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年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生平年表(一)1891-1918

1891年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乳名和尚,学名文濬。父,陶位朝。母,曹翠仂。

1897年6岁旸村蒙童馆方庶咸秀才,代为之开蒙。

1898年7岁入休宁万安镇中街吴尔宽家经馆伴读。

1905年14岁:

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开始接受西方新学。英籍堂长唐进贤(Mr .GibbS,吉布斯),为当时仅有的西学教员。

1908年17岁:

崇一学堂因堂长唐进贤返英而停办。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

离杭州后暂居苏州表兄处,靠质当度日。

1909年18岁:

由崇一学堂堂长唐进贤介绍,考入南京美以美会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汇文学院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宏育书院合并,更名金陵大学,即从汇文书院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1911年20岁:

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中途曾返徽州,任徽州议会秘书工作。半年后,又回金陵大学复学。

1912年21岁:

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大《金陵光》学报英文版发表作品。研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笔名“知行”。

1913年22岁:

倡办《金陵光》中文版(第4卷第1期起),先后任编揖和主笔。

夏,全校考试,总分名列第一,获江苏省教育司奖励。在金大校长包文博士(Dr. Bowen)及亨克博士(Dr. Henke)的指导下,又深受詹克教授(Prof. Jenke)的《基督教的社会意义》一书的影响,成为一个信仰基督教义的人。

1914年23岁:

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代校长文怀恩发给美国纽约大学承认的文科学士文凭,由江苏省教育司长黄炎培授中文文凭。

金家从歙县迁南京。与其妹陶文之同学汪纯宜结婚。

在金大校长及帮助下,去美国留学。9月18日抵旧金山。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

1915年24岁:

父亲陶位朝逝世。4月,长子陶宏生。

夏,获伊利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在校后半年曾任学生俱乐部干事。

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修研领域有教育行政、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等。指导教授有:盂禄、斯特雷耶、克伯屈、杜威、斯列订康德尔等著名教授。不久,获得庚子赔款的半费奖学金。

1916年25岁:

2月,盂禄博士(Dr. ,Monroe)推荐,获得利文斯顿奖学金(Livingston Scholarships)。致函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J.E.罗素(J.E.Russell)表示感谢,并简介本人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

1917年26岁: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盂禄博士,致函学位审查委员会主任,政治、哲学、科学部长伍德布里奇博士(Dr. Fredrick J.E. Woodbridfge),建议为陶行知得博士学位安排一场考试,待回国后搜集有关资料再完成博士论文。因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于8月回国,获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凭。9月,应聘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介绍各科新观点、新成就。

1918年27岁:

3月,南京高师原教务主任郭秉文代理校长后,陶行知代理教务主任。

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被聘为该科主任。南京高师学生组织教育研究会,被聘为指导员。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会社评议员和特约撰述员身份,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率先指出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相互关系。

次子陶晓光出生。

陶行知生平年表(二)1919-1923

1919年28岁:

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

1月,参加由北京大学、南京高师、暨南学校、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社共组的新教育改进社,并任该机关报《新教育》月刊的南京高师编辑代表。

2月,发表《教学合一》一文,提出对教学改革的思想。

3月,同蔡元培、胡适等商定,以江苏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等5个文教团体的名义,联合邀请杜威来华讲学。5月,胡适、凌冰等陪同杜威到南京、上海等地讲演,分担口译。

4月21日,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在中国最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蒋梦麟称作为“教育界的福音”。

“五四”运动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把全校各学科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

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6月,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被聘为顾问。

10月4日,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

三子陶刚出生。

1920年29岁:

4月,主持接待杜威到南京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试验伦理学”、“哲学史”等课程。

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各省选送学员1300多人,讲习1个多月,以提高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科研及工作水平。为全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30岁:

7月,欢送杜威回国。

与范源濂、蔡元培、张伯岑、严修、袁希涛等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推范为社长、蔡为副社长,决定聘请美国教育家盂禄来华调查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并讲学。

陪同盂禄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调查、讲演,并任口译。

11月,被推为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委员会之一。

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2年31岁:

1月3日至8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作社务报告:改进社办事有两种精神:(一)互助精神,(二)分析精神。学术部内又分研究、调查、编译、推广四科。研究方面:由张仲述博士任中学课程改造之研究。初等教育委员会任小学课程改造之研究。推士博士科学教学之研究,麦柯尔博士任心理测试之研究。调查方面有全国教育的调查。因在济南举行又称“济南年会”。

2月,受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4月,与胡适、凌冰合作编译的“盂禄的中国教育讨论”出版。

5月,与蔡元培、王宠惠、李大钊、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因蒋梦麟赴美,《新教育》第4卷第2期起接任主编。并定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延聘中外教育家42人担任编辑,特约全国教育界代表报告最新教育消息。在“学制研究专号”上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历史》三文。

12月6日,南京高等师范并入东南大学。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和教育系主任。

1923年32岁:

7月28日,致函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请辞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之职。8月底,东南大学准其辞职。以后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8月20日至25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与熊希龄联名致欢迎词,并报告社务以及该届年会筹备情形,提《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应编教育概况纺计案》。

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秋,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设立南京安徽公学,校董会推陶行知任校长,姚文采为副校长。

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2月12日晚,南京高师口字房失火。放在办公室内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被焚毁。

陶行知生平年表(三)1924-1928

1924年33岁:

北京平民读书处发展到100多个,又到张家口、开封、上海等地推动平民教育运动。编辑出版《平民周刊》。改编《平民千字课本》。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九月,已推行到20省区,读《平民千字课》的已有50万人。

应冯玉祥之请,与许士骐编《军人千字课》,推行士兵识字教育。

7月3日至9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作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展览在年会期间正式展出。

在诗《自勉并勉同志》中提出“这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四子陶城出生。

1925年34岁:

在南开大学作题为《教学合一》的演讲,张伯岑校长建议改“学做合一”。陶行知受张伯岑启发,豁然贯通,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从此,“教学做合一”之名正式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