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甘东公园植物配置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马甘东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说明
这里原是一个傣族村寨,1988年“11·6”耿马大地震后,村民迁移,县城建部门就把此地修建成了公园。
公园占地106亩,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缓。
公园正门雕龙画凤,门上悬挂有时任云南省副省长赵廷光题写的“甘东公园”横匾。
公园分五个区域,即休闲游赏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游戏区。
园内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凉亭、荷花池等20多个景点,您可在植物园欣赏正在盛开的多种花卉,也可以在娱乐室下棋、品茗,邻略一会在绿树浓荫、波光滟敛中的休闲时光。
“耿马”的“耿”系傣语,意为“地方”、“地域”。
“马”为汉语。
即“有马的地方”或“跟着马找到的地方”。
明设耿马安抚司,1952年设耿马县。
1985年改为自治县。
耿马,是一个充满神韵的傣族地名。
传说是在神灵的保佑下,由一匹白色骏马引途寻觅到的地方,德宏和耿马的群众都称颂它为“勐相耿坎”,意为“黄金宝石之乡”。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耿马佛教于明朝成化年间传入。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32年(公元1473年、傣历835年),耿马四世土酋罕边法执政时期,有芒雨寨、波岩望等四人,逛木邦、杨箔等地,与土人聚赌,将钱输尽,辗转暹罗勐涧(今缅泰接合部、景栋地区),帮工度日。
初见佛寺和披袈裟僧侣,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是黄人、疯人。
晚间投宿时询问主人,方知是佛教者。
四人目睹佛寺设施堂皇,僧侣诵经朗声温和,心悦不能自禁,往访住持长老。
长老问:“你们是何处人,有佛寺吗”?答:“耿马,没有佛寺”。
长老即向他们宣扬佛法的好处,送给一尊石佛像,派遣转达、莫达两名僧人,沿佛海(勐海)、孟连、勐勐古道抵达耿马。
土酋罕边法及百姓大喜,赏波岩望等人白银两甩,建寺于东门外半满燕(今糖厂地址)。
七、八年后,佛教传至勐董、勐撒、勐永、孟定等傣族聚居区,并在境内发展壮大,大小佛寺遍集镇、村寨。
为便于管理佛教事务,统一戒律,耿马土司府宣抚司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71年)主持功德修建了官缅寺─耿马总佛寺,傣语称“洼专勐”,即地方上总管佛寺。
位于耿马县城中的总佛寺,两百多年来一直是耿马傣族人民重大宗教活动的场所。
1988年耿马大地震,总佛寺遭受严重的损坏,一年后得以全面的修复。
佛寺占地面枳5543.3平方米,坐西向东,由大佛殿、戒堂、僧舍、藏经阁、白塔等组成。
门庭恢弘,雕梁画栋,大门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耿马总佛寺”横匾。
寺院内花红草绿,菩提树古老苍翠,环境幽雅。
殿堂建筑飞檐斗拱,雕龙彩凤,殿宇雄伟,气势壮观。
大殿供奉释迦牟尼金身像一尊,前后供奉小佛八位。
佛前柱上双龙拥抱,护卫着佛祖,两边挂有条幅,条幅印有15个佛祖像,殿内右侧挂有长条彩色连环画,讲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从普渡众生到佛祖园寂的一生。
连环画里描述了“梦象受孕”、“ 七步莲花”、“出游感悟”、“夜别妻儿”、“夜度凡尘”、“削发更衣”、“面壁静心”、“魔女炫媚”、“大悟成佛”、“佛陀收徒”、“佛陀说法”、“重见妻儿”、“采花献佛”、“收比丘尼”、“普渡众生”、“双林灭度”等内容,是迄今为止保存较完整,也是较完美的佛教传奇故事之一。
耿马总佛寺在耿马傣族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逢宗教节日,如泼水节、关门节、
诵大经、开门节和其它重大宗教活动,傣族人民都以总佛寺为活动地点。
耿马总佛寺在海外也亨有盛誉,缅甸僧侣曾多次前来朝拜,缅甸滚弄那底佛寺大长老曾派遣弟子二人,携带用纯金制成的金铂,前来向主殿大佛贴金。
各民族的佛教信徒,海外华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访友,修坟祭祖,供斋滴水,诵经做赕,为祖宗先人超度亡灵,都要到总佛寺敬供腊条、香火、鲜花等。
~~公园设计重要原则
1、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2、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制造浓郁的边界栽植
3、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
4、主要园路要基本能穿过整个庭院,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
2、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重植物品种搭配;
3、公园植物规划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
4、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5、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
6、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布局
(一) 基本要求
1.形成统一基调:用2~3种树形成统一基调。
在树木搭配方面,混交林可占70%、单纯林占30%。
出入口、建筑四周、儿童活动区和园中园的绿化应善于变化。
2.创造与环境适应的气氛:在娱乐区、儿童活动区,为创造热烈的气氛,可选用红、橙、黄等暖色调植物花卉;在休息区或纪念区,为保证自然、肃穆的气氛,可选用绿、紫、蓝等冷色调植物花卉。
公园近景环境绿化可选用强烈对比色,以求醒目;远景的绿化可选用简洁的色彩,以求概括。
在公园游览休息区,要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动态构图,春季观花,夏季浓荫,秋季观红叶,冬季有绿色丛林,以利游览欣赏。
(二)布局的3种方式
1、规则式的布局
规则式的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式对称,运用植物修剪形成各式各样的规整几何形,形成整齐、庄严、雄伟、开朗的空间氛围。
规则式的布局
用规则式的植物种植和修剪方式就很容易与建筑取得形式上的协调。
2、自然式的布局
自然式的布局讲究步移景换,利用自然的植物形态,运用夹景、框景、障景、对景、借景、漏景、点景等手法,形成有效的景观控制。
3、混合式的布局
混合式的布局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结合。
一方面利用草坪空间、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形成规整的几何形或自由曲线形,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另一方面保留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利用乔木、植篱等围定场地,划分空问,营造屏障,或引导视线于景物焦点。
~~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方法
(一) 绿化树种的选择
掌握一般规律,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适当密植。
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不得选用有浆果和招引害虫的树种,以便于管理。
保证园林植物有适宜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配置,必须适应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有利树冠和根系的发展,保证高度适宜和适应近远期景观的要求。
1.植物种类选择规定:宜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
2.苗木控制规定: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并提出过渡措施;预测疏伐或间移的时期。
3.树木景观控制规定:风景林郁闭度见表7-ll。
风景林中各观赏单元应另行计算,丛植、群植的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带植的近期郁闭度宜大干0.6。
孤植树、树丛应选择观赏特征突出的树种,并确定其规格、分枝点高度、姿态等要求;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间,提出有特殊要求的养护管理方法。
树群群内各层应能显露出其特征部分。
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或高度的2倍;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如表7-12所示。
4.游人集中场所植物选用规定:在游人活动范围内宜选用大规格苗木;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类。
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米。
5.儿童游戏场植物选用规定: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干1.8米。
露天演出场观众席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6.停车场的种植规定: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庇荫乔木枝下净空标准为: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米,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米,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米。
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米,并设置保护设施。
7.成人活动场的种植规定: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米;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
8.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米高度的枝条。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2.2米;乔木种植点距路线应大于0.5米。
9.公园树木与有关物体的距离:包括公园树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表7-13)和公园树木与地下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表7-14)。
(二) 公园设施环境及分区的绿化
运用植物的空间营造功能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创造不同的空间类型,营造空间序列进而组织游览路线。
不同景区要着重从构图上和功能上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不同景点着重从特色上对植物观景进行设计
1.大门:为公园主要出入口,大多面向城镇主干道。
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的特色。
如果大门是规则式建筑,则宜采用对称式布置绿化;如果大门是不对称式建筑,则要用不对称方式来布置绿化。
大门前的停车场,四周可用乔灌木绿化,以便夏季遮阳及隔离周围环境;在大门内部可用花池、花坛、灌木与雕像或导游图相配合,也可铺设草坪,种植花灌木,但不应有碍视线,且须便利交通和游人集散。
2.园路:主要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荫浓的乔木和耐阴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但在配置上要有利于交通,还要根据地形、建筑、风景的需要而起伏、蜿蜒。
小路深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其绿化更要丰富多彩,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山水园的园路多依山面水,绿化应点缀风景而不碍视线。
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使园路高低起伏,时隐时现。
山地则要根据其地形的起伏、环路,做到绿化有疏、有密。
在有风景可观的山路外侧,宜种矮小的花灌木及草花,以利游人观景;在无景可观的道路两旁,可以密植、丛植乔灌木,使山路隐在丛林之中,形成林间小道。
园路交叉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可用花灌木点缀。
3.广场要求既不影响交通,又要形成景观。
如休息广场,四周可植乔木、灌木,中间布置草坪、花坛,形成宁静的气氛。
停车铺装广场,应留有树穴,种植落叶大乔木,利于夏季遮阳,但冠下分枝高应为4米,以便停放汽车。
如果与地形相结合种植花草、灌木、草坪,还
可以设计成山地、林间、临水之类的活动草坪广场。
4.小品建筑:包括展览室、游艺室等,附近可设置花坛、花台、花境,室内可设置耐阴花木,门前可种植浓荫大冠的落叶大乔木或布置花台等。
沿墙可成丛布置花灌木。
所有树木花草的布置要和小品建筑协调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四季色彩变化要丰富,给游人以愉快之感。
5.水体:公园的水体可以种植荷花、睡莲、凤眼莲、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以创造水景。
沿岸可种植耐水湿的草本花卉或者以乔、灌木和小品建筑等加以点缀,以丰富水景。
但要处理好水生植物与养殖水生动物的关系。
6.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要求地形平坦开阔,绿化以花坛、花境、草坪为主,便于游人集散。
该区内可适当点缀几株常绿大乔木,不宜多种灌木,以免妨碍游人视线,影响交通。
在室外铺装场地上应留出树穴,供栽种大乔木。
各种参观游览的室内,可布置一些耐阴或盆栽花木。
7.体育运动区:宜选择快长、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种,以利夏季遮阳;但不宜用那些易落花、落果、种毛散落的树种。
球类场地四周的绿化要离场地5~6米,树种的色调要求单纯,以便形成绿色的背景。
不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树种,以免刺激运动员的眼睛。
在附近可设置花廊、花架,不可种带刺或夏季落花落果的花木。
日光浴场周围应铺设柔软耐踏的草坪。
8.儿童活动区:可选用生长健壮、冠大荫浓的乔木来绿化,忌用有刺、有毒或有刺激性反应的植物。
该区四周应栽植浓密的乔、灌木,便于与其他区域相隔离;如有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分区,也应用绿篱、栏杆相隔,以免相互干扰。
活动场地中要适当疏植大乔木,供夏季遮阳。
在出入口处可设立塑像、花坛、山石或小喷泉等,配以体形优美、色彩鲜艳的灌木和花卉,以增加儿童的活动兴趣。
9.游览休息区:以生长健壮的几个树种为骨干,突出周围环境季相变化的特色。
在植物配置上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天际线的变化,采用自然式配置树木。
在林间空地中可设置草坪、亭、廊、花架、座凳等,在路边或转弯处可设月季园、牡丹园、杜鹃园等专类园。
10.公园管理区:要根据各项活动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但要与全园的景观相协调。
此外,为了使公园与喧哗的城市环境隔开,保持园内的安静,可在周围特别是靠近城市主要干道的一面及冬季主风向的一面布置不透式的防护林带
(三) 园路交叉口及其种植设计
(1)园路交叉口处理:
①.做到主次分明。
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区别。
②.避免交叉口过多。
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在交叉口和分叉口的路面应能分清主次,使导游方向明确。
③.两条主要园路相交应尽可能采用正交。
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行人要穿绿地。
为了避免游人过于拥挤也形成小广场,或单独设置绿地缓解人流压力。
④.如果两条道路成锐角相交,锐角不应过小,并应交与一点,避免交叉口分离而不易辨别方向.
⑤.两条道路成丁字型交接时,在交点处可布置道路对景,使人记忆犹新。
⑥.要有景色和特点。
(2)园路交叉口景观处理
直线型的园路,从空间的中部通过时,人们观景是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的赏景过程,故此路段的长度与对景画面的宽度及高度,要适合人们行进时赏景的距离和速度。
主景要明晰、固定。
直线型的园路从空间一侧通过时,视线被引向空间开阔的一方,一般常做自然式的景观,呈
长卷连续式的构图。
沿路可设框景,以勾勒出美好的对景。
主景是多变的、多趣味的。
曲线型的园路,可分为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
规则式曲线是由圆弧所组成,对景就设在圆心上,观者距离不边,景观多变。
自然式曲线多呈S形,由几个长短不同的直线连续构成的,每一段直线的视线终端宜有一个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