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汤因比的文化类型学
(1)汤因比简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 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 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 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 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 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 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 者最伟大的成就"。
从 理 论 上 来 说 ,
这一研究涉及人类社 会和人类文化的普遍 与特殊、多样与统一
的关系;从实践上
来说,这一研究涉及 西方文化类型与非西 方文化类型的碰撞、 渗透、涵化、转型和 融合的问题。
冯友兰先生早在1940年出版的《新事论》中即以他的殊 相与共相的关系说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类型问题。书 P105
(4)评价
汤因比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历史的前进性 而反对历史循环论,但汤氏的前进性是 有限的。他承认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是正确的,但否定人类文化发展的统一 性则是不正确的。他把历史过程看作是 相互割裂的几个部分,忽视了各部分相 互重叠和渗透过程的连续性。
4.研究文明的比较类型学及其意义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把文明与文化视作同义,因此文化 类型与文明类型同指一事。
落脚点
文化类型是通过对世界各种文化进行横向比较所把握的 文化表现形态上的差异,由于形态上的差异是其本质上属性 之差异的表现。因此,文化类型的划分有助于认识世界文化 的丰富性、多样性,不同文化的个性、民族性,认识不同民 族独特的文化创造能力及文化发展的特殊道路。
不同的文化形态,显示不同的文化类型
2.人类文化的源头
3.马克思的文化类型学
马克思的文化类型学的比较参照是生存方式的发展 水平,从总体上、人的全面性的发展阶段上,从归根结 底的内在本质上勾勒人类文化的三部曲:
前资本主义形态——资本主义形态——共产主 义形态 人的全面性的发展阶段:
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 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 点上发展着。
第四章 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
一、文化的类型
佛教 基督教
不 同 文 化 的 宗 教 建 筑
伊斯兰教
知识概要:
文化类型
1.“文化类型”界说 2.斯宾格勒的文化类型学 3.汤因比的文化类型学、 4.研究“文明”的比较类型学及其意义
(一)“文化类型”界说
1.什么是文化类型
简单来说,文化类型是不同人种或种族生活在不同 的地理生态环境(空间)之中,并在长期历史(时间) 上形成的不同文化体系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的形态 特征。
Leabharlann Baidu
进程深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继承性,避免全盘 照搬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模式,求得世界文化的 多元发展。
2. 文化的现代化、世界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
合,我们既要开放包容的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 也要注重保持发展各民族、国家的文化特点。
3. 文化类型的划分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重要的
是,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文化发展的普遍与特殊、 统一与多样的辩证法。
(2)汤因比历史文化哲学的主要观点
A.批评自我中心论和东方不变论,否定单线进化论。
他认为,关于“文明的统一”,“历史的统一”,均“统 一”到西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当我们西方人把别人换作' 土著'的时候,我们就等于在我们的观念里把他们的文化特 色暗中抹杀了。” “除了由于西方文明在物质方面的世界性胜利而产生的假象 外, 所谓‘历史统一’的错误观念——包括那样一种推论,认为 文明的河流只有我们西方的这一条,其余所有的文明不是它 的支流,便是消失在沙漠里的死河——还有三个来源:自我 中心的错觉,东方不变论的错觉,以及说进步是沿着一根直 线发展的错觉。”
(1)研究要求
1 我们研究文明的比较类型学必须比斯宾格勒、汤 因比等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即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法来分析问题。
2 文化特殊性中的人类文化的通性,包括文化发展 的普遍规律,各文明之间的渗透与融会等,都是不 可抗拒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结 合起来分析。
(2)研究意义
(三)斯宾格勒文化类型学的大致内容
世界上有8个独立的已经发展完成的文 化民族,它们是:希腊,西方,印度, 中国,埃及,巴比伦,墨西哥;此外还 有尚未完成的俄罗斯,总共有9个文化 团体。
斯宾格勒文化类型学的评价
打破了文化形态学打破“西欧中心论”的单元直线的世界 文化观,肯定了在西方之外,还有中国、埃及等同等重要 的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斯氏 的错误在于:在文化的发生学和文化的本质论上坚持唯心 主义的观点,在文化研究方法了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差异 性、但否定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继承性、连续性,把世 界史割裂成一部部互不连续、自我生死循环的历史。
(2)文化的相对性或差异性。既然历史文化是有机 的生命,那么这一生命与那一生命就是有差别的、 不可替代的。不同人种、民族、国家、地域具有独 特的文化历史,具有各不相同的需求,因而创造出 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根据文化的相对性,反对“西 欧中心论”的历史观或文化观,反对把狭隘的西方 文化史当做世界文化史。
(3)汤因比的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形态学的主要内容
人类6000年的历史可以分成26个“文明”或 “社会”,其中包括5个发展停滞的文明和其余 21个“文明”或“社会”。
某些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性,即 “亲体——子体”关系。例如,西方基督教社 会和东正教社会都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子体。根 据汤氏这种“亲体——子体”关系上溯,起码 有6种以上的社会或文明是最原始的亲体,即人 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可见,汤氏主张人类文 化的多元发生,多元并存和多向发展,也就是 人类文化类型和形态的多样性,是正确的。
第二、斯宾格勒文化类型学方法的关键是寻找不同文化团体 的“基本象征符号”。世界史上有若干个有机的中心,每一 个中心有一个基本象征符号,这又代表了一个文化团体的灵 魂。“文化民族”是区分文化类型的标志。在历史活动过程 中,使一些游移的族类结合成一体,表现了一个观念,这样 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民族。观念的差异构成历史文化的 差异。
一般来说,人们常常把人类文化的源头划分为 三大类型: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
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又是不断 人化了的)不同,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 式不同,由此而引起风俗习惯、观念形态、思考 方式不同,其信仰。观念、心智系统、性格特征、 文化心理的综合物——文化精神也随之不同,于 是文化类型得以划分。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英文 名Spengler,德国著名历史学 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 的开创人。
主要著作除了《西方的没落》 之外,还有《普鲁士的精神 与社会主义》、《人与技术》 等。
二.斯宾格勒的文化类型学
斯宾格勒的文化类型学是他文化哲学的一个部分。 (一)基本观点 (1)文化的有机性。他认为自然和历史是两个世界,前者 是机械的世界,后者是机体的世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兴 盛、衰亡的自我完成的历史,任何理想都不能挽回一种文化 的命运的衰亡。文化的发展遵循着生物的法则,因此不可能 拿自然科学的方法机械地加以研究。他反对把历史看成永恒 绵延的历史,主张把整个世界历史割裂成几部不同的生灭历 史的倾向,含有文化的宿命论或命定论的倾向。
(二)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学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以整合主义取代单元主义,即充分考虑某一 文化的整体特征和内在联系,而不以个别现象或个 别特征划分文化类型。斯宾格勒把每一文化系统看 成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主张详细考察一种 文化的各个部门的变现形式内在联系起来的形态关 系。
(二)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学的方法论特点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
(1)我们应该学习寓于特殊的西方文化中的一些 普遍的东西、主要的性质。
(2)中国文化的改造,是从一个类型进入另一 个类型,所以必须认识共相。这个共相即指社会 的性质,当时中国的社会是“以家为本位的社 会”。实现文化的转型必须靠产业革命,靠工业 化和生产力的发展。
小结
1. 事实证明,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传统结构和文化
C.“挑战与应战”——关于文化和文明发生发展的规 律和动因
汤因比认为,每个文明都可以划分为起源,生长, 衰落,解体和灭亡五个阶段。文明发生发展的动因是 “人类对挑战的成功应战”。例如埃及文明,巴比伦 文明,玛雅文明是分别对沼泽,海洋和热带森林等自 然环境挑战的成功应战的结果。自然和文化环境的挑 战,包括困难地方的刺激,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刺激, 以及遭受到包括人为的突然来临的打击和失败,异民 族攻打压力和统治阶级的限制等不幸的刺激。汤因比 认为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动力是个别人和少数人的创造 性及多数人的模仿。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 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 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扬弃了人的依赖性和物的依赖性的自由个性,是 第三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 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斯宾格勒的文化类型学
一.生平简介
B.“文明”可以比较的前提——共时性与等价性
汤因比认为,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文明”或者“社会”,而不是民族国家。在 对各文明进行比较时,汤氏借口人类社会的历 史与宇宙,银河,太阳系的存在,与人类在地 球上生活的历史相比,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而假定埃及,希腊,中国,西方,印度等文明, 都是“同时代的”和“平行的”,在哲学上具 有相等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