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道家学说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中国传统哲学
——道家
道家又被称为道德家,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
派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
始人,主要代表人物还有
关尹、庄子、列子、杨朱
等。
主要著作除《老子》
《庄子》外,还有《管子
》的《心术》《白心》《
内业》等。
老子骑青牛
道家的基本思想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 重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 了解道家思想的基本构成
掌握道家的基本思想 理解先秦道家的地位以及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理解掌握老子的思想
教学目的
先秦道家的地位
道家思想的基本构成
道家的基本思想道家的影响
教学内容
老子学派杨朱学派
黄老学派
列子学派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道家著作共37种,993篇。可以分为老子学派、杨朱学派等班固
庄子学派
老子(约前604 —约前
531),与孔子(前
551 前 479 )生活在相
同时期,是道家思想奠
基者。战国人称他老聃
。其籍贯是楚国苦县厉
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
),曾在洛阳做周王朝
老子标准像的史官。
据《史记》记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又说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司马迁明代画像
他曾经与孔子相遇,孔子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知识,现在洛阳还有一个问礼巷,就是反映孔子和老子会面的这一段历史。
孔子问礼图
据说老子西游出散
关(函谷关)时,应
关尹(关令尹喜)请
求,写下五千言《老
子》,即《道德经》
。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
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
家。
老子西游出散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恒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
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自富;我无欲,而民自
朴。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
出,有大伪;六亲不和
,有孝慈;国家昏乱,
有忠臣。
老子讲道图
⏹什么是道?
⏹什么是美?
⏹什么是天长地久?
⏹什么是智、明、强、富?
⏹世界从何而来?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关系?
⏹什么是真话?
⏹哪种人是善良的人?哪种人真懂的人?哪种人是圣人?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
⏹我们应该追求完满、充实、正直、雄辩吗?
⏹怎样进行社会管理?
“道”为本体无为
以柔克刚
矛盾与辩证观
《老子》一书中,有六章专门谈“道”,分别为:第一、四、十四、二十一、二十五、四十二章。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
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
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实行愚民政策;与人无争,不敢为天下先。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策略论