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生物制品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 或者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制成的,供诊 断动物传染病及寄生虫或检查动物免疫状 态以及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制品。 诊断抗原:变态反应性抗原: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菌素(PPD)、布氏杆菌水解素。 血清反应性抗原 :布氏、炭疽、鸡白痢等。
3.诊断血清:
多用抗原免疫羊、兔或其他动物制成
二、生物制品生产的申报与审批 1、实验室实验 2、田间实验 3、中间实验 4、区域实验 5、申报
6、审批 7、新制品试生产 8、申请转为正式生产 9、经兽药评审委员会再评价后,建设列 入规程的,发给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第四节 我国兽医生物制品事业的概况与成 就 ★ 1951 年 , 成 立 了 兽 医 生 物 制 品 监 察 所 (1982年改名中国兽药监察所)。 ★猪瘟兔化弱毒苗属世界领先地位, ★马传贫弱毒苗、牛瘟疫苗、鸭瘟疫苗、 小鹅瘟疫苗、仔猪副伤寒苗属国际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许多不足。
二、生物制品菌毒种的一般要求
1、来源(历史)清楚 ,资料完整 由中监所或中监所委托分管的单位负责 供应 2、生物学特性比较典型 菌、毒种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 对动物的病原性特点,引起细胞病变的 特征 生物化学、免疫学及血清学特性
3、血清型相符 与疫苗使用区的流行病原相符 4、遗传性状稳定
(1)灭活苗(死苗)
一般灭活苗:菌、毒种经大量培养后, 灭活而成。 脏器灭活苗:利用病、死动物的含病原微 生物脏器制成 自家灭活苗:从病、死动物分离培养病原 体大量培养制成的灭活苗
(2)活苗(弱毒苗)
主要指弱毒活疫苗,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 株或筛选的天然弱毒株或者失去毒力的无 毒株所制成的 同源疫苗(homologous vaccines)用所要 预防的病原体制成。 异源疫苗(heterogenous vaccines):火鸡疱 疹病毒疫苗、鸽痘病毒、麻疹苗
第七节 大量生产细菌培养方法
一、固体表面培养法 二、液体静置培养法 三、液体深层通气培养法 四、透析培养法 五、连续培养法
第四章 病毒培养
病毒增殖的特点: ①活细胞内寄生 缺乏完备的酶系统和合成蛋 白质的场所; ②病毒增殖方式为复制;
③病毒增殖过程分为吸附、侵入、脱壳、生 物合成、装配及释放。
第一节 动物培养
第六节
细菌的繁殖 一、细菌群体的繁殖规律 (一)迟缓期 原因、特点 (二)对数期 原因、特点 (三)稳定期 原因、特点 (四)衰亡期 原因、特点
二、影响细菌繁殖的因素
(一)营养 (二)温度 接近最适生长温度时繁殖最快 (三)氢离子浓度(PH) PH 6—9 PH7.0—7.6 (四)二氧化碳 自养菌 (五)通气 O2 (六)渗透压
(二)免疫血清(immune serum) 高免血清、抗血清、抗病血清。 动物经反复多次注射同抗原后,血清中 产生大量抗此种抗原的抗体,采集血液分 离的血清制成, 产生免疫力快,但持续期 短。 抗小鹅瘟免疫血清、犬瘟热抗血清,破伤 风抗毒素、人的白喉抗毒素、蛇毒抗毒素、 肉毒抗毒素。
(三)诊断液(诊断制剂)
我国生物制品学面临的问题:
(1)改造工艺,提高传统产品质量. (2)研制新发疾病生物制品 (3)现有诊断试剂的标准化和研究新的诊 断试剂 (4)免疫增强剂的研制和运用 (5)新型疫苗的研究
二、生物制品的分类 (一)疫苗:
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 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 生物制品。 1.常规疫苗:由细菌、病毒、立次氏体、 螺旋体、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 苗。
兽医生物制 品学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生物制品概述 一、生物制品与生物制品学 (一)生物制品的概念(biologics)
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 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质,用于 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的生物制剂。
兽医生物制品(Veterinary biologics): 用于动物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制 品 生物制品:疫苗、免疫血清、诊断制剂 WHO定义:效价或安全性检定仅凭物理化 学的方法或技术不足以解决问题而必须采 用生物学方法检定的制品
尚未能实际应用:
高效表达?稳定?
外源蛋白的分泌问题
糖基化?
死苗、工艺复杂、成本高
基因工程活载体苗(重组活毒疫苗): 通常以痘苗病毒、疱疹病毒为载体, 将目的基因插入此种病毒基因组的特定 位置(如TK基因上),使载体病毒获得 表达外源基因的新的特性
载体有痘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反 转录病毒
2.亚单位苗(subunits vaccines)
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亚单位或
亚结构制成的疫苗 降低副作用,安全性好
结核杆菌核糖体、脑膜炎球菌的荚
膜多糖、肺炎球菌苗的多糖成分、 A族链球菌M蛋白、大肠杆菌菌毛 疫苗
(1)基因工程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取出微生物中 编码保护性抗原肽段的基因,再将此基 因与质粒等载体重组,导入受体菌或细 胞,使之在受体菌或细胞内高效表达, 产生大量保护性肽段,加佐剂制成。
1906年 Bang动物用牛流产布氏杆菌苗 1921年 Calmetle and Guerin 卡介苗 1884----1886 Salmon和Smith 霍乱死苗 1890 Von behring and Kitasaton 抗白喉、破伤风抗 毒素 1894 A Calmetle 抗蛇毒血清 1891 Robert Koch 结核菌素
第二章 生物制品的菌种与毒种
一、生物制品菌、毒种的概念与分类
凡应用于生物制品生产、鉴定和研究的细 菌菌种、病毒毒种以及分类地位在原虫以 下的生物种都属于生物制品的菌种和毒种 范围。 按用途分类:1、生产用菌、毒种,A、直 接生产用 B、免疫用 C、加工用 2、鉴定用菌、毒种 ,4、标准菌株(参考 菌株)
(3)抗独特型疫苗: BURNET—抗体形成的克隆学说 JERNE (1974)—免疫调节网络学说 独特型(idiotype)Id,抗独特型(anti-Id) 1981年Nisonoff提出设想,用AB2 免疫动物, 必然产生AB3。 AB3和AB1一样能中和感 染因子,用AB2作为抗独特型疫苗,可 以激发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力.
第三节 制造生物制品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相应的厂房和动物舍 2、相应的生产设备 3、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能掌握生产 技术和实验技术的专业人员。 4、具有防止散毒的设施和隔离条件,具有良好 的卫生环境。
5、具有良好的消毒和排污设施 6、水、电供应 7、具有稳定的合乎标准要求的菌毒种 (1)合格的实验动物及细菌、病毒的培养基 质 (2)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证。
保存、传代、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 响容易变异
三、菌种鉴定 (一)毒力鉴定 «规程»规定有具体标准 (二)免疫原性鉴定 攻毒保护试验 (三)稳定性试验 毒力是否稳定、是否反强
四、毒种鉴定
强毒毒种和弱毒毒种要根据各自的特性 制订相应的标准。 五、菌毒种的保存 避免变异 真空冷冻干燥(冻干),冻干的菌种 4℃,毒种-20℃以下.
基因缺失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切去病毒基因组编 码致病物质的某一段核苷酸序列,使该 微生物致病力丧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 及复制能力。 目前最成功的疫苗:PRV基因缺失苗。
( 2 ) 合 成 肽 苗 (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s):按照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 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含有保 护性抗原决定簇的短肽并连接于载体蛋 白上所制成的疫苗 Shinnick等已将口蹄疫A,O,C三种血清 型的141-160位氨基酸的合成肽连在同一 载体蛋白上。
三、生物制品的命名
动物种名+病名+制品种类 个别用人名如卡介苗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 、猪伪狂 犬病乳胶凝集抗原 狂犬病抗血清
第二节….生物制品发展简史
我国宋朝创造了“吹花”,用人痘预防天花 生物制品 的初始阶段 1721年 人痘法传入英国 1796年 英国医生爱德华.秦纳 牛痘苗—最早的疫苗 1881年,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法国的Louis Pasteur 禽 霍乱、炭疽杆菌,1885年 狂犬病疫苗 1902年 Haffkine 霍乱减毒活疫苗
(二)生物制品学的概念与内容 1、概念:生物制品学是在微生物学、免疫 学和传染病学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学、生物 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制 备生物制品,用以解决人、畜疾病防治的新 兴应用科学。
2、内容: (1)生物制品的生物学 根据微生物学和免 疫学原理,重点研究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及与 动物机体的关系、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其在 传染病的免疫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原理、 方法和意义。 (2)生物制品的工艺学,以生物化学、细胞 学、遗传学、制冷学以及生物工程学技术的原 理,保证优良制品、提高质量。
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正常 菌群所提供的对感染的保护作用。 微生态制剂:由正常微生物所制成的生物 制品
有双岐杆菌、乳酸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枯 草杆菌
(5)寄生虫疫苗: A..寄生虫病的危害,慢性,不易察觉 但损失严重 B. 复杂的生活史、抗原复杂、高度多 变 C. 网尾线虫疫苗、球虫疫苗 (6)瘤苗:以手术或活体检查取出的 肿瘤组织,经射线、抗癌药物或甲醛 处理灭活后所制成的疫苗。 注:有严重的副作用—产生较多的封 闭因子,否定?
一.动物的选择: 对病毒易感,健康,最好为SPF动物
二.动物接种方法: 1. 皮下 2.皮内 3.静脉 4.腹腔5.脑 内 6.鼻腔滴入等 三. 接种后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收获病毒
第三节 培养基的种类与用途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一种类微生物的特 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 抗性设计的一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含有特定指示剂的培养基。
第四节 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第五节 常用培养基
因子血清(分型血清): 用具有类属抗原的其他微生物 将免疫血清中的共同抗体吸收掉, 仅留下一种或部分特异性抗体。
标记抗体:
有荧光抗体 、酶标抗体、同位素标记抗 体、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抗体
(四)其他生物制品
1、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因子以及其他免 疫增强剂。 2 、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 白、纤维蛋白原、胎盘球蛋白
优势:①不引发疾病、无毒力 ②不会出现遗传变异 ③不需低温保存 ④可制成多价、多联苗 缺点:免疫原性差,需要加佐剂, 成 本高
去势多肽疫苗: ARIMURA ( 1973 ) 用 促 黄 体 释 放 激 素 (LHRH)免疫雄兔, LHRH功能丧失, 导致LH(垂体的促黄体激素)的合成分泌 受抑制。可导致雄性动物不育。 1990南农刘公平、杜念兴等 LHRH+BSA (牛血清蛋白)。 促动物生长的合成肽苗: 生长抑制激素(14肽)+载体
第三章 细菌培养
第一节 细菌繁殖的营养要求 一、水 二、碳源 三、氮源 四、无机盐 五、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不能利用普通碳 源、氮源自身合成,而需要从外界得到补充, 又是它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有机物质。
第二节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与功用 一、肉浸汁 二、蛋白胨 三、明胶 四、琼脂 五、酵母浸汁
(3)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 (0.3—0.4%)的甲醛溶液脱毒而成的生物 制品。经盐析、浓缩制成精制类毒素。 (4)生态制剂(ecological preparation)或 生态疫苗(ecoligical vaccines) 微生态平衡:动物机体内有重要的正常 微生物体系,对机体健康有重要的维持作 用,平衡破坏则引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