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界区产业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创新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形式,通过手机移动媒介、云 岭先锋 APP,创建掌上党校、网上党支部,开设微党课,突出 政治学习和教育,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
(七)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一是稳步 试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优先落实在就业地居住 满 5 年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保障农转非人口在迁入 地享受职业技能 培 训 补 贴、养 老 医 疗 保 险、住 房 保 障。 二 是 加快培育乡村多层次专业人才。借助农民合作社、科学技术 协会、产业龙头企业等活动载体,开设田间实作课堂、网络辅 导教室、微信视听 课 程、电 台 咨 询 讲 座、电 视 媒 体 演 示 等,培 养复合型、专业性农业人才。通过树典型、立示范,发挥龙头 产业带头人和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德 宏农业农村领域 的 科 技 信 息 化 整 合 升 级,挂 靠 阿 里 巴 巴、京 东、亚马逊等龙头 电 商 企 业,通 过 消 费 端 需 求 倒 逼 生 产 端 的
省际边界区产业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刘海龙 王 虎
【内容摘要】产业联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产业联系强度的测算模 型,计算 2005、2010 和 2016 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产业联系度,利用 GIS 可视化技术揭示时空分异特征,进而 深入探讨其产业联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和方向。结果表明:2005 ~ 2016 年,研究区除渭南市与其他城市的关联区间 外,其他城市的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整体变小,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在减弱,部分城市在 2016 年时有增强趋势;产业联 系强度以运城市为核心,产业联系方向由南北向东西过渡,但目前仍以南北方向为主;产业联系与城市空间属性关 系密切,省际边界区应立足区域现状,重点关注城市空间属性的价值开发,实现省际边界区的可持续发展。
王虎,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产业联系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也是当 前区域研究的 热 点[1],密 切 关 注 区 域 间 产 业 联 系,是 实 现 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学者对区域关联的研究起 步较早,韦伯借鉴“杜能圈”理论,最早提出工业布局最小成 本原则[2];奥古斯特 · 勒施结合经济学 和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方 法,提出新的空 间 经 济 理 论[3],从 空 间 组 织 管 理 和 空 间 结 构
改革。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 权流转交易平台,完 善 集 体 产 权 权 能,总 结 推 广 先 进 地 区 资 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推进农村集体经营 性建设用地入股、租 赁,鼓 励 发 展 乡 村 新 型 服 务 业。 四 是 促 进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以公共资金吸引社会资本下乡,探索 “村集体 + 农户”抱团、“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组合。建立 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广“政府 + 银行 + 龙头企业 + 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带动模式。
对象的成果较少。基于此,本文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 例,从投入产出视角,引入重力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其产业 空间联系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和方向,为省际边界区推进区域 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 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位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 部,中原城市群和 关 中 平 原 城 市 群 交 汇 于 此,由 山 西 省 临 汾 市和运城市、陕西省渭南市以及河南省三门峡市 4 市组成, 总面积约 5. 82 万 km2 ,占全国面积的 0. 6% ,截至 2016 年底, 常住人口 1755. 25 万人。区域内各市在资源禀赋、历史发展、 经济水平和文化 习 惯 上 存 在 同 质 性 特 征 ,然 而,各 地 因 行 政 分割产生的“边界效应”割裂彼此的经济产业联系,产业重构 现象和经济恶 性 竞 争 导 致 资 源 严 重 浪 费 ,整 体 经 济 发 展 缓
等角度探讨区域协同发展。国内学者引入“流”的概念,依托 城市交通网络,探 究 空 间 关 联 特 征[4]; 基 于 某 一 区 域 或 某 一 产业内部联系探究产业空间关联性[5 ~ 7],实现区域比较优势
和高效可持续发 展; 另 外,一 些 学 者 则 关 注 区 域 产 业 联 系 的 研究 手 段,如 引 力 模 型 及 其 改 进 模 型[8]、神 经 网 络 模 型[9] 和 MRIO 模型[10]等,利用 GIS 技术实现区域同类产业的空间可 视化表达[11 ~ 12]等。上述研究多数以统筹协调性较好的区域 为研究对象,而对行政分割特征显著的省际边界区作为研究
图 1 研究区区位图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 3 方面:第一,产
业门类划分数据来自于《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 年) 》;第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边疆 民 族 地 区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必 须 有 重 点地分步分类实施。瞄准乡村发展短板和弱项,围绕乡村振 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关键因素,立足实际,推 动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
Leabharlann Baidu
·74·
慢[13],成为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裂谷。作为 国家级的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目前行政分割致使产业联系 度较低,因此,探究 晋 陕 豫 黄 河 金 三 角 地 区 的 产 业 联 系 的 时 空演变特征和方 向,对 推 动 省 际 边 界 区 发 展 有 重 要 作 用,对 全国其他产业承接转移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省际边界区;产业联系;投入产出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际边界区域产业空间联系及组合模式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
区为例”( 编号:晋规办字[2017]2 号)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海龙(1983 ~ ) ,男,甘肃正宁人;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