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病寄生虫病 ppt课件共94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治 疗
(1)硝氯酚:口服量牛为3~4mg/kg体重,绵羊 为4~5mg/kg体重。对成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2)三氯苯唑(肝蛭净):口服量牛为10mg/kg 体重,羊为12mg/kg体重.对成虫幼虫有效。
(3)丙硫咪唑(抗蠕敏):广谱抗虫药,驱除片 形吸虫成虫有良效。有一定致畸作用,对怀孕母 畜 慎 用 。 口 服 量 牛 为 20-30mg/kg 体 重 , 羊 为 1015mg/kg体重.
成虫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流行病学
1、第三期幼虫生活习性
不采食:靠体内贮存能量生存 趋弱光性:在早上、傍晚或阴天时活动 背地性:离开地面,爬到叶上 对水依赖性:爬到叶面必须有水存在 生活场所:阴暗、潮湿、腐殖质多地方 抵抗力强:抗干燥、高温、低温等
2、发病规律 季节性:夏秋 时间:早晨、傍晚、阴天、雨后 地点: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 雨后沉积水易感染 易感动物:羔羊、犊牛 羊对捻转血矛线虫再次感染有自愈现象
二、生活史
中间宿主:椎实螺 (一个发育期:72-75d) 终末宿主:牛羊 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一般:2-3个月。 成虫在体内可存活3-5年。 成虫主要以红细胞为养料。
成虫产卵→虫卵→含毛蚴的虫卵→ (10~20d后) 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35~50d后)
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眼睑、颌 下、胸下水肿,食欲下降,便秘和下痢交替 出现,病程1-2月因恶病质而死
水肿:下颌触之有波动感,软面团,无 热无痛。
寄生肝片吸虫明显消瘦的牛
肝片吸虫侵入肝致出血性变化
肝切面,因其寄生于胆管,可引起胆管增生和 肝细胞变性坏死
六、诊 断
在春夏放牧后,在正常饲养 管理条件下慢性消瘦、贫血、 水肿、消化紊乱等症状结合 流行病学调查,可初步怀疑 本病。
粪便检查法 剖检:肝胆管内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七、预 防
1.预防性驱虫:北方一般每年2次驱虫,一次在秋末冬初;另 一次在冬末春初。急性病例随时驱虫。
2.消灭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硫酸铜、血防67等)、土埋灭螺、暴晒灭螺 3.防止畜禽吃到囊蚴:在地势高燥处放牧。 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保持水源清洁 4.粪便发酵处理
2.1 肝片吸虫病(肝蛭病 )
病原 生活史 流行病学 症状 诊断 预防 治疗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病
我国分布最广泛(31个 省市),危害最严重的 寄生虫病之一。
中间宿主是本病流行的 关键因素。
往往导致幼畜和绵羊常 导致大批死亡。
一、病原
(一)虫体
虫体呈柳叶状 虫体颜色:红棕(活体) 、
灰白(福尔马林固定)
长:21~41mm,宽: 9~14mm 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
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 管中 ,引起肝炎和胆管炎。
(二)虫卵 卵长椭圆形,金黄色133~157×74~91um 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
近卵盖处有一大而明显的胚细胞,将来发 育成幼虫;卵内充满大量的卵黄细胞。
四、致病作用
虫体常以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 造成真胃的炎症和出血.
虫体分泌的毒素干扰宿主造血功能 影响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吸收
血液的丧失:吸血、失血 1、贫血 30ml/2000/天 可视黏膜苍白,血红蛋白降低,下颚间
隙水肿
2、消化不良:便秘、下痢交替出现 被毛粗乱无光,身体消瘦,放牧时离群
牛羊吞食囊蚴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 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
(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 再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 途径。
(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 所产的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
成虫:吸食血液 、胆汁、细胞,致营养障碍 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
五、症 状
(一)急性型: 幼虫的移行引起,多见于夏秋季,
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 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
退。 可出现突然倒地,食欲下降,消瘦、
可视粘膜苍白黄染,严重者几天内死亡。
(二)慢性型:
慢性型:成虫引起,发生于冬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虫体已经 寄居于胆管。
病原特征
虫卵:75-79 ×4050um
椭圆形,卵壳薄, 光滑,捎带黄色, 几乎被胚细胞充满。 两端常有空隙。
二、生活史
不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发育共分5期,经过4次 蜕皮。
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一期幼虫---二期 幼虫---三期幼虫(卵一周左右后,发育为感染 性幼虫)---当牛羊等反刍动物吃草或饮水时而 感染—在瘤胃中脱鞘---幼虫进入真胃---经两次 蜕皮(半个多月)发育为成虫。
3.粪检
李提:
抑制虫体细胞酶系 统,阻止糖原分解
和蛋白质合成
七、预 防
1. 计划性驱虫:一般在春秋各进行一次。
三、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锥实螺在我国分布广,低洼、 沼泽地,地方性流行
发病季节:幼虫感染:夏秋 幼虫危害:秋末冬初 成虫危害:冬末春初
囊蚴抵抗力:夏秋季在水中存活5个月
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等茎叶。
四、致病作用
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 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 起寄生性出血性肝炎,肝实质梗塞
(4)硫双二氯酚、吡喹酮等
2.2 捻转血矛线虫
主要寄生于牛羊的真胃,偶见小肠。吸 血量大
一、病原形态
头端细,具不发达 口囊(内有角质矛 状小齿),
虫体呈毛发状 因吸血呈现淡红色
病原特征
雄虫15- 20 mm 雌虫27-30mm, 雌虫
新鲜时红白相间, 雌虫白色生殖器官 与红色肠管捻转为 麻花状,阴门开口 于虫体中部。
五、症 状
急性型:以羔羊犊牛突然死亡为特征。结 膜苍白,高度贫血。
亚急性型:显著的贫血,表现眼结膜苍白, 下颌和腹下部水肿。身体逐渐消瘦、衰 弱,
病程一般为2~3个月至4个月,不死者转 为慢性型,慢性型的症状不明显。
六、诊 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可初步怀疑本病。
2.确诊此病必须根据症状,死畜或病畜的剖检 结果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