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0-09-01T16:38:46.06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丁壮军
[导读] 研究“后进生问题”,探索后进生转化的对策,对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后进生,学生一旦沦为后进生,普遍厌倦学习和学校生活,对自己失去信心,轻者自暴自弃,重者惹事生非,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研究“后进生问题”,探索后进生转化的对策,对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表现在:
1、缺乏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味同嚼蜡,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最终导致放弃。
2、缺乏学习信心。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闻不问。解题过程步骤简单甚至没有步骤,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从不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作业总是抄袭了事。久而久之,不会的越来越多,丧失了学习信心。
3、知识的贯通、整合能力较差。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数学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另外掌握数学知识的技巧上,已有的学习技巧也是形成新的学习技巧的基础。因此,如果对前面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后面的知识也就更难把握了,长此以往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4、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相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数学难度不断加深,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辅导逐渐减少,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一部分学生意志力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产生畏惧心理,认为数学是很难学甚至是学不好的,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
(二)客观原因表现在: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实际的限制,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有的家长不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的又对其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学业的荒废。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水平低下,;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宜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加强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就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作为教师,就是要献出爱心,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转变为爱数学,从而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破除对成功的神秘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成功。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掌握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听课时必须专心;抓住重点作笔记,以便复习巩固;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
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解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应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自学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自己解答问题,不给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都和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重任在肩。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有待于共同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