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化生态研究综述 对表格进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3 国外文化生态学研究代表人物及研究成果
Steward
H.J.
Segraves BA. Ecological
Gener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Sociocultural system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74,76(3):530.552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
国外研宄现状
国外关于“文化生态”的概念和研宄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

美国人类学家朱利
安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文化变迁理论》一书中阐述了文化生态的基本理论,他指出,“文化在生态环境中孕育产生,并对文化生态产生影响,二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
割,表现为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1,(1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5.)学术界普遍认为斯图尔德的著作《文化变迁理论》是
文化生态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20世纪中期,美国人类学家R.内廷、R拉帕波特、J贝内特等人在文化生态理论的相
关研究即民族文化生态方面做出了很大贡軟,分别于1968年、1968年、1969年著有重要著作,即《尼日利亚的山地农民》、《献给祖先的猪:新几内亚一个民族的生态礼仪》和《北方平原居民》,这些著作理论性的界定了文化生态理论的范围,强调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关于文化生态的理论日趋完善。

20世纪70年代,哈里斯在以往文化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唯物论”这一新
的文化观点,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最基本的角色就是技艺和经济因素,强调技艺
在社会中的基本特质性”。

同时,他在文化生态的构成方面,对社会下层建筑、基础建
筑、上层建筑等不同的构成形式作了明确的分析和说明。

他强调首先应加强对社会下层
建筑的研究,在对社会下层建筑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有关社会基础建筑研究和社会上层建筑研宄。

这些有关文化生态问题的研宄,是对斯图尔德文化生态理论研宄的扩展和延
伸,大大深化了文化生态理论的研宄。

20年代80年代以后,文化生态理论的内涵及外延已相对成熟,影响也逐渐扩大,主
要发展趋势体现在:首先,文化生态理论中涵盖了系统论的范畴。

其次,文化生态理论中开始强调文化与环境的双向互动。

其次,文化生态理论扩大了文化生态环境的内涵。

最后,文化生态理论的研宄向世界各地逐渐渗透。

当前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的分布逐
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2.2国外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其著作《文化变迁的理论》中首次提出“文
化生态学”的概念,并对其理论和方法做了介绍,从思想渊源来看,文化生态学是为了
解决早期单线进化论和普遍进化论的不足应运而生。

英国学者泰勒(E B Tyler)和美国学者摩尔根(LHMorgan)是单线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在二人的著作《原始文化》(1871)[31] [31]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以及《古代社会》(1877)[32]摩尔根著,杨东药等译.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中可以概括出单线进化思想是将文化研究置于某一个历史阶段,研宄文化在这-阶段的发展与变迁,这一思想的缺陷就是无法解释随着时间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复杂文化现象,进而普遍进化论思想诞生。

普遍进化论的代表人物美国人类学家怀特(LAWHite)将人类文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整体中的文化演变,相比单线进化论怀特更重视文化的整体性,但他的理论却很难解释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类似性。

直到1955年,斯图尔德提出多线进化的方法以期解决普遍进化论中无法解释的文化间的差异性和类似性等问题。

多线进化论认为,文化的变迀是其不断适应环境而做出改变的过程,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生产技术和行为模式的不同,进而导致了行为模式对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文化变迁是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M。

尽管斯图尔德在早期文化生态学的研究中也
存在不足,但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揭示了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为文化与环境关系的研宄提供方法论指导。

20世纪60年代文化生态学的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系统论分析方法被引入到文化生态学的研究中。

此后文化生态学的关注点不仅仅拘泥于文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而
更着重于将文化与环境置于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由此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得到进一'步完善。

2.1.1.1 学科起源与简介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概念主要来自于生态学,是由德国生物学
家E·H·海克尔于19 世纪70 年代最先提出用来研究文化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
间的关系的[7]。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
化生态学”的概念,并提倡建立专门的学科,以研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
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2]。

从此之后,文化生态自学逐渐被众人所认识,越
来越多的人类学家、生态学家等踊跃参与到对其研究的队伍中来,后逐渐发展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 世纪50 年代,一些人类学家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目的是
用来研究人类文化与其周围的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1]。

[1]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955 年,美国学者斯图尔德发表了著作《文化变迁理论》,该著作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念,这本著作标志着文化生态学的产生。

在该著作理论的影响下,20 世纪60 年代末又出现了一些关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著作,即R·拉帕波特在1968 年出版的《献给祖先的猪》、R·内廷在1968 年出版的《尼日利亚的山地农民》和J·贝内特在1969 年出版的《北方平原居民》。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学者们理论研究的深入,文化生态学逐渐走向成熟,其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在该理论发展期主要的进步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系统论成为文化生态学的学科基础,完善了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其提供一种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其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其次,从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出来研究文化,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和文化相互作用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

信息革命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环境只能成为整个大环境研究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文化生态学对环境的研究不再仅仅只限定在自然环境,还涉及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开拓了研究视野。

再次,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信息环境成为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再往后随着文化生态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各抒己见,投入到文化生态学理论的研究,充分体现了文化生态学的开放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2][2]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生态”一词来源于生物学界,意指自然、有机生命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生
态学”则是研究植物、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科学[36]。

[36]HaeckelEH.GenerelleMorphologiederOrganismenallgemeineGrundzugederorganischenFormen-Wissenschaft,mechanischbegrundetdurchdievonCharlesDarwinreformirteDescendenz-TheorievonErastHaeckel:AllgemeineEntwickelungsgeschichtederOrganismenkritischeGrundzugedermechanischenWissenschaftvondenentstehendenFormenderOrganismen,begrundetdurchdieDescendenz-Theorie.VerlagvonGeorgReimer,1866.
生态的核心在于动植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7]。

黄永林.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13(5):1-12.
我们给生态的定义是:生命的有机存在。

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关于文化性质、存在状态的一
个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特征,文化体系作为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体系而存在①。

①高建明.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3). 按斯图尔德的观点,文化生态学与“社会生态学”或“人类生态学”不同,因为文化生态学是要“解释具有地域性差别的一些特别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而不是要“把一般性的原则应用到任何文化环境的情况上去②。

”②覃元广. 文化学辞典[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新增,已放入上面表格)
“生态”一词来源于生物学界,意指自然、有机生命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生
态学”则是研究植物、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科学[36]。

[36]HaeckelEH.GenerelleMorphologiederOrganismenallgemeineGrundzugederorganischenFormen-Wissenschaft,mechanischbegrundetdurchdie
vonCharlesDarwinreformirteDescendenz-Theo
rievonErastHaeckel:AllgemeineEntwickelung
sgeschichtederOrganismenkritischeGrundzuge
dermechanischenWissenschaftvondenentste
hendenFormenderOrganismen,begrundetdurch
dieDescendenz-Theorie.VerlagvonGeorgReim
er,1866.
生态的核心在于动植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7]。

黄永林.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13(5):1-12.
我们给生态的定义是:生命的有机存在。

(新增)
国外关于“文化生态”的概念和研宄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

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文化变迁理论》一书中阐述了文化生态的基本理论,“文化在生态环境中孕育产生,并对文化生态产生影响,二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表现为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1(1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5)
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第一次研究和使用“文化生态”,并于1955年指出,“文化生态作为一种完整体系,可以解释不同的文化起源和文化形貌”1,(王永胜.陕北民间文化广记[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43.)这一完整体系是由影响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一切要素所构成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科学技术等,这一定义既强调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各种变量与文化的共存性,承认了生态系统的复合性,承认了这一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文化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作用。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倡导建立专门学科
,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

本文选取历史悠久的秭归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同时采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融合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对秭归龙舟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

分析了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地域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背景,并在此作用下分析了秭归龙舟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又对龙舟文化文化生态结构与内涵进行详
细解析。

基于对文化生态系统认识的基础上,对秭归龙舟特征进行解读,深刻认识地区文化的根基与特质。

独特的秭归龙舟文化特征拥有蕴藏着秭归民众对自己生活与经历的集体记忆和广阔的文化需求。

从文化生态角度开拓地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对目前龙舟面临的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促进区域龙舟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系统(SocioculturalSystem)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伴随着人类文化的演变以及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9]。

[39]FansR,DuncanOD.Socialorganizationandtheecosystem.HandbookofMode
Sociology,1964:37-82.
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四大基本要素:人(Apopulationofhumanorganisms);网络关系(Anetwork),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网络关系;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具备的技术能力(Amaterialtechnology);人与人交流时的语言(Asetofcodestransmittinginformation)[40’41】。

简而言之,对文化生态的保护就是对人类文化演变系统的保护。

[40]SegravesBA.Ecologicalgeneralizationandstructuraltransformationofsociocultural
systems.AmericanAnthropologist,1974,76(3):530-552.
[41]MurphyRF.Intergrouphostilityandsocialcohesion.AmericanAnthropologist,2009,
59(6):1018-1035
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起源于国外学者JulianSteward。

julianSteward141在20世纪50年代在《文化进化和过程(TheoryofCulturalChange)》中提出文化生态学理念,他认为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是彼此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文化是通过不断适应环境而变迁的过程,文化生态学就是研究这一过程的学科[38]
JulianSteward在1955年提出文化生态学以后,认为人类文化可以
分为“文化内核”和“外围文化”两部分,前者指与人类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文化如
技术等,后者则包括建立在此技术水平基础上的社会制度、价值观等[38],这是对文化生态系统基本要素的首次解读。

[38]StewardH.J.TheoryofCultureChange.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55.
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系统学的角度出发,概括出文化生态
系统的实质是人、技术、社会结构、价值观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39,41,54,6()][39]FansR,DuncanOD.Socialorganizationandtheecosystem.HandbookofModem
Sociology
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体现在文化主体、文化生态、文化传承
三者的互动关系中[93]。

[93]魏美仙.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宄的一个视角[fl.学术探索,2002(04):
106-109
刘春济等[94H人为文化生态有“物质形态层次、精神形态层次、行为形态层次、制度形态层次”四个层次和具有“脆弱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动态性、层次性”等方面的特点。

文化生态学理论能用于解释我国文化演变规律。

[94]刘春济,高静,朱海森.关于西部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的几点思考[J].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黄育憩在其《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中研究了
文化生态学早期阶段的发展,分析了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概念并用其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文化如何在其周围的环境中适应并塑造自身的过程。

黄育憩,20世紀兴起的跨学科研巧领域
一文化生态学,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25
哉斗勇对文化生态学的定义及研巧范围进行了界定,文化生态学研巧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呈现的状态和文化资源在其赖W生存的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系统及其演变规律。

2我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22);1-7
王玉德在《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中从环境功能的角度辨析了生态和文化的含义W及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

4王玉德,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巧,生态文化,2003(2);6-8
W陈淳在其论文中对文化生态学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自然界其他生物被动的适应不同,人是主动适应环境的;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依靠文化构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双向作用的生存系统,这种文化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不是按照生物学的遗传方式延续的;在某种原生文化经过长期缓慢的演化,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可能会呈现出很大的时空差异;人类社会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的生存方式和组织关系文化生态的特征和内部功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并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形成新的技术和社会关系。

5陈淳,考古学文化与文化生态,文物季巧,1997(4):游-94
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北美土著民族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学视野和生态学方法的人类文化研究,宗旨是从文化与环境的联系来“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7]。

如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中指出: 文化生态“它是从整个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文化产生、发展
、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

’[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 〕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0.1 9 9
如果说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与状态,那么文化生态学就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

哉斗勇:《文化生态学论钢》,《佛
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化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

王玉德《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指出: “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的生态背景、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群落、文化的组成结构、文化的网络和链条、文化的变迁等。

诸如文化的主次、兴衰消长、有序无序、文化系统内各种亚文化的互相作用。

“生态”一词来源于生物学界,意指自然、有机生命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生
态学”则是研究植物、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科学。

我们给生态的定义是:生命的有机存在。

“文化生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文化生态, 是指影响文化产生、演进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以及价值观念体系等变量构成的整个文化生态系统。

狭义的文化生态, 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内部各种价值体系之间的生态关系。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体育项目、象征符号、乡土情结、历史传承、文化认同、社会组织、体育环境[1]。

[1]龚建林.论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性[J].体育学刊,2011,18(4):40-42.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指体育文化与体育环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龚建林,许斌,文化生态视野下佛山武术之乡的形成与发展流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49卷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