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异化研究文献综述
一、理论概述:
(一)消费异化提出的理论渊源
一般认为,“消费异化”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但马克思本人并未就消费异化做过专门论述,在他的著作中,对消费的讨论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联系在一起。

尽管如此,马克思提出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哲学上的“异化劳动”的概念,一个是经济学上的“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可以为我们进行消费异化的研究提供某种借鉴和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的“商品拜物教”,其实是“异化”的有一种形式,它使由人创造的价值以一种自然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商品拜物教”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拜物教”容易使人们错误地吧社会的外观误认为是社会的现实的本质,错误地把市场、商品、消费、量化的生活标准等同于自己真正的物质利益,从而容易导致人的本质、人的需要被异化。

因而,在消费活动中,人的所有需要越来越以物来满足,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这就是异化的一种表现。

(二)消费异化的提出及主要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较早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界定。

他们从人性的角度,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进入了富裕社会,当时人被异化的范围更广泛了,已经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

他们认为,消费异化指的是: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这一功能却被异化了,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

一方面,它成为人们在劳动中是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

另一方面,统治者对消费进行操纵和控制,使消费成为一种实施社会控制的工具。

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消费与认得存在展开研究,把消费的本性和功能发生异化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讨消费异化后消费的意义和人的存在状态。

此外,其他一些学者的消费异化界定亦值得参考。

如生态学社会主义学者从人鱼自然角度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界定。

他们认为,消费异化使人把消费当作目的本身,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和占有。

这样,消费与人的真正需要背离了,演变成为消费而消费的病态行为。

正是消费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

还有一些学者把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在此基础上界定消费异化。

他们认为所谓消费异化,即是指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消费异化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消费异化的长生与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

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的需要不仅有了量的增加,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基本型需要发展为享受型需要。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大大这个目标,就必须:第一,扩大现有的
消费量;第二,把现有的消费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以便制造心的需要;第三,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这就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加快了生产的步伐,也加快了交换、消费的步伐。

而西方社会的消费文化由此形成。

非常明显,消费文化是根据商品生产的逻辑而不是人类全面发展的要求生产个人的需要。

在这种意义上,它已是一种“异化”的文化。

其次,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消费异化的产生。

按马克思的理解,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不仅使自然人化,也使人自然化。

现代社会,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虽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但人们在工作中是去了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为了装配线上的一个固定零件,工作重复、单调和无思想,创造性、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日渐盛行对消费异化其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消费异化与异化的消费观念的传播与盛行有极大的关系。

为了夸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就必须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就需要摈弃禁欲苦行的新教伦理,将追求无穷无尽享乐的奢侈观念作为夸大生产的精神动力。

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播功能发生了异化,其实事求是的基本功能越累月淡化,更多地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手段和传播消费文化的载体。

(二)消费异化的影响及危害
消费异化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它造成了人们对物质的极端尊崇和全社会的奢靡浪费之风,导致了人的价值取向的错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西方消费社会中人的物化和异化现象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整聋发聩的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人们陶醉于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下,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追求时尚,许多人沉浸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之中,没有了对精神完善的追求和终极关怀。

人们被消费所操纵而丧失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能力。

所以马尔库塞一阵见血地指出,发达工业文明的人们,是完全受物质欲望支配的单向度的人,是地位提高了的消费物品奴隶。

在消费文化的浸淫下,许多人形成了新的“商品拜物教”,把毫无节制的消费、挥霍无度的物质享受和追求无止境的消遣当作人生的最大意义和幸福美景。

由此而产生各种奢侈浪费的夸示性消费行为。

在让·鲍德里亚看来,夸示性消费已经构成了社会所有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他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得财富及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流。

这种夸耀财富的消费习惯一旦风行,就会控制习俗,成为供人的体面标准,然后,就会成为下一股消费潮流的起点,使全社会的奢侈浪费之风愈来愈盛。

另外,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一次性消费、产品的过度包装等现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地球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就在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极端繁荣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却并不感到更加快乐,反而市场觉得空虚、烦恼、孤独和米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弗洛姆认为,同19世纪相比,20世纪的西方社会虽然在物质上更加繁荣,但人却陷入了困境。

亚伯拉罕·马斯洛通过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满足与对金钱、物质的无端追求,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
而且是导致神经病症的重要原因。

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消费异化引起的。

其观点可以慨括为两点:第一,消费异化直接导致生态危机;第二,以生态危机逐步取代经济危机。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个人财产的存在。

这样,分工、交换和个人财产依然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象,从这个意義上将,目前我国存在异化现象出现的条件。

此外,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异化消费观念也随之而来,加上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固有的消费观念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越累月缺少约束力,而新的科学的消费观念还没有整整形成。

由于以上多钟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消费領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这些现象正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石敦国认为,消费异化对经济领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异化消费是经济虚假繁荣。

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异化消费现象表面看来是在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实质上却有可能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

对异化的消费来说,需求本身是虚假的。

虚假需求下的消费也是虚假的消费。

虚假的需求和虚假的消费的结果是经济的虚假繁荣,导致泡沫经济,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消费异化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贫富差距是消费异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反过来,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又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使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陆海娟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指出,消费异化在消费领域中对消费主体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异化剥夺了人的自由,消费主义将所有人都卷入“虚假需求”中,使人们陶醉于经济繁荣的景象下,沉浸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之中,没有了对精神完善的追求。

人们永远都出于对消费的饥渴状态中,无止境地追求高消费,使消费从手段变成了目的。

在人们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中,使消费者有限性的胜利需求转化为了无限性的心理欲求。

这种“自由地消费”并非真正的自由,而恰恰是对人的自由的剥夺;另一方面,消费异化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异化的消费形式扭曲了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满足于物欲,没有了精神上的需求,消费者抛弃了本真的自我,最终陷入萎靡不振的精神痛苦之中,阻碍了它们的多样化的发展。

陶达从社会发展效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消费异化对社会资源利用造成极大浪费的影响和危害。

大量的过度消费和盲目性消费,使得商品并没有被真正有效消费,而是被用于炫耀。

因此而造成的浪费耗损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严重阻碍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黄平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指出,异化消费是一种“符号化”消费。

消费行为“符号化”是指人们消费的目的并非为了满足于各种消费品一般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追求具体需求以外的某些符号表征。

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服务和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消费符号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异化了消费品的基本功能,是消费行为的异化,但实际上是价值观念的扭曲,从而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

吴梦指出了消费领域中的广告异化影响。

他认为现代的广告文化,在功能上它是一种促进销售的消费文化,因此,广告也被成为折射社会的一面“扭曲”的镜子。

广告策划者乐于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非必需品转换为必需品、把非
迫切要求转换为迫切要求、把需求度低的产品转换为需求度高的产品、把可替代性转换为不可替代性,通过这一系列的转换过程,巧妙地把自己的商业目的隐藏起来,从而唤醒消费者对产品的虚假需求,因此,广告宣传创作超出尺度就会对消费产生负面的影响。

李慧敏從消費異化與認的全面發展間的拒斥和建構關係中指出,消費異化是一種特殊的客體主體化過程,它是物的依賴關係社會階段特有的消費形式。

消費的過程不僅沒有導致客體對主體的肯定,促使主體更好地生存發展,提高人的主體性,反過來客體支配主體、阻礙主體自身的生存發展,也就是消費客體導致主體本質力量的喪失和對主體的否定,消費成了同主體對立的、異己的力量。

四、研究简评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消费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补偿”理论及“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消费异化的批判上,更多地从哲学的层面分析消费异化的形成基础,影响机理。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早进入消费社会,消费异化出现较早,消费异化给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存在带来的影响也较早地呈现出来。

因此,这些国家对消费的研究,特别是对消费异化的研究要早于中国,在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深度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因此有很多值得参考的理论和观点。

我国对消费异化的影响研究,在研究的背景基础上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异。

一方面是我国独特的社会经济体制与西方不同,另一方面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亦于西方国家有差异。

因此,在我国出现的消费异化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

我国学者对消费异化的研究多从现象出发,对具体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但缺少理论上的深层分析和研究。

综上所述,要对消费异化在当今社会造成影响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一方面应该更多地吸收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各学派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为解决消费异化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提供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3].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
[4].袁恩桢.从异化到商品拜物教.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5].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译.重庆出版社
[6].赵燕.论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湖北人民出版社
[7].艾利西·弗罗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
[8].陈晓林.现代性视域下的物化关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9].闫方洁.异化消费及其人道主义救赎.理论与现代化
[10].骆沙舟.“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评析.厦门大学学报
[11].徐璐.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2].曾贵.消费异化的原因分析.中国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13].李飞.消费异化的哲学反思.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4].苏岩.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北方论丛
[15].韩冬梅.我国消费异化现象的理性反思.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16].陆海娟.浅析西方么克斯主义消费异化的内涵和危害.商界论坛
[17].杨楠.劳动异化、人的异化与消费异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8].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出境及其批判.中国社会科学
[19].吴梦.从房地产广告看消费异化.今日南国
[20].石敦国.当前我国的消费异化问题探析.燕山大学学报
[21].陶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对我国消费的启示.经济研究
[22].黄平.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一个问题、一种思路.江苏社会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