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_第十一章_(一)环境化学污染与人体健康[1].pptx
环境化学1课件
![环境化学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2ce54710661ed9ad51f371.png)
(6)苯酚(甲酚)类:——五氯苯酚等高氯代酚危害性大
具有高的水溶性、辛醇—水分配系数低
大多数酚主要残留在水中
苯酚分子氯代程度增高,溶解度下降,辛醇—水分配系数增加
0主5:11要:16 迁移、转化过程是生物降解和光解
19
(7)肽酸酯类:6种列入黑名单,危害性大,不易降解
(8)多环芳烃类(PAHs)
浓缩倍数 -
7,000 20,500 1,500,000-3,000,000 49,500,000
16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
与有机氯农药相比,较易被生物降解 在土壤和地表水中降解速率较快,杀虫力较高 溶解度较大,水中浓度相对较高,辛醇—水分配系数低 目前在地表水中能检出的不多,污染范围较小。
除草剂(含有有机氯的不易降解)
具有较高的水溶解度
不易生物富集、沉积物吸附和从溶液中挥发
残留物通常存在于地表水体中,辛醇—水分配系数低
除草剂及其中间产物污染土壤、地下水以及周围环境
05:11:16
17
(2)多氯联苯(PCBs):联苯氯化而成,210种化合物,
混合物。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被广泛用于作为冷却剂、绝缘材料、耐腐蚀的涂料等 极难溶于水,不易分解 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辛醇—水分配系数高 1973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
(3)天然水的缓冲能力
pH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pH不变化。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pH=6-9)。
一般,碳酸化合物(其次是磷酸盐化合物)是水体缓冲作用的重 要因素,各种碳酸盐化合物控制水体pH值,并使水体具有缓 冲作用。
因而,人们时常根据碳酸盐化合物存在情况来估算水体的缓 冲能力。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a06568852458fb770b569e.png)
三、化学致癌作用(Carciongenesis)
1、化学致癌作用 (1)基因机制学派 认为癌变是基因(DNA)发生改变,即外来致癌基因 引起细胞基因改变或外来基因螯合到细胞基因中,由于细 胞基因改变而导致癌变。 (2)基因外机制学派 认为基因本身并未发生改变,是基因调控的表达发生改 变,使细胞分化异常,出现异常膜特征及免疫调节等。
(1)确认致癌物;此类化学物质在人群流行病学 调查及动物实验中,以确定具有致癌作用。 (2)可疑致癌物;已确定对动物有致癌作用,对 人类致癌性证据尚不足。 (3)潜在致癌物;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无 任何资料表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根据化学致癌物是否作用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直接致癌物
遗传毒性致癌物
发生代谢活化的位置称为M区(代谢活性区), 发生亲电反应的理论位置称E区(亲电活性区), L区是一个脱毒区,K区根据不同的情况即可起 亲电活性区,也可起脱毒区作用,是一个双重 性能区域。E及M所在的环称为角环,未标符号 的环称为次角环。E区附近蒽环的碳可称为亲电 碳原子或E碳,M区附近蒽环的碳称为活化碳原 子,或称M碳。
四种类型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 M协同 >M1+M2
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M协同 =M1+M2
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 M1+M2>M协同>Max﹛M1,M2﹜
拮抗作用(Antagonism effect) M协同 <M1+M2
2) 致突变物 ( mutagen ) —— 能够引起突变的物 质.(遗传毒物, 诱变物)
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 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环境化学课件
![环境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7080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1.png)
探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政策措施。
2
增强监管
解释如何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执法。
3
发展清洁能源
讨论发展清洁能源对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性。
4
采用环境友好技术
介绍采用环境友好技术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处理。
环境化学的前景
展望环境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环境化学的发展现状
讨论环境化学的当前研究领域和进展。
环境化学的研究方向
阐述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和对空气质量和健康 的影响。
5 揮发性有机物
介绍揮发性有机物的性质、来源和处理方法。
污染物的来源
了解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排放
解释工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和 应对措施。
交通排放
探讨交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 响,以及减少交通污染的方法。
化石燃料燃烧
阐述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环境 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污染物的危害
讲解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1
食品安全
探讨污染物对食品安全和食物链的影响。
水资源供应
2
讨论污染物对水资源的污染和供应的影
响。
3
空气质量
解释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相关
健康影响
4
的健康问题。
讲解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 响。
污染物的治理
介绍污染物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1
减少排放
为什么环境化学重要
解释环境化学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污染物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 氮氧化物
讨论氮氧化物的来源、危 害和治理。
2 化学需氧量
介绍化学需氧量的概念以 及与有机废弃物和污染物 的关系。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91dbbfe9d15abe23482f4d89.png)
(四)环境化学污染在人体内的转归
储
存
吸
运
生物
排
收
转
转化
泄
作
用
1、污染物质的侵入和吸收
1)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 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
2)整个消化道都有吸收作用,但以小肠更为 重要。
3)空气中的气态毒物或悬浮的颗粒物质,可 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毒物由肺部吸收的速度 最快,仅次于静脉注射。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1、剂量
(1)非必需元素:
人体非必需元素由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达到一 定程度,即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 ,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允许限量的问题。 如汞、镉等元素。
•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量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铅含量 最高(豆类)为0.8毫克/千克,鲜乳为0.05毫克/ 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②光化学烟雾引起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形成原因:这是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类化合物 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光化学氧化剂[O3、NO2、 NO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与工厂排出的SO2遇 水分产生硫酸雾相结合而形成的光化学烟雾。
症状:主要是刺激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引起眼结膜炎、 流泪、眼睛疼、嗓子疼、胸疼,严重时还会造成突然 晕倒,出现意识障碍。经常出现可使受害者加速衰老 ,缩短寿命。
当环境中NO2浓度为 70mg/m3时,人体可 耐受几个小时,达到 140mg/m3,只能支持 30min,220-290 mg/m3,立刻发生危 险。
环境中CO浓度为 12.5mg/m3时,人体暴露 不能超过8-24h;31 5mg/m3时,不能超过1h; 125 mg/m3时,不能超过 15min。
《环境化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环境化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e18e2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3.png)
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1 2
污染物的迁移方式 包括对流、扩散、吸附、沉淀等。
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包括光化学转化、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等。
3
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因素 如水温、水流速度、水体pH值、微生物活动等。
04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与性质
矿物质
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 大小的矿物颗粒。包括砂粒、粉粒、黏粒等。
07
当代环境问题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思考
当代环境问题概述
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 气、室内空气污染 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
物种灭绝、生态系 统破坏、基因资源 流失等。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极端天 气件频发、海平 面上升等。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水污 染严重、水生态破 坏等。
土壤污染与退化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 重金属污染、土壤 侵蚀等。
影响生物体免疫系统
污染物质可能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 降低生物体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 到病原体的侵袭。
06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 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和评估,为 环境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质量评价,以及环境噪声、 放射性、电磁辐射等污染因素的评价。
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物理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物理 迁移主要包括扩散、对 流和机械搬运等作用。
化学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 迁移涉及溶解、沉淀、 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
过程。
生物迁移
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如植 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 作用可以影响污染物的
化学与人类生命健康PPT课件
![化学与人类生命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81f27ea5e9856a5712601d.png)
促进伤口愈合
异食癖
谷物、蔬菜、 贝类
维生素B12组成部分
慢性贫血
胸骨疼痛,恶心, 呕吐,神经性聋
蔬菜、肝脏
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减少人 增加‘癌症发病率
体对亚硝胺吸收
(亚硝胺有致癌性)
谷物(钼肥)作用于胰细Fra bibliotek上胰岛素的敏 易发糖尿病,冠心病,
感部位
动脉硬化
海藻、鱼类、 豆制品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细胞 膜)必须成分;抑制肿瘤;视 力敏锐(鹰:10倍)
• 尿量减少 • 各种缺水症状
氯Cl 胃液盐酸(HCl)的成 消化不良 分
胃酸过多
21
III.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维生素的特点与功能:
人体需求量很小,但必不可少 是有机化合物 不是构成细胞组成的物质 许多辅酶中含有维生素 不是由体内内分泌腺分泌 通过食物获取或由肠内寄生细菌制造 有14种世界公认的维生素(20多种)
骨骼、牙齿硬化
大骨节病;肝坏死; 视力衰退;抑制癌症 发生
龋齿,心肌障碍
脱发/脱甲症, 海产品,猪/ 神经系统损害 牛肾
氟斑牙,氟骨症 海产品,茶叶
甲状腺素成分
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甲状腺亢进
海产品19
宏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元素 钙Ca
磷P
生理作用
Ca:牙和骨的重要组成; 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 反应;血液凝结的激剂
维生素缺乏
细胞发育受 阻、停止、 甚至死亡
脚气症、坏 血病、癞皮 病、夜盲症、 软骨病
22
重要的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A1, A2, 胡萝卜素) 维生素D (D2, D4) 维生素E (α,β,γ,δ -生育酚) 维生素F (亚油酸、花生烯酸) 维生素K
(完整版)环境化学.ppt
![(完整版)环境化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d1b8c57fd5360cbb1adb21.png)
工 业 废 水 : 铅 污 染 和 砷 污 染
0.0
8
环境问题
1. 环境污染的概念
前因
人为因素
环境素质
后果
生态系统 生产生活
工业“三废”,化肥农 业,生活垃圾等
大气、水、土壤质量等 要素质量下降
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破 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问题
2. 环境污染的内涵
污染生态化学
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污染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理论化学
环境界面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环境污染预测模型
0.0
19
环境化学
4. 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国际: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 地球化学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 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 20世纪末, 美国化学家提出了“环境良性化学”。
0.0
22
环境化学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
流体,具有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而发展起来的分离新技术。
它具有萃取效率高、分离工艺简单、不需要溶剂回收设备、
工作条件温和、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一般是在室温或接近
室温下完成。例如深水鱼油(EPA、DHA即脑黄金);维生
素E;维生素C等的提取。当将排放的有机废料与氧置于超临
有害物质的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不可再生资源的滥采滥用 固废、噪声等造成的环境损害
3. 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
物理因素:噪声、放射线等 化学因素:工业“三废”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
约占80%~90%。
0.0
10
环境问题
20世纪
90年代
环境健康化学
![环境健康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979f0c79563c1ec5da7137.png)
第三章环境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送和转化同济大学朱志良教授《环境健康化学》课件环境中化学物质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人体后,通常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吸收、分布和排泄一般都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即生物转运(bio-transport)在组织和细胞内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产生代谢产物――即代谢转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要了解环境中化学物如何作用于人体并产生什么影响,必需研究环境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
第一节环境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吸收(adsorption):环境化学物经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而进入血液的过程吸收的主要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一.消化道吸收消化道是人体吸收环境化学物的最主要途径,饮水和食物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都有吸收作用,但主要在小肠。
胃及小肠内的吸收主要通过简单扩散形式进行。
有机酸主要在胃内(pH1~2)吸收,有机碱主要在小肠内(pH6.6~7.6)吸收小肠粘膜细胞上亲水性孔道直径0.4nm左右,可滤过吸收分子量为100~200及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同时胃肠道上皮细胞还可以通过胞饮和吞噬作用吸收一些颗粒物质。
◆影响消化道吸收的因素:【1】消化道中存在的多种酶类可使外来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吸收性能和毒性。
例如:小肠内的菌丛能将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芳香胺,导致肿瘤和癌症可能性大增。
【2】胃肠道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3】外来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二.呼吸道吸收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
特点:吸收的化学物质不经过静脉血进入肝脏,未经肝脏代谢(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体循环并分布全身。
从鼻腔到肺泡,吸入越深,吸收越多。
肺是呼吸道中的主要的气体吸收器官,并且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进行。
肺泡:总量3亿多个,表面积50~100m2 ,是皮肤表面的50倍左右对CO、NO2、SO2、苯、四氯化碳等的吸收仅次于静脉注射。
环境化学PPT课件
![环境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cd8a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f.png)
大气圈垂直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 层、外大气层
大气组成
恒定成分(N2、O2、Ar等)、 可变成分(CO2、H2O等)、不 定成分(自然源、人为源污染物 )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
污染源
自然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人为源(工业、交通、 农业等)
污染物分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雾等)、气体状态污染物( SO2、NOx、CO等)
为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提供氧气,参 与土壤中的气体交换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
天然源
地质背景值高、火山活动、自然风化和 淋溶作用
按性质分类
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人为源
工业“三废”、农药和化肥使用、生活 污水和垃圾
按形态分类
气体、液体、固体
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物理过程
吸附与解吸、挥发与凝结 、溶解与沉淀
阐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以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治理技术分类
介绍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水污染治理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 题。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原理及应用
土壤污染来源及危害
阐述工业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使用等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以 及其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任务
环境化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规律,评价 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化学ppt课件
![环境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5e41a6bceb19e8b8f6baac.png)
(三)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卫生标准中臭氧的浓度限值为 0.1mg/m³,当其浓度为0.3mg/m³以上时,一日超过4 次,每次15min以上,均是不允许的。 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³。
二、常用测定方法
㈠化学发光法
( 1 )原理臭氧分析器是根据臭氧和乙烯气相发光反 应的原理制成的。样气被连续抽进仪器的反应室 与乙烯反应产生激发态的甲醛(HCHO')。当 HCHO'回到基态时,放出光子(hγ)。反应式如下 :2O3+2C2H4→4HCHO'+O2HCHO'→HCHO +hγ式中h——普朗克常数;γ——光子的振动频 率。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后,转变为电 流,并被放大,电流大小与臭氧浓度成正比。用 臭氧标准气体标定仪器的刻度值,即能测得臭氧 浓度。仪器可接记录仪或与电子计算机相联接。
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分四个量程档): 0 ~0.25;0~0.5;0~1.0; 0~):<45s;线性误差:<±2%满刻度; 重现性:<±2%满刻度;零点飘移:<±2%满刻度 (24h内);标度飘移:<±2%满刻度(24h内);噪音< ±1%满刻度;抗干扰能力:总干扰相当量< 0.005mg/m3;反应室的工作压力:大气压;工作环境 温度:0~35℃,相对湿度<85%;信号输出:接记录 器0~10mV,接电子计算机0~2V。(2)臭氧标准气体 发生装置 臭氧浓度用紫外光度法标定,见第五章第 二节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浓度的标定。
(6)计算:1、从记录器上读取任一时间臭氧浓度,mg/m3。2、 将记录纸上的浓度与时间曲线进行积分计算(或与电子计算机联 接),可以得到臭氧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平均浓度,mg/m3 (7)说明:1、方法的灵敏度 2mg/m3臭氧与乙烯反应产生的光子 ,得到约10-8A的电流。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m3。 2、精密度和准确度 精密度<2%满刻度;准确度:指示浓度和 计算浓度相对误差<2。 3、臭氧与乙烯气相发光反应,发射300~600nm的连续光谱,峰 值波长为435nm。 4、固定样气流量为600ml/min和800ml/min时,响应值与乙烯流 量成正比。当乙烯流量为20ml/min,样气流量为600ml/min时, 有最大的响应值。考虑到仪器灵敏度与减少乙烯用量,并使排 出的混合气在去烃装置中达到最佳除烃效果,故选择样气流量 400ml/min,乙烯流量为20ml/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9
20
第四节、室内污染
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 期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当时出于节约能源的考 虑,建筑物的气密性大大提高,由此带来室内通 风率不足,致使室内空气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 些人出现头痛、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 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症状,这一被称 为“致病建筑综合症”的状况在很多国家都有发 生,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惨痛的教训。
1995年,15岁以下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为3.5%
2、水体和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慢性危害
(1)水俣病、痛痛病
(2)铬——口角糜烂、腹泻 (3)铅——骨髓造血系统(贫血)
2020/8/9
15
重金属污染: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排放
出的污水,流经河段上部显现赤红,底部漆
黑,河内鱼虾绝踪。危害最严重的受害区—
—上坝村,近年死亡250人中,因癌症死亡的
9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环境污染物
1、生产性污染物 2、生活性污染物 3、放射性污染物
10
二、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危害复杂 (1)相加作用 (2)独立作用 (3)拮抗作用:联合作用时,一种污染物 能减弱另一种污染物毒性。 (4)协同作用:联合作用时,一种污染物 能加强另一种污染物毒性。 4、污染治理难
2020/8/9
11
三、环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
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环境因素。 2、分类 (1)生物因素:各种细菌、病菌 (2)物理因素:噪声、振动 (3)化学因素:有毒气体、农药、重金属 四、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化
蓄积 侵入、吸收 (呼吸、消化道) 生物转化
排泄
2020/8/9
2
1、地方性甲状腺肿
该病是世界上最广泛的一种地方病,俗 称“大粗脖”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症状,分 为缺碘性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状腺肿。前者 主要出现在山区、丘陵地带,是由于自然环 境中缺碘所引起,防治方法是补碘;高碘性 甲状腺肿多见于海滨地区,因食用高碘食物 或饮用高碘水等引起,防治方法是停用高碘 饮食,并服用甲状腺素治疗。
2020/8/9
18
环境污染物通过人或动物母体影响胚胎发 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作用, 称为致畸作用。
上图是农药敌枯双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农药 五氯酚钠诱发的大鼠胎仔畸形:露脑(左)、脐疝(右)
2020/8/9
19
上图是工业污染的代价(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 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2020/8/9
6
3、地方性氟中毒
该病是同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 系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其基本病症是氟 斑牙和氟骨症。是由于环境中氟含量过 高,导致水和食物中含氟量高而引起。 防治方法是降低饮用水中氟的含量并用 钙制剂治疗。
2020/8/9
7
氟骨病
2020/8/9
8
大骨节病 双手呈短指畸形
2020/8/9
2020/8/9
14
二、慢性危害(由于污染物在人体中逐渐积累,最终在某一时
间内显示出来)
1、大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慢性炎症。
补充资料:广州肺癌发病的地区分布与大气
污染有关:荔湾——越秀——海珠——东山13
年间肺癌死亡人数10万人中占:37.9%、35.9%、
31.5%、30.7%。
1979年,15岁以下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为1.9%
2020/8/9
12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1、剂量 2、作用时间 3、个体敏感性 4、其他因素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世界资源,1998—1999”的报告显示:美 国大约有8000万人的健康受空气污染的威胁, 贫穷国家与环境有关的疾病每年夺去1100万 儿童的生命
一、急性危害(人一次性摄入大量毒性较强的污染物,在短
2020/8/9
3
地方性甲状腺肿
2020/8/9
4
2、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 状的地方病,因1935年最早发现于黑龙 江克山县而得名。目前对病因还未真正 查明,初步认为与环境缺硒有关,因为 多发生在缺硒地区。
2020/8/9
5
全国克山病发病主要分布在16个省(市、 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河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四川、 贵州、云南、重庆、甘肃、西藏;
21
一、室内污染的现状
1、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相关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
有210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远期危害(慢性危害的一咱特殊情况,其危
害结果的显示时间更长,要经过几十年或者几
代人才反映出来。)
(1)致癌作用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肿瘤有良
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瘤又称为癌。在致癌
作用概念中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
肿瘤。
2020/8/9
16
致癌物质:砷化物(皮肤癌)、石棉、煤烟
环境化学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 一、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中的物质保持动态平衡,
但有一定的限度。
人体血液和地壳中元 素含量的相关性
1
三、人与环境互惠互利
四、 环境与地方疾病
地方病 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与一定的自然环
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叫地方病。我国最典型 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 性氟中毒。
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症状)
2020/8/9
13
1、英国烟雾事件:(第一次污染时期) (1)飘尘为主、SO2 (2)症状:呼吸道、胸闷、咳嗽、嗓子痛 (3)发生条件:谷地或盆地、无风或微风; 大气逆温;污染物排放多
2、光化学烟雾(第二次污染时期) (1)发生条件情况:NOX与CH在紫外线照 射下,形成光化学氧化剂(O3、NO2等) (2)症状:刺激眼睛;O3会引起胸部压缩、 刺激粘膜,植物变黄。 (3)条件:天气晴朗,交通高峰期,湿 度较低。
水中砷中毒引起的皮肤病
2020/8/9
17
(2)致突变作用 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
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 (3)致畸作用
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
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称为先天性畸形或畸 胎。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 辐射等)、生物因素、母体营养缺乏或内分泌 障碍等都可能引起先天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