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学派与美国制度学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凑班”。他们抓住了输入的资料,用自己的社 会条件去解释。因此,这个时期的德国经济学著 作,是一种包罗着旧论点的残余和没有很好领会 的新论点的杂烩。
• 根据当时的传统,它被称为“官房学”。如 恩格斯所指出,这种著作的特点就是乏味、肤浅、 空洞、冗长和东拼西凑。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 产阶级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这就是所谓历 史学派。因为在40年代的德国,民主运动和社会 主义运动正在大大地加强,所以历史学派从它产
分析的可能性。
•
马克思写道:“当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
一门科学看来在德国有可能产生的时候,它又成 为不可能了。” 1848年革命以后,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 速地发展起来了。但是,因为德国资产阶级走上 历史舞台为时过晚,当时工人运动已经大为发展, 在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已经出现巨大的社会主义 运动,而工人阶级的觉悟也已经高度发展,成为 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这不仅威胁着封建制度,
视野内较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从17世纪 中叶到19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曾经存在过这些条 件,因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这两个国家 中得到产生和发展。 ②德国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自身工业基 础薄弱、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较晚,当它达到政治经 济学产生所必需的一定发展水平时,无产阶级和 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尖锐起来,所以就排 除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科学
•
•
•
③“方法论上的战争”
施穆勒认为,经济命题要建立在详细的经验 性的观察基础上,因此积累历史、描述真实材料 的任务应该优于并且远远要比演绎推理重要得多。
• 相应地,施穆勒将经济史和经济统计作为政治经 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并且与奥地利学派的门格 尔(他赞成经济理论的首要地位)展开了一场方法 论大战。
• 法等国的矛盾,经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 争,消除异己、扩大领地、巩固政权,最后在征 服中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
•
(4)德国的资产阶级
德国的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工人运动已经产 生壮大后才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和 与封建土地贵族的矛盾之间,选择了与封建势力 结盟。
•
• 二、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 • (1)官房学——封建割据时期的经济学
•
施穆勒批评门格尔虽然注重考察了有约束条 件下的个人行为,但恰恰偏离了最重要的经济学 问题—动态的制度,结果“弄得我们这门科学的 领域过于狭隘了,因为他们仍旧认为只要抓住了 一两个心理学的命题,或者只要抓住了经济性这 样一条,好像理论经济学之道就尽于此矣”。 (4)历史学派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处于统治地位的时间大约是从 1841年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到 1941年桑巴特去世,大约持续了100年。期间,历 史学派在当时的影响犹如今日的新古典学派。
• 方的海运贸易,英国13-15世纪的国内市场也几乎 全为汉撒商人垄断。汉撒同盟有自己的商业政策、 法律,还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但是,汉撒同盟不 但没有统一德国自己的国内市场,而且从15世纪 以后还逐渐衰落了下去,大部分贸易被英国、尼 德兰(后来的荷兰)及其他国家所取代。德国的其他 城市商业同盟,如莱茵同盟、士瓦本同盟等也都 逐新瓦解与衰落。在欧洲的封建割据与纷争中, 德国常常是主要的战场与被抢夺的对象。
•
• 发展本国工业。
•
• 可扩展到整个国家经济。把微观的分工法则升级 为着眼于宏观的分业法则,认为应把社会总劳动 力按比例分配于全社会的各行业,即生产力平衡。 • • • (4)主张对比自己落后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 比自己先进的国家保护关税。 2、旧历史学派 (1)否认经济发展中存在这普遍规律,反对 抽象演绎法,主张历史归纳法,把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定义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只承认具体国家的 具体道路。
德国历史学派与美国制度学派
第一节 德国历史学派
• • 一、19世纪上半期的德国 (1)汉撒同盟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初, 封建农奴制还占据统治地位。在历史上,德国的 商业资本曾经有过一段繁荣时期。当欧洲洲各国 还处于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德国的一些城市商 业资产阶级就已组成了从事商业贸易的组织,其 中最著名的汉撒同盟从1241年开始,在二三百年 内,差不多垄断了西欧、北欧及欧洲其他许多地
•
施穆勒与门格尔论战的焦点主要在于以下几 点:①以经验为依据的归纳法和抽象的演绎法; ②强调过程及进化对经济分析中的统计数据的对
• 比; ③从广泛的、多方面的背景上来研究经济学。 • 实际上,尽管施穆勒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前 提必须依靠历史的归纳,即根据对各种因果关系 的认真研究归纳然后做出论断;但是,他不反对 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中使用演绎法,而是反对仅 是凭着主观假设和理想的目的去进行演绎的论断。 因此,施穆勒指出,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方法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都需要,但两者的使用有着实 质性区别而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主要分歧就 在于要不要把历史归纳的研究范式贯彻到研究活 动中去。
•
④俾斯麦政府开始推行社会改良。
•
• •
(2)新历史学派的特点:
①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继而提出 历史统计法; ②比旧历史学派更极端,旧历史学派主要是 补充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历史学派希望用历史研 究和政策研究来完全替代古典经济学; ③旧历史学派用保护政策来反对自由主义, 新历史学派用社会政策反对自由主义。新历史学 派主张政府以第三方身份来调和阶级斗争,认为 一个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不可分割的,
•
•
(2)从生产三要素论(土地、劳动、资本)和 交换方式出发,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 罗雪尔(历史生理法):认为经济学说是一种 考察满足人经济欲望 的制度的学科,经济学要解剖 具体的国家,考察其从古至今的成长过程。 自然(自然条件在生产中其决定作用,主要是 土地)、 劳动(中世纪以后的过渡时期,手工业兴盛分 工发展,劳动使特权产生,从而使劳动资本化)、 资本。
•
•
•
(2)徳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
件及其特点
① 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资产阶 级尚未夺得政权,工人运动还未兴起。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取决于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状况。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必须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已达到一定的发 展水平,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还没有展开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出现。只有在这种 情况下,资产阶级思想家才有可能在资产阶级
•
封建邦国割据时期,德国各个邦国曾兴起过 一种综合的国家说,从政治、哲学、经济各方面 分析和说明国家的职能、作用和统治术,其中与 经济学有关的部分被称为官房学。早期的官房学 研究财政、货币、贸易,通常被看做重商主义在 德国的支流。后期的官房学引入了法国的重农
• 主义、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并逐渐形成了德国后 来经济学发展的一些传统和特点。
Fra Baidu bibliotek
• 才能得到说明。比如,工资就是一个道德范畴,
• 体现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伦理关系。故新历史 学派又被称为“历史的伦理学派”。
•
施穆勒:我们称作“经济”的是指由相互联 属的个人所构成的或大或小的集体,构成这种联 属的因素是心理的、道德的或者是法律的因素”。
(3)讲坛社会主义者施穆勒(1833—1917) ①竭力从舆论上配合俾斯麦首相的软硬两手 政策。 施穆勒提出,劳资对立并非济利益对而是思 想感情和教养上有差距。他也主张通过工会组织 解决劳资争端,不赞成用阶级斗争方法。
生时起,就把自己的矛头指向革命运动。
历史学派是庸俗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流派,但 同英、法庸俗政治经济学比较起来具有自己的许多 特点:
第一,竭力宣扬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较早代表力图利用国家 的力量来促进和保护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后来的代 表则力图依靠国家机器与日益增长的工人运动作斗 争。
•
•
(3)宣扬精神因素以及被认为是民族精神最 高体现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决定意义。
• 1、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保护关税理论) • (1)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主张国家经济 学——从各国当前利益和特有环境出发,研究怎 样维持并改进本国经济状况,使本国工业发展到 先进工业国水平的经济学。 (2)反对古典的价值理论,提出了生产力 理论。认为生产力是财富的原因,而价值是财富 本身。反对向外国购买廉价品,主张保护关税, (3)生产力平衡论。突破斯密把分工原则运 用于各生产单位内部的局限,提出分工协作原则
•
• 政。德国国内交通不便,关卡林立,严重阻碍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
•
•
(3)艰难的统一之路
1833年,德国各邦组成了关盟同盟,取消邦 国间的关税,规定对外实行统一关税。1848年革 命后,农业改良得到推进。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 德国经济出现高涨。同时,德国通过普鲁士的兴 盛进行统一大业,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 革,封建的容克地主阶级实现资产阶级化,从而 使封建地主经济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德 国通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利用奥俄和英、
• • •
•
②一切阶级要服从国家利益。相信国家能通 过各种立法和举办公营企业措施来实现一套改良 的政策,包括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监督、 孤寡救济、劳资纠纷仲裁等法令;实行河流、森 林、矿产、铁路和银行等企业国有化;限制土地 私有及改革财政制度等。
由于新历史学派思想家经常用大学讲坛宣传 改良主义政策主张,因此曾被一位有名新闻记者 讽刺为“讲坛社会主义者”,而他们也乐意接受 这一称号,于是他们那套改良主义主张就被称为 “讲坛社会主义”。
•
•
(2)分裂的帝国
1618-1648年欧洲的30年战争后,神圣罗马 帝国彻底分裂为众多的独立小诸侯国。在进入19 世纪时,德国境内还有360个小邦。政治上的分裂 和封建农奴制使德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以前处于 极为缓慢的发展阶段。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德国封建势力给 予了沉重打击。拿破仑曾消灭了德国许多封建贵 族,最后把德国360个邦合并为38个小邦国,从而 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拿破仑战争 后的德国仍被分割为38个小邦国,各邦国有独立 的政府、军队、法庭、财政制度、货币,各自为
而且也威胁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德 国资产阶级便与封建贵族相勾结,并把希望寄托 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国家身上,力图依靠它来同工 人运动作斗争。
③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既反对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思想,又反对空想社 会主义。
在最初,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作为一 门外来的科学,从英、法两国输入的。那时从事 政治经济学著述活动的,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是 “那些耍笔杆的投机家、商人、学究和官僚的
•
•
•
三、德国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
特点
(1)反对普适性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边 际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 主义),否认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有普遍意义的经 济规律,强调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主张 用国民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 (2)强调要用历史方法来补充抽象演绎法, 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
第二,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除了为资本主义 辩护外,还力图把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理想化。他们
• 把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作为自己维护的 基本对象。
•
第三,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有极为明 显的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他们借口 各个民族经济都有自己的特点,否认科学政治经 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德国的历 史学派是政治经济学庸俗化的最明显的表现,它 一方面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遗产,另一方面则 与空想社会主义作斗争。
•
• 改良主义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定而得到实现; • ④主要目标不是自由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 试图以否定一切经济规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
•
⑤反对对经济进行“隔离分析”,强调法律、 意识形态、心理因素和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 性,以此为基本观念解释各种经济范畴,认为伦 理道德应该成为经济学的基础。生产、分配、分 工、交换等不仅是技术范畴,也是伦理道德范畴。 强调经济组织是被伦理道德规范所制约的一种秩 序,经济问题也只有和伦理道德问题联系在一起
• • •
•
•
希尔德布兰德: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 经济。
(3)维护私有制,认为人人利己,公有制不 利于社会,财产公有会导致懒惰。
• • • •
3、德国新历史学派(19世纪70年代) (1)背景 ①通过对外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②资本主义迅速发展,80年代工业产量跃居世 界第三; • ③工人运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