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治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 知识治理是社会经济进展的要紧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差不多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治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治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治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 治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进展进程中,治理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够讲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差不多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治理更是社会经济进展的要紧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要紧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治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治理理念——知识治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治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制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治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治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治理?一个定义讲:“知识治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进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知识治理尽管广泛运用于企业治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治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治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治理的问题。关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治理的目标与核心确实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治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进展方向及其变化。尽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全然上改变组织的进展方向和领导方式,然而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治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治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治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治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制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治理的目标。”实行有效知识治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假如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假如组织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舞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组织构成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知识治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同时要求治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舞。许多成功的知识型组织都建立了对积极参与知识链的雇员进行奖励的激励机制。库珀解释讲:“雇员之因此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差不多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和制造新的有用知识的能力。”以此观点来分析现在某些猎头公司的做法,他们查找的目标往往是人才的固有能力,即“差不多掌握的某些秘密知识”,而不看重其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治理简单等同于信息治理。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治理是知识治理的基础,知识治理是信息治理的延伸与进展。信息治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把信息作为资源从技术、组织、人力三种因素的结合中进行治理,则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新事物。美国1979年《文书削减法》最先提出联邦政府的信息治理问题,并在联邦机构中设立政府信息主管。企业的信息治理则是在80年代以后进展起来的,并在企业首席执行官(CEO)之下增加了企业信息主管(CIO)的职位。其后,信息治理经历了实物治理、技术治理、资源治理三个时期。按照美国学者马夏德

(D. A. Marchand)与霍顿(F. W. Horton)的划分,信息治理的进展有五个时期:物的操纵、自动化技术的治理、信息资源的治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治

理。由此可见,知识治理在历史上曾被当作信息治理的一个时期。近年来,由于经济进展的需要和治理实践的进展,知识治理逐渐从信息治理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治理领域。现在,知识治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治理的内含和外延。能够讲,知识治理的要紧内容是对人的治理。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知识治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治理到知识治理的转化,是治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治理主线进一步体现。知识治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职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合,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还在首席执行官与信息主管之间设立了知识主管(CKO)的新职位,并作了适当的分工,信息主管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的开发利用上,知识主管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创新和培育集体制造力上。

二、知识治理的目标是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估量以后科学技术特不是高技术进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阻碍”。

在知识社会,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远胜过原料与厂房。美国微软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确实是“淘汰自己的产品”。1997年3月3日美国《财宝》杂志定期评出美国最受推崇的企业,创新精神正是其评选标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如此的背景下,知识治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定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熊彼特认为,创新确实是已有的知识要素与/或新的知识要素的新组合,它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彼得·德鲁克则将“创新”概念推广到治理,提出“社会创新”概念,认为创新确实是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OECD1996年发表了《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的文件强调指出了以往的创新都集中于投入—产出分析中,那是一种静态的线型模型,而在当今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系统的平稳运作依靠于知识流的流淌性(The smooth operation of in novation systems depends on the fluidity of Knowledge flows)。它强调“国家创新系统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要紧活动是启发、引进、制造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那个系统变化和进展的全然动力。”因此创新要紧体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即知识的流淌。知识流淌的类型有:人力资源流;机构链;产业群;创新公司行为。知识治理正是要确保知识流淌渠道的通畅。

知识治理、创新行为都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过程,人文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创新总要依靠人的制造性和想像力。关于政府而言,要为制造良好的新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则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战略策略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