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管理与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旅游管理与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开发
——以昆明西山旅游区为例
【摘要】:本文经过在分析西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该区旅游资源与周边区域和国内类似旅游区资源的比较,分析了该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及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西山旅游区旅游景区管理景区文化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旅游消费在中国家庭的总消费中所占比例快速提升,旅游产品从观光向度假休闲的时代过渡,尤其是近年来旅游地产所带的片区的综合开发,大型综合旅游景区建设一片欣欣向荣。

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专业性非常强,很多旅游景区在项目策划和规划阶段就走了弯路,缺乏对市场的精准分析,因此对产品如何定位,项目内容如何设置,非常盲目,更不用说景区容量分析、餐饮、商业、集散区等功能区的设置。

政府为了政绩,建设形象工程,或地产商为了买房子,建造了很多不符合旅游规律的景区,盲目的项目规划和建设,导致直接的问题就是项目开业后的管理混乱和市场冷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主体不明确,政府调控乏力。

旅游景区的管理存在管理权限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各个景区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已由林业部门管理,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而这些景区已在区域位置上往往又相互重叠、交叉。

造成了旅游发展中管理混乱,互相制约,缺乏协调统一,具体表现为管理滞后,管理体制与模式落后,制约了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忽视游客体验,产品过于雷同。

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放型旅游景区的主要问题。

旅游产品的供需错位,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我国的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也试图在为游客提供一种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参与性,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产品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行业的高失败率。

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3.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其综合性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主要旅游通道周边绿化程度低,景区环境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连接景区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捷,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政府调控资源的行为。

此外在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管理者在保护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坏、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两难局面。

问题原因:
1.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缺陷
当前旅游景区机构和体制存在的缺陷有三处。

一是除政府型管理机构外,大部分景区设立的机构缺乏法律地位,是事业单位性质却行使行政职能。

二是规划管理和监督缺乏程序化,常常出现事后论成败的尴尬局面。

三是管理机构政企不分,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混同,致使统一管理职能弱化。

政企不分使景区管理机构混同于一般经营机构,失去了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严格公平执法的地位,客观上削弱了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

2.相关法规政策衔接和协调不够
旅游景区管理中实现统一管理的难点主要是规划和管理权属存在重叠交叉,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规政策的衔接和协调不够。

尤以与自然保护区、城市和村庄集镇之间的相关法规政策衔接和协调不够表现得最为突出。

随着人们对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旅游景区专业化管理已成必然趋势。

以昆明西山旅游区为例:
昆明西山区地处昆明市区西,属昆明五辖区之一。

土地面积 1058平方公里,区内居住着彝、白、回、苗等25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深郁,多姿多彩。

西山概况
1950年后,北段辟为西山森林公同.自高晓至三清阁修建了长约6公里宽11米的沥青路面盘山公路;自山邑村至三清阁,筑有登龙门的千级石梯.名胜占迹分布在鸟语花香,层林迭翠的三腹之中,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以及人民音乐家聂耳。

青年文艺工作者张天墓.南段有观音山、白鱼口等游览及疗养胜地.民间至今还保留有农历“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

距昆明市区西郊20公里,位于滇池的西
岸,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挂榜山等山峰组成。

这里山脉连绵,长达40多公里,最高海拔为2500米。

相传,有凤凰栖息,称为"碧鸡山",又因远眺西山群峰,即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美丽的少女仰卧在滇池畔.青丝垂海,所以有"卧佛山"或"睡美人"之称。

它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涧流清泉、鸟语花香的大型森林公园,同时又是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点包括: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等以及山麓的普贤寺、杨升庵祠等名胜。

西山为文物古迹、名胜风光、森林兼备的风景名胜区。

"三月三耍西山(农历三月初三上西山游玩)"是昆明人民传统的春游习俗。

该景区有景区公路、水上航运和空中索道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一、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1、西山旅游接待情况。

西山是西山风景区的主体,旅游景区主要由西山森林公园和位于后山的猫猫箐两部分组成。

如果不计2003年昆明旅游业受全国性非典疫情影响而出现普遍下滑的情况,西山森林公园每年接待购买门票的游客在80万人次左右,2004年接待的游客人数排在石林、世博园、民族村之后,位居第4位,门票收入排在石林、世博园、民族村、九乡之后,位居第5位。

此外,西山每年还有300多万人次的市民前来进行登山、休闲活动。

这部分游客不购买森林公园景点的门票。

猫猫箐农家乐2000年3月正式开始,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最多时达73户,现只剩59户。

每年接待到西山进行登山、休闲活动的游客约9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

2、高海公路沿线景区接待情况。

位于西山山麓、高海公路沿线一带的各旅游景点也有一定的游客接待量。

观音寺每年的游客约6万余人,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此外,普贤寺、升庵祠、大七十郎山庄,以及位于白渔口的省、市工人疗养院等旅游景点每年也有一定数量的前来游览、进香和进行康体、休闲活动的游客。

3、风景区旅游接待总体情况。

综上所述,每年西山风景区接待的游客总数约为400万人次,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西山进行登山康体休闲游。

“十五”期间,西山旅游发展出现一个转变,就是昆明市民进行登山、康体、休闲活动的人数增长很快,已表现出观光游览与康体休闲两驾马车共同拉动西山旅游发展的状况。

康体休闲是未来西山旅游发展的潜力所在,对此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对西山旅游重新进行定位。

总的看来,西山风景区的旅游业是全市接待游客较多、门票收入较高的旅游景区,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存在问题
1、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显著。

虽然西山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主体仍以中老年人和学生为主,以爬山锻炼身体和较简单的观光为主要目的,因此消费方式单一,没有带动一系列的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为西山风景区核心部分的森林公园,近年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显著。

2、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目前,西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总体上由昆明市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风景区核心区域即一级保护区8.9平方公里的范围由市园林绿化局管理,同时管理这一区域内的龙门、三清阁、玉兰园等景点,这一区域内的聂耳墓由市文化局管理,华亭寺、太华寺由市佛教协会管理,风景区二、三级保护区及其他区域包括其中的景点由西山区政府管,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体制。

由于多部门管理,景区管理和发展工作难以形成推进景区发展的合力。

目前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景区旅游发展,参与全市旅游二级创业的需要。

3、发展活力不足。

景区缺乏总体发展思路。

一是对外宣传缺乏组织性,影响了风景区在海内外知名度的提升。

二是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制约了景区旅游的发展。

三是农家乐旅游得不到提升。

4、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景区开发利用程度较大的是位于核心区部分的龙门、华亭寺、太华寺、聂耳墓等景点,尤以龙门游客最多,华亭寺和太华寺平常每天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节假日每天也只能卖出五六十张票。

位于景区核心部分以外的景点开发利用更为不足。

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示,旅游还主要以观光为主,品味有待进一步提高。

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道路建设滞后。

随着上山游客、旅游客车和自驾车增多,景区道路已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

徒步登山的游人和不断往返的车辆混合在狭窄的景区道路上,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是缺乏停车场。

风景区停车场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旅游车辆的需要,一些景点因无处停车,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和景点的门票收入。

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

景区的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

三发展原则
1、保护性原则。

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好结合。

2、特色性原则。

西山风景区景观形象设计要在构思、审美、设计表达和材料工艺上,尽量体现地方特色。

3、文化性原则。

西山风景区和西山区人文旅游资源众多,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寻求资源的文化卖点,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原则。

四景区规划
开发重点:寺庙景区、纪念地景区、龙门栈道景区和小石林地质景区。

1、寺庙景区。

该景区主要以“两寺一阁”组成,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最为精华的部分。

此景区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以华亭寺、太华寺片区为主,举办以宗教法会、花卉展等为内容的旅游活动。

2、纪念地景区。

包括聂耳墓、聂耳纪念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张天虚墓、杨杰墓、柏西文墓。

3、龙门石窟景区。

包括龙门石雕群、千步崖栈道和摩崖石刻、恢复梁王避暑宫遗址、观海亭。

4、小石林喀斯特地貌景区。

包括小石林喀斯特地貌、奇风洞及喀斯特地貌、一得气象所。

5、农家乐生态游。

以猫猫箐农家乐为中心,依托风景名胜的景区景点,在周边重点发展以特色餐饮项目为主的民俗接待。

以西华、富善、观音山等休闲主题基地为龙头,开发水域民俗游。

结合农业种植采摘园各种优质果品以及蔬菜、菌类、水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和精包装,使之成为特色旅游商品,推动农、工、商、旅的协调发展。

五打造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体验4大精品开发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体验四大精品,形成滇池边缘、西山核心区、西南部三个相互连接、相切又相对独立的旅游品牌,并以此为骨架与各景区景点、中心服务区相通。

旅游精品主要以旅游公路(水路)走廊构筑连接内中外三层,使核心区西山森林公园内的太华寺、华亭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等著名景点与整个西山风景区各层相连接,形成互为开放、互相连接的整体,使西山风景区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山水风光。

重点开发草海湿地和高海公路水岸形成的水体风光带,设计开发旅游线路。

在环湖绿色长廊环线连接下,进一步对草海至白渔口的线路进行改造升级,以草海为起
点,沿高海公路,以乘船观赏为主,沿湖观赏水陆景区景点,形成草海——高峣码头——大七十郎——观音山——白渔口的环湖绿色长廊景观游线路。

2、历史文化。

深入发掘宗教、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名人、抗战历史、文化古迹的品牌,将特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追寻历史活动踪迹的系列游览线路。

主要以西山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为依托,同时向工业旅游延伸。

旅游线路为西山森林公园——高海公路沿线的电缆厂——云南光学仪器厂——石龙坝电站。

3、民俗风情。

联合西部和南部乡镇,建设开发民俗生态休闲游览景区或景点,开展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举办节庆或竞技比赛,宣传民间饮食。

在高海公路的基础上,延伸到卧云山森林公园和团结豹子箐原始森林公园。

线路为猫猫箐农家乐园——豹子箐——龙潭旅游区——卧云山。

4、生态体验。

以西山罗汉、挂榜等山峰为平台,开辟以登山、攀岩、滑翔伞、热气球、定向越野、飞降等极限运动项目为主的探险旅游节庆活动,将此活动打造成为西山风景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探险旅游节。

六西山景区整体规划
规划要对西山风景区的地貌、观光、文化、宗教、节庆、康体、农家乐等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评价;确定“睡美人”轮廓保护和一、二、三级保护区范围;明确西山风景区作为城市森林公园和滇池保护区在旅游、康体休闲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功能结构及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并对功能布局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层次品位;结合旅游观光和康体休闲,提出合理及有创意的交通组织和旅游线路布局;对滇池岸边的建设提出合理性要求;研究保护与开发、景区居民的出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最终形成科学、合理、保护开发方案和管理模式。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根据西山核心景区和高海公路沿线、猫猫箐景区的不同要求编制详细规划,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布局与规模,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七建议和策略
1、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
2、加强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
3、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旅游特色和吸引力
4、以交通为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5、搞活经营机制,开辟多元投资渠道
6、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7、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西山品牌的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