟机,就可以清晰的看到1.4Java 虚拟机相对于 1.2.2Java虚拟机所带来的可扩展性的提高。这在72-way UltrasSPARC-III系统的得分上更容易看出来,它的得分显示64位1.4Java虚拟机相对于32位1.3.1Java虚拟机所带的可扩展性的巨大提高。

综上所述,系统可扩展性涉及到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及软件被优化的程度。综合的讲,Pentium 3 Xeon系统在SPECjbb测试中的可扩展性表现要比在SPECint中的好,这表明了这项测试并不需要太大的系统带宽,据我所知,即使在最大的系统上,benchmark也仅仅使用以GB计算的内存中的一小部分。当然,拥有更多缓存和带宽的系统肯定拥有更好的可扩展性。SPECjbb没有显示出的一个方面的情况是(并且实际上很少benchmark显示出来)当处理的数据的复杂性增加的时候,系统性能的扩展情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随着时间变化,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程序所处理的数据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巨大。

人其他服务器基准测试

评论基准测试软件要比编写他们容易得多,并且目前已有的benchmark软件并不是一直都能得出最新或者全面的测试结果,这也让对其进行比较更加困难。我认为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大多数benchmark软件仅仅注重性能或者性价比,这些很适合大多数高性能电脑应用程序以及许多工作站应用程序,但商业客户更关心要达到那些性能要求的最便宜或者最好的解决方案。了解一台服务器的最高性能是很有用,但在实际的实施中,大

多数CPU的平均利用率都在20-30%之间,现实世界要让benchmark怎么做才能被看作是有用的呢?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显然应该在其中包括一些数据库benchmark结果,并且已经有许多数据库benchmark可供选择(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TPC系列的),一些分析家建议这些benchmark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实施项目的性能。例如,即使是TPC-C,TPC-H和TPC-W测试中的低端系统也拥有2TB左右的存储系统,这已经远超出了人们对于4-way和8-way系统的预期值。我还没有遇到一位富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专家认为TPC benchmark结果是不错的。

无论如何,在TPC-C测试结果中,8-way Intel 系统得到了4-way的类似Intel系统的两倍得分。然而,在TPC-H测试中,8-way系统就仅比4-way系统快50%,这也许是因为TPC-H对于优化操作更加复杂和困难。至于TPC-W测试,它的测试结果就难以解释了,因为从结果来看,厂商们似乎还正在习惯如何优化安装过程。要对低端的RISC系统作出一个合适的估计也不容易。尽管加倍了时钟频率,极大提高了内存带宽,拥有了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以及更好的I/O系统,基于Pentium 4 Xeon的服务器仅比前一代的服务器快30%。

现实中优化数据库安装的最简单和最常用的办法是,通过在主内存中最大可能的缓存数据以及优化查询语句和应用程序使他们充分利用缓存来使存储系统的读写操作降到最低水平。所以数据库管理员或者开发人员往往对于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提供的查看磁盘读写请求频率的工具都比较熟悉。所以瓶颈在I/O操作上的benchmark结果或者经过benchmark测试的系统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类似系统的性能。部分高端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往往也受到I/O性能的制约。

然而,即使数据库系统通过缓存数据而进行非常少的I/O读请求,拥有一个高性能的I/O系统也是很有用的,因为有些不常进行的操作,如备份和恢复数据或者很少进行的查询(月末,季度末,年末进行的那些查询)都会使用数量巨大的数据。并且,大多数数据库都运行在分布式服务器上,这意味着所有的请求和数据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所以即使存储系统的读写操作很少,网络间的I/O传输也有可能成为系统的瓶颈。

通过上面介绍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经过良好优化的)现实生活的数据库系统不会受到存储系统I/O的制约,这使得对优化过的数据库的性能测试更加侧重于CPU和系统性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SPECint(侧重于CPU整数运算的benchmark)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替代品,特别是对于多处理器系统。没有一个SPECint(或者SPECft)软件是多线程的(至少没有这样采用),只有一种看起来会直接加重数据库的负担,那就是in-memory object database,而这和企业级的SQL数据库比较起来要简单得多。此外这些benchmark 软件都尽力使对shared library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最小化,而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库会强调操作系统内核的每一个部分并且会频繁使用操作系统的shared library。

对于多处理器系统,计算等级版本的SPECcpu benchmark软件也不过是同时执行同一套benchmark软件多次而已,他们之间并没有像锁机制那样的依赖性。此外,在多处理器系统上运行的数据库系统常常同时处理同种类型的查询语句,而且每种语句的数据集大小也不一样,所以每条语句对于内存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然而,当运行

SPECint_rate和SPECfp_rate 这两种benchmark软件的时候,同一种benchmark软件在同一时间采用的内存读取模式都是一致的。

虽然也可以采用一些micro-benchmark软件来测试数据库的某些方面的性能,我觉得开发一些更加复杂的benchmark软件有点没有必要,因为现实世界中实施的许多项目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许多现实世界中的系统会某些厂商提供的特定特性,而基于业界标准的benchmark不得不跨平台地运行在所有的数据库上。但还是有不少公司采用了数据库程序包(database application packages),这样就会有更可预测的数据结构和读取模式。现在也有基于这些程序包的benchmark软件,这样可能得到最真实的数据库benchmark结果。

服务器以及工作站平台上的benchmark软件列表

·S P E C w e b99相对简单的webserver 的基准测试

·S P E C w e b99_S S L SPECweb99 的SSL版本

·S P E C S F S97 基于NFS的file server的基准测试

·S P E C m a i l2001 电子邮件系统的基准测试

·S P E C j b b2000 基于Java的业务的基准测试

·E C p e r f 企业Javabean的基准测试- 马上将被S P E C j A p p S e r v e r2001代替

·S P E C C P U2000 整数和浮点运算的基准测试

·S P E C O M P2001: 测试基于OpenMP 并行化的并行应用性能的基准测试

·T P C-C 老事务处理的基准测试

·T P C-H Ad-hoc 查询以及决策支持的基准测试

·T P C-R 商业报告以及决策支持的基准测试

·T P C-W 基于事务处理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基准测试

·O r a c l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b e n

c h m a r k:Oracle应用程序的基准测试

·F l u e n t C F D

b e n

c h m a r k s:Fluent公司计算流体动力的基准测试

·S e r v e r a n d

w o r k s t a t i o n b e n c h m a r k

r e c o r d s a t I d e a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deas International Limited (IDEAS)公司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基准测试(包括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

2.设计工作站和服务器的CPU以及系统

当准备设计一个新的处理器以及与其搭配的系统构架时,设计者会首先考虑这款处理器针对的市场。有许多的海外电脑市场-桌面,工作站,移动

以及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每一种类型的市场都有独自的价格和性能要求。

因为开发一款高性能的工作站或服务器CPU要花费很长时间(以及许多金

钱),大多数设计者随着时间的增长都适应了许多类型的任务。例如一款为

高端的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CPU使用在一款桌面或者工作站系统上,性能就

会下降很多(拥有更少的缓存以及系统带宽),反之依然(工作站CPU使用

在高端服务器系统上)。

对于处理器设计师来说,幸运的是适用于工作站CPU的特性也适用于服务器CPU-更快的时钟频率,更好的branch(分流)预测,同时执行更多的

指令,更低的缓存延迟,更多的缓存带宽,更低的内存延迟,更多的内存带

宽,更快的系统设计(I/O以及多处理器间的连接)。然而,像SIMD这样的

特性(在一条指令中处理多块数据,适用于2D及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

声频处理以及广义上的多媒体操作)对于绝大多数的服务器任务都没有多大

用处(除了计算用途的服务器)。这是因为对于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

说,浮点运算是很少见的,同时处理的数据结构和类型也复杂许多。

服务器应用程序还有更加复杂的逻辑和可选项,这意味着他们比典型的工作站应用程序拥有更多的分支指令并且更难预测分支指令。此外,服务器

应用程序的内存读取模式相对于自动内存预读取(pre-fetching)来说更为复

杂,而自动内存预读取对于大多数工作站任务都是有效的。然而,产生一个

良好的浮点以及SIMD性能常常不需要占据CPU超过10-20%的die-size空

间,因为CPU的缓存系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空间。

工作站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常常相当简单并且有规律-对于一个简单的2D图形处理软件,它处理的图片往往才几千或者几百万像素,最多32位色彩(有时候针对医疗应用程序的数据拥有更多的位数)。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开发一个网上体育社区系统,首先需要确定社区要实现的功能是什么,也就是用户想要社区所能做的工作。用户使用社区是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的:用户注册登录进入社区,浏览某个社区版块,通过发帖功能发布新的话题,通过回帖功能回复已有的话题,通过搜索查找已有的话题;管理员要管理社区,系统需要具有的功能有创建、编辑、删除社区的版块,管理注册的用户,管理帖子,设置社区基本参数。这样的功能就决定了社区所应具有的功能。 1.用户注册 进入社区主页面后,对于第一次登录的用户来说,首先需要注册,单击“立即注册”按钮即可进入注册界面,注册完成后返回登录界面。 2.用户登录 只有登录的用户才能进行取得权限,退出应释放权限。 3.分类浏览体育项目 用户可以根据各项运动的类型对社区版块进行详细的浏览。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 4.用户发帖 已登录到社区主页面的用户可以查看用户的基本信息、更改密码、帖子查询、进入某个社区版块进行发帖。 5.用户回帖 已登录用户可以跟在其他人帖子后回复。 6.管理员功能 管理员成功登录到操作界面后可查看用户的信息、可增添或者删除社区版块、可注销已注册的用户、可查询和删除用户的帖子,可以对帖子置顶或指定精华帖。 7.查找功能 成功登录的用户和管理员能够根据帖子主题或者用户查找相关帖子。

体育社区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模块: 1.注册登录功能模块:用户注册、登录以及修改个人注册信息; 2.浏览功能模块:用户浏览版块、查看帖子; 3.发帖回帖功能模块:用户发帖、回帖、编辑自己发布的帖子; 4.帖子管理功能模块:管理员编辑、删除、置顶和指定精华帖; 5.社区设置功能模块:管理员设置参数; 6.管理版块功能模块:管理员创建、修改和删除版块; 7.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员添加、删除和设置用户权限。 用户注册、登录以及修改个人的注册信息组合成注册登录模块;用户浏览版块、查看帖子组合成浏览版块;用户发帖回帖,编辑自己发布的帖子组合成发帖回帖模块;管理员编辑帖子、删除帖子、置顶帖子和指定精华帖组合成管理帖子模块。以上四个模块组成用户使用的基本功能模块。扩展功能模块都是与管理员相关的,设置社区参数单独为社区设置模块;创建、修改和删除版块为管理版块模块;添加、删除和设置权限为管理用户模块。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一、引言 1.1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本规范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安全的依据。 1.2范围 本规范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在弓I用本规范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采用。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 2.1安全机构 2.1.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安全工作。 2.1.2建立安全组织: 2.1.2.1安全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 2.1.2.2安全组织由管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 2.1.2.3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组织的具体工作。 2.1.2.4安全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 2.1.3安全负责人制: 2.1.3.I确定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安全负全部责任。 2.1.3.2只有安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 2.1.3.3安全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控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材料。2.1.3.4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1.3.5若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则各地都应有地区安全负责人,可设专职,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心安全负责人的领导。 2.1.3.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安全负责人。 2.1.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安全工作同步进行。 2.2人事管理 2.2.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如:处理机要信息的系统,接触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机要人员的标准进行审查。

什么是项目需求分析

什么是项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和我在微软体验到的又不太一样,微软的需求分析大多是市场人员和用户协助小组的人去评估用户的接受程度,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公司的性质有根本差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确是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1.SRS 文档(System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2.DRM 文档;3.Acceptance Plan. 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一、为什么要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痕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二、需求分析的任务 简言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 三、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 问题识别 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软件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 分析与综合

系统功能需求

目录 1.系统设计目标 (4) 2.系统设计需求 (4) 3.系统模块设计 (4) 3.1业务需求 (4) 3.2系统需求 (4) 3.3用户需求 (5) (1)资料管理: (5) (2)采购管理: (5) (3)销售管理: (5) (4)库存管理: (5) (5)统计分析 (5) (6)系统管理: (5) 4.系统用例图模型的建立 (5) 4.1系统角色 (5) 图4.1 (6) 4.2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图【功能角色分析】 (6) 图4.2 (7) 4.3销售管理子系统的用例图 (7) 图4.3 (7) 4.4采购管理子系统的用例图 (8) 图4.4 (8) 4.5库存管理子系统的用例图 (8)

图4.5 (9) 4.6统计分析子系统的用例图 (9) 图4.6 (10) 4.7身份验证子系统的用例图 (10) 图4.7 (11) 5.系统序列图模型的建立 (11) 图5.1 供应商信息录入序列图 (12) 图5.2 商品采购序列图 (13) 图5.3 商品入库序列图 (14) 图5.4商品销售序列图 (15) 6.系统状态图模型的建立 (15) 6.1商品采购状态图说明: (15) 图6.1 商品采购状态图 (16) 6.2商品入库状态图说明: (16) 图6.2 商品入库状态图 (16) 6.3商品销售状态图说明: (16) 图6.3 商品销售状态图 (17) 7.系统活动图模型的建立 (17) 7.1采购活动图 (17) 图7.1 商品采购活动图 (18) 7.2入库活动图 (18) 图7.2 商品入库活动图 (19) 7.3入库活动图 (19) 图7.3 商品销售活动图 (20)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1.引言...................................................................... . (3) 1.1 编写目的....................................................................... (3) 1.2项目风险....................................................................... (3) 1.3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 (3) 1.4产品范围............................................................................. . (3) 2.综合描述............................................................................... .. (4) 2.1产品的状况..................................................................... (4)

2.2产品的功能..................................................................... (4) 2.3用户类和特性........................................................................ (4) 2.4运行环境....................................................................... (5) 3.外部接口需求....................................................................... . (5) 3.1用户界 面............... ..................................................... . (6) 4.系统功能需求........................................................................ . (7) 4.1输入、输出数据........................................................................ (7)

估算网站系统性能需求与性能需求指标

估算网站系统性能需求与性能需求指标 一,时间特性的要求: 普遍情况下,根据国际标准3-5-8原则推算业务处理时间。 登陆时间最长不超过5秒。 检索票务时间不超过5秒。 页面之间跳转时间不超过3秒。 平均时间在3~5秒以内。 二,系统容量需要求: 静态用户(注册用户)在5 000以上 动态用户(在线用户)在1 500以上 并发数200以上 三,一般网站构建系统需求: (1)检查系统在200个用户的负载下,所有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 (2)检查系统在200个用户的负载下,连续运行72小时过程中,用户登陆、订票、检索票务等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 (3)检查系统在1 500个用户在线(1 500x20%),即300个并发用户操作的负载下,连续运行72小时过程中,以上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80/20原则,即80%的压力是由20%用户产生的) (4)检查系统在8.0 GB业务数据、1 500个用户在线(1 500x20%),即300个并发用户运行的负载下,连续运行72小时过程中,以上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 四,性能需求指标 根据既有的性能需求对本系统的用户访问量、系统处理能力、业务处理能力、 系统响应时间、 容灾需求性能指标、 网络流量等5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估算。其中部分指标也参考测试行业标准,得出该项目具体性能指标。 1.并发用户指标 300≥并发用户数≥160(估算并结合前面系统需求动态用户1500*20%得出)

2.系统稳定性指标 系统有效工作时间要求≥99.5%(用行业标准得出) Web服务持续稳定工作时间≥3天(72小时)(用行业标准得出) 3.系统吞吐量指标(多层体系结构) 完成业务情况(数据库容量)≥140万(笔)交易(客户给出的性能需求) 4.业务处理能力性能指标 在业务高峰时,每分钟能够同时处理150笔数据维护更新操作;100笔的数据查询操作。(估算得出) 在150个并发用户访问时,确定条件的信息查询响应时间小于8秒钟。(用行业标准得出) 每笔业务的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用行业标准得出) 登录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用行业标准得出) 业务处理(每秒请求数)≥4次/秒(估算得出) TPS(每秒交易数)≥150(估算得出) 5.容灾需求性能指标(多层体系结构) 并发用户数≥400(估算得出) 每天完成业务情况≥70万(笔)交易(用行业标准得出) 每分钟完成的业务≥500(笔)交易(估算得出) 6.网络流量分析估算 假设执行每笔业务时,假设大约占用10Kbps资源,同时不考虑网络带宽在传输 过程中的效率损失,表6-1给出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表6-1 网络带宽的需求表(无效率损失) 类型年度 吞吐量 (年) 高峰期单位 时间 交易量(/min) 日高峰期每分钟 数据 传输量(Kb/Min) 日高峰期每分 钟数据 传输量(Kb/s) 常规2007 140万136 1 360 22.6 2008 161万157 1 570 26.2 2009 185万180 1 800 30 2010 212万207 2 070 34.5

软件系统性能的常见指标

衡量一个软件系统性能的常见指标有: 1.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响应时间就是用户感受软件系统为其服务所耗费的时间,对于网站系统来说,响应时间就是从点击了一个页面计时开始,到这个页面完全在浏览器里展现计时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间隔,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在这段响应时间内,软件系统在幕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工作,贯穿了整个系统节点。根据“管辖区域”不同,响应时间可以细分为: (1)服务器端响应时间,这个时间指的是服务器完成交易请求执行的时间,不包括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反应(请求和耗费在网络上的通信时间),这个服务器端响应时间可以度量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2)网络响应时间,这是网络硬件传输交易请求和交易结果所耗费的时间。 (3)客户端响应时间,这是客户端在构建请求和展现交易结果时所耗费的时间,对于普通的瘦客户端Web应用来说,这个时间很短,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胖客户端Web应用来说,比如Java applet、AJAX,由于客户端内嵌了大量的逻辑处理,耗费的时 间有可能很长,从而成为系统的瓶颈,这是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那么客户感受的响应时间其实是等于客户端响应时间+服务器端响应时间+网络响应 时间。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定位性能瓶颈出现在哪个节点上(何为性能瓶颈,下一节中介绍)。 2.吞吐量(Throughput) 吞吐量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软件性能指标,对于软件系统来说,“吞”进去的是请求,“吐”出来的是结果,而吞吐量反映的就是软件系统的“饭量”,也就是系统的处理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指软件系统在每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多少个事务/请求/单位数据等。但它的定义比较灵活,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诠释,比如数据库的吞吐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不同SQL语句的执行数量;而网络的吞吐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流量。吞吐量的大小由负载(如用户的数量)或行为方式来决定。举个例子,下载文件比浏览网页需要更高的网络吞吐量。 3.资源使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 常见的资源有: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I/O。 我们将在Analysis结果分析一章中详细介绍如何理解和分析这些指标。 4.点击数(Hits per second) 点击数是衡量Web Server处理能力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需要明确的是:点击数不 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用户鼠标点击次数,而是按照客户端向Web Server发起了多少次http请求计算的,一次鼠标可能触发多个http请求,这需要结合具体的Web系统实现来计算。5.并发用户数(Concurrent users) 并发用户数用来度量服务器并发容量和同步协调能力。在客户端指一批用户同时执行一个操作。并发数反映了软件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吞吐量不同的是,它大多是占用套接字、句柄等操作系统资源。 另外,度量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还有系统恢复时间等,其实凡是用户有关资源和时间的要求都可以被视作性能指标,都可以作为软件系统的度量,而性能测试就是为了验证这些性能指标是否被满足。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章节样章

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而导致测试无法正常开展。性能测试需求提取一般的流程如图5- 1所示。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 分析提取指标 在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面与性能的要求。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比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用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如果,实际项目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文档时,项目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一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目的哪些业务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最麻烦的就是项目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一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非常难做的。可是“甲方”往往都是提要求的,“乙方”只能“无条件”接受! 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 表5- 1给出的指标非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用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行比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各种资料、使用各种方法去采集测试指标。以OA系统为例,假设《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工程师自己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一般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定性能测试点: 第一、用户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功能一旦性能无法满足,比如登录功能,从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到显示成功登录信息,花了5分钟,这样的速度是 人无法忍受的。而对于用户不常用的,比如年度报表汇总功能,三个季度甚 至是一年才使用,等个10分钟也是正常的,这些是跟用户的主观感受相关 的,得根据实际情况区分。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为了全面研究基于应用服务供应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ASP)模式的大规模网络化制造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内外部安全威胁和可信问题,本系统将从生产线源头做起,通过把生产线消耗的能量转化为网络流量,结合制造自动化网络信息系统的其他网络数据流,构成基础网络数据源,进行捕获和存储,测量网络流量特性,建立网络流量安全性指标体系,通过与现有网络安全手段相结合,建立合理、经济的制造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体系的基础研究平台,研究数据保密性问题,解决制造自动化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关键可信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场景的实时图形可视化系统,展示相关研究成果。 能量仿真要求能够提供反映网络化制造能量及其数据流的测试环境,能够对电能进行本地储存,实现仿真系统和市电电网之间电能的双向传递与电能流量的精确控制,可以实时监测并读取储能设备的状态数据,可以实时提供物理环境与信息系统之间测量与控制的双向通信,支持以太网网络环境,并提供可二次开发的API接口。 技术配置及要求: 1、大规模流量处理系统1套:支持2.5G以上高带宽的网络流量线速捕获和线 速发送,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进行快速、高效的高性能处理,能够标记数据报文的时间戳信息,能根据报文时间戳信息保证数据报文按时间序列保序存储和发送,支持特定特征数据包的快速匹配和分析,能够把高带宽的网络流量线速存储为标准得PCAP文件,并进行实时存储,配置要求: 1)支持2.5G以上流量捕获,支持PCI-E 1.1 规范,提供PCI-E 4X 模式的总 线接口,支持2.5G以上高带宽的网络流量线速捕获和线速发送,支持中断聚合与批量处理方式,支持多队列负载均衡,支持零拷贝技术,能够减少接收数据报文过程中CPU 的占用率,支持多种队列组合,能够将网络负载有效分担到不同的处理器对列上,支持特定特征数据包的快速匹配和分析,能够把高带宽的网络流量线速存储为标准得PCAP文件,配置必要的2.5G POS光接口模块; 2)处理主机:双颗四核处理器,主频≥3.0GHz,内存≥8GB,450G SAS 15000rpm 硬盘≥16块。

3性能测试赛题A6BS资产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要求

任务四:性能测试 1、执行性能测试 本部分按照软件性能测试任务书要求,执行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录制脚本、回放脚本、配置参数、设置场景、执行性能测试并且 截图,截图需粘贴在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性能测试具体要求如下: 。录制用户登录、资本录制:录制脚本协议选择“Web-HTTP/HTML ” 产维修模块进行维修登记、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完成后脚本名称命名为C_wx 。录制脚本具体要求如下: 用户登录操作录制在init ;资产维修登记操作录制在Action ;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在end 。 Action 录制维修登记,使用资产名称为ZCLZ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录制;对资产维修登记操作设置集合点和事务。集合点名称:R_wx ;事务名称:T_wx;维修登记成功后设置检查点,使用资产列表中新登记成功的资产名称作 为检查点,检查是否维修登记成功。 截图要求:一共3 张图,分别为:① init 登录部分脚本截图,包含左侧菜单;② Action 中进行维修登记操作部分截图,包括集合点、事务、检查点代码; ③end 退出部分脚本截图。 制完成脚本回放:脚本录制完成后使用回放功能对脚本的正确性进行校验。脚 本回放具体要求如下: 回放需要对脚本参数进行修改,使用资产名称为ZCHF 开头的数据进行回放;检查点检查资产名称。回放操作完成,查看Loadrunner 回放日志。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维修登记脚本截图;②回放概

要(Replay Summary )截图。 本参数设置要求:脚本回放成功后可继续进行下面的操作。进行性能测试之前 需先对资产名称进行参数化设置。脚本参数设置要求如下: 使用资产名称为ZCYL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参数配置;资产名称参 数名称:value ,参数类型选择:File,输入50 条资产名称对应值,每次迭代取唯一值。 检查资产名称,检查点参数名称:title ,参数类型选择:File,取值规则选择同value 值相同行。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名称参数化截图;②检查点参 数化截图。 填写表格:填写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表格,表格中填写value 和title 参数值。 景设置:按照要求设置虚拟用户个数以及进行场景配置,配置要求如下:设置50 个虚拟用户。 设置集合点策略,选择设置25 个虚拟用户到达集合点时释放。 场景策略:场景名称:C_wx ,虚拟用户总数50 ,用户递增数量25,递增间隔5 秒,场景运行到所有Vuser 运行结束。 截图要求:一共 3 张图,分别为:①集合点设置策略截图;②Design 中的场景设置策略和交互计划图截图;③场景执行完成后Run 界面截图,包括运行结果。 形结果分析:场景执行完成后,需对测试结果进行截图操作,需要

性能需求分析2

性能需求分析: 数据精确度 在精度需求上,根据实际需要,数据在输入、输出及传输的过程中要满足各种精度的需求根据关键字精度的不同。如:查找可分为精确查找和泛型查找,精确查找可精确匹配与输入完全一致的查询结果,泛型查找,只要满足与输入的关键字相匹配的输入即输出,可供查找。 时间特性 系统响应时间应在人的感觉和视觉范围内(<1 s),系统响应时间足够迅速(<5 s),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适应性 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软件接口或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适应能力。 可使用性 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对格式和数据类型限制的数据,进行验证,包括客户端验证和服务器验证,并采用错误提醒机制,提示用户输入正确数据和正确的操作系统。 安全保密性 只有合法用户才能登录使用系统,对每个用户都有权限设置。对登录名、密码、以及用户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证账号信息安全。 可维护性 系统采用了记录日志,用于记录用户的操作及故障信息,同时本系统采用的B/S模式,结构清晰,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运行环境 客户端运行环境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浏览器程序:浏览器IE 5.0以上硬件环境: 网络接入设备(网卡,modem,adsl,isdn或其他网络接入设备)。最低配置为:CPU:PⅡ300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2G以上 服务器端运行环境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Linux(Redhat 7.0以上)系列,Unix系列或Windows 2000服务 器版。 应用服务器程序:Weblogic 6.0,Websphere 4.0及以上版本等。硬件环境: 最低配置为CPU:PⅣ1.0G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10G以上。数据库服务器运行环境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Linux(Redhat 7.0以上)系列,Unix系列或Windows 2000服务器 版等操作系统。 数据库:Oracle8i,DB2,Sybase,SQLserver7.0等。硬件环境: 最低配置为CPU:PⅣ1.0G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10G以上。

2.系统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的意义 需求分析是在网络设计过程中用来获取和确定系统需求的方法,是网络设计过程的基础,是网络系统设计中重要的一个阶段 二、用户业务需求分析 1、用户的一般情况分析 (1)组织结构决定了系统的使用者以及权限等级。 (2)地理位置涉及网络系统的最终拓扑、传输介质和连接方式及节点位置安排等。 (3)应用用户组成和分布决定了各具体应用系统的软件、硬件配置和相应权限配置。硬件集成 (4)网络连接状况包括集团公司网络、分支公司网络、供应商网络、合作伙伴网络及Internet的连接。 (5)发展情况是指网络规模和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 (6)行业特点调查主要是为一些行业应用系统设计做准备。 (7)现有可用资源是从用户角度进行考虑的。 (8)投资预算要在系统设计之前确定,否则无法为各部分进行细化预算。 (9)对新系统的期望和要求是用户立项的出发点。 2、业务性能需求分析: 响应时间需求分析 1、整体的响应时间 用户的一次功能操作可能由几个客户请求和服务器响应组成,从客户发出请求到该客户收到最后一个响应,经过的时间就是整体的响应时间。在大量的应用处理环境中,超过3s以上的响应时间将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网络和服务器的时延和应用时延都对整体响应时间有影响。 2、网络整体响应时间受到不同机制的影响

吞吐性能需求分析 1.吞吐性能 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的,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耗费资源。吞吐量理论上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2.吞吐性能的影响 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路由器、防火墙及程序算法的效率决定,尤其是程序算法不合理会使路由器和防火墙系统进行大量运算,通信性能大打折扣。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选择吞吐量为100Mbit/s级的路由器和防火墙就能满足需要,而对于电信、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公司和大企业就需要采用吞吐量吉比特级的路由器和防火墙产品。 可用性能需求分析 网络系统的可用性能需求主要是指在可靠性、故障恢复和故障时间等几个方面的质量需求。 1.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是指设备在长期工作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和数据转发能力。 2.应用系统的可用性 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测试需要在用户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操作环境下进行,可用性测试必须是在用户进行实际操作后,根据其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并发用户数需求分析 1.并发用户数及测试 并发用户数的支持量多少,决定了相应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 2.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 (1)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 (2)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部署新的应用程序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 (3)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其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1.网络拓扑结构的扩展性需求分析 2.交换机的扩展性需求分析 3.WLAN网络的扩展性需求分析 4.服务器系统的扩展性需求分析 5.广域网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6.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3、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在比较大型的网络系统中,配置一个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一方面网络管理效率非常低;另一方面,有些网络故障可能仅凭管理员经验难以发现,最终可能会因一些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的故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服务器管理需求分析 主要功能模块: (1)服务器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安装程序、CPU、内存、进程和磁盘分区信息管理。 (2)各种服务的管理,包括HTTP、FTP、SMTP、POP3、DNS服务管理。 (3)数据库的管理,包括Oracle性能和表空间等管理。 (4)性能分析,包括实时、当日和统计性能分析。

软件需求之性能需求分析实例

软件需求之性能需求分析实例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需求:这是一个证券系统中某个业务的“实际需求”,系统总容量达到日委托6000万笔,成交9000万笔,系统处理速度每秒7300笔,峰值处理能力达 到每秒10000笔,实际数3000万 这个例子中已经包括几个明确的需求:最佳并发用户数需求:每秒7300笔,最大并 发用户数需求:峰值处理能力达到每秒10000笔,基础数据容量:实际数3000万,业 务数据容量:日委托6000万笔,成交9000万笔——可以根据这个推算出每周、每月、 每年系统容量的增长模型 要想获得效的性能需求,就要先了解什么样的需求是“有效的”。有效的性能需求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明确的数字,而不是模糊的语句。结合上面的例子来看,相信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但是的时候了数字未必就不模糊。例如常见的一种需求是“系统需要支持5000用户”, 或者“最大在线用户数为8000”。这些数字的需求仍然不够明确,因为还需要考虑区分 系统中不同业务模块的负载,以及区分在线用户和并发用户的区别。 2.凭据,合理,实际意义。通常来说,性能需求要么由客户提出,要么由开发方提出。对于第一种情况,要保证需求是合理的,有现实意义的,不能由着客户使劲往高处说,要让客户明白性能是有成本的。对于第二种情况,性能需求不能简单的来源于项目组成员、PM或者测试工程师的估计或者猜测,要保证性能需求的提出是有根据的,所使用的数据 和计算公式是有出处的——本文后面的部分会介绍获得可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3.相关人员达成一致。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相关人不能对性能需求达成一致,可能 测了也白测——特别是在客户没有提出明确的性能需求而由开发方提出时。这里要注意“相关人员”的识别,通常项目型的项目的需要与客户方的项目经理或负责人进行确认,产品型的项目需要与直属领导或者市场部进行确认。 如何获得效的性能需求呢,有下面几种方法来获取: 1.客户方提出,这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通常电信、金融、保险、证券以及一些其他 运营商级系统的客户——特别是国外的客户都会提出比较明确的性能需求。 2.根据历史数据来分析,根据客户以往的业务情况来分析客户的业务量以及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的峰值业务量。如果客户旧的系统,可以根据已系统的访问日志,数据库记录,业务报表来分析。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行业、不同应用、不同的业务是各自的特点的。例如,购物网站在平时的负载主要集中在晚上,但是节假日时访问量和交易量会是平时的数倍;而地铁的售票系统面临的高峰除了周末,还周一到周五的一早一晚上下班时间。 3.参考历史项目的数据,如果该产品已其他客户使用,并且规模类似的,可以参考其 他客户的需求。例如在线购物网站,或者超市管理系统,各行业的进销存系统。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系统响应时间要求 系统应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用户打开界面和提交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应低 于1.5 秒。用户进行在线实时查询业务操作的数据处理时间应低于5 秒。(响应) 2)系统可靠性要求 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综合可靠性包括从服务器、教师机运行到学员机 中所有环节正常运行的概率;核心系统综合可靠性应满足培训需求。系统中主要 设备均采用工业级产品,并采用成熟技术及工艺;

(响应) 3)系统易用性要求 目标系统用户界面应操作简洁、易用、灵活,风格统一易学。系统的用户帮 助文档要求齐备,易于进行软件使用。充分考虑系统的易用性。所有操作系统均 采用中文Windows7 及以上版本,所有交互系统提供中文图形界面,符合常规视 窗系统的操作模式,对于非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可熟练地掌握整个系统 的操作。系统须具有合理的使用成本,有利于业主长期、有效地利用该系统进行 人员培训与考核。(响应)

4)系统可维护性要求 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均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各部件可进行模块式拆装与调整,便于日常维护。同时,系统须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响应) 5)系统可扩展性要求 系统须采用模块化设计,仿真实训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周期性更新系统设计,可以进行不同车型的扩展并预留接口,利于以后升级与扩展。并须有一个以上在轨道交通行业成功应用的实际案例。(响应) 6)技术成熟性与先进性 系统无论从整体结构的设计到关键技术的采用都 须遵循先进且实用的原则, 仿真模型须保证正确并经实践检验与认定,以满足

业主对列车仿真系统在功能、 性能、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以确保技术的成熟性。 为保证虚拟仿真系统的实时可靠运行,在计算机选型及硬件配置时,须考虑 有一定的资源裕度,在系统最高运行负荷下各配件按不低于下述指标确定: 备用CPU能力>40%; 备用内存容量>30%; 备用外存容量>80%; 备用I/O 接口>10%。 设备制造须采用成熟技术及工艺; 系统最长连续使用时间须不低于72 小时。

博客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由于博客的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博客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国内优秀的中文博客网有: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中国博客网,腾讯博客,博客中国等。 1.1目的 1.2博客通常称为网络日志作为目前网络流行的交流方 式主要提供给用户一个沟通的平台,以在表文章图片留言等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2 业务需求 2.1业务描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日常需求越来越来打,在网络方面,博客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许多的着眼于这方面,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网名们的博客,我设计了博客管理系统,它能更好的管理网名们的博客,包括对博客网

友们博客注册,登陆,发表论坛,网友们的评论及回复,博客的人气度,登录时间,发表时间,以及其他网友的留言等。从而更好地管理人们的个人博客及相互间的联系。 3 功能需求 (1)根据对系统的特点和应用的分析,可以得到本系统主要有如下功能:这部分又分为用户登录、用户退出两个部分。功能又分为用户登录、用 户退出两个部分 3.1登陆:主要用于验证博客网站用户信息的真实身份,以便对博客网 站进行管理和维护。通过系统管理员写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到网站。 网站检测用户用户名,密码并给予其相应的权限对博客网站进行操作。 3.2用户退出:已经登陆的用户可以退出,释放自己所占有的各种信 息资源。 (2)文章管理主要有文章的发表、查询、浏览、评论和删除功能。 2.1博客的系统管理员 博客的系统管理员除了可以查询、浏览和评论文章外,还可以对系统 中的所有文章以及评论进行修改、删除操作。这些维护和管理拥有最高权限,并且系统自动更新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数据。文章的发表:博客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文章包括主题、正文、表情、图片等信息,作者通过各种元素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想。系统接受这些信息并且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还可以对博客主页的外观、博客使用的插件、工具进行添加、删除、设置。

一、系统总体要求

一、系统总体要求 本技术需求方案为松阳县广播电视台岗下山发射台15个频道的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及原二套模拟电视和二套调频广播天馈的拆除安装调试系统方案,系统所有设备的单机技术指标及整个接收传输系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有关技术标准,★拟投标主要设备具有广电总局认可的相关资质,入网证、检测报告等。 1、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运转稳定可靠,关键环节有主备冗余,保证24小时全天候安全优质播出。在设备选型上要选择同类设备中性能优良,并经客户使用达到高标准、高质量、性能稳定的产品。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各个部分、系统各级之间的冗余备份措施,选择的设备必须达到广播级要求。 2)先进性:采用先进的、并已经得到业界认可的技术设备搭建。 3)扩展性:容易实现规模的扩展和系统的升级,升级、扩展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4)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系统必须具备开放性,做好与各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满足与监控平台以及基础网络无缝链接的需求。 5)易于使用维护: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 6)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制定详细科学实用的建设方案,在保证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资金,设备应具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7)优质售后服务:系统硬件提供商、软件设计商和系统集成商都必须提供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以确保系统建成后能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系统设计要保持最好的性价比。 2、投标人必须以其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根据本招标文件所提供的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进行深化设计,确保整个方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投标文件必须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系统图纸、详细设备配置清单和报价。方案首先必须完全满足松阳县广播电视台岗下山发射台提出的所有技术要求,所使用的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及可靠性不能低于松阳县广播电视台标书的指标及性能,设备必须采用知名品牌产品,并保证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功能齐全、经济性好、方便使用,使建成后的系统能充分满足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的需要。 3、安全事项。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能影响正常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具有个人登高作业证,施工前应提供高空作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工程施工过程一切安全责任,均由中标方承担。 4、项目作为交钥匙工程。在本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图纸资料和系统设计技术要求中如未明确说明,但可以推断是整个系统安装和运行时不可缺少或必需的配套设备、材料

XXX性能测试需求分析

XXX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作者: 发布日期: 文档版本: 文档编号: 文档历史: 目录 1.简介 (2) 2.文档目的 (2) 3.适用范围 (2) 4.性能需求 (2) 4.1.负载测试需求 (2) 4.2.压力测试需求 (2) 4.3.容量测试需求 (3) 4.4.其他 (3) 5.业务模型 (3) 5.1.单一业务并发操作模型表 (3) 5.2.组合业务并发操作模型表 (3) 5.3.时间段用户业务模型表 (4) 5.4.后台业务模型表 (4) 5.5.服务器资源利用率表 (4)

1.简介 2.文档目的 本文档全面系统地描述了XXX系统性能方面的需求,文档经过批准以后用于后续的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 文档用于一下目的: ●明确定义系统性能方面的全部需求。 ●系统架构师根据此文档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 ●性能测试工程师依据此文档进行性能测试计划方案的编写,性能测试需 求分析、脚本开发、场景设计和结果分析。 3.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XXX系统软件组织内部的性能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也适用于用户的验收测试。 4.性能需求 4.1.负载测试需求 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 4.2.压力测试需求 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情况下软件系统运行情况,目的是找到系统在哪里失效以及如何失效的地方。

4.3.容量测试需求 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 4.4.其他 ●系统用户数量为X万,数据库数据量为XXX万条; ●XX响应时间不超过3s; 5.业务模型 5.1.单一业务并发操作模型表 5.2.组合业务并发操作模型表

5.3.时间段用户业务模型表 5.4.后台业务模型表 5.5.服务器资源利用率表 服务器资源利用率 表.xls

系统需求分析模板

物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本章主要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首先介绍了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概念,并列出系统功能需求,再从系统各功能模块作分析,得出其详细需求分析,最后本章讲述了系统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销售管理、企业采购和企业库存数据流程图等流程分析。 3.1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的产值己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此行业的贡献不容忽视,所以中国要成为东亚乃至环亚太地区的物流中心,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也是重中之重。 物流的信息管理就是对物流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将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产生传播到利用的过程。同时对涉及物流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技术、工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信息的有效管理就是强调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集成性、共享性。所以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中要避免信息的缺损、失真和失效,要强化物流信息活动过程的组织和控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交流,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会产生价值,所以要有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以利于形成信息积累和优势转化。 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通过条码和数控工具、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实现三流的统一,就是说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可以及时集成的反映到工作人员的眼前,做到心中有数,办事有力。 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环节通常叫做进向物流,原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其业务流程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