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与研讨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与研讨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对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感悟,希望大家能从我的认识中受到一点启发,也希望大家对我的认识多提宝贵意见。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探究性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一、有关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三、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设计及展示

一、有关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探究性学习的提出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仅要使人们能更好更多地接受知识,而且要使人们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使教育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变革的人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抢占新世纪人才质量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这份研究报告中一语点破:“要变教育为学习,特别是要开展创新性学习运动,以便从根本上消除人类现实能力与世界不断增长的客观复杂性和激烈变革性的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调查报告《学会生存》中也明确指出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和方向,并规定了今后教育的任务是:“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认为它是真实生活中的需要;鼓励他发挥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同时又不忽视创新是一种集体活动。”江泽民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于是一种重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学习方式出现了。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实施,国际社会陆续出现了“主题研究”、“项目课程”、“应用学习”等新型的课程形态。从美国由全美研究理事会(“NRC”)颁发全美科学教育标准,希望美国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到英国索尔特(Salter’s)综合理科课程中所蕴含的“STS教育思想”;从法国高中课程教学内容中“共同文化”的提出,到荷兰中等教育中技术和其他理科课程的整合;从俄罗斯广泛散布在各地的物理—技术协会已成为爱好物理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心,到日本课程改革把严格精选课程内容和开展横

向的、综合的学习作为培养“生存力”的两大主要措施;从德国“学校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学生的实干精神和实用能力”,到中国“在高级中学中开展研究型课程”;等等。学校教学目标正经历着从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巨大变革,其意义与哥白尼日心说的确立一样深远。

(2)提出动因

新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有其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原因的。

教育作为文化和经验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与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发生,逐步将世界从工业时代推向信息化时代,从而从根本上动员了人们对世界特征和世界变化的看法。例如,原来的世界是单一性的看法被世界是多元化的看法所代替;“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所代替;原有的世界是在缓慢变化着的传统观念被世界急剧变化的快节奏所取代;“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学习理念被“终身学习”的理念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与学习内容也不能墨守成规,仅仅沿用原来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预先确定的、由前人积累的文化和经验不在是合适的了,必须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的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在一种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起能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人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不是学习结果。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某个具体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和已积累的经验有所选择、判断、分析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就教育本身而言,长期以来在封闭办学观、传统知识观、理性主义价值观等思想的支配下,学校教育中的各种弊端不断突现出来。造成各种弊端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有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课程教材、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就教材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课程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承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对信息的获取、知识的探求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和情感的发展,忽视社会交往与生存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2)受封闭办学观的影响,课程教材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过分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社会实践,缺乏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3)受理性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课程只注重于能用文字、符号、图像等表示出来的显性知识,忽视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技能知识和智慧知识,即内蕴知识,忽视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4)受学科中心课程观的影响,课程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导致门类过多,缺少各科之间的整合,使学科知识从整体世界中割裂出来,不利于学生完整认识世界。这些问题的存在,给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命题,需要构建一种新的课程来克服这些弊端或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

(3)提出基础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其理论基础可从课程哲学、学校教育价值观、课程论、教学论、学习手段等角度来分析。其实践基础来自于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积累。(不再详细叙述)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主要是认知方式,它是学生个体在学习(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它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受到偏爱的和习惯化了的态度和风格。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他们的心理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调查与检索、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相对的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性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如果我们把人的学习,看作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作为"学习"的活动,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通过接受经过前人系统整理的人类生命存在的"文化基因",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高的效率,掌握人类进化数万年积累下来的遗产,并使其代代相传,绵绵不绝。

其二,通过解决在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新的问题,积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且有可能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

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探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强壮,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