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草必除,除草必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学
——关于“有草必防,除草务尽”的观点
摘要:
长期以来,对于农田杂草防除采取袭用“除小、除早、见草即除、除草务尽”等原则进行,然而实际效果来看,每年为此不仅仅消耗了大量的劳力却未能根除杂草,而频繁的中耕除草还造成表土流失。即使到近几十年推行化学除草以来,这个原则也没有改变。不适当的使用化学除草剂对杂草起着抗性筛选作用,不仅除草效果日益下降,而且对土壤、作物果实、地下水源等等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生产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种杂草被根除了,立刻就有一个新的杂草种群接替进行危害,而且危害更大!致使人工以及化学药剂也难以见效。
关键词:
杂草、除草、作物、化感作用
正文: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必须有一个多样性的植物种群或者说动植物群落来维持相对的生态稳定平衡,我们打破一个平衡往往会给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生物群落平衡创造条件!自然界中许多教训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深刻的。1988--1994年笔者主管农场三千亩土地,想尽办法基本上根除了雀麦以及米蒿,却没有想到给当初根本就不起眼的看麦娘创造了特好的机会,到现在成了一大心患。产量损失每年达30%还要多。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子的影响,杂草也是其中重要的
因素,杂草与作物之间的相克作用,感化作用等,这些做用都影响着作物与杂草,在作物中长出的杂草不是只要有就除,而且还要除尽,这样反而会影响到作物,我们除去杂草的目的旨在于让作物高产。杂草与作物之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不能让杂草影响做物,作物也不能让杂草寸草不生。
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来辨析。对于杂草我们不能够单纯的只看到它的有害的一面,也不能光是强调杂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害作用。随着生态学和经济学发展,我们确实应当重新认识杂草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和生产者的有利的一面。
国内外对于杂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致的看法是:
1、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杂草的适应能力、抗逆能力、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作物。
2、产生有害抑制物质,阻碍作物生长。好多杂草根系生理代谢分泌物能够抑制周围甚至下一料作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比如荞麦和野燕麦草根系分泌物就能抑制玉米生长。
3、降低农畜产品质量。毒麦种子混入粮食中容易引起中毒,遏兰菜,奶牛食用后会使牛奶变味。
4、妨碍农事操作。大巢菜、猪秧秧,小旋花兔丝子等等严重影响田间管理收割。
5、传播病虫害。田间以及农田周边许多杂草是昆虫、病菌、病毒寄主或转寄主,紫花地丁、车前草是棉蚜转寄主,鹅冠草是小麦吸
浆虫转寄主,等等。
6、影响人畜健康。毒麦、麦仙翁、蔓陀罗等等直接危害人畜
7、增加生产费用和劳动力。
然而杂草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1)、保土养土
这是杂草很好的生态作用。增加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减
少辐射,改善农田小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豆科的草类还有
增加土壤氮素作用,一些草类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
(2)、为有益生物提供食物和隐蔽场所
某些杂草是有益昆虫(天敌)的食物来源;
(3)、是寄生和捕食昆虫的贮备库
为天然寄生提供可靠场所,提高寄生率,进而提高天敌防
止害虫效率;
(4)、医药资源
某些杂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材,马齿苋、车前籽等等;
(5)、牲畜饲草、人类食品和工业原料;
(6)、遗传基因库(育种材料)
野稻、野大豆。冰草,长穗燕麦草等等在杂交育种方面取
得很成功经验;
(7)、提供能源、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其实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动力即是农业耕作活动及农业生产措施的应用。通常其演替的趋势总是与农作物生长周期相一致的。也就
是说,作物是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的农田,其杂草群落的演替总是趋向于以一年生杂草为主的方向,反之,亦然。
长期施用同类除草剂,优势杂草的种群数量原来越小,劣势种群由于未得到防除,日积月累后,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大,使原来的优势种群逐渐转变为劣势种群,相反,劣势种群却变为优势种群,造成优势种群与劣势种群的变化。
杂草群落演替的结果,总是达到一种可以适应某种农业措施作用总和的动态稳定状态,也即顶极杂草群落。水稻的种植,水稻田中顶极杂草群落均以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尽管人类的汰除,由于稗草与水稻的伴生性,使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稻茬麦田的顶极杂草群落是以看麦娘属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北方旱茬麦田多以野燕麦为优势种的顶极杂草群落。秋熟旱作物田的顶极杂草群落,大多是以马唐为优势种的杂草群。
异株克生或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称作化感化合物。如该物质直接来源于植物的分泌或分解出来的,其产生的他感作用称为真化感(真克生);如化感化合物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来的,间接来源于植物则称为次生化感化合物,其作用称为功能性化感。化感作用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既存在于不同杂草种群之间。老桃园残留桃树皮中扁桃苷(amygdalin)的降解产物氰化物对新种植的桃树有毒害作用。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的化感作用,常称作自毒作用(autotoxicity)。此
外,化感作用还指促进植物生长的一面,如麦仙翁产生的麦仙翁素可促进小麦的生长,也是化感作用的表现。化感作用亦称异株克生作用,不过后者不能涵盖促进作用的一面。
化感作用物多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水溶性有机酸、酚类、丹宁、生物碱、类萜类、醌类、苷类等等。
(1)、挥发:多在干燥条件下发生,如蒿属、桉属、鼠尾草属植物会释放挥发性类萜类物质,被周围的植物吸收或经露水浓缩后被吸收或进入土壤中被根吸收;
(2)、淋溶:降雨、灌溉、雾及露水能够淋溶出他感化合物,使之进入土壤中;
(3)、根分泌:根系主动分泌他感化合物于土壤中,如牛鞭草的根分泌物中鉴定有苯甲酸、肉桂酸和酚酸类化合物等16种他感作用物;
(4)、残体分解:植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促使各种化合物释放到环境中,而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过程中,形成许多他感物质。
化感作用化合物主要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这种影响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抑制的过程,但有时也有促进作用。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如酚类化合物及水解丹宁等能阻碍赤霉素的生理作用,阿魏酸和3,4-二羟基苯甲酸则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另还抑制萌发过程中的关键酶,阻碍萌发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
利用植物间存在的他感作用,进行合理的作物轮作和套作,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