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语用层面的文化差异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感性;
2、对信息设计的逻辑能力的掌握
(1)信息设计的表达逻辑。这是指说话要 讲究策略,注意方法以创造和谐气氛。
(2)信息设计的习俗逻辑。这是指说话要 讲究礼貌,例如多使用致歉语、恭维语、 模糊语。
(3)信息设计的修辞逻辑。要求说话人达 移情,为别人着想,进而达到改变别人观 点等。
? 语言学家Wittgenstein所指出的那样,话 语或句子本身并不固有特定的意义,我们 应在使用中对它们加以诠释。
2.言语行为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 所谓言语行为,事实上也就是指人们通过 言语所完成的行为,如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相互间的恭维、允诺、问候乃至侮辱等。
?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是 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J.L.Austin和 J.R.Searle为代表的研究领域。
言语行为的类型
? 3.成事行为:当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 行动后,就会给听话人,甚至说话人自己带来 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 某种行为,收到言后的效果。
? 他对我说:你不能做这件事!(言之发)
? 他抗议我做这件事。(示言外之力)
? 她使我恢复了理智,把我劝阻了。(收言后之果)
? 她使我烦恼。(收言后之果)
小的人提要求? ? 4.如何拒绝? ? 5.如何告别? ? 6.如何确定讲话谁先讲,谁后讲?谁讲多,
谁讲少?
五、语用层面的文化差异
? 词汇和语法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科学的 语言学习逐步解决。
? 不少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生活过的人,都会 感觉到不同文化的人的 说话方式会有很大 差别——并不仅仅是他们所使用的语音、 词汇、语法等有所不同,而是他们对语言 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 违反社会规范→惩罚 ? 违反言语行规则→交际失败
同一文化不同的称谓形式
? 方言的例子 ? 奶奶、娭毑、阿娘、阿婆、阿妈 ? 外婆、嘎嘎(姑姑)、家家
? “小姐”一词的历史变化 ? “师傅”
语言使用规则的自动性
? 我们对语言使用规则的遵循是 自动的和反射性的。 ? 人们从孩提时代起就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意无意
? 1.述事行为:说出所要说的话。
?抽烟对你的健康不利。 ?能帮我把黑板擦了吗?
? 2.行事行为: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为。
? 学校昨天已经开学了。(断定式) ? 明天肯定又是晴天。(断定式) ? 马上出发!(指令式) ? 我尽力完成。(承诺式) ? 让你受委屈了,真对不起!(表情式) ?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表情式) ? 我宣布晚会现在开始。(宣布式)
第二章 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语用层面的差异
提பைடு நூலகம்和讨论
? 提问:
? 举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空顺序表达上的不 同。
? 举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 表达上的不同。
讨论
? 1.如何称呼老师的家人?如何称呼老板的 家人?
? 2.如何在厕所打招呼? ? 3.如何向师长提要求?如何向年龄比自己
关键性的言语行为
(21)否认 (22)祝贺 (23)说服 (24)命令 (25)指示
(26)教导 (27)推荐 (28)报告 (29)威胁 (30)禁止
实训一:邀请言语行为之跨文化对比
? “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是各社会、各群体所 共有的普遍性行为。然而如何发出邀请, 对其如何解释、如何反应等却因文化不同 而迥异。
情景释二为:你具在有路某上种遇行到为自的己施的为前之男力友,和然一而,当 某一个具女有孩施亲为密之地力走的着语,句你被心直里译不成是外语时, 该语滋句味的,施但为是之你力告可诉能自会己丧:失“。没事,
我没事!”
言语行为能力
1、对语言系统及其使用系统的高度意识性 (1)掌握语言本体的结构系统; (2)掌握语言的使用系统; (3)对言语行为的多维面意义具有高度的
中美“邀请”言语行为比较
比较项
中国
社会分布
亲朋好友或受益者与施益 者
社会功能/目的 情感性/工具性
预约 协同过程
等,这类句子有明显的行为动词,被称为 “显性施为句”;
? “I'll come to the meeting ”虽然不含外 显行为动词,却隐含着 promise行为,这 类句子即被称为“隐性施为句”。
我语没事句。的施为之力的不可翻译性
情?景在一日:你常差交点往摔时倒,,尤旁其边是的在的跨人文很化着交急际,过程 中,我你们说“发我现没,事尽”管。任何语句都可能被解
地习得了社会规范,学会了在什么场合下,对谁,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等等。 ? 人们还懂得了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是礼貌的,什 么是诚恳的,什么是友好的,什么是诚实的。人 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对这些言语规则形成了条件反 射,并致使他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 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 范、社会语言规则等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 为,从而造成交际失误。
Austin的言语理论观点
? 陈述句除了表意义的真假(言有所述)外, 还可以表示用语言做事(言有所为)。他 把前者称为“表述句”( constantive), 把后者称为“施为句” (performative );前者目的在于指事, 后者目的在于做事或以言行事。
? 例如:“I sentence you to ten years in prison”,“I beg you to help me ”
1.说话方式的差别
1)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 同方式说话;
2)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3)说话方式之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
差异; 4)说话方式、交际风格之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
文化及价值体系内得到合理的解释。
?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其社会或群体所 共享的言语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
? 而这种诠释必须要求我们 以跨文化的意识, 恰当的融合于特定的情境或环境。
3.关键性的言语行为
(1)称呼 (2)道歉 (3)请求 (4)请求别人允许 (5)感谢语 (6)同意或不同意 (7)批准或不批准 (8)拒绝 (9)建议 (10)劝告
(11)警告 (12)恭维 (13)邀请 (14)问候 (15)告别 (16)电话语 (17)介绍 (18)关切 (19)批评 (20)提供
2、对信息设计的逻辑能力的掌握
(1)信息设计的表达逻辑。这是指说话要 讲究策略,注意方法以创造和谐气氛。
(2)信息设计的习俗逻辑。这是指说话要 讲究礼貌,例如多使用致歉语、恭维语、 模糊语。
(3)信息设计的修辞逻辑。要求说话人达 移情,为别人着想,进而达到改变别人观 点等。
? 语言学家Wittgenstein所指出的那样,话 语或句子本身并不固有特定的意义,我们 应在使用中对它们加以诠释。
2.言语行为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 所谓言语行为,事实上也就是指人们通过 言语所完成的行为,如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相互间的恭维、允诺、问候乃至侮辱等。
?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是 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J.L.Austin和 J.R.Searle为代表的研究领域。
言语行为的类型
? 3.成事行为:当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 行动后,就会给听话人,甚至说话人自己带来 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 某种行为,收到言后的效果。
? 他对我说:你不能做这件事!(言之发)
? 他抗议我做这件事。(示言外之力)
? 她使我恢复了理智,把我劝阻了。(收言后之果)
? 她使我烦恼。(收言后之果)
小的人提要求? ? 4.如何拒绝? ? 5.如何告别? ? 6.如何确定讲话谁先讲,谁后讲?谁讲多,
谁讲少?
五、语用层面的文化差异
? 词汇和语法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科学的 语言学习逐步解决。
? 不少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生活过的人,都会 感觉到不同文化的人的 说话方式会有很大 差别——并不仅仅是他们所使用的语音、 词汇、语法等有所不同,而是他们对语言 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 违反社会规范→惩罚 ? 违反言语行规则→交际失败
同一文化不同的称谓形式
? 方言的例子 ? 奶奶、娭毑、阿娘、阿婆、阿妈 ? 外婆、嘎嘎(姑姑)、家家
? “小姐”一词的历史变化 ? “师傅”
语言使用规则的自动性
? 我们对语言使用规则的遵循是 自动的和反射性的。 ? 人们从孩提时代起就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意无意
? 1.述事行为:说出所要说的话。
?抽烟对你的健康不利。 ?能帮我把黑板擦了吗?
? 2.行事行为: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为。
? 学校昨天已经开学了。(断定式) ? 明天肯定又是晴天。(断定式) ? 马上出发!(指令式) ? 我尽力完成。(承诺式) ? 让你受委屈了,真对不起!(表情式) ?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表情式) ? 我宣布晚会现在开始。(宣布式)
第二章 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语用层面的差异
提பைடு நூலகம்和讨论
? 提问:
? 举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空顺序表达上的不 同。
? 举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 表达上的不同。
讨论
? 1.如何称呼老师的家人?如何称呼老板的 家人?
? 2.如何在厕所打招呼? ? 3.如何向师长提要求?如何向年龄比自己
关键性的言语行为
(21)否认 (22)祝贺 (23)说服 (24)命令 (25)指示
(26)教导 (27)推荐 (28)报告 (29)威胁 (30)禁止
实训一:邀请言语行为之跨文化对比
? “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是各社会、各群体所 共有的普遍性行为。然而如何发出邀请, 对其如何解释、如何反应等却因文化不同 而迥异。
情景释二为:你具在有路某上种遇行到为自的己施的为前之男力友,和然一而,当 某一个具女有孩施亲为密之地力走的着语,句你被心直里译不成是外语时, 该语滋句味的,施但为是之你力告可诉能自会己丧:失“。没事,
我没事!”
言语行为能力
1、对语言系统及其使用系统的高度意识性 (1)掌握语言本体的结构系统; (2)掌握语言的使用系统; (3)对言语行为的多维面意义具有高度的
中美“邀请”言语行为比较
比较项
中国
社会分布
亲朋好友或受益者与施益 者
社会功能/目的 情感性/工具性
预约 协同过程
等,这类句子有明显的行为动词,被称为 “显性施为句”;
? “I'll come to the meeting ”虽然不含外 显行为动词,却隐含着 promise行为,这 类句子即被称为“隐性施为句”。
我语没事句。的施为之力的不可翻译性
情?景在一日:你常差交点往摔时倒,,尤旁其边是的在的跨人文很化着交急际,过程 中,我你们说“发我现没,事尽”管。任何语句都可能被解
地习得了社会规范,学会了在什么场合下,对谁,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等等。 ? 人们还懂得了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是礼貌的,什 么是诚恳的,什么是友好的,什么是诚实的。人 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对这些言语规则形成了条件反 射,并致使他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 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 范、社会语言规则等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 为,从而造成交际失误。
Austin的言语理论观点
? 陈述句除了表意义的真假(言有所述)外, 还可以表示用语言做事(言有所为)。他 把前者称为“表述句”( constantive), 把后者称为“施为句” (performative );前者目的在于指事, 后者目的在于做事或以言行事。
? 例如:“I sentence you to ten years in prison”,“I beg you to help me ”
1.说话方式的差别
1)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 同方式说话;
2)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3)说话方式之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
差异; 4)说话方式、交际风格之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
文化及价值体系内得到合理的解释。
?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其社会或群体所 共享的言语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
? 而这种诠释必须要求我们 以跨文化的意识, 恰当的融合于特定的情境或环境。
3.关键性的言语行为
(1)称呼 (2)道歉 (3)请求 (4)请求别人允许 (5)感谢语 (6)同意或不同意 (7)批准或不批准 (8)拒绝 (9)建议 (10)劝告
(11)警告 (12)恭维 (13)邀请 (14)问候 (15)告别 (16)电话语 (17)介绍 (18)关切 (19)批评 (20)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