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2、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 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小结: 儒学的兴起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期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 ——正统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学校 );
2)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帝王心声
加强君权,将君权神圣 化,维护专制统治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等突出,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李斯
2.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3.评价
(1)直接作用: 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
的一场浩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 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第2课 汉代儒学
考试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 独尊地位的措施。
秦 秦代:“焚书坑儒”
汉
罢黜百家
儒 汉代 太学的出现
学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 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试试看: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声
董生献策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课后思考: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汉 武 帝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会聚。
观
——《汉书.食货志》
时
代
风
云
变
换
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亲政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 想呢?
发愁啊! 怎么办?
看我的!
董仲舒
汉武帝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发展了儒学,适应了统 治者的需要为武帝所采纳。 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局面,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 地位,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 统治者所沿袭。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
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 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 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 顾颉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休养生息(黄老思想)
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
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源自文库
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
2、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 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小结: 儒学的兴起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期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 ——正统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学校 );
2)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帝王心声
加强君权,将君权神圣 化,维护专制统治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等突出,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李斯
2.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3.评价
(1)直接作用: 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
的一场浩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 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第2课 汉代儒学
考试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 独尊地位的措施。
秦 秦代:“焚书坑儒”
汉
罢黜百家
儒 汉代 太学的出现
学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 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试试看: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声
董生献策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课后思考: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汉 武 帝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会聚。
观
——《汉书.食货志》
时
代
风
云
变
换
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亲政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 想呢?
发愁啊! 怎么办?
看我的!
董仲舒
汉武帝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发展了儒学,适应了统 治者的需要为武帝所采纳。 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局面,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 地位,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 统治者所沿袭。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
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 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 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 顾颉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汉代儒学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休养生息(黄老思想)
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
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源自文库
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