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发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发展综述
苏状
G206A1009-5322(2011)05-0037-4
[内容提要]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
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
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受东华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项目学科交叉研究”基金资助。
是以电j
指意模糊性
@@[1]1988年国内首次提出“影视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
见于晓刚、王清华、郝跃骏:《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
@@[2]萨特强调“image”不同于“事物”的意向性,由此国内选用汉语“象”字,但汉语中并无“影象”一词,故这里的“影象”可看作是“影像”。
见萨特著,魏金声译:《影像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盛希贵:《影像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3-74页。
@@[4]尹德辉:《新世纪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文艺争鸣》2010年第5期。
@@[5]韩丛耀:《图像传播学》,威仕曼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6页、93页。
@@[6]林少雄:《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7]王德胜:《视像与快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8][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9]孟建:《影视文化的历史转向——阐释以影视为主导的视觉文化》,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10][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11]陈永国:《互文性》,《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12][英]斯图亚特·霍尔著,徐亮、陆兴华译:《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4-25页。
@@[13]曾军:《观看研究的路径与困境》,《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
@@[14][美庸]詹姆斯·艾尔金斯:《视觉品味》,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发展综述
作者:苏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刊名:
当代传播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11(5)
1.林少雄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 2005
2.韩丛耀图像传播学 2005
3.尹德辉新世纪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 2010(05)
4.盛希贵影像传播学 2005
5.萨特;魏金声影像论 1986
6.詹姆斯·艾尔金斯视觉品味 2006
7.孟建影视文化的历史转向——阐释以影视为主导的视觉文化
8.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 1986
9.王德胜视像与快感 2008
10.曾军观看研究的路径与困境[期刊论文]-学术月刊 2007(05)
11.斯图亚特·霍尔;徐亮;陆兴华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 2003
12.陈永国互文性[期刊论文]-外国文学 2003(01)
13.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倪伟视觉文化导论 2006
14.晓刚;王清华;郝跃骏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 1988(04)
1.王润视觉文化研究的思考与展望:基于文献的研究[期刊论文]-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10(2)
2.刘亚平从视觉文化分析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期刊论文]-青年记者2012(5)
3.王丽文化图示与《道德经》的文化传播[期刊论文]-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9)
4.李常青习俗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创新"软实力"[期刊论文]-新闻界2011(1)
5.徐沛视觉文化研究中的三个概念[期刊论文]-当代文坛2005(4)
6.黄小琴.黄璜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绿色传播策略[期刊论文]-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11)
7.苏怡多.李坤音乐选秀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期刊论文]-甘肃科技2012,28(8)
8.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学位论文]2011
9.孙雨.吴韩网络传播时代下所隐藏的文化传播危机[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
10.吴姗姗网络视觉文化传播引发的危机与文化生态培育[期刊论文]-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8)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cb20110501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