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酶的多种形式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十种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十种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2e923305a8102d276a22f97.png)
十种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周凤敏(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东明274500) 近年来,诊断肝脏疾病的方法很多,但酶类检测,以及一些酶的同工酶的检测结果的变化紊对肝病的诊疗非常重要,现对临床上常用的十种酶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转氨酶及其同工酶(G PT、G OT或A LT、AST) G PT几平分布于所有组织中,但以肝脏组织中最多,均占80%,其次是肾、心、骨骼肌中,它有A LT s及A LT m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及线粒体,后者的活性为前者的16倍,肝细胞坏死血清中以A LT m为主。
AST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它有AST s及AST m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
细胞轻度损伤时AST s 升高显著,而严重损伤时,则AST m大量出现于血清中。
A LT是反映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的指标。
急性黄疸型肝炎时,A LT的阳性率几乎高达100%,无黄疸型者阳性率约80%,中毒性肝炎时,阳性率也很高,而且G PT的升高出现在临床和其他肝功试验阳性结果之前。
故测定A LT的活性对急性肝炎,中毒性肚炎和潜伏期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发现有重要意义。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 LT仅轻度升高,但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可明显升高。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消失后,如A LT仍不下降或不稳定,提示病情尚不稳定。
如果A LT已正常,而又升高或持续不降时,提示肝炎再发向迁延转化。
故A LT的测定,也是随访肝炎预后的指标。
如同时测定AST并计算DeRitis比值,即AST/A LT之比,则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转归也特别有价值。
急性肝炎时DeRitia比值<1,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2,肚痛时D eRitis比值≥3。
A LT测定虽然是肝细胞的灵敏指标,但由于A LT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许多肝外病变时,如心梗、急性胰腺炎等,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红霉素及有机磷中毒等,在一些特殊生理善状态下如妊娠期等,A LT均可升高。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生物化学检验中酶的测定综述
![生物化学检验中酶的测定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a0f6963852458fb760b560c.png)
定时法
通常是酶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
蛋白沉淀剂等终止酶促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 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促反应 的平均速度。
定时法中酶促反应的过程
注意事项
用定时法测定酶活性浓度, 必须了解不同酶促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 应先做预试验找出酶促反应速率恒定的时期,
CK-MB
这些方法适用于临床自动化分析,具有测定时
间短(最快仅需7min)、灵敏性高(最低检测 限<µg/L)和准确性好的特点,明显优于其他 分析测定CK-MB的方法,1990年后逐渐被广泛 接受。 为使CK-MB质量分析标准化,AACC成立了专门 的标准化委员会,最近已研制成功采用重组基 因技术的CK-MB参考材料(Rck-2)。
由于同工酶(及其亚型同工型)一级结构的不
同,导致其在理化性质、催化性质、生物学等 方面有明显的性质差异,这些差异为同工酶的 分析和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临床同工酶的分析大致可分为两步,即首先精 确地分离出某酶的各同工酶组分,然后测定酶 的总活性和各同工酶组分的活性。
电泳法
在研究同工酶的所有方法中,电泳法的使用最
CK-MB
是诊断AMI、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外对AMI诊断效率评价时多采用测
定CK-MB质量,即测定CK-MB的酶蛋白质量浓度 (Mass)的方法。 CK-MB质量的测定通常是制备抗CK-M抗体和抗 CK-B抗体或采用CK-MB抗体,用CLIA、ELISA、 FEIA等方法测定。
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
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 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像、理化性质、 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位不同的 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凡酶蛋白结构不同的同工酶称为原级同工酶, 而将经加工或修饰后的同工酶称为次级同工酶 或酶的多种形式。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57f4d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9.png)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8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刘瑜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5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A1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脂肪酶水平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3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指标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68.49±43.22)U/L、血清脂肪酶水平为(1 694.88±300.15)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37.49±13.35)mg/L,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91.85±48.22)U/L、(1 232.49±300.13)mg/L、(26.25±4.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8、7.702、56.288,P 均<0.05)。
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r=0.128、0.139、0.137,P均<0.05)。
结论临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工作,可为疾病顺利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发现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奠定基础。
肝病患者3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及其意义
![肝病患者3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d3ec8b969dc5022aaea00c8.png)
12 ・ 24
检 验 医 学 与l 临床 2 1 02年 5月 第 9卷 第 1 0期 I bMe l , y2 1 , 19 No 1 dCi Ma 0 2 Vo. , . 0 a n
件 仅 以相 对 偏 倚 来 判 断 偏 倚 是 否 可 以 接受 显 得 更 为科 学 合 理 。
度 或 最 接 近 该 Xc浓 度 的 组 的 均 值 和 标 准 差 来 计 算 Bc 5 可 9 信 区 间 并 判 断 偏倚 是否 可 以接 受 。
3 4 E 9 A2规 定 , 据 最 后 的 计 算 结 果 , 断 允 许 偏 倚 与 . P 一 根 判
参 考 文 献
[] 丛 玉 隆 , 仁 丰 , 晓 东 . 床 实 验 室 管 理 学 [ ] 北 京 1 冯 陈 临 M .
京 : 国计 量 出 版 社 ,0 4 7 — 5 中 2 0 : 27 .
sg r O H n U e a d itr rtto fC r n [ ] W et ad J , u tM R. s n n ep i 的 允 许 偏 倚 小 于 Bc5 可 信 区 间 的 下 处 9 限 , 倚 不 可接 受 , 偏 其余 测 定 项 目在 医学 决 定 水 平 上 的 允 许 偏 倚 均 落 在 B 9 可 信 区 间 内或 者 是 大 于 f 9 % 可 信 区 间 的 c5 l5 c
,Cn 、
本 , 统 计 学 过 程 简 单 , 需 要 计 算 偏 倚 和 百 分 比两 种 平 均 偏 且 只 倚; 当计 算 的偏 倚 或 ( ) 分 比 偏 倚 大 于 厂 家 声 明 时 , 否 有 和 百 是 统计学差异 , 可根 据 文 件 计 算 验 证 值 和 比较 偏 倚 与验 证 值 的 大 小 来 判 断 ; 在 不 同 的 实 验 室 应 用 , 且 其 提 供 的统 计 学 结 论 能 而
5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5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52673e55ef7ba0d4a733bba.png)
两组 肝 恶性 肿 瘤 组 中 明显 高于 对 照组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5_ 活性 均 值在 肝 内胆 管 恶性 肿 瘤 、 阻性 . 1 ; NT r 梗 黄 疸 两 组 中 明显 增 高 , 高 于肝 胆 结 石病 组 ,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0 0 )肝 胆 结石 病 组 较 肝 病 变组 显 著 增 高 , 且 差 P .5 ;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00 ) P . 1 。AD 活 性 均值 增 高只 见 于肝 病 变 、 原 发 性 恶性 肿 瘤 病 组 ( A 肝 P< 00 ) . 1 。结 论 AL T、
e sso l n n u ro i u t , cs so e o n p t oo ia a n ie Th e ut r ttsial n — a e fmai a ttmo fbl d cs l a e fn wb r ah lgc l u dc. ers l we esait l a a g e 5 j s c y
【 要 】 目的 探 讨 血 清 酶 丙氨 酸氨 基 转 移 酶 ( I ) 谷 氨 酰 基 转 肽 酶 ( - G 、 性 磷 酸 酶 ( L ) 5_ 摘 A 、 T 7 G T) 碱 A P 、, 核 苷 酸酶 ( ' ) 腺 苷 脱 氢酶 ( D 在 肝 胆 疾病 诊 断及 鉴 别 诊 断 中 的 意 义 。 方 法 使 用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对 本 院 5- NT 、 A A)
ADA 均 是 肝损 伤 的指 标 , ADA 在反 映肝 炎的 残存 病 变 时比 7GGT 更特 异 地预 示肝 炎的 转 归 。5_ 一 f NT 是 比 丫GGT 一
更 特异 、 AL 比 P更灵 敏 反 映肝 胆 疾 病 的 指 标 。 联 合 检 测 AI 7 G T、 I 、 NT、 A 是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肝 胆 - G A 5 T、 P AD
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c91f00336c1eb91a375df8.png)
17
标本
BBMC
溶血标本不能用于检测: RBC中ALT是血清中的3-5倍
常<1.0 ---<1.0
重症肝炎 升高在正常上限20倍以内, 升高超过ALT
>1.0
有酶胆分离现象
肝硬化
常轻度升高
升高超过ALT
>1.0
21
二、 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BBMC
γ-谷氨酰转移酶 ( γ- glutamyl transpeptid, γ- GT/GGT) 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 ( γ-GTP/GGTP)
24
常见疾病GGT活性的变化
BBMC
疾病
GGT活性变化
肝胆疾病(胆石症、炎症) 明显增高,可达正常上限的5~
30倍,阳性率在80%以上
肝实质性疾病(肝炎、肝硬化)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5
倍
肝癌
明显升高,且阳性率高
诱导作用(乙醇、苯巴比妥、 轻度升高,停药后正常
抗抑郁或癫痫药物)
三、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BBMC
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平滑肌以CK-BB含量相对 较高,CK-BB在脑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心肌是CKMB含量丰富的唯一器官。当这些组织器官受损伤时,血清 中CK的含量升高。
标本
不得用溶血标本,RBC中含有AK,可干扰测定, 引起测定值偏高;测定样品宜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 其它抗凝剂都抑制CK活性。
医学检验--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
![医学检验--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c3ac97369dc5022abea0086.png)
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酶反应动力学原理(影响酶反应的因素)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反应的过程与速率,以及各种影响酶催化速率的因素,定量时的观察对象是总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量。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包括底物的浓度、酶反应的最适pH、最适温度、酶的抑制作用,另外还包括试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等因素。
1.底物浓度的影响在检测试剂中底物浓度、辅因子、活化剂、复构剂的种类和浓度均对酶的测定至关重要。
其中以底物的种类和浓度最为重要。
底物浓度影响遵循米氏方程:ν=V[S]/K m+[S]当底物浓度远远小于K m,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增加。
当底物[S]>>K m时,公式近似为ν=V,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故此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V。
从理论上说只有测定的是酶最大反应V,反应速度才和酶量成正比。
(1)底物的种类若所测的酶专一性不强,可作用于多种底物,K m最小的底物往往是此酶的生理底物。
(K m 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K m越小亲和力越大)如该酶测定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工作,首先应考虑有效诊断价值的底物。
选择K m小的底物测定酶活性,在最大反应速度时底物浓度也将最低。
这意味着试剂成本可能较低,不易出现底物难溶解的困难。
(2)选择底物的合适浓度确定底物种类后,重要的是选择底物的合适浓度。
米氏方程在选择酶测定底物浓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计算出某一酶的K m后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底物浓度和K m间的比值,将其代入米氏方程就可以计算出此时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比。
上述只能适应用于单一底物的酶。
2.反应体系的最适pH、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测定酶活性浓度时一定要选择在最适pH。
因为此处酶反应速度最大,测定灵敏度最高。
此处酶活性变化的斜率最小,如反应体系中出现pH变化时,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小。
pH还可以影响酶的稳定性。
为使反应体系能稳定在最适pH范围,实际检测时多采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缓冲液。
3.温度的控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具有双重性。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1fd1d1581b6bd97e19eacb.png)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124 幸福生活指南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苏承竹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400037摘 要:血清酶浓度是人体机能中的重要生化检验指标,通过对这一指标的检测能够判断人体是否出现肌肉损伤现象。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能够发现,在人们进行力量训练之后测量血清肌酸激酶的前后数据变化较为明显,训练力量之后能够将大量的血清肌酸激酶释放到血液中,进行检验能够直观的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和形式,进而能够开展运动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
根据指标变化能够对运动员训练内容开展跳帧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避免训练强度较大造成的运动员身体机能与肌肉功能受损。
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升高数值是运动员新陈代谢变化功能转变的有效信息,例如在运动员处于较为安静平稳状态下,测量出的血清肌酸激酶数值升高,则能够判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可对其进行诊疗和处理。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开展详细分析。
关键词:血清肌酸激酶;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应用效果血清酶浓度能够有效反应运动员的肌肉状态和身体机能、生理状态等众多指标。
其数值升高能够有效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纤维坏死、组织受损等现象。
正常人在进行运动训练和力量训练之后能够释放大量的血清肌酸激酶在血液中。
经过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数值检测能够看出血清肌酸激酶不同状态下的活性,为相关医学、运动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1.血清CK 在正常人群身体健康监控中的应用 1.1血清CK 在健康人群身体疾病监控中的应用 血清肌酸激酶的数值检测能够直接判断人们是否存在心肌炎、脑炎等不同位置的疾病。
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数值便是CK-MB 数值,这一数据的变化能够判断出人们是否存在肌肉坏死现象,对于心肌炎的预后检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患者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系列神经性损伤的情况下,CK-BB 的数值较高、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强。
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f80a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血清学是研究血清的科学,它在生物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血清作为一种生物体内的液体,包含了丰富的蛋白质、激素、抗体等成分,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免疫应答等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1. 蛋白质测定
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对这些蛋白质进行测定,了解其浓度、组成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的蛋白质代谢、免疫功能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激素水平检测
血清中还含有多种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这些激素对于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准确检测血清中激素的水平,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3. 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抵抗疾病、感染等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测定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了解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为免疫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4. 肝功能检测
血清中含有多种与肝功能相关的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排泄功能,对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及早发现和处理肝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血清中蛋白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成分的测定,可以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物活动的状态,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因此,深入研究血清学对于推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3188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a.png)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在临床检验中,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和浓度,来辅助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
本文将就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酶的分类及功能酶根据其催化反应类型可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等多种类型。
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这些酶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具有不同特异性,可以反映出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及损伤情况。
如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ALT和AST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浓度升高可以反映出肝功能异常。
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肝功能检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细胞释放的酶会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监测血清中ALT、AST、ALP等酶的浓度可以评估肝功能的健康状况。
例如,ALT和AST浓度的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2. 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肌酸激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等酶,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3. 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乳腺癌细胞释放的酶——CA15-3和CA27.29可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筛查指标,帮助早期诊断。
三、酶在治疗监测中的应用除了用于诊断疾病,酶还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例如,血清中白蛋白酯酶(ADA)是一种结核病的诊断指标,也可以用于监测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ADA浓度会下降,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好转。
四、酶在疾病评估中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血清中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等酶的迅速升高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c9a36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7.png)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目录一、生物化学概述 (2)1. 生物化学定义 (2)2. 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3)3.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4)二、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5)1. 氨基酸 (7)2. 蛋白质 (8)三、生化检验基本技术 (9)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0)2. 分离技术与分析方法 (12)3. 生物传感器 (1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四、生化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6)1.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18)2. 血脂与载脂蛋白 (18)3.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20)4. 肾功能检测 (21)5. 肝功能检测 (22)6. 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23)五、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24)1. 质量控制体系 (26)2. 标准化操作程序 (27)3. 能力验证与结果评价 (27)六、生物化学检验的进展与挑战 (28)1.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30)2. 个体化医疗与精准检验 (31)3. 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问题 (33)一、生物化学概述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深入研究了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
它主要关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如色谱法、电泳、质谱分析等,来分离、鉴定和分析生物分子。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领域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机制。
生物化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丰富了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对抗生素的使用和耐药性问题时,通过深入了解细菌的生物化学过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药物和制定治疗方案。
1. 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科学,涉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血清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进展
![血清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c13064b52acfc789ebc96e.png)
综㊀㊀述血清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进展齐天琪1,2综述,汪㊀静2,陈文祥2ә审校(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2.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730)㊀㊀摘㊀要:㊀血清酶学作为辅助诊断多种重要疾病的生化项目,其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至关重要.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已建立了7种血清酶的参考测量程序,并推荐厂家试剂校准品溯源至酶学参考系统.通过研发具互通性并由参考方法赋值的参考物质,在室间质评活动中引入正确度评估计划,推动具溯源性的试剂校准品的生产,扩大其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占有率,是促进酶学标准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关键词:酶学;㊀标准化;㊀溯源性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8.16.031中图法分类号:R446.1文章编号:1673G4130(2018)16G2046G04文献标识码:A㊀㊀血清酶作为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中排名前二十的项目,在诊断和监测肝脏㊁胰腺㊁骨骼肌和骨相关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1项由我国270家医院参与的调查显示[1],在628个检验项目中,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㊁γG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 G T)㊁乳酸脱氢酶(L D H)㊁肌酸激酶(C K)㊁αG淀粉酶(AMY)㊁碱性磷酸酶(A L P)和脂肪酶等10个酶学项目占检测总量的12.3%.2002年,欧洲参考物质与测量研究所(I R MM)评估全球950家医学实验室发现[2],γGG G T 在35U/L处的偏倚为-60%~30%.2005年,1项由意大利60多家实验室参与的调查显示[3],在使用相同原理检测A L T的实验室中,男性参考区间上限变化范围为40~72U/L,下限变化范围为0~30U/ L.明显的检测偏倚和不同参考区间造成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着临床决策及患者安全.这就要求临床实践中血清酶学测量必须标准化.通过建立完整的溯源链,将实验室检测结果溯源至国际认可的参考物质或参考方法,从而减小临床样本的检测偏倚,已成为全球共识[4].本文综述了近年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的最新进展.1㊀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的现状㊀㊀催化活性是血清酶学检测的重要特性,它不同于物质的量浓度检测,具有方法依赖性.因此被测量的描述不仅需要项目㊁单位和样本类型,还需详述检测程序.不同检测环境和条件下,即使相同样本也能产生不同结果.因此,溯源链顶端的参考测量程序需明确定义测定条件[5].之前专家认为实现血清酶测定结果可比性的重要方法是推广优化的检测方法[6],然而全球范围仅使用单一方法检测特定酶活性浓度是很难实现的[5].也有观点认为,酶学检测结果可以用参考上限的倍数表示,但这种表示方法会增加检测结果的离散性[7].因此,当前酶学标准化的共识是通过建立不同系统结果的溯源性,以实现不同系统结果的可比性[8G9].1.1㊀一级参考测量程序㊀为促进血清酶学参考测量系统的建立,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 F C C)于1997年成立了酶学工作组.该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出恰当的参考测量程序,为检测结果提供溯源依据.他们将之前推荐的30ħ活性测定温度调整为37ħ,重新评估了孵育时间和线性,并制定成标准程序文件(S O P).为保证参考测量较小的不确定度,所有相关技术包括称量㊁定容㊁反应体系的p H㊁温度及分光光度测定均需严格控制[10].自2002年起,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 C T L M)列表陆续收录了I F C C 推荐的A L T㊁A S T㊁γGG G T㊁AMY㊁L D H和A L P等7种血清酶的参考测量程序[11G17].1.2㊀认可参考实验室㊀J C T L M列表已收录了9家经过I S O17025和15195认可的酶学参考实验室,其中4家来自欧洲,5家来自中国.这些实验室能提供严格依照S O P的酶学参考测量技术,且检测结果均能落在指定不确定度范围内[18].这些实验室也是验证新的酶学参考测量程序可行性的重要成员.2008年卫生部临检中心总结我国7家实验室运行I F C C酶学参考方法情况,结果显示各实验室的批内不精密度均在1.5%以内,批间不精密度在2%以内;技术力量已接近国外同类实验室,我国酶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初步建立[19].2014年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国内6家候选酶学参考实验室利用I F C C推荐的参考方法,为冰冻混合人血清酶校准品赋值,结果显示5项酶的室间变异与同期国际参考实验室室间质评计划的室间变异相近或比其略小,赋值结果满意[20].1.3㊀参考物质㊀I F C C酶学工作组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选出恰当的参考物质,并完成参考物质赋值.目前,J C T L M列表中由I F C C和I R MM联合认证的血清酶参考物质只有A S T㊁γGG G T和AMY等3个项640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39卷第16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u g u s t2018,V o l.39,N o.16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w x c h e n@n c c l.o r g.c n.㊀㊀本文引用格式:齐天琪,汪静,陈文祥.血清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6):2046G2049.目,新一批A L T㊁C K和L D H参考物质的复制和特性鉴定仍在进行中[21].R E J[22]将酶学互通性定义为 不同方法检测酶学参考物质或质控材料的活性浓度具有与患者血清中酶活性浓度相似的数学关系 ,参考材料的互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来源㊁纯化程序㊁溶液基质㊁冻干㊁稳定剂或其他添加剂等[5].具有互通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溯源链中的重要环节,能使临床样本结果溯源至参考测量程序,不再依赖于特定检测方法和系统,是保证酶学正确度传递的关键.而J C T L M列表中参考材料的互通性仅在有限的几种方法上得到验证,对于特定的方法如干化学,仍待考察[2].此外,单一酶学参考材料的数量有限,成本高,难以满足日常检测校准.因此,制备类似人血清的复合酶类参考材料是非常具有前景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参考材料用于校准溯源,一组足够数量的参考方法赋值的单人份血清(血清盘)也能实现校准溯源[2].1.4㊀统一的参考区间㊀标准化后的检测方法一般会修正现有检测结果,而恰当的生物参考区间将有利于标准化方法的推广,否则可能会对患者检测结果做出错误解释[23].由于条件限制,单一体外诊断(I V D)厂商或是医学实验室较难获得经过确证的参考区间.而酶学参考测量系统的引入使血清酶检测结果具有了溯源性和可比性,也就能定义具有溯源性的统一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信息.目前,7种血清酶具有溯源性的参考区间在白种成年人群和亚裔成年人群中均已建立,但存在一定种族差异[24G26].而儿童群体中A S T㊁A L T㊁L D H和γGG G T 的统一参考区间也已依照类似方法建立[27].2㊀酶学检测标准化的前进之路2.1㊀保证检测方法的溯源性㊀血清酶学参考系统是实现酶学检测结果溯源性的基础.但只有方法特异性与参考方法相同或相近的常规方法才能通过不间断的溯源链实现向参考方法的溯源[5].溯源性的实现可有效减小酶学的检测偏倚.2006年,首个酶学溯源性多中心相关研究开展,70家实验室来自欧洲3个国家,采用6个生产厂商的检测方法,并以I F C C推荐参考测量程序赋值且具有互通性的血清基质材料评价测量结果的溯源性[28].该研究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最大允许总误差作为评价标准.研究显示,对于C K,95%以上使用A b b o t t㊁R o c h e或B e c k m a n系统的实验室结果具有溯源性且满足评价标准;对于A L T,95%以上使用D a d e㊁O l y m p u s㊁O r t h o或R o c h e系统,94%使用A b b o t t系统,89%使用B e c k m a n系统的实验室也能满足偏倚要求;对于A S T和γGG G T,仅D a d e和O l y m p u s系统能满足要求.同使用O r t h o系统检测L D H,意大利和荷兰的检测结果高于参考方法靶值的2.4倍,而德国(方法特异性不同于上述两国方法)的检测结果却接近靶值.2014年,该团队又重新评估了欧洲4个国家的酶学测量结果[29],认为C K的标准化结果令人满意,而G G T测量有了明显改善;转氨酶㊁L D H和AMY不同检测方法间的结果不一致明显,来自同一厂商不同用户的结果变异也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分析特异性不同的常规方法,无法保证全部溯源至国际认可的参考测量系统.以转氨酶为例,几乎所有的厂商都能生产含和不含磷酸吡哆醛(PG5ᶄGP)的两类试剂,而不含PG5ᶄGP试剂的检测结果无法利用酶学参考测量程序进行校准,或是获得恒定的校准系数,这与生物样本多样性有关,即不同生物样本中全酶与脱辅基酶的比例不同.另一文献研究了同种试剂含和不含PG5ᶄGP的检测结果[30],发现不含PG5ᶄGP的试剂与酶学参考方法结果比对时,偏倚很难满足要求.据统计,国内医学实验室使用的试剂中除西门子D i m e n s i o n和O r t h o外,均不添加PG5ᶄGP.2013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采用3个水平冰冻新鲜血清样本和I F C C参考测量程序评价了国内165家实验室7项血清酶的检测情况[31],结果显示A L T和A S T的偏倚分别高达10.1%和25.1%,均不能满足偏倚要求.再如AMY的某些常规方法,已经确定无法溯源至I F C C的参考测量程序,主要原因是与I F C C 方法的底物不同.2015年,1项涵盖意大利73家实验室的多酶检测方法调查显示[32],与2006年相比,使用I F C C推荐原理的检测方法的实验室明显增加.2016年上述73家实验室酶学正确度验证计划显示[33],排名前13位的实验室中,仅3家实验室(23%)满足3个浓度水平的偏倚要求,仅1家实验室的全部检测数据能落在靶值不确定度范围内,研究还显示能否满足偏倚要求与使用的校准品能否正确溯源至I FGC C参考方法密切相关.2.2㊀使用互通的质评物,开展基于正确度的质评活动㊀目前全球室间质评计划(E Q A S)组织机构已基本达成共识,只有严格依照I F C C酶学参考测量程序赋值且具有互通性的E Q A S材料才能正确和客观评价参与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否则可能做出错误判断和解释[4,34].然而,开展满足上述要求的E Q A S对主办方的技术和经济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限制开展的重要原因.C O B B A E R T等[35]利用具备上述特征的E Q A S材料调查发现,2005-2010年荷兰酶学标准化工作进展较大,满足偏倚评价标准的实验室比例明显增加,其中L D H检测合格实验室从10%增加至70%,A S T从40%增加至60%,A L T和γGG G T从70%增加至90%或更高.卫生部临检中心自2012年始开展基于酶学正确度的E Q A S活动,由于国内主流转氨酶试剂基本不添加PG5ᶄGP,这两项目的正确度评估依然需要分组讨论,不添加PG5ᶄGP组仅提供组内均值作为参考值,而不建议与I F C C参考测量程序的靶值比对,故这两个项目基于正确度的室间质评活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其他国内酶学项目均以I F C C 参考方法靶值作为正确度验证的比对值.2013年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酶学正确度验证计划数据显示[36],7个血清酶的偏倚通过率为48.1%(A L P)至76.0%(C K),仍有不少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偏倚,试剂厂家和医学实验室依然需要高度重视检测方法的7402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39卷第16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u g u s t2018,V o l.39,N o.16校准溯源性和正确溯源的问题.2.3㊀建立可靠的分析性能指标(A P S)㊀除建立和定义酶学参考测量系统外,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员需协商建立酶学测量的可靠A P S,以保证检测结果满足临床决策,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2014年米兰会议推荐修正的A P S考虑以下3种因素模型:第一,基于分析性能对于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第二,基于被测量的生物学变异;第三,基于测量方法的最高等级[37].对于血清酶学检测的评价标准,经过认可的权威数据较难得到,而基于生物学变异的因素模型常被考虑.2012年我国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中酶学项目的A P S则是综合考虑了生物学变异数据和80%三级以上医院所能达到的分析质量水平[38].C A R O B E N E 等[39]评估了已出版的A L T㊁A S T和G G T的生物学变异数据,发现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导致数据范围较宽.某些项目生物学变异数据仅来源于有限的几篇甚至1篇文献,且统计收集年份久远,数据过于陈旧[40].因此,考虑将基于生物学变异的数据作为A P S时,仍需严格评估其可靠程度.2.4㊀完善立法,加强监督,提高认识㊀I F C C已建立了大量血清酶学测量溯源工具,但国内外对酶学测量标准化实施的监督力度依然不够.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即使建立大量的溯源手段也无法保证室间检测结果始终一致.目前,欧洲已强制要求医学实验室的酶学检测方法溯源至参考测量程序或更高级的参考物质,并拟定成法律条例[41].事实上, J C T L M数据库不具备法律效力,I S O15189认证标准也未明确要求溯源至J C T L M数据库的参考测量系统.由于缺乏强制性要求及明确的专业意见,I V D厂商为适应全球市场,依然针对相同的酶学项目生产不同的I V D.酶学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包括促进常规方法检测原理向参考方法靠近.由于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生对酶学标准化认识有限,长期的工作与使用习惯也阻碍了新方法的引入,故加大宣传范围,加强监督与监管力度等,以逐步改变观念,改善我国酶学检测试剂溯源性现状.3㊀小㊀㊀结㊀㊀酶学标准化的道路已经走过近40年,国内外大量研究团队为此做出了贡献.酶学标准化和溯源性的理论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国内外血清酶学测量现状依然有提升空间,酶学标准化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通过研发具互通性并由参考方法赋值的参考物质,在室间质评活动中引入正确度评估计划,制定可靠的A P S,推动具有溯源性的试剂和校准品的生产,扩大其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占有率,是促进酶学标准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加强监督㊁提高认识,逐步改变观念,才能更好地改善我国酶学检测溯源性的现状.参考文献[1]钟堃,王薇,何法霖,等.全国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项目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9):637G641.[2]I N F U S I N OI,B O N O R A R,P A N T E G H I N IM.T r a c e a b i lGi t y i nc l i n i c a l e n z y m o l o g y[J].C l i nB i o c h e m R e v,2007,28(4):155G161.[3]I N F U S I N O I,S C HUMA N N G,C E R I O T T I F,e ta l.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i nc l i n i c a le n z y m o l o g y:ac h a l l e n g ef o r t h e t h e o r y o fm e t r o l o g i c a l t r a c e a b i l i t y[J].C l i nC h e mL a bM e d,2010,48(3):301G307.[4]B R A G A F,P A N T E G H I N I M.V e r i f i c a t i o n o fi n v i t r o m e d i c a l d i a g n o s t i c s(I V D)m e t r o l o g i c a l t r a c e a b i l i t y:r eG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a n ds t r a t e g i e s[J].C l i n C h i m A c t a,2014,432(6):55G61.[5]P A N T E G H I N IM,C E R I O T T IF,S C HUMA N N G,e t a l.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r e f e r e n c es y s t e m i n c l i n i c a le n z y m o l o g y[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01,39(9):795G800.[6]S C HM I D TES,S C HM I D T F W.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b y r e fGe r e n c em e t h o d s:aG e r m a nv i e w p o i n t[J].C l i nC h i m A c t a,1988,173(1):9G17.[7]FÉR A R D G,P I T O N A,M E S S O U SD,e t a l.I n t e r m e t h o d c a l i b r a t i o no f a l a n i n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A L T)a n d g a mGm aGg l u t a m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G G T)r e s u l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t oF iGb r o t e s t a n d A c t i t e s ts c o r e s[J].C l i n C h e m L a b M e d,2006,44(4):400G406.[8]P A N T E G H I N I M.T r a c e a b i l i t y a sau n i q u et o o l t oi mGp r o v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i n l a b o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J].C l i nB i oGc h e m,2009,42(4/5):236G240.[9]T R A C E A B I L I T Y P M.R e f e r e n c es y s t e m sa n d r e s u l tc o m p a r a b i l i t y[J].C l i n B i o c h e m R e v,2007,28(3):97G104.[10]R AM IL,C A N A L I A S F.A na p p r o a c h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 u n c e r t a i n t y b u d g e t o f c a t 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i nar e f e r e n c el a b o r a t o r y[J].C l i n C h e m L a b M e d,2015,53(5):743G751.[11]S C HUMA N N G,B O N O R A R,C E R I O T T IF,e t a l.I F 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G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e n z y m e sa t37ʎC.p a r t2.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 a l y t i cc o nGc e n t r a t i o n o fc r e a t i n e k i n a s e[J].C l i n C h e m L a b M e d,2002,40(6):635G642.[12]S C HUMA N N G,B O N O R A R,C E R I O T T IF,e t a l.I F 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G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e n z y m e sa t37ʎC.p a r t3.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 a l y t i cc o nGc e n t r a t i o n o fl a c t a t e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J].C l i n C h e m L a bM e d,2002,40(6):643G648.[13]S C HUMA N N G,B O N O R A R,C E R I O T T IF,e t a l.I F 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G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 e n z y m e s a t37ʎC.P a r t4.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f o r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c a t a l y t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a l a n i n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J].C l i nC h e mL a b M e d,2002,40(6):718G724.[14]S C HUMA N N G,B O N O R A R,C E R I O T T IF,e t a l.I F 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G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 e n z y m e s a t37ʎC.P a r t5.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f o r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c a t a l y t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a s p a r t a t e 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J].C l i n840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39卷第16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u g u s t2018,V o l.39,N o.16C h e m L a b M e d,2002,40(6):725G733.[15]S C HUMA N N G,B O N O R A R,C E R I O T T IF,e t a l.I F 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G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e n z y m e s a t37d e g r e e sC.P a r t6.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 aGl y t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g a m m aGg l u t a m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02,40(7):734G738.[16]S C HUMA N N G,A O K IR,F E R R E R O C A,e ta l.I F 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G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e n z y m e s a t37ʎC.P a r t8.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f o r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c a t a l y t i c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αGa m y l a s e[J].C l i n C h e m L a b M e d,2006,44:1146G1155.[17]S C HUMA N N G,K L A U K E R,C A N A L I A SF,e t a l.I FGC C p r i m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a t 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 e n z y m e sa t37ʎC.P a r t 9:r e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d u r ef o r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c a t a l y t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a l k a l i n e p h o s p h a t a s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e d e rGa t i o no fC l i n i c a lC h e m i s t[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1,49(9):1439G1446.[18]S I E KMA N N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r e f e r e n c e(c a l i b r a t i o n) l a b o r a t o r i e s i n l a b o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J].C l i nB i o c h e mR e v,2007,28(4):149G154.[19]汪静,张传宝,居漪,等.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酶学测定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的初步建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3):258G263.[20]童清,陈宝荣.冰冻混合人血清酶校准品的赋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5,33(3):226G229.[21]T O U S S A I N TB,C E R I O T T I F,S C H I MM E L H,e t a l.C o mGm u t a b i l i t y s t u d y o nc a n d i d a t em a t e r i a l s f o r t h r e en e we nGz y m ec e r t i f i e d r e f e r e n c e m a t e r i a l s[J].C l i n C h e m L a b M e d,2014,52:S1657.[22]R E JR.A c c u r a t e 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y m e a s u r e m e n t s.T w od e c a d e s o f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c o m m u t a b i l i t y o fe n z y m e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m a t e r i a l s[J].A r c h P a t h o lL a b M e d,1993,117(4):352G364.[23]P A N T E G H I N IM,C E R I O T T IF.O b t a i n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i nGt e r v a l s t r a c e a b l et or e f e r e n c em e a s u r e m e n ts y s t e m s:i s i t p o s s i b l e,w h oi sr e s p o n s i b l e,w h a t i st h es t r a t e g y?[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1,50(5):813G817.[24]S C HUMA N N G,K L A U K ER.N e wI F C Cr e f e r e n c e p r oGc e d u r e s f o r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a t 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c o n c e nGt r a t i o n s o f f i v ee n z y m e s i ns e r u m:p r e l i m i n a r y u p p e r r e fGe r e n c el i m i t so b t a i n e di n h o s p i t a l i z e ds u b j e c t s[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03,327(1/2):69G79.[25]I C H I HA R A K,C E R I O T T IF,T AM T H,e t a l.T h eA s iGa n p r o j e c t f o r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d e r i v a t i o no f r e f e r e n c e i n t e rGv a l s:(1)s t r a t e g y a n d m a j o r r e s u l t so f s t a n d a r d i z e da n aGl y t e s[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3,51(7):1429G1442.[26]HA NL Q,WA N GJB,Z HA N G Q X,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f e r e n c ei n t e r v a l sf o rs e r u m a l k a l i n e p h o s p h a t a s eaGm o n g a d u l t s i nS o u t h e r nC h i n at r a c e dt ot h en e wI F C C r e f e r e n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p r o c e d u r e[J].C l i n C h e m L a b M e d,2016,54(4):659G665.[27]H E I D U K M,PÄG EI,K L I E M C,e ta l.P e d i a t r i cr e f e rGe n c e i n t e r v a l sd e t e r m i n e d i na m b u l a t o r y a n dh o s p i t a l i z e dc h i ld re na n d j u v e n i l e s[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09,406(1/2):156G161.[28]J A N S E N R,S C HUMA N N G,B A A D E N HU I J S E N H,e ta l.T r u e n e s s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t r a c e ab i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r eGs u l t sf r o mc o m m e r c i a ls y s t e m sf o r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s i x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i e s i ns e r u m: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y i nt h eE C4f r a m e w o r ko f t h eC a l i b r a t i o n2000p r o j e c t[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06,368(1/2):160G167.[29]J A N S E N R,J A S S AM N,T H OMA SA,e t a l.Ac a t e g o r y 1E Q As c h e m e f o r c o m p a r i s o no f l a b o r a t o r y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m e t h o d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i l o ts t u d y i n t h e f r a m e w o r ko ft h eC a l i b r a t i o n2000p r o j e c t[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4,432(6):90G98.[30]G O O S S E N S K,V A N U Y T F A N G H E K,T H I E N P O N T L M.T r u e n e s sa n dc o m p a r a b i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o fw i d e l y u s e da s s a y s f o r5c o m m o n e n z y m e s a n d3e l e c t r o l y t e s[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5,442:44G45.[31]汪静,曾洁,闫颖,等.我国七个血清酶检验项目检测质量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313G317.[32]I N F U S I N OI,F R U S C I A N T E E,B R A G A F,e ta l.P r oGg r e s s a n d i m p a c t o f e n z y m em e a s u r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7,55(3):334G340.[33]B R A G AF,F R U S C I A N T EE,I N F U S I N OI,e t a l.E v a l uGa t i o no f t h e t r u e n e s s o f s e r u ma l k a l i n e p h o s p h a t a s em e a sGu r e m e n t i na g r o u p o f I t a l i a nl a b o r a t o r i e s[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7,55(3):47G50.[34]B R A G A F,I N F U S I N O I,P A N T E G H I N I M.P e r f o r mGa n c e c r i t e r i a f o r c o mb i n e du nc e r t a i n t y b ud ge t i nt h e i mG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m e t r o l o g i c a l t r a c e a b i l i t y[J].C l i n C h e mL a b M e d,2015,53(6):905G912.[35]C O B B A E R T C,W E Y K AM P C,F R A N C K P,e ta l.S y sGt e m a t i cm o n i t o r i n g o f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a n dh a r m o n i z a t i o n s t a t u sw i t hc o m m u t a b l eE Q AGs a m p l e sGGf i v e y e a re x p e r iGe n c e f r o m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2,414(1):234G240.[36]Z HA N G CB,Z HA O H J,WA N GJ,e t a l.T h ea p p l i c aGt i o no f s i xs i g m at e c h n i q u e s i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e n z y m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p r o c e d u r e s i nC h i n a[J].C l i nL a b,2015,61(5/6):461G465.[37]S A N D B E R GS,F R A S E R C G,H O R V A T H A R,e ta l.D e f i n i n g a n a l y t i c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C o n s e n s u sS t a t e m e n t f r o mt h e1s t S t r a t e g i cC o n f e r e n c e o f t h eE u r oGp e a n F e d e r a t i o n o f C l i n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5,53(6):833G835.[3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 S/T403G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C A R O B E N EA,B R A G AF,R O R A A ST,e t a l.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 d a t a o nb i o l o g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f o r a l a n i n e a m i n o t r a n sGf e r a s e,a s p a r t a t e 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a n dγGg l u t a m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J].C l i nC h e mL a bM e d,2013,51(10):1997G2007.[40]C A R O B E N E A.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b i o l o g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d a t aaGv a i l a b l e i na no n l i n ed a t a b a s e:n e e df o r i m p r o v e m e n t[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15,53(6):871G877.[41]D A T IF.T h e n e wE u r o p e a nd i r e c t i v e o n i nv i t r od i a g n o sGt i c s[J].C l i nC h e m L a b M e d,2003,41(10):1289G1298.(收稿日期:2017G12G15㊀修回日期:2018G02G18)9402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39卷第16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u g u s t2018,V o l.39,N o.16。
03.第三章 酶
![03.第三章 酶](https://img.taocdn.com/s3/m/bd661e3167ec102de2bd893b.png)
(二)必需基团
(essential group)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 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 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 基团。 1.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binding group) 与底物相结合 催化基团 (catalytic group) 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2.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在反 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只能催化热 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能加速可逆反 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酶是蛋白质(或核酸),又具有一般 催化剂所没有的特征。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 构象所必需。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底物
+ +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二、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一)酶原
有些酶在细胞 内合成或初分泌时 无活性,此无活性 前体称为酶原。
(三)激活过程
酶原
在特定 条件下
特定的肽链水解 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酶的活性中心形成
(二)酶原的激活
一、高度的催化效率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 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
二、高度的特异性
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 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 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 性或专一性。
根据酶对其底物结构选择的严格程度又分为3 种类型。
(一)米氏方程式
1. 酶促反应模式——中间产物学说
医学检验--血清酶基本知识
![医学检验--血清酶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c521c751e79b8969022614.png)
血清酶(一)血清酶的分类(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三)酶活性和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四)酶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五)工具酶(六)标本采集要点及酶活性表示法(七)同工酶和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血清酶的分类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清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两大类。
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凝血酶、纤溶酶、胆碱酯酶(CHE)、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特点:(1)大多在肝内合成;(2)以酶原状态分泌入血,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活;(3)有的可以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部分。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又可分为两种。
(1)分泌酶:指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如α-淀粉酶(AMY)、前列腺酸性磷酸酶(ACP)、脂肪酶(LPS)、胃蛋白酶、胰蛋白酶、ALP等。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来源增加或排泄受阻时,血浆中此类酶活性增高。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细胞酶:存在于细胞内,参与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酶。
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随细胞的不断更新和破坏经常释出极少量进入血液,血浆中酶活性很低。
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
这一类酶临床应用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疾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1.生理变异:(1)性别:多数酶无性别差异,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不能以一个参考值作为判断标准。
(2)年龄:如新生儿的CK和LD活性常为成人的2~3倍,ALP和GGT到老年时可能有轻度升高。
(3)进食:酗酒可引起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5)妊娠与分娩:妊娠时ALP(因有胎盘ALP同工酶)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检验医学】诊断酶学与血清酶检测
![【检验医学】诊断酶学与血清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2554b89e2bd960591c67758.png)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5. 激活剂与抑制剂 ➢ 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称为酶的激活剂。 ➢ 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
16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1. 酶浓度 ➢当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时,酶促反应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既反应速率与 酶浓度变化呈正比关系。 ➢在病理情况下,当酶浓度过高时,底物 过早地转化为产物,影响酶活性测定, 应将标本进行适当稀释后再测定。
17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2. 底物种类与浓度 ➢ 选择有较高诊断价值的底物。 ➢ 对于可作用于多种底物、专一性不强的酶,须根
式中v代表反应速率、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率、[S] 代表底物浓度、Km 为米氏常数。
11
二、Km与Vmax
1. 米氏常数 ➢ 当v = ½ Vmax 时
Km=[S] ➢ 含义:反应速度为最
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底物的浓度。
12
二、Km与Vmax
2.Vmax的应用
➢ Vmax指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呈 正比。
据需要选择Km最小的最适底物。 ➢ 对于底物专一性强的酶,如其催化的反应为可逆
反应,则须选择速度较快的正向或负向反应。 ➢ 临床酶学测定时应给予充分的底物浓度。常规测
定酶活性的底物浓度应为Km的10~20倍。
18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3. 温度 ➢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常用温度系数Q10表示,
即温度每升高100C ,化学反应速率可增加1~2倍。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人体大多数
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本质、特性、结构与功能
1.酶的本质与特性 ➢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高
医学检验生化实验报告(3篇)
![医学检验生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1ca8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02.png)
第1篇一、实验名称血清酶活性检测二、实验目的1. 掌握血清酶活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酶活性检测。
3. 了解血清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血清酶活性检测是通过测定血清中某种酶的活性来反映该酶在体内的代谢状况。
酶活性测定通常采用比色法、电化学法等方法,其中比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
四、实验材料1. 试剂:丙氨酸转氨酶(ALT)试剂盒、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试剂盒、缓冲液、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硫酸钠、氢氧化钠、盐酸、三氯乙酸等。
2. 仪器:生化分析仪、离心机、移液器、比色皿等。
3. 样品:血清样本。
五、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取血清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
2. 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检测:(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反应体系,加入血清样本。
(2)将反应体系放入生化分析仪中,按照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测定。
3.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检测:(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反应体系,加入血清样本。
(2)将反应体系放入生化分析仪中,按照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测定。
4. 结果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与正常值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1. 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检测结果:实验测得的ALT活性为30 U/L,正常值范围为10-40 U/L。
2.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检测结果:实验测得的AST活性为25 U/L,正常值范围为15-35 U/L。
七、讨论与分析1. 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检测: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其活性升高可反映肝脏损伤。
本实验中ALT活性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肝脏功能正常。
2.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检测:AS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但以肝脏细胞中的含量最高。
AST活性升高可反映心肌损伤、肝脏损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酶的多种形式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余长芳欧仕颖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98-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清酶的多种形式以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血清酶有多种存在的形式,在血液中血清酶的存在形式有未显活性的酶、磷酸化血清酶、与蛋白质结合、酶亚型及其同工酶等多种形式。
在医学检验中,血清酶的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血清酶不同的形式在血液中的活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病理状况下,血清酶活性在发生变化,通过必要的检测方法来测量酶活性浓度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血清酶存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形式酶及其同工酶可以诊断疾病,在临床诊断和医学检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血清酶;形式;医学检验;应用
目前医院中血清学检查已是相当普遍,对于血清酶的研究已经不断地完善和成熟,血清酶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也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血清酶在临床诊断、医学检验中有不同的应用且应用较为广泛,现已成为医院医学检验、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血清酶的多种形式
1 磷酸化的血清酶磷酸化的血清酶包括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之中,其次是肾脏、骨骼等,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和骨骼。
酸性磷酸酶大部分存在于男性的前列腺中,部分及女子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大部分存在于血小板、红细胞等内。
2 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乳酸脱氢酶,它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肝、肾、肌肉等部位中,乳酸脱氢酶有五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
3 酶原的形式酶原是酶的无活性前体,但在一定的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酶,可以被激活,称为酶原激活。
4 酶亚型形式组织酶释放到血液后再经过蛋白水解酶的修饰后形成酶亚型[1]。
有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其亚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骨骼肌中,有三种同工酶,各种肌酸激酶同工酶还可分离出数目不同的亚型,测定肌酸激酶的方法酶偶联法最为普遍,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多用免疫抑制法,但经常会有干扰,现在已有免疫化学的方法值得应用,没有干扰。
肌酸激酶同工酶亚型多用电泳法进行测定。
5 血清酶同工酶的形式生物体内具有相同底物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是广义上的同工酶。
血清酶同工酶因同工酶谱有脏器特异性,故测定血清同工酶常可较特异地反映某一脏器的病变,如血清的乳酸脱氢酶或MB型肌酸激酶增加是诊断心肌梗塞较特异的指标,较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或肌酸激酶总活力更为可靠。
二血清酶及其多种形式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 在医学检验中,可通过连续检测法来计算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在临床中做出相应的鉴别诊断,通过计算测定碱性磷酸酶来进行诊断鉴别的疾病主要是骨骼肝脏系统的疾病,如急性肝炎、各种疾病导致的骨损伤。
酸性磷酸酶不稳定,其酶活性不易测定,但目前已经发展用一些免疫学方法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测量酸性磷酸酶含量的高低来诊断鉴别疾病,主要是尿道之类的疾病,可进行前列腺癌的诊断鉴别。
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如果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前列腺疾病和骨骼疾病;如果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肝炎、佝偻病等。
2 现在我国测量乳酸脱氢酶的方法多采用IFCC参考方法LD-L法,用连续监测法进行测定。
临床医学检验中测量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常用来诊断心脏,肝脏和骨骼方面的疾病,临床上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常用来诊断相应组织的病变。
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如果测量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肝炎、白血病、肾梗塞等疾病。
3 酶原的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不广泛,酶原的激活可以避免细胞本身被酶水解破坏。
4 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其亚型进行疾病诊断是目前测定应用最多的,主要是用来鉴别诊断和测定心肌、骨骼肌和脑疾患之类的疾病。
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验肌酸激酶的活性,如果肌酸激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肌肉疾病,有心梗、肌萎缩。
肌炎等疾病;
5 血清酶同工酶因同工酶谱有脏器特异性,故测定血清同工酶常可较特异地反映某一脏器的病变,如血清的乳酸脱氢酶或MB型肌酸激酶增加是诊断心肌梗塞较特异的指标,较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或肌酸激酶总活力更为可靠。
6 常见的医院血清学、化学检验方法有免疫抑制法、电泳法、荧光光度法、比色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免疫化学法、免疫分析法、乳胶凝集法等等。
结语:酶有多种存在形式,血清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有其独特性和专一性,它不同的存在形式在临床和医学检验中有很重要的价值。
血清酶的形式在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也是具有普遍性,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测各种血清酶形式的活性和浓度,能够很好地诊断鉴别出相关的疾病,对临床实践、医院实验室科学检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以及血清学实验的不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