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论文(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苏美尔人的管理思想、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
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

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法律体系,汉穆拉比法典现在看来大体上是苏美尔法典的修订本,这部法典是几乎所有闪族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加勒底人和希伯来人的法律的基础。

古巴比伦人的《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法典。

它涉及社会及商业管理的许多方面,如出售、契约、合伙、协议、期票、借贷、租赁、转让、抵押、遗产、奴隶等,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上的人员责、权、利关系给予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的规定。

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

希伯来人同样注重依法管理,其法典要比汉漠拉比法典开明进步一些。

罗马的立法和司法的分权制则为后来的立宪政府的制约和平衡体制树立了一个典范。

2.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是早期国家管理的基本特征。

古埃及人建立起以法老
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

法老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拥有对埃及国家财产的全部支配权,法老政权制定了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档案制度,把权利和财富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古罗马人建立并实行一种连续授权的组织制度。

这是一种行政授权与
军事控制相结合的集权型等级制度。

在税收上体现了管理智慧。

苏美尔人庙
宇中的祭司通过庞大的赋税制度积累了大量财物,如畜群、钱财和房地产等。

为了管理这些财物,他们在泥板上用文字记载账目、文件等。

3.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
国家。

大卫王统制时期,为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将耶和华神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以西节为首的犹太祭司宣扬耶和华神是宇宙间的唯一真神,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他
将帮助犹太人复国,建立一个祭司宗教权力与贵族政治权力合一的统一的神权政体国家。

4.在工程和军事管理方面表现出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

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精心计划、组织和控制,安排和解决食物、住房、运输问题,表现出了非凡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在工程管理中,每个监工大约管理10名奴仆,反映出他们已知道每个管理者所能监督人数的管理跨度是“以十为限”。

罗马军队实行“10人编队制”。

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中充满着知识和思维的力量,他们崇尚民主管理,建立了有一定民主成分的政府。

认识到了专业化与合理分工的原则以及管理的普遍性原则,提出管理是一种独特的技艺。

他们用音乐来调节艰苦、单调、重复性的工作,把财富是否得到增加作为检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认为加强人的管理是管理的中心任务。

“中世纪”指的是从罗马帝国的衰亡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

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时代。

从公元6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1500年。

中世纪的社会有一套严整的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封
建主,土地是维系其统治关系的主要生产资料,他把一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较小的封建主又把一小部分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封建主。

每一个封建主相当于一个小国君,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并时常为扩大自己的领地与其他封建主甚至领主发生战争,混乱不堪。

这个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束缚。

尽管如此,随着城市的兴起、行会的建立、贸易的发展和大学的兴办,管理思想也得到了发展。

在中世纪初期,尽管没有关于管理思想的专门著作,但是,在一些思想家的论述中还是可以发现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

如,格札里对领导者提出必须保有四种品质:(1)公正;(二)智慧;(3)耐心;(4)谦虚。

托马斯?阿奎那提出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徒弟;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
帕西奥利于149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复式簿记制的论文,建议要把备忘录、日记账和分类账编上号码并注明日期,所有的交易文件都要详尽完备并长期存档,定期核查,以便及时了解和控制现金和存货的状况。

此外,中世纪也出现了十分出色工厂管理实践。

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管理水平。

威尼斯兵工厂在成品部件的编号和储存、安装舰只的装配线、人事管理、部件的标准化、会计控制、存货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积累了成型的管理经验。

文艺复兴运动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人文主义精神
的弘扬,使人类的思想和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为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提供了可能,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之中。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这个时期的贸易、航运、海外旅行的空前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商业额和消费品的种类大量增加,银行业迅速发展,信贷业务发展到异地支付、兑现的水平,国际贸易、跨国经营、股份公司成为管理的新领域、新模式,从而使管理的内容、范围、方式、途径均发生了极大变化,为迎接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的成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

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

到了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显艰难。

但是,由于西方的人们还沉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之中,人们
的思想还没有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日本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国际竞争中欧美企业连连败北,使得西方企业界和管理界开始对西方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并企图为西方的企业找出一种灵丹妙药。

除了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划分的11个管理学派的管理丛林之外,进入80年代后,西方新的管理思想正在形成而且处在不断的演化之中。

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明显地向人性回归,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管理理论研究在利用社会科学的其他理论和工具方面越来越强,其大量利用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自身的理论,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将对管理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21
世纪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改变了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全新的管理思想,这也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革命。

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在规律:
第一,把管理的科学、理性方面同感情的非理性方面结合起来。

西方国家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经典的科学管理运动的思潮,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当时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在当时没有科学的管理原则,也没有科学的管理依据的情况下,科学管理运动每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得管
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这次运动,在当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促进了生产
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单纯地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理性化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和劳动生产
率的持续提高。

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企业的职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实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不仅有理性,更重要的还有感情,不但要求获得经济上需求的满足,还要获得感情上、社会地位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

这样,行为科学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可行的。

第二,把管理中的正式组织作用和非正式组织作用结合起来。

所谓正式组织,
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所谓的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泰勒等人在古典管理理论体系中主要强调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行为科学主要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途径。

第三,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方面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方面相结合。

古典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是
非常强调管理中系统性、计划性和程序方面的作用的。

而行为科学和权变学
派等强调的,是如果因为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墨守成规,不顾存在的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顾外部环境的变化,把计划、系统看得一成不变,这样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他们非常强调管理的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等方面。

但是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正常地运转,就必须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管理理论有把这两种理论相结合的趋势。

第四,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这两个方面相结合。

在精确性方面,管理理
论研究已逐渐成熟,如管理理论中的运筹学、数量学、计算机、统计学、会计学方面的发展,使管理的精确性方面越来越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靠算出来的,因为任何一个管理的过程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在许多情况下,发展和转化的界限是不
清晰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清楚、不确定、不完美的情况。

不能只注重精确性,而忽视事物发展的本质,也不能用模糊的方法描述管理行为,在管理上,只有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才会好。

尽管在80年代的西方,在探索管理的新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出了许多有名的著作,如《寻求优势》、《Z理论》、《企业文化》、《日本的管理艺术》等等,但是西方的管理学者们是否已经解决了现代西方的管理问题呢?由于日本是以东方文化为主的国家,而且日本确实在企业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西方的管理学者们也发现东方的文化所形成的管理思想,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研究不确定、不清楚、不完美情形下的管理行为有着不同凡响的功用。

因此,东方的管理思想在整
个世界上逐渐受到重视,而且对西方的管理思想影响极大。

回顾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文化历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人的认识程度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文化的民族性特点,东西方所形成的相应管理思想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东西方的管理思想也和东西方文化一样,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日本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如果不注意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基础,同样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西方在其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东方的管理思想,则有可能走向新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