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子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老子思想》

大学之前,我还全面接触老子的《道德经》,只是偶尔有学过或者听到诸如“小国寡民”“治大国如烹海鲜”这些经典语句,但对其中的意思也只是半知半解。很庆幸这个学期选修了《中国哲学与智慧》,让我有了兴趣想去全面通读一下《道德经》这本古往至今都备受推崇的书籍。

初读这本书,如果没有相关的注释,我是肯定不能很好的理解,于是在注释的帮助下,加之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本书的确是本好书!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事情都是由小成大,聚少成多。所以“积累”很重要。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人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坚苦卓绝的努力,任何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老子告诫我们,成功需要积累。这永远是一条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成功智慧。

《道德经》中有许多东西我都需要认认真真学习的地方,其中也不乏我觉得在当今社会是很难做到的行为。我觉得“不居功,功自言”这句话很适合现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的。圣人听任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先为其创造,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己有,对万物有所施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正是由于圣人不居功骄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一个人有个功绩越是不自居有功,越能使人牢记在心,一个人越是以功绩自居,越容易遭到他人的攻击,从而失掉应有的功绩。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子是在教诲人们做人不能太张扬,只有做人低调一点,才不会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功劳被别人传播出来是金子,被自己卖弄出来就成了黄土。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老子这一智慧——有了功劳要善于隐藏,不张扬不卖弄。唯有不居功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才更能突出自己的功劳、受到重用;相反,如果稍有功劳就自吹自擂,一方面显得自己素质低下,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成为公众眼中的“烦人”

还有“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句,现在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事情,或是获得尊宠或是遭到凌辱,但我们似乎都像遇到了令人惊恐的事一样,原因就在于太看重自身了。很多人在得宠后多只感到很光荣,很少会注意到受宠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患得患失、猜忌心变重,好胜心变强等等。而且与不被宠爱、没有获得表扬和奖励的时候相比,得宠后人们内心往往不能像过去那样平静,做起事情来也似乎不再那么从容。其实,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子所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即过分地将荣辱得失放在心头,太过于看重自己。只有当一个人不为名利所左右时,恩宠和名誉才不会使你为之动容,卑微和屈辱才不会是你沮丧,你的心将永远是坦然的,你的行为也将永远是正直的。观世间万事,既得之,则安之;既失之,亦安之。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复失。这是一种自然、旷达、超然的人生智慧。

然而对于“祸兮福之所倚”,我想我们都是从小都有听过类似的话语了。灾祸伴随着幸福,幸福埋伏着灾祸。在安全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危难,所有幸福的背后都潜藏着灾祸;然而灾祸并不会永久存在,其后面便跟随着幸福。因此,我们应以平和之心面对灾祸与幸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方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是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世上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要是真的能做到的,想必也是世外之人了吧?我最喜欢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二恶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滋润养育万物,而与世无争。居身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样渊深沉静;待人,要像水那样真诚友爱;说话,要像水那样诚实可靠;为政,要像水那样长于治理;做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正是由于它

与世无争,所以才不遭怨恨。老子将水当作做最高尚的人格写照,并告诫人们,书画做事要如流水一般善于引导别人、潇洒脱俗、悠然自得。水有灵性,知道应该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绝对不会和人争斗,如此一来,不仅成全了他人,而且也保护了自己,所以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嫉妒及仇恨。一个人若能具备如水一般的品格,就能和大道保持一致,就能帮助他人且自得其乐,生活得自由闲适,而不会与他人产生矛盾或纷争,不会患得患失、痛苦烦忧。可惜现在自己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只能作为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该如何做人处事,以致慢慢的心领神会。

还有一句我想也应该是我必须从心底学会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其大概意思是拿着盈满的杯子,不如放下。当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无法再多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停止去索取。假如仍然不满足,放任自己的欲望,不停地追求功名利禄,那么他终会遭到欲望的侵害。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然而欲望太多,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轻载,因为生命之舟符合太重的话,就会搁浅、就会沉默。

当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点疑惑。既然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那么人也应当是由“道”中诞生的,自然就应当符合“道”的规律,那为何又会有人“得道”有人“失道”呢?或者说,既然天地万物都是遵循“道”的规律,为什么会有人偏偏例外呢?这是其一,其二是老子主张“无为”,也就是说要顺其自然,但这是否也就表明了老子对世间一切事物的一种消极态度?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奋斗,那何谈“为”?这两点便是我初读《道德经》的不理解之处了,我想也许还是要世间的推移加更深层次的研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